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关于《大自然的语言》教案汇编10篇.docx
《2022年关于《大自然的语言》教案汇编10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2年关于《大自然的语言》教案汇编10篇.docx(50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2022年关于大自然的语言教案汇编10篇大自然的语言教案 篇11、默读课文,按照要求筛选课文主要信息;2、体味本文生动形象的说明语言;3、理解逻辑顺序在说明中的作用;生动形象的说明语言;逻辑顺序在说明中的作用引入一:视频春季景象(春季画面中可出现渐渐融化的积雪、竞相开放的桃花、新吐绿芽的柳枝、匆匆筑巢的燕子等)夏季景象(可出现亭亭玉立的荷花、翩翩起舞的蜻蜓、振翅高歌的蝉等) 秋季景象(翻飞的黄叶,怒放的菊花、如火的枫叶等)冬季景象(呼啸的北风、枯树、飘飞的大雪)提问:刚才这段图像分别展现了哪些季节的景像?你是依据什么判断出来的?学生发言,教师点评后,顺势新课的学习。屏示:大自然的语言引入二:电
2、脑多媒体(视频播放一段以花为主图像,并配以优美舒缓的音乐,在画面依次出现下列诗句,待学生填空后,再用鼠标点击括号处,再显示出红色字体标注的答案。)1、完成下列诗句填空: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夜来(南风)起,小麦覆陇黄;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2、设问:上述诗句分别是写哪个季节的?你从诗句中哪些意象中推断出来的?从中你有何体会?3、在学生发言的基础上引入本课的学习。引入三:视频播放竺可桢
3、资料片:建议片中可从浙江大学校园风光播映,并依次出现浙大校园中的竺的铜塑像,然后逐次出现有关反映竺可桢的生活、科研及其学术著作组成的资料片(更多照片资料请查看浙江大学百年发展史人物篇中“竺可桢”栏目)在播放过程中,可渐次将下列竺可桢简介滚动显示:竺可桢(18901974)中国科学院院士,气象地理学家。我国近代地理学和近代气象学的奠基人。所从事的科学教育、科学组织领导与科学普及工作,都有杰出的成就。特别是关于台风眼的机制、台风的分类、东亚天气类型、中国季风气候、高空风向与天气预报的关系,中国气候区划、气候与农业丰产的关系,物候学、气候变化以及天文学方面的二十八宿的起源问题等研究,都有重大创新,达
4、到国际一流的水平。创建了我国第一个地学系,成为当时培养地学英才的摇篮。以求实精神领导浙江大学工作,培育了多方面的人才。对中国近代高等教育有许多精辟的理论见解和实际领导经验,培育了许多优秀人才。1955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学部委员)。重要著作有二十八宿起源之时代与地点、物候学(合著)、论我国气候的几个特点及其与粮食作物生产的关系、中国近五千年来气候变迁的初步研究、中国气候概论等300多篇,并留下1936年1月1日至1974年2月6日共38年又37天的日记,约900万字。记有自己的言行、感想,工作上的主要情况和科学界的重要史料,体现了正直的为人和严谨的治学精神。逝世后,人民出版社、科学出版社相
5、继按年份出版日记,共分5册,约320多万字。这在我国科学家中是第一次。引入四:故事引入请学生齐背王之涣凉州词教师谈话:同学们可知道,有位科学家却认为诗中“黄河远上白云间”一句中的“河”字应为“沙”字,并用翔实的资料对其进行科学的考证,得到学术界的推重;此外,这位科学家还运用自己的科研成果校正了古诗存在的一些错误,这位科学家就是中国近代地理学和气象学的奠基者著名科学竺可桢。大自然的语言教案 篇2一、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目标1、让学生掌握在已有的文章中插入图片,调整图片大小及设置图片版式的方法。2、能够运用所学的知识进行调查报告的自主创作,设计出图文并茂的小短文,提高学生获取信息、处理信息及应
