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阿Q正传读后感_1.docx
《2022年阿Q正传读后感_1.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2年阿Q正传读后感_1.docx(11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2022年阿Q正传读后感阿Q正传读后感当仔细看完一本名著后,想必你肯定有许多值得共享的心得,记录下来很重要哦,一起来写一篇读后感吧。为了让您不再为写读后感头疼,下面是我细心整理的阿Q正传读后感,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阿Q正传读后感1阿Q是一个连详细名字都没有的可怜人,他破衣烂衫,破房烂瓦,却沾沾自喜满意于现状。他看不惯别人的好,是因为好没落到自己身上,有种吃不到葡萄说葡萄酸的感觉,文中讲阿Q因摸了小尼姑头一下,便萌生出娶老婆的想法,调戏了吴妈被赶出赵家,因在未庄活不下去便出了城,不多时,风光回乡。问到何处生财之时,阿Q的回答成了自己被杀的导火线,阿Q这样答“他们带我去有钱人家拿东西,别人从里面往
2、出扔,我在外面接应”直至最终他的那些同伙抢劫了赵家以后,因结案而找他做了替死鬼,阿Q可能到死都不知道为什么。总结:人贵在自知之明,阿Q本就是生活中底层的人,没有半点自知之明,一每天在贫困的生活中,在别人眼中刷取那卑微的存在感,虽然一无所取,却是欺软怕硬,夜郎自大,沾沾自喜,可悲可悲,阿Q的“精神成功法”成为了他油腔滑调,劝慰自己的最好方式。活成了生活中令人嘲讽的对象。阿Q正传读后感2再次读它,好象已不会佩服阿Q的精神成功法了,他是冲突的,虽然他游手好闲,但他始终是农夫,他骨子里是质朴的,不过他有点愚蠢罢了,还有点胆却,他不敢面对自己被压迫的凄惨,就劝服自己,在幻想中满意自己。阿Q性格的某些特征
3、是中国一般封建农村里一般农夫所没有的。即瞧不起城里人,又瞧不起乡下人;从自尊自大到自轻自贱,又从自轻自贱到自尊自大,这是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这样典型环境里典型的性格。阿Q原来认为革命就是造反,造反就是与他犯难,一向表示深恶痛绝。现在看到百里著名的举人老爷尽然这样胆怯,未庄的人尽然这样惊慌,便不免对革命神往起来。阿Q正传读后感3“精神成功法”至使他苟且地活了一生,特地受人欺压,而自己却不会抗拒,也没有实力抗拒。他是一个社会底层的人物,是特地给别人调侃的一个卑微的小人物。他根本翻不了身,因为他是不会懂得一种外在与内在都成功的感觉,他只知道自己在精神上的成功。阿Q的心中是期盼革命的,因为只有革命才能使
4、他有新生活的可能。所以他和一路“革命人民”一起闹“革命”,可是他在土谷祠的“革命”就等同于土匪强抢他人财物,这也正因为他独特的一套心理医疗法所致的思想:极端地认为真正的革命就是这样的。其实不然,正和他想象的相违反,在他的一生中,缺乏的不仅仅只是钱,还有感情方面!阿Q正传读后感4看了鲁迅先生的阿Q正传 ,我感受最深的应当就是阿Q的精神成功法了,阿Q在遭遇到种种挫折后所独创出来的东西,说好听一点是精神成功法,其实根本就是驼鸟的心态,遇到困难只往地下钻,不会真正的去解决问题,只能够转身就跑。在文章中阿Q只能自我麻痹和自欺欺人来躲避现实,于是愈陷愈深,他只能活在自己的世界了。只有用精神成功法来取得心灵
5、上的劝慰。阿Q的社会地位特别低。靠出卖劳力生活,给人家作短工,割麦便割麦,舂米便舂米,撑船便撑船,但是阿Q他连基本的人生权利也没有,有钱人的欺压,以及村里人们的戏弄、羞辱。在现今社会好像也是有类似的现象发生,好像有钱人在社会里就是老大、而没钱的就只能成为有钱人底下的玩具一样被玩弄。 鲁迅先生想要告知我们的应当是不要故步自封,不要只活在自己的世界里,也不要对人太过自私,不然恒久都不会进步。阿Q正传读后感5阿Q正传创作于1921年12月至1922年2月,发表在晨报副刊上。从小说总体结构上说阿Q正传的前三章基本上是一种平面的横向的性格介绍和举例1。从第四章(“恋爱的悲剧”)起先,鲁迅起先就着手将阿Q
6、的精神特征放在一连串连贯的纵向生活细微环节中加以详细呈现。于是便有了我们今日所看到的鲁迅的经典名篇阿Q正传。阿Q正传具有广泛的社会意义,它刻画出了国人的灵魂,暴露了国民的弱点,达到了“揭出病苦,引起疗救的留意”的效果。阿Q的身份虽是农夫,但这个形象所表现出的性格弱点却并不只是农夫才具有的,它具有更为广泛的普遍性,鲁迅把阿Q性格作为国民性的最劣表现加以鞭挞,因而也就更具广泛的社会价值。因此,在作品发表的当时就有不少人惴惴担心,甚至“对号入座”,以为鲁迅在骂他。阿Q正传读后感6这本书在好久之前就读过了,文中阿Q这一人物始终印在我的脑海。阿Q是一个被那个时代所抛弃的人,他是一个雇农,只靠打工度日。社
7、会的沉重压迫和剥削,他时时处于生命危机,受尽欺凌,他常用“精神成功法”来进行自我劝慰,自欺欺人。被别人打时,他说:“是儿子打老子”,用这种方式自我麻痹。阿Q也有幻想,他想有家,享出名声、地位但他在人们心中恒久是卑微的、微乎其微的。阿Q正传向我们呈现了辛亥革命前后的一个畸形的中国社会和一群畸形的中国人的真面貌。阿Q是辛亥革命时期的农夫典型,社会地位低下,受压迫受剥削,被羞辱被损害,生活非常凄惨。他身上有农夫的优点“真能干”。他身上又有农夫的弱点:主观、愚蠢、封建。现在我们已经远离阿Q的那个时代了,但阿Q的“精神成功法”依旧被现在的人运用着。依旧像阿Q一样自己麻痹自己,躲避困难。阿Q精神虽然可笑又
8、顽固,但不能不说,它依旧存在于每个人的心里。阿Q正传读后感7或许,在那个时代,像阿Q那样的人,还会有一条“活路”;可是,在当今这个竞争激烈的社会,那些只会躲避现实、运用精神成功法的人只会被淘汰,而不会取得胜利。或许,有时候,作作白日梦、满意一下自己的心愿也是允许的,可是,我们不能把幻想当成生活的全部,而是要有安排的去努力,尽量地去完成自己的心愿,让自己的梦不再是虚幻的,让自己的梦变成眼前的现实吧!“书中自有颜如玉,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千钟粟。”读好书是我们唯一能在社会上立足的方法,更是实现我们幻想的唯一途径!阿Q正传读后感8阿Q正传以辛亥革命前后的中国农村为背景,记述了流浪雇农阿Q的故事。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22 年阿 正传 读后感 _1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