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高三历史教学设计:《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docx
《2022年高三历史教学设计:《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2年高三历史教学设计:《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docx(24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2022年高三历史教学设计: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学而不思则惘,思而不学则殆。人的学问愈广,人的本身也愈臻完善。下面是我为您举荐高三历史教学设计: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第一部分:课程标准与考纲解读 【课程标准】1.了解宗法制和分封制的基本内容,相识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2.知道始皇帝的来历和郡县制建立的史实,了解中国古代中心集权制度的形成及其影响。3.列举从汉到元政治制度演化的史实,说明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特点。4.了解明朝内阁、清朝军机处设置等史实,相识君主专制制度的加强对中国社会发展的影响。【考纲要求和解读】1.商周时期的政治制度:始终是高考中的高频高考点,重点考查分封制和宗法制的特点、作用和影
2、响。同时多留意教材中的隐形学问,如占卜、王权神化、分封示意图、礼乐制度等。2.秦中心集权制度的形成:属于高考高频考点,需重点关注。主要考点有秦统一、制度创新、分封制到郡县制、三公九卿制等。3.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化:重点关注点有汉至元朝的地方制度、中心官制、选官用官制度。同时加强对郡国并行制、推恩令、行省制度、内外朝制、三省制、三省六部制、二府三司制、察举制、科举制等概念的理解。4.明清君主专制制度的加强:主要考查方向是明清君主专制高度强化的表现,如废丞相、设内阁、司礼监、厂卫特务机构、南书房、军机处等。本课还需从整体上把握中心集权制的政治制度的演化过程与历史特点,以及其历史作用与社会影响。其次
3、部分:近年考题及高考分析1.(2022全国新课标卷,24)周灭商之后,推行分封制,如封武王弟康叔于卫,都朝歌(今河南淇县);封周公长子伯禽于鲁,都奄(今山东曲阜);封召公爽于燕,都蓟(今北京)。分封()A.推动了文化的沟通与文化认同 B.强化了君主专制权力C.实现了王室对地方的干脆限制 D.确立了贵族世袭特权2.(2022海南卷单科历史,1)考古工作者在河南辉县琉璃阁发掘了一座春秋时期的诸侯墓,出土了只有周天子才能运用的九鼎。这反映了 ()A.宗法制度的瓦解 B.分封制度的崩溃 C.等级制度的颠覆 D.礼乐制度的破坏3.(2022全国新课标1卷,25)表1皇帝纪年公元纪年郡级政区汉高帝十二年前
4、195年15郡汉文帝十六年前164年24郡汉景帝中六年前144年68郡、国汉武帝元封五年前106年108郡、国表1为西汉朝廷干脆管辖的郡级政区改变表。据此可知 ()A.诸侯王国与朝廷冲突渐趋激化B.中心行政体制进行了调整C.朝廷解决边患的条件更加成熟D.王国限制的区域日益扩大4.(2022江苏卷单科历史,3)唐初,三省长官都是宰相,后来发生了两种改变:一是皇帝选拔中级官吏出任宰相;二是执掌行政职能的尚书省地位下降,与决策职能相关联的中书省、门下省地位上升。这表明 ()A.三省六部制基本上已被废除 B.政府的行政效率极大提高C.君权与相权的关系有所调整 D.中书省、门下省决策权扩大5.(2022
5、海南卷单科历史,3)东汉实行察举制,郡察孝廉,州举茂才,州、郡都必需定期向朝廷举荐肯定数量的人才,而推断孝廉、茂才的标准包括对儒家经典的熟识程度和道德声望的凹凸等。这客观上 ()A.推动了独尊儒学局面的出现 B.促使社会阶层趋于固化C.打破了世家大族对政权的垄断 D.动摇了郡县制的基础6.(2022全国新课标2卷,27)明初朱元璋严禁宦官读书识字,但后期宦官读书识字渐渐制度化,士大夫甚至有针对性地编纂适合宦官学习的读本。由此可以推知,明代中后期 ()A.中枢决策过程发生异变 B.皇帝权力日趋衰落C.内阁议政功能已经丢失 D.宦官驾驭决策权力第三部分:基础学问清单学问清单一:西周政治制度一、等级