6、用信息的能力。(二)过程与方法目标采用情境教学法,任务驱动法,自主探究法,竞赛等多种教学方法,探究中学习新知识,在合作学习中提高学生动手能力。(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正确引导学生对信息技术的学习热情,养成良好地学习和使用信息技术的态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2、让学生在学习中自我展示、自我激励、体验成功,在不断尝试中激发求知欲,在不断探究中获取成功,在赏析中提高审美意识,陶冶审美情操。二、教学重点使学生掌握在调查报告中插入图片,调整图片大小以及设置图片版式的方法。三、教学难点掌握图片版式设置的基本技巧,合理使用这些技巧设计出富有创意、突出个性的调查报告。四、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积发兴趣
7、1、教师播放关于海葵的视频,激起学生想要探究的热情。2、师:“刚才我们看到了美丽的海底世界,认识了海葵,但是它是动物还是植物呢?课下,老师请一位同学为老师展开了调查。他通过到图书馆查阅科普读物和利用因特网查找资料,写了一份调查报告,我们来看一下。”观看“调查报告”引导学生“我们发现小明写的调查报告非常清楚,有理有据,找到了真确答案。但是他的报告是不是单调了一点?如果给报告添加海葵的图片是不是会使内容更充实一些。这节课,我们就来帮他解决这个问题!”(二)教授新课1、自主探究,自主学习(1)提出要求:请同学们打开课本112页,自学 “插入图片”部分。(2)请同学读插入图片的步骤试。(3)课件出示任
8、务一: 在调查报告中插入一张图(给出操作提示)。教师巡视指导。(4)请一位小老师到前面演示操作如何插入图片。(5)过渡:师:大家来观察一下,小老师插入的图片有什么不足的地方吗?学生通过观察讨论思考发现:图片的大小不合适。师:我们插入图片的目的是什么呢?学生思考回答:插入图片的目的是为了直观形象展示文章的内容,增强文章的表现力或者是对文章版面进行装饰点缀。师:我们来解决这一问题。2、教师引导,学生操作(1)提出要求:请同学们打开课本113页,自学 “改变图片大小”部分。(2)课件出示任务二:改变图片大小(给出操作提示)。教师巡视指导。(3)学生自学后,教师让学生到前面演示并讲解调整图片大小的方法
9、。教师重申:单击图片,图片周围出现八个黑色的小方块,这就是控制点。请这位同学找一找有几个控制点。请该学生在不同的控制点上调整图片的大小,学生们观察都有什么不同。(4)师:如何拖动才能保证图片不变形?生答:把鼠标放在图片角的位置上倾斜拖动。师:因为这是按图片的比例放大或缩小的。单纯的拖动图片边框很有可能改变图片的原始形状。(5)课件展示檔,请学生对比一下你的调查报告中插入的图片和老师这份调查报告中插入的图片有什么区别?我们发现图片的位置摆放的不合理,不美观,下面我们来解决改变图片位置这个问题。请同学们看大屏幕,老师这里有两张图片,下面老师把鼠标指针移动到图片上你们发现了什么?(课件出示文件)(6
10、)鼠标指针变成四个方向的箭头时,就可以移动图片的位置,哪位同学到前面来试着移动一下他们的位置?(让学生移动的这两张图,一张是设置了图片的版式,位置可以移动,另一张没有设置图片的版式,位置不容易移动)(7)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呢?下面老师分别选中两张图片,大家仔细观察他们有什么不一样的地方?(8)问题就出现在控制点上,下面我们就来解决这个问题。请同学们和老师一起右击图片,在弹出的快捷菜单中单击“设置图片版式”,在弹出的对话框中选择“版式”选项卡,我们看到了5种环绕方式,谁来给大家说说这5种环绕方式都是什么?(9)图片插入后默认的环绕方式是嵌入方式,控制点是小方块,不容易移动图片的位置,其它4种环
11、绕方式控制点都是小圆圈,可以任意移动图片的位置。请同学们试一下这5种环绕方式,看看各是什么效果。3、小竞赛:教师出题,请三名学生依次到前面的教师机上完成版式的设置。题1:将图片版式设置为四周型并让图片左对齐。题2:将图片版式设置为紧密型并让图片右对齐。题3:将图片设置为文章的背景。继续上述竞赛,学生将图片版式设置为“衬于文字下方”并拖动图片边缘使其变大,但发现了一个缺点:图片颜色太深导致文字看不清楚了。拓展延伸:利用工具栏将图片工具调出来,将图像控制一栏设置为“水印”效果,图片变模糊了,文章中的字也显露出来。4、布置任务,完成作品师:刚才我们共同学习了将海葵的文章中插入图片的方法,我们还可以插
