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天地君亲师信仰中君字语境的现代转化——基于对东汉、三国时期君臣关系的思考-金肖丰.pdf
《浅议天地君亲师信仰中君字语境的现代转化——基于对东汉、三国时期君臣关系的思考-金肖丰.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浅议天地君亲师信仰中君字语境的现代转化——基于对东汉、三国时期君臣关系的思考-金肖丰.pdf(7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云南行政学院学报 2017牟第2期浅议 “天地君亲师”信仰中“君字语境的现代转化基于对东汉、三国时期“君臣”关系的思考金肖丰(云南行政学院文化与科技教研部,云南昆明,650111)摘要:本文主要以史实分析为手法。通过论证东汉、三国时期“君”的定位及君臣关系的三个主要特征,来揭示“君”字的丰富内涵和外延,并探讨其与现代文明之间能够进行沟通、共享的契合点。在此基础上,本文认为在“天地君亲师”这一传统信仰的现代转型中, “君”字应该被保留下来,其语境的现代转化是可能的。关键词:天地君亲师、君臣关系、层级结构中图分类号:K82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0681(2017)0212907
2、作者简介:金肖丰,云南行政学院文化与科技教研部讲师,博士。“天地君亲师”是中国传统社会的主要信仰之一。可以说,这五个字代表了古代中国人集体的精神寄托和心灵归属。而从深层次看,则其蕴含了支撑中国传统社会良性运作的最基本的道德规范和伦理原则,也体现了传统社会中最基础的人际关系。中国人这一信仰体系,上可追溯至先秦,吓可逮至清末、民国,可谓因袭久远、影响至深。近代以来,在“西学东渐”的大环境下,中国的社会性质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传统社会所适用的信仰体系和道德伦理也面临着一个从解构到转化,再到重建的命运。事实上“天地君亲师”的近代转型早在民国时期就开始了。鉴于帝制被共和所取代,忠君思想已不适应新的时代,
3、便有人提出了“天地国亲师”的新叫法。即用“国”字来代替“君”字,以爱国情怀来代替忠君情结。诚然,在“天地君亲师”这五种对象中,若按现代语境,则“天地”为宇宙,为造化,为自然,可代表人们敬天法地,对大自然的尊崇和敬畏;“亲”为父母,为家族,为先祖,可代表人们孝亲敬祖,对宗族血缘的重视;“师”为恩师、老师,更是可以直接延续中国人尊师重教的传统。唯独“君”字,似乎与近现代文明格格不入。但也应看到,孔子说“必也正名乎”(论语子路),古人行事看重名实之相符。“天地君亲师”五个字作为一种承袭久远、影响深刻的信仰系统,必然是自成体系的,其于名于实都有着内在的关联性,并非可以轻易进行更改和分割。从中国历史的实
4、际情况来看,“君”字的内涵和外延都是非常丰富的。本文试图通过对东汉、三国时期“君”的定位及“君臣”关系进行剖析,以史实来论证“君”字的内涵和外延,并探t,-j-“君”字在现代语境中实现重建的可能性。本文认为在“天地君亲师”的现代转化过程中,“君”字是完全可以保留下来的。这种做法的优势在于,既能使其在表述收稿日期:20161002关于“天地君亲师”观念的起源,学术界的主流看法是源自苟子礼论。参见吕友仁、吕梁:“天地君亲师溯源考兼论礼记的成书时代”,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5年5月,第42卷第3期;徐梓:“天地君亲师源流考”,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第2期。按徐梓
