农村留守老人生存与发展状况研究 ——基于湖北省的调查-钟曼丽.pdf
《农村留守老人生存与发展状况研究 ——基于湖北省的调查-钟曼丽.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农村留守老人生存与发展状况研究 ——基于湖北省的调查-钟曼丽.pdf(7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 湖北社会科学 2017年第1期中部崛起与湖北发展省情调研作者简介:钟曼丽( 1980),女,华中师范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博士研究生,海南师范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副教授。基金项目: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重大项目“ 中印农村妇女参与村级治理比较研究:基于实地调研”( 15JJDZONGHE009)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1.华中师范大学,湖北 武汉 430079; 2.海南师范大学,海南 海口 571158)农村留守老人生存与发展状况研究钟曼丽1,2摘要:发展是一个互相依赖的过程,发展权利的满足反过来能够保障生存权。 实地调查发现农村留守老人面临着生活水平低、生活无人照料、内心孤独和发展没有保障
2、等四大困境,而货币伦理下的家户经济、国民经济发展的价值取向和乡村自治、伦理冲击波下孝道的衰落是制约留守老人生存与发展的主要原因。 因此,在合作社经济中完善养老保障制度、国家治理体系下的公共利益取向和提高村委会的服务意识、倡导新孝文化,是改善农村留守老人的困境之道。关键词:农村;留守老人;湖北省;老人社会中图分类号:F320.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8477( 2017)01-0072-07基于湖北省的调查根据全国老龄工作委员会办公室发布的 中国老龄产业发展报告( 201 4),201 3 年中国老年人口数量已经达到2.02 亿,超过总人口数的1 5% ,远超1 0%的老龄化标准
3、,这其中超过60%的老人居住在农村,他们中的绝大多数成为了农村留守老人。 随着中国城镇化的进程,在一些外出务工大省,农村成了老人社会,老人成了农村的主要居民。 中国老龄科学研究中心201 1 年3 月发布的 全国城乡失能老人状况研究报告指出,到“ 十二五”期末,完全失能老人将达到1 240 万, 农村有照料需求的占61 .8% ,农村照料需求增长速度远高于城市。农村留守老人成为普遍的社会问题。一、数据来源与样本的基本情况1 .数据来源。201 3 年1 0 月至201 5 年9 月,华中师范大学农村妇女研究中心在广水市开展了“ 关爱农村留守老人”行动项目,项目进行了农村留守老人生存、发展状况的
4、基线调研。 项目组以60 岁以上的老年人作为研究对象,采用SPSS1 7.0 对问卷数据进行分析,并与重点访谈相结合, 研究农村留守老人的生存、发展状况。其中,共发放调查问卷1 000 份,收回936份,回收率93.6% ,最终筛选出有效问卷854 份,有效率达91 .83% 。 有效问卷中男性433 人,女性421人。 在问卷调查基础上,项目组还进行了入户访谈和村组座谈,以及乡镇、村两委干部的访谈和座谈,为全面分析研究农村留守老人的生存与发展现状、存在的问题、以及原因与对策提供了较为丰富的信息资料。2.样本的基本特征。( 1 )性别结构。72万方数据 表1 样本的人口学特征(N=845)年龄