12、入多个图片。下面的时间我给大家,结合以前所学(如加入花边)按照自己的意愿继续来设计你的作品,设计好后老师将把你的作品展示给全班同学看,比一比看谁的更漂亮。5、巩固新知,自主创作教师指导学生继续完成设制调查报告的创作。为完成任务的同学布置新的任务,打开教师为学生准备的材料文件夹,课件出示一些题目,如恐龙是如何灭绝的;声音在水中传播得快,还是在空气中传播快等。师:大家对这些问题都感兴趣吗?如果感兴趣,就快在老师提供的材料里寻找,写一篇科普小短文,看谁完成得最出色!(三)展示评价教师鼓励学生展示自己设计的调查报告。教师在学生自评、互评的同时给出自己的评价意见。学生在展示自我、体验成功的同时学习别人的
13、优点。(四)归纳总结学生进行回顾反思,总结本节课学到的本领。教师进行归纳总结。大自然的语言教案 篇3教学目标:1学会本课的8个生字,(其中一个多音字“为”)认识8个字,认识“米”字旁。理解课文内容,知道文中大自然的语言的意思,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培养学生查找资料,理解课文的能力。在理解课文中培养学生观察、思维及口头表达能力。3通过本课的学习,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情感,激发学生观察、探索大自然奥秘的积极性。教学重点: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从读中知道课文中大自然的语言指的是什么;通过本课的学习,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情感,激发学生观察、探索大自然奥秘的积极性。教学难点: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14、从读中知道课文中大自然的语言指的是什么设计理念:培养学生查找资料,理解课文的能力。在理解课文中培养学生观察、思维及口头表达能力核心问题:1.理解课文内容,知道文中大自然的语言的意思,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培养学生查找资料,理解课文的能力。在理解课文中培养学生观察、思维及口头表达能力。查阅资料:三叶虫教学准备: PPT课件板书设计:13大自然的语言蝌蚪图 春天来了鱼鳞图 一圈一岁三叶虫图 汪洋一片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师提前在黑板上写上“语言”1解决“语言”的意思师:认识这两个字吗?(认识)谁来读一读?(生齐读)什么意思吗?(就是说的话)你都听过谁说的话?(爸爸妈妈、小狗)2引入课题
15、师:说得不错!看看你们的眼力如何,看图猜季节!(师出示四季的图片生猜季节)师:雪花纷飞,冬天到了;荷花盛开,已是夏天;落叶飘舞,那是秋天。这些都是大自然悄悄对我们说的话,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聆听大自然的语言!伸出小手,认真地和老师一起写课题。(师生共同板书课题后生齐读课题)二、初读课文,通文识字:师:别以为人才会说话,大自然也有语言,仔细观察就能发现,有一个小朋友就去观察了,他观察到了什么呢?赶紧读一读课文吧!1生自由读课文2生自己读生字表和认读字表,每个字读两遍。3字词检测:(1) 读生字卡片:抢读-开火车读(2) 词语检测:镶嵌师:什么意思呢?老师这里有一张照片,把照片放在了相框里并且固定住
16、了,我们就可以说:相片镶嵌在相框里。黑板也是被固定在了黑板槽里,我们还可以说:黑板镶嵌在黑板槽里;看!这里有一幅漂亮的风景画放在了画框里,你能像老师那样用“镶嵌”来说一句话吗?生:一幅风景画镶嵌在画框里。师:谁还能说说?生:一幅漂亮的风景画镶嵌在画框里。师:现在你明白“镶嵌”的意思了吗?生:明白了!山巅师:这里有一座山,你能帮老师指一指哪里是山巅吗?生:指出“山颠”就是“山顶”。师:把这两个难读的词放到句子里你能读准确吗?(出示句子:古老的三叶虫化石镶嵌在喜马拉雅山巅。)以为 为什么 (解决“为”的读音)扩展积累,解决难点:师:你能用不同的音再组出不同的词吗?生:认为 因为告诉师:他们都是生字