5、的研究,在民国时期,将“天地君亲师”改换为“天地国亲师”的做法,主要流行于民间。参见徐梓:“天地君亲师源流考”,aE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第2期。如张新民认为,“天地”代表自然创化秩序,“君”代表政治社会秩序,“亲”代表家庭伦理秩序,“师”代表文化价值秩序。它们五位一体,相互补充,构成了一个整体。参见张新民、蒋庆:“大小传统的符号释义学解读关于天地君亲师与儒学民间形态的对话”,阅江论坛)2011年第6期。129万方数据金肖丰:浅议“天地君亲师”信仰中“君”字语境的现代转化上与原有的历史相承接,于“名”保持一致性和连续性,又不妨碍其主要内涵和外延向现代语境实现转换,于“实”体现其
6、新的意义。一、研究现状及其相关阐释上面提到,民国时期出现了“天地国亲师”的说法。时至今日,关于“天地君亲师”中“君”字语境的现代转化问题,主要可以归结为两种观点:第一,认为“君”字已经不合时宜,应以“国”字代之;第二,认为“君”字更佳,其意义可以作重新理解,故而不改为好。第一种观点,如李泽厚认为原先的“君”字代表圣君、好皇帝,这是政教合一的旧传统,而现代社会应该强调“国”的意义。他所指的“国”,是county,而非state或government。换句话说,“国”的涵义主要不是政府、政体、政制等,而是相对宽泛、笼统地指对某种历史一文化共同体的心理认同。这种观点较好地对“国”的涵义进行了阐释,相
7、较于政治层面的政权、政府等,其更为重视历史文化层面的心理认同。将偏重于现实的、单一的爱国情怀,拓展为爱家园乡土、爱历史传统、爱民族文化等更为深层次的精神归属,就使得“国”的内涵变得更为丰富了,且似乎更为符合现代文明的标准和现代社会生活的需要。但其不足之处在于,忽视了一种信仰必然需要有其形而上的一面,或者说要有神圣性、超越性和道德完备性的特质。无论是各大宗教,还是传统社会的“天地君亲师”信仰,应该说都符合这个要求。在古代中国人的世界里,“天地君亲师”是带有神圣性的。从德的角度看,如“天行健”(周易乾)、“地势坤”(周易坤)、“天地之大德日生”(周易系辞下)等等,天地本身具有至高至大的品格。同理,
8、例如“君”须修身正己,“亲”重孝悌慈爱,“师”则言行世范,它们在传统社会里都有追求道德完备性的一面。也就是说,“天地君亲师”既可以指代抽象的理念、秩序等,同时又具有人格化的一面,可以对其作道德要求,所以能够较好地成为人们普遍接受的信仰对象。相比之下,“国”的概念更为抽象化,不像“君”那样可以将抽象和具体相结合,因此其道德诉求及形而上的功能远不及后者。第二种观点,如张新民、蒋庆认为“君”代表了一种政治社会秩序,其给予人们以政治生命和国家身份,而且原本抽象的国家被“人格化”之后,会更具有亲和力或具体感,也更能引发国家认同的内在感情。此类观点看到了无论是国家社会,还是政治秩序,若从其为一种信仰的角度
9、出发,则必须解决其神圣性、道德诉求的问题,也就是“人格化”的问题。此外,张新民指出,“君”之上为“天地”,说明了世俗权力之上有更高的力量对其加以制约,而德配天地是权力合法性的基础;“君”之下为“亲”,说明国家伦理须以家族伦理为依托,家族是支撑社会的根基。这就将“天地君亲师”的内在逻辑说得更清楚了。因此,他们认为与“国”字相比,“君”字更有优势,不改为好。但这一观点的不足在于,例如蒋庆认为“君”是国家的象征,“具有国家整体性象征身份”,充当了大一统秩序的象征符号。因此,古人对君主的敬畏,正好可以转化为现在对政治秩序的敬畏。可见,这里十分强调秩序的重要性。“君”与“国”是可以互训的,其义则偏重在政
10、权、政制方面,着力要突出“整体性”和“大一统”的意识。与第一种观点相比,此处的“君”反而变得狭隘了,更倾向于政治层面的理解,而看轻了对历史文化共同体的情怀,以及对社会生活的关注。此外,上述两种观点从方法论来说,主要是通过对文字的解释,以及对儒家经典、诸子之书中相关概念的发掘和整理,来阐述“君”字的涵义及其转化、重构的可能性。换言之,这些研究偏重概念剖析和逻辑推演,主要是靠说理。而另一方面,除了古人留下了大量的论述和著作之外,中国几千年的历史实践本身也是相当丰富的鲜活素材,可以帮助我们从事实层面人手,更好地去理解和把握“君”所代表的内涵与外延。因此,本文尝试从历史分析来切入这个问题,希望通过对史