6、森严的分封制封邦建国,又称为封建制度(分封的纽带:土地义务)1.目的:封建亲戚,以藩屏周,巩固周王朝的统治。2.对象:王族、功臣、先代贵族。分封的主体为同姓宗室。3.主要诸侯国有燕(深化东北最远的姬姓贵族)、鲁(姬姓贵族封国中位置最东)、宋、晋、卫、齐(功臣姜尚)、楚等。4.权力:诸侯在封国内享有世袭统治权。5.义务:听从吩咐、镇守疆土、随从作战、交纳贡赋和朝觐述职。6.等级:使统治集团形成周王诸侯卿、大夫士的等级秩序。7.作用:确立了周王天下共主的地位,巩固了统治,扩大了疆域。8.瓦解:随着生产力的发展,诸侯国实力不断地增加,分封制走向瓦解。二、宗法制1.目的:解决贵族之间在权力、财产和土地
7、继承上的冲突。2.性质:宗法制是用父系血缘关系的亲疏来维系政治等级、巩固国家统治的制度。3.核心:嫡长子继承制。4.内容:确立相对的大宗、小宗体系。5.作用(1)保证了贵族在政治上的垄断和特权,有利于统治阶级内部的稳定与团结。(2)有利于凝合宗族,防止内部纷争,强化王权,从而实现国和家一体化。(3)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齐家治国家国一体,即起源于此。6.与分封制关系:互为表里。分封制是表,宗法制是里。注:1.同姓不通婚,如秦晋之好。(请关注西周分封示意图)2.礼乐制度是日常行为中宗法制的详细体现。3.西周宗法等级类似于西欧封建等级制。领主的领主不是我的领主,附庸的附庸不是我的附庸。三、中国早期政治制
8、度的特点1.以嫡长子继承制为核心。2.以血缘关系为纽带形成国家政治结构。3.神权与王权相结合。(祭祀)4.最高执政集团尚未实现权力的高度集中。5.具有相对的持续性(继承性)和稳定性。【例题】1.(2022江苏单科,1)中国传统家族有长兄如父小儿不及长孙的说法。这些说法体现的是 ( )A.家族和谐 B.等级秩序 C.贵族世袭 D.宗法观念2.(2022浙江卷文综,14)下列选项不能反映宗法制及其影响的是 ( )A.封建亲戚,以藩屏周 B.谱牒不立,则传久而失宗C.父死子继,兄终弟及 D.内举不避亲,外举不避仇3.(2022新课标全国卷,24)周代青铜器上的铭文与商代相比,字数越来越多,语句也愈加
9、格式化。这些铭文大都记述个人业绩,追颂祖先功德,希望子孙保用。这表明西周时 ()A.创建了一种全新的文字体系 B.形成了重视历史传承的风尚C.宗法制度受到了严峻的挑战 D.青铜器的功用发生重大变更学问清单二:古代中心集权制的建立和发展一、概念:分为专制主义和中心集权两个内容,主要是指地方受制于中心,中心集权于皇帝。二、实行的缘由经济根源:小农经济具有分散性理论基础:战国时期法家理论现实因素:秦统一后疆域宽阔,为巩固国家统一,实现天下一统的须要。三、两对基本冲突:中心和地方、皇权与相权四、发展趋势:皇权不断强化,相权不断减弱直到废除相权(明太祖);中心权力不断强化,地方权力不断减弱。五、基本内容
10、:皇帝制;中心行政制度;地方行政制度;官吏的选拔与监督制度等。六、发展历程(一)秦始皇建立中心集权制度1.皇帝制度(1)由来:秦始皇从三皇、五帝中各取一个字构成了皇帝。(2)内涵:皇帝独尊,皇权至上,皇位世袭。注:皇帝总揽全国政治、经济、军事等一切大权。中心、地方官员都要由皇帝任命(人事任免权)。军队的调动以皇帝限制、发给的虎符为凭据。(右在皇帝,左在阳陵)2.三公九卿(中心)(1)三公:丞相:辅佐皇帝,帮助皇帝处理全国政事。(中心最高行政长官)御史大夫:副丞相,执掌群臣奏章,下达皇帝诏令,并负责监察一百零一官。太尉:负责全国军务,地位与丞相相同。秦始皇未设,执掌军权。(秦朝时太尉是虚设)(2
11、)丞相之下设九卿,分别掌管各项详细政务,它们是中心政府的职能部门。如奉常,掌管宗庙礼仪;郎中令,掌管宫廷警卫;太仆,管理宫廷车马;卫尉,掌管皇宫保卫;典客,处理少数民族事务和外交;廷尉,掌管司法;治粟内史,掌管全国农业和财政税收;宗正,管理皇族内部事务;少府,掌管全国山河湖海税收和手工业制造,以供皇室须要。(主要为皇室服务)3.郡县制(地方)(1)由来:春秋时期,就已有县和郡;商鞅变法时,废分封,行县制;秦统一后,在全国废除分封制,实行郡县制。(2)内容:地方政权机构分郡、县两级,郡守和县令都由皇帝任免。(3)作用:是中心集权制度形成过程中的重要环节;加强了中心对地方的管理,巩固了国家的统一;