5、婚姻状况空巢状况男女60-69岁70-79岁80岁以上没上过学私塾、小学初中高中以上原配离婚再婚丧偶未婚很好,还能劳作良好,偶有病痛一般,尚能自理差,需要人照顾独居与配偶单独居住与儿子居住在多个儿子家轮流居住养老院居住其他频度( 人)428417326301218478249103154550036525102166423154188351163762344百分比( %)50.649.438.635.625.856.529.512.21.853.80043.2312.119.750.018.222.341.519.392.75.2人口学特征性别文化程度身体状况在接受调查的845 位留守老人中,
6、 男性为428人,所占比例为50.6% ;女性为41 7 人,所占比例为49.4% ,男女比例均衡。( 2)年龄结构。根据年龄, 我们把留守老人群体分为3 个组别,包括低龄留守老人( 60- 69 岁),中龄留守老人( 70- 79 岁),高龄留守老人( 80 岁以上)。 从年龄分布来看,60- 69 岁的老人占38.6% ,70- 79 岁的占到35.6% ,80 岁以上的占25.8% ,年龄结构均衡。( 3)文化程度。从受教育的程度来看,56.5%的留守老人从来没有上过学,是文盲;29.5%的留守老人上过小学或私塾,具有一定的识字能力;1 2.2%的留守老人具有初中文化,只有1 .8%的留
7、守老人具有高中文化。 农村留守老人受教育程度非常低,普遍在小学及以下水平。( 4)婚姻状况。婚姻状况对老年人的生活质量和需求满足有直接影响。农村留守老人婚姻状况的主要特征是丧偶率高,几乎达到一半的比例,未婚率低,离婚、再婚现象几乎没有。 经统计,丧偶留守老人比例高达43.2% ,单身未婚者为3% ,在婚留守老人为53.8% ,离婚率、再婚率为0。( 5)身体状况。身体健康状况直接影响到老年人的晚年生活。农村留守老人大多数身体能够自理,少数留守老人需要人照顾。据统计,1 2.1 %的留守老人认为身体很好, 还能劳作;1 9.7%的留守老人认为身体良好,偶尔有病痛;50%的留守老人认为身体一般,
8、还能自理;只有 1 8.2%的留守认为老人身体差,需要人照顾。( 6)空巢状况。据数据显示, 农村留守老人的空巢程度非常高,所占比例高达63.8% ,其中,35%的留守老人独居。对于空巢的原因,66.7%的留守老人认为是子女外出打工造成的;1 0%的留守老人认为自己有独立的住所,所以不和子女住;也有5%的留守老人认为生活习惯和年轻一代不同,分开住自在些。也有3%留守老人认为,子女负担重,无法照顾自己。 1 7.2%的留守老人表示说不清楚。二、农村留守老人的生存和发展困境1 .大多数留守老人的经济状况并没有因为子女外出务工而明显改善,生活水平低,贫困现象普遍。调查发现,留守老人在农业生产劳动和家
9、务劳动方面的参与程度非常高,有53.5%的留守老人依靠自己的劳动进行自养,但是从事农业生产或其他副业劳动的收入往往只够或甚至不足以满足基本生活需求。 农村的生活标准普遍很低,因外出务工收入有限,家庭生活压力大等各种原因,子女外出务工并没有对留守老人有显著的经济支持,外出务工子女对留守老人生活条件的改善非常有限。在接受调查的845 位留守老人中,只有1 9%的留守老人认为子女给的钱宽裕, 有剩余;28%的老人认为子女给的钱基本够用;35.5%的老人认为子女给的钱不够用;还有1 7.4%的老人没有获得外出务工子女的任何经济供养。 虽然农村新农保覆盖面很广,但是保障水平非常低, 每个月55 元的养老
10、金即使在农村的商品市场中,购买力也极其有限。此外,农村集体对留守老人生活上的帮助也极少, 只有6%的留守老人接受过村委会提供的大米等实物支持。留守老人普遍面临看病就医、 农业生产投入、73万方数据 人情往来等经济压力,同时不少老人还接替子女承担农业生产、人情往来和照顾孙辈等责任,从而加重了经济负担。有限的收入和各种支出使得大多数留守老人经济上入不敷出,生活水平低,基本上处于温饱状态。少数劳动能力下降或丧失子女经济供养的留守老人,生活处于贫困状态。 29%的留守老人认为生活过得一般,24.8%的留守老人则认为生活过得不满意。2.留守老人生活无人照料,生命和财产安全存在很大的隐患。子女外出务工使传