11、料的解析和论证,以史实的视角来推进对这个问题的思考。二、东汉、三国时期“君”的定位及君臣关系长期以来,学界普遍认为汉代存在着一种“二重君主观”。如钱穆指出,“因郡吏由太守自辟,故郡吏对太守,其名分亦自为君臣。当时的士大李泽厚:论语今读,天津社会科学出版社,2007年。参见该书“前言”,第67页。张新民、蒋庆:“大小传统的符号释义学解读关于天地君亲师与儒学民间形态的对话”,阅江论坛)2011年第6期。张新民、蒋庆:“大小传统的符号释义学解读关于天地君亲师与儒学民间形态的对话”,阅江论坛)2011年第6期。张新民、蒋庆:“大小传统的符号释义学解读关于天地君亲师与儒学民间形态的对话”,阅江论坛)zo
12、ll年第6期。130万方数据金肖丰:浅议“天地君亲师”信仰中“君”字语境的现代转化夫,似乎有两重的君主观念,依然摆脱不了封建时代的遗影”陈登原也说: “汉时太守可以自称为朝,可以被称为君,可以被呼万岁,可以有社稷之称,属吏对郡守犹有君臣关系。”关于这个现象的研究颇丰,不再赘述。纵观历史,这一时期的君臣关系之所以有其特殊性,在于经历秦汉大一统王朝之后的中国社会,既不同于分封建国的西周和春秋战国,也不同于后面再次实现大一统的隋唐王朝。这个时期,一方面中国已经确立了中央集权的帝制,实行了郡县制。于法理、制度而言,全国只存在一个君主,即皇帝。但另一方面,在人们的观念里,先秦时期的旧意识仍在发挥作用,就
13、像上面钱穆说的“依然摆脱不了封建时代的遗影”。故而,尽管在郡县制下的地方长官与封建诸侯有着本质区别,但正如王夫之所谓“汉之太守,去古诸侯也无几”,于观念、实情而言,当时地方长官在一定程度上仍然扮演着“君主”的角色。然而,通过具体的历史分析,我们会发现这一时期对“君”的定位以及“君臣”关系,又不止于上面所说的“二重君主观”。本文认为,东汉、三国时期对“君”的定位及“君臣”关系,大致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来把握。1“君臣”的定位宽泛。可适用于多个层面上述学界对“二重君主观”的论证,主要着眼于州郡长官与其属吏之间的关系。汉代的地方政府共分两级,即郡和县。其中,郡的长官称太守,县的长官则大者称令、小者称长
14、。州原本只是监察区,随着历史演变,尤其在汉末一度成了郡之上的大行政区,而作为其长官的刺史、州牧也俨然成了封疆大吏。这里所说的州郡长官,即指太守、刺史及州牧。在东汉、三国时期,州郡长官与其属吏之间明显存在着“君臣”关系,学界对此已有很多研究,兹举一例,例如据后汉书周嘉传:(周)嘉仕郡为主簿。王莽末,群贼人汝阳城,嘉从太守何敞讨贼,敞为流矢所中,郡兵奔北,贼围绕数十重,白刃交集,嘉乃拥敞,以身捍之。因呵贼日:“卿曹皆人隶也。为贼既逆,岂有还害其君者邪?嘉请以死赎君命。”因仰天号泣。群贼于是两两相视。日:“此义士也!”给其车马,遣送之。面对群贼,作为郡主簿的周嘉以自己的身体来护卫太守何敞,并责之以君
15、臣大义。周嘉不仅视太守为其君,而且将本郡民众与太守的关系也定位为君臣,这一点同样得到了“群贼”的认同。类似于此的州郡长官与属吏,乃至与其辖区内民众之间结成的君臣关系,在当时是一种相当普遍的现象。而且,这一时期在地方上的所谓君臣关系,并不止于州郡层面,其在县一级也明显存在。如据三国志魏书王朗传:(张登)为本县主簿,值黑山贼围郡,登与县长王隽帅吏兵七十二人直往赴救,与贼交战,吏兵散走。隽殆见害,登手格一贼,以全隽命。又守见夏逸,为督邮所枉,登身受考掠,理逸之罪。作为县主簿的张登,先是奋不顾身救了县长王隽的性命,后来又为了澄清太守夏逸的冤屈而“身受考掠”。为此,王朗表彰其“义济二君,宜加显异”。由此