17、,你是怎样记住他们的?生:“告”上下结构,上边一个“土”加上一个撇,下边一个“口”。师:没错!但是写的时候上边应该先写什么?生:先写“撇”师:对了!谁还有其他好方法吗?生:我把“生”去掉一横,在下面加上一个“口”就是“告”。师:他用的是熟字换笔画的方法,真好!谁来记记“诉”?生:“诉”左右结构,左边言字旁,右边“斤”加上一个点,合起来就是“诉”,告诉的“诉”。师:(出示在田字格中的“告诉”)这两个字怎么写才更漂亮呢?谁来说给大家听?生:通过观察后指导占位。师:两个字相比“诉”,比较难写,伸出小手跟老师一起认真地写一写。(师范写生字,生书空随写。)生:打开书描一个写一个。4写完的同学把字词朋友带
18、到课文中再读一读吧!做到读通顺,边读边标出小节。三、精读课文,品味语言。1师:如果我想请同学来分小节读课文应该请几个?(生:5个)我就请五个!我先请一个,剩下的我会随事情,你们可要认真听呦!他们读的时候其他同学边听边想:你从中听懂了什么大自然的语言?2生汇报,按照生汇报的来进入课文(1) 第二小节生:我读懂了小蝌蚪像游动的逗号,告诉人们春天已经来到了人间。 指导朗读师:(出示小蝌蚪的图片,板书:春天来了)是这样的吗?大家都来读一读第二小节吧!(生自由读书)老师今天也把小蝌蚪带到了课堂中,想看看吗?(师出示课件)只可惜老师的没有让他们动起来,你们能做做快乐的小蝌蚪,用你的游动告诉春天来了吗?(生
19、作动作)快把你们快乐的心情读出来吧!(生齐读第二小节-展示读-齐读)点评:由于课前搜集素材的时候没能找到游动的蝌蚪,我就灵机一动让学生做动作,没想到这样的设计却使学生的积极性大为提高,清晰地体现了顺学而导。 仿写练习师:除了小蝌蚪,你还知道哪些大自然的语言是告诉人们什么季节来了?你能试着像书上那样填一填吗?(出示句式)你看那( )的( ),( )。这是大自然的语言,春天已经来到人间。师:先自己准备准备,一会儿请你来说一说。生自由准备后发言生1:你看那飘落的雪花,多么白多么美,这是大自然的语言,春天已经来到人间。生2:你看那绿油油的小草,多么像绿色的地毯,这是大自然的语言,春天已经来到人间。师:
20、能发现生活中有这么多大自然的语言,了不起!谁还听懂了书中大自然的什么语言了?(2) 第三小节 理解课文生:大鱼上的鳞片有圈圈,一圈就是一岁。师:(出示鱼鳞的图片)大家同意吗?那么把你听懂的大自然的语言,清楚的读给大家听,谁愿意来试一试?(指生朗读) 考一考师:你真的读懂了吗?那老师要考一考你了。(课件出示图片)你能告诉老师这条大鱼几岁了吗?(两岁)你怎么看出来的?生介绍:因为它的鱼鳞上有两圈。师:那我们一起来看看是不是这样!(课件演示)这是一圈,这也是一圈,一共有两圈,因为一圈就是一岁(板书:一圈一岁),所以这条大鱼有两岁!你真棒!让我们再来读读这个小节!生:齐读第三小节师:你还读懂了什么大自
21、然的语言?(3) 第四小节生:我读懂了在喜马拉雅山巅发现了三叶虫的化石,就表示那里曾经师汪洋一片。师:(随学生说的贴出三叶虫的化石的土,板书:汪洋一片)你们自己再读一读,你读懂了什么?还有什么不明白的?(预设:生可能会问:为什么发现了三叶虫的化石,就表示那里曾经是汪洋一片呢?也可能问:什么是化石?为什么大海又变成喜马拉雅山了?)生:我读懂了,三叶虫镶嵌在喜马拉雅山颠,是大自然在告诉我们那里曾经是汪洋一片。师:你也读懂了,真棒!谁还有不懂的?生:我不知道什么是“汪洋一片”?师:谁知道?生都默然师:(出示大海的图片)看,这就是“汪洋一片”!什么地方?生:大海!师:想一想这个词该怎么读呢?(指导:汪
22、洋一片)生读得不够好师:看看屏幕,你们读得不够大,再读读!生有语气地读出“汪洋一片”。点评:这个问题是老师课前没有预计到的,面对学生的提问,怎样让他们解疑?如果直接告诉学生汪洋一片就是大海,学生可能还是似懂非懂。怎么办?我突然想到了三叶虫资料的背景不就是一张大海的图片吗?何不拿来用用!没想到图一出学生顿时茅塞顿开,收到了良好的效果。师:你还有不明白的吗?生没有问题师:(面对难点没有处理,怎么办?教师质疑!)老师有个问题,你们能帮老师解决吗?生:胸有成竹地说“能”!师:为什么在喜马拉雅山颠看到了三叶虫的化石就知道那里曾经是汪洋一片?生:皱着小眉头,歪着小脑袋不知道怎么办。师:老师开始和你一样也不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大自然的语言 2022 年关 大自然 语言 教案 汇编 10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