11、统的家庭照料结构受到破坏,特别是妇女的外出务工,使得留守老人的生活无人照料, 特别是在生病的时候。 接受调查的845位留守老人中,59%的老人在生病的时候自己或配偶照料自己,23.3%的老人在生病的时候有儿子照料,1 0%的老人在生病的时候是女儿照料。 这说明第一,在留守老人的照料中,无人照料或配偶照料占相当大的比重;第二,亲朋邻里在留守老人的照料中帮助有限, 只有3%的留守老人在生病的时候得到亲朋邻里的照料帮助;第三,农村社区对留守老人的帮扶照顾乏力, 村干部一般只管农业生产、户口登记、计划生育等事项,对留守老人没有特别照顾。 生活自理能力丧失的留守老人,特别是丧偶的留守老人存在严重的照料危
12、机,有的老人甚至因为无人照料,摔倒后无法及时就医而导致半身不遂甚至死亡。 此外,农村还经常发生留守老人上当受骗、 被入室抢劫等危害生命和财产安全的事件,留守老人的健康、安全和生活质量令人堪忧!3.留守老人内心孤独,“ 心病”多。精神需求是老年人最强烈的需求,一方面他们渴望有自己所爱的人,并把这些人作为自己感情的寄托和生命的支柱;另一方面,他们也渴求获得他人的爱,期望享受家庭的天伦之乐,期望得到亲情的关怀。 与老伴相濡以沫,与子孙绕膝承欢是绝大多数农村老年人的心愿,老年人的这种需求一般要通过配偶的关爱和子女的孝悦来获得满足。 但是,农村子女普遍只把赡养义务理解为物质供养,忽略了对父母的精神关怀。
13、 研究发现,外出子女通过回家探望、打电话等方式给留守老人的精神慰藉十分有限,代际情感交流缺乏,双方对彼此的内心世界知之甚少。 在接受调查的845 位留守老人中,子女超过一年才回家探望一次的老人达24% ,子女半年到一年回家一次的老人占50% ,子女三个月到半年回家一次的老人占1 6% ,子女一个月到三个月回家一次的老人只有1 5% 。 63%的老人表示子女在家停留的时间不超过半个月。 在电话沟通方面,留守老人和外出子女的电话联系呈现单向性,70%的留守老人表示主动打电话的是外出子女,通话的内容主要是留守儿童的教育,涉及心理交流的少。另外,有25%的留守老人由于年事已高,不会使用电话而与子女并无
14、任何联系,代际情感沟通和互动彻底中断。这些方面对留守老人的心理产生了严重的负面影响。 30%的留守老人表示有一定的心理压力,1 8%的留守老人表示心理压力很大。 36%的留守老人表示经常感到孤独,32%的留守老人表示经常出现焦虑、烦躁、抑郁、哭泣等不良情绪反应,8%的留守老人有自杀倾向。 遇到心事,留守老人最先向老伴倾诉的占 41 % ,最先向儿子倾诉的占20% ,最先向女儿倾诉的只有6% , 没有人倾诉的留守老人达20% 。在文化生活方面,农村社区文化设施和文化活动匮乏,留守老人的精神文化生活十分单调。 在休闲娱乐方面,看电视的留守老人占34.5% ,串门聊天的留守老人占33% , 下棋打牌
15、的留守老人占1 5% ,走亲戚或赶集的留守老人占1 0% ,料理家务的留守老人占 20% , 闲坐发呆的留守老人占23.5% 。4.留守老人的发展权没有保障。狭隘的发展包括国民经济的增长、或个人收入的提高、或工业化、或技术进步、或社会现代化等观点。 在狭隘的发展观下,普遍认为农村留守妇女是农村发展的主力军,农村留守儿童是农村发展的未来, 而农村的留守老人往往被排除在农村发展之外,甚至被认为是农村发展的包袱。 很多人认为农村的留守老人是没有发展的,发展是属于年轻一代的主题,农村留守老人能够保障其生存,吃好睡好,健康地活着就行了。 然而,根据诺贝尔经济学获得者阿马蒂亚森的自由发展观点: 发展不单纯