16、可见,担任县主簿的张登与县长王隽之间,在当时亦可以“君臣”视之。如三国志蜀书常播传:(常)播仕县主簿功曹。县长广都朱游,建兴十五年中被上官诬劾以逋没官谷,当论重罪。播诣狱讼争,身受数千杖,肌肤刻烂,毒痛惨至,更历三狱,幽闭二年有馀。每将考掠,吏先验问,播不答,言“但急行罚,无所多问。”辞终不挠,事遂分明。长免刑戮。众咸嘉播忘身为君,节义抗烈。常播担任县主簿功曹时,为了替县长朱游澄清冤情,而身受刑狱的酷虐。当时众人称赞他“忘身为君”。又如,张绣为祖厉县吏时,县长刘隽被麴胜所杀。张绣为了替“君”报仇,“间伺杀胜,郡内义之。”足见当时在县令、县长与其属吏之间,也结成了牢固的“君臣”关系。从史实来看,
17、县一级的君钱穆:国史大纲,北京:商务印书馆,1996年版,第217218页。陈登原:国史旧闻,北京:中华书局,2000年版,第334336页。除了上述引证,尚有吕思勉、严耕望、杨鸿年、周长山、朱子彦等学者对汉代的“二重君主观念”有所论述。参见李迎春:“秦汉郡县属吏与长官关系考论兼谈东汉君臣之义的政治实质与作用”,社会科学战线2014年第5期。明王夫之:读通鉴论,北京:中华书局,1975年版,第677页。后汉书卷八十一,“独行列传周嘉”。三国志卷十三,“魏书-王朗传”。三国志卷四十五,“蜀书常播传”。三国志卷六,“魏书张绣传”。131万方数据金肖丰:浅议“天地君亲师”信仰中“君”字语境的现代转化
18、臣关系可以说“麻雀虽小,五脏俱全”,其性质同州郡上的君臣关系是没有差别的。因此,“君”的定位在这个时期呈现出了多层次的特点,至少从中央到州,再到郡,乃至县,都可以有“君”这一角色的存在。这充分说明了,即便在中国历史进入帝制时代以后,“君”-7-所指不仅仅是全国(或某一割据政权)的最高权力者,也不局限于类似古代诸侯的封疆大吏,在一定的历史文化条件下,其适用范围可以变得相对宽泛。而由此衍生出来的“君臣”关系,用现代人的视角审之,则近乎于符合一定条件的上下级关系。2“君臣”关系具有一定的开放性程颐说“父子君臣,天下之定理,无所逃于天地之间”。因为在帝制时代,除了王朝更迭之外,一般来说君臣关系是不可改
19、变的。即使像“汤武革命”那样以有德伐无道,在后世儒者眼中其合法性仍是备受争议的。与之相较,在东汉、三国时期,各级地方长官与其属吏虽然名为“君臣”,但另一方面也是共同供职于王朝的官吏,凶而,在这种特别的“君臣”关系中,“君”不可世袭,“臣”亦并非只能终身为臣。例如据三国志魏书陈矫传:初,(陈)矫为郡功曹,使过泰山。泰山太守东郡薛悌异之,结为亲友。戏谓矫日:“以郡吏而交二千石,邻国君屈从陪臣游,不亦可乎。”悌后为魏郡及尚书令,皆承代矫云。陈矫在担任广陵郡功曹时,与泰山太守薛悌结交。在时人眼里,薛悌是泰山太守,即为泰山一郡之“君”;而陈矫是广陵郡的功曹,即为其“君”(笔者按:广陵太守陈登)之陪臣。故
20、薛悌戏之日“邻国君屈从陪臣游”。但陈矫后来者居上,日后做了魏郡太守、尚书令,薛悌反而步其后尘,都是接替陈矫的职务。可见,这种“君”、“臣”的界限并非一成不变,作为属吏的“臣”有升迁为守相令长的可能,继而其身份也变成为一方之“君”。应该说在当时,由属吏升为地方长官的例子是相当常见的。比如仓慈,“始为郡吏,黄初末,为长安令,太和中,迁敦煌太守。”又如上面提到的常播,后来也“举孝廉,除郭长”,担任一县之长等等。另一方面,作为“君”的地方长官也可能因为去官、左迁等原因,而成为属吏或一介平民,即降格为“臣”的身份。据后汉书虞延传:建武初,仕执金吾府,除细阳令。后去官还乡里,太守富宗闻延名,召署功曹。宗性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天地 君亲师 信仰 中君字 语境 现代 转化 基于 东汉 三国时期 关系 思考 金肖丰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