12、是官僚政治代替世袭贵族政治的重要标记。4.秦建立中心集权制度的影响(1)形成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封建国家。(2)有利于封建经济文化的发展和中华民族的形成。(3)它奠定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政治制度的基本格局。(4)秦朝专制暴政使阶级冲突激化,秦快速灭亡。(5)钳制了思想,摧残了文化,不利于民主科学思想的产生与发展。【例题】1.(2022江苏单科,2)史记记载:秦王发图,图穷匕首见(荆轲)乃引其匕首以掷秦王,不中,中铜柱。山东嘉祥武氏祠的汉代画像石荆轲刺秦王(如图)再现了这一场景。史记记载和这块画像石 ( )A.描绘上是一样的B.形式上是一样的C.风格上是一样的D.主题上是一样的2.(2
13、022江苏单科,2)据秦琅邪石刻,皇帝之土,西涉流沙,东有东海。但西汉学者编写的淮南子等书说颛顼帝即已西济于流沙,大禹东渐于海,西被于流沙,更有纣之地,左东海,右流沙。上述差异最能说明 ( )A.淮南子等书以传闻贬抑秦始皇 B.年头久远导致历史记述莫衷一是C.历史材料的运用首先要辨别真伪 D.石刻与文献形成证据链印证历史3.(2022浙江高考,15)公元前221年,秦完成统一大业。读下图推断,符合秦灭六国先后依次的部分排列是 ( )A.B.C.D.学问清单二:古代中心集权制的建立和发展(二)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化汉朝1.中心:中外朝制度。(汉初,丞相位高权重。设中朝牵制外朝)汉代布衣为相,内朝尚
14、书台为朝廷的决策机构。2.地方(1)郡国并行制度:西汉初年,在地方上继承秦朝的郡县制,同时又分封诸侯王国,郡国两制并行,后产生王国问题。汉武帝颁布推恩令基本解决了王国问题。(注:并未废除郡国并行制度)(2)刺史制度:为了加强对地方的限制,汉武帝将全国划分为13个州部,各置刺史一人,代表中心监察地方。后刺史成为地方最高军政长官。魏晋南北朝中心:驾驭实权的先是尚书省,后有中书省、门下省,渐渐形成三省体制。唐朝1.中心:三省六部制(1)三省:中书省(负责决策)、门下省(负责审核)、尚书省(负责执行)。中书、门下、尚书三省最高长官都是宰相,宰相权力一分为三。三省之间分工明确,提高了办事效率;相互牵制和
15、监督,有利于加强皇权。能削减中心政令的失误和腐败,但不能从根本上杜绝。(2)六部:尚书省下设六部:吏部(官吏的任免和考核)、户部(户籍、土地和赋税)、礼部(礼仪、科举)、兵部(军政)、刑部(刑狱)、工部(工程建设)。2.地方:节度使。唐朝中期,地方设置很多节度使,安史之乱后,形成藩镇割据局面。北宋1.中心:二府三司。中书门下为最高行政机构,又设参知政事、枢密使、三司(盐铁、度支、户部)使分割宰相的行政权、军权和财权。2.地方:收兵权。主要将领兵权收归中心,抽调各地精兵强将充溢中心禁军;收政权。派文官任地方长官(知州),设通判监督;收财权。地方财政除留一小部分作地方开支,其余由中心掌控。(设转运
16、使)元朝1.中心:一省制度。只设中书省,为最高行政机关,中书省长官行使宰相权。宣政院统领宗教和西藏事务。2.地方:行省制度(1)除河北、山西、山东由中书省干脆管理外,地方设行中书省,行省之下设路、府、州、县;边远民族地区设置宣慰司;西藏由宣政院管理。设澎湖巡检司管辖澎湖和琉球。(关注元朝行省图)(2)作用:是我国省制的开端,便利了中心对地方的管理,有利于加强中心集权。巩固了多民族国家的统一。【例题】1.(2022新课标全国卷,25)东汉王充在论衡中说:萧何入秦,整理文书(国家档案文献),汉所以能制九州者,文书之力也。其意在说明,西汉胜利地实现对全国的统治,是因为汉初 ()A.实行了崇尚儒家的政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2022 年高 历史 教学 设计 古代 中国 政治制度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