16、是经济增长,它实为对人类自由的各种可能性的一种全面承诺,是对“ 一个人选择有理由珍视的生活的实质自由即可行能力”1 (P62)的全面扩展。 而一旦“ 扩展我们有理由珍视的那些自由, 不仅能使我们的生活更加丰富和不受局限,而且能使我们成为更加社会化的人、实施我们自己的选择、与我们生活74万方数据 在其中的世界交往并影响它。 ”1 (P1 0)在自由发展观下,每一个人都有发展的权利,农村留守老人也有发展的权利,虽然他们不像年轻人那样对发展的需求那么强烈而明显,但同样不能忽视他们的发展权利。根据阿马蒂亚森的理论,发展是一个互相依赖的过程,发展权利的满足反过来能够保障生存权。根据农村留守老人的现实情况
17、,我们认为农村留守老人的发展包括信息知情、经济分享和政治参与。 信息知情是指满足人们对公开性的需要,在保证信息公开和明晰的条件下自由地进行交易。对于农村留守老人来说, 信息知情的渠道包括电视、广播、网络、电话以及村干部的通知。 研究发现,信息知情与留守老人的文化程度、个人经历、年龄因素有关。 文化程度高的老人能主动地收听广播,或在观看电视新闻中获取信息。从事过教师、村支书、村会计等干部职务的老人不仅关注新闻频道,还会到街上买报纸阅读获取信息。 随着手机网络的普及,个别低龄老人也学会了手机上网浏览新闻获取信息和使用微信等聊天工具与外界沟通。 但是,这些能够主动获取信息的留守老人比例极低, 不超过
18、1 0% ,绝大多数留守老人由于个人受教育程度的限制,无法享受通过现代科技获取的知情权。 大多数农村留守老人唯一能够获得的官方信息渠道就是村干部的通知。经济分享指的是个人分别享有的为了生产、交换、消费目的而运用经济资源的机会。 对农村留守老人来说,经济分享包括土地确权、土地流转收益、村集体经济红利。 研究发现,改革开放三十年经济发展的红利,农村留守老人极少享受到。 在新的一轮土地确权中,大多数老人把原属于自己的那份土地承包权归到儿子那里。土地证和林权证的户主通常是儿子的名字, 土地流转的收益权则归户主一家。在农村,收益的分配通常以户为单位,并且认为老人和儿子是一家, 而一家人的财产是不分彼此的
19、。 然而,事实上,并非如此。 老人通常是处在家庭分配的末端,为了年轻人的发展,老人的权益往往被忽视。 虽说村集体经济的红利是按人头分配,但是通常村干部也是按户发放,而一般都会发放到当家人儿子手中。 至于当家人怎么使用,外人是管不着的。 一般来说,当家人会拿这笔钱来解决家庭大事,比如说城里买房、农村盖房、孩子读书、孩子娶媳妇等,至于老人的权益是顾不上的。政治参与是指人们拥有的确定应该由什么人执政而且按照什么原则来执政的机会。对于农村留守老人来说,政治参与包括参加选举、关心村务公开、了解村集体经济收支。研究发现,随着年龄的增加, 农村留守老人参与政治活动的比例越来越低。但是对于事关千家万户及子孙后
20、代的利益,老人则被家人推到第一线与政府抗争。有一位老人向笔者讲述了因为火葬场项目而上访的经历。“ 火葬场动工一次我们就到武汉上访一次,第一次去93 人,第二次去88 人,第三次去1 56 人。都是晚上9 点以后摸黑从山路走出乡政府的势力范围,大家集合包车到武汉去。第一次去,政府说给市里打电话,让他们解决。 然后政府包车把老人们送回来。 过后几天村民看市里没有解决,就集体到市政府。 上一次火葬场开工的时候,老年人在公路上睡着,不让车子开进来。 他们来了几百人。 被打的老年人70 多岁,住院用了8000 多块钱。 现在出院了还不能做事。 ”三、制约农村留守老人生存与发展的因素农村留守老人的生存与发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农村留守老人生存与发展状况研究基于湖北省的调查-钟曼丽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