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资组合的权重重要吗——基于机构投资者对盈余管理治理效应的实证研究-汪玉兰.pdf
《投资组合的权重重要吗——基于机构投资者对盈余管理治理效应的实证研究-汪玉兰.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投资组合的权重重要吗——基于机构投资者对盈余管理治理效应的实证研究-汪玉兰.pdf(7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投资组合的权重重要吗?基于机构投资者对盈余管理治理效应的实证研究汪玉兰 易朝辉(东北财经大学会计学院116025 中国灌溉排水发展中心100054)【摘要】本文从投资组合视角出发,在考虑投资组合权重的前提下,研究机构投资者持股对投资组合中不同企业盈余管理行为的影响。研究发现,机构投资者对投资组合中权重较高的企业发挥了积极监督效应,抑制了该类企业的盈余管理行为。对盈余管理类型细分后发现,机构投资者同时抑制了该类企业正向与负向盈余管理。现有文献主要关注机构投资者持股比例,忽视了投资组合的权重,得出的结论可能存在一定的偏差。【关键词】机构投资者投资组合权重盈余管理一、引言2013年11月15日,中共
2、十八届三中全会做出了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机构投资者的发展有利于更好地贯彻决定中提出的积极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促进各种所有制资本取长补短、相互促进、相互监督。据上海证券交易所统计年鉴(2014)显示,截至2013年末,我国沪市机构投资者持股市值比重为293,其中:基金公司1251保险公司486,QFIl405,社保基金270。机构投资者凭借其投资规模优势、信息优势与专业优势,被监管者和学者视为最有动机和能力监督企业并从事长期价值投资进而维护资本市场健康稳定发展的中坚力量。有关机构投资者持股经济后果的经验研究目前形成了三种观点:第一种观点是有效监督假说。该观
3、点认为,机构投资者拥有资金与专业优势,能够以较小的成本监督管理层行为,促使其提高公司业绩(程书强,2006;OleKristian,2013;史永东和王谨乐,2014;Fich et a1,2015)。第二种观点是利益攫取假说。该观点认为当机构投资者受制于企业管理层或者是与之存在私人利益时,会选择与管理层合谋,共同攫取中小股东的利益(姚颐等,2007;温军和冯根福,2012;Megumi and Toshino,2004;Salehi et a1,2011)。第三种观点是无效监督假说。该观点认为机构投资者持股与公司业绩不存在任何关系(PingSheng,2003;薄仙慧和吴联生,2009;孟庆
4、斌等,2015)。然而,在现实情况中,机构投资者采取的是投资组合策略,他们持有不同公司的股权且不同公司在其投资组合中的权重也存在差异,其对不同公司的监督动机也可能存在差异。因此,本文以盈余管理为背景,从投资组合的视角出发,研究机构投资者是否会对投资组合中相对权重较高的企业进行积极监督,抑制了此类企业的盈余管理行为。之所以选择盈余管理,是因为潘琰和辛清泉(2004)对机构投资者的信息需求进行问卷调查后发现,机构投资者最重视的是企业会计信息质量的可靠性,而且学术界与监管部门对盈余质量以及会计信息操纵行为格外关注,盈余管理已成为学术界经久不衰的研究话题。本文是较早从投资组合视角研究机构投资者持股对企
5、业盈余管理影响的文章对拓展现有研究以及更全面地认识机构投资者的治理效应具有重要意义。基于中国A股上市公司20072014年的数据,文章首先计算出机构投资者对其投资组合中每家企业的持股价值,然后按照持股价值从大到小进行排序将排名前10的企业视为投资组合中相对权重较高的企业,并将该企业所属投资组合对应的机构投资者定义为监督型机构投资者。最后依次计算出每家企业拥有的监督型机构投资者数量(Number)、监督型机构投资者比例(Proportion=监督型机构投资者数量该企业机构投资者总数)以及监督型机构投资者持股比例之和(Ownership=监督型机构投资者持股总数企业流通股总股数),并研究这三个指标
6、与企业盈余管理之间的关系。实证结果显示,这三个指标分别与企业盈余管理呈显著负相关关系。有趣的是,与文章构建的新指标相比,传统指标与盈余管理之间不存在任何显著关系这可能是因为传统指标忽视了投资组合的权重,认为机构投资者会对投资组合中的不同企业“一视同仁”。但本文53万方数据的研究结论表明,机构投资者在分配监督资源的时候,会考虑投资组合的权重,并向投资组合中相对权重较高的企业分配更多的监督资源进而表现出监督的“厚此薄彼”。本文的研究贡献主要有:第一,现有文献大多从机构投资者横截面差异视角对不同机构投资者的监督动机与监督效果进行研究,鲜有文献从投资组合的视角研究同一机构投资者对不同企业的监督动机是否
7、存在差异。第二,以往文献在对机构投资者的度量指标选取上都是用机构投资者持股比傍j检验其治理效果,而该指标没有考虑投资组合的权重。本文以企业的市场价值作为投资组合的权重,构建三个颓指标度量机构投资者的监督效应,通过与传统指标进行对比分析,发现新指标更能反映机构投资者的监督效应,这为之后的研究提供了新的度量方法。第三,本文从投资组合的角度,发现“积极监督效应”有助于解释机构投资者和盈余管理之间的负相关关系,从而丰富了我们对中国资本市场上机构投资者行为的认识。余文结构安排如下:第二部分为理论分析与研究假说:第三部分为样本选择与研究设计;第四部分是实证检验结果;第五部分是稳健性测试;第六部分为研究结论
8、与局限。二、理论分析与研究假说机构投资者持股将影响企业的第一类代理问题(股东与管理层的代理冲突)和第二类代理问题(大股东与中小股东的代理冲突)进而影响企业的盈余管理行为。从第一类代理问题来看,机构投资者在投资规模、信息搜集、信息分析以及影响管理层决策方面更有优势,他们更有动机和能力监督企业管理层,从而有效缓解股东与管理层之间的代理冲突降低经理人盈余管理的动机。Grossman and Hart(1980)认为,分散的股权结构会导致股东间的“搭便车”行为,而集中的股权结构可以赋予大股东更多的剩余索取权,让大股东更有动机监督企业,进而缓解第类代理问题。机构投资者持股也会影响第二类代理问题。随着机构
9、投资者持股比例的上升,大股东与中小股东的利益趋于一致而机构投资者作为中小股东的代理人,为了更好地履行受托责任他们会更有动机监督企业,保护中小股东的利益。机构投资者的有效监督主要体现在:首先,机构投资者只发挥监督职能,他们并不会直接干预管理,因此不会导致公司管理职能的肢解。其次,大多数机构投资经理拥有机构的剩余控制权与剩余索取权,这使得他们有足够的动机去监督企业i最后,机构投资者拥有更专业的队伍和庞大的资金,他们的投资行为更趋理性(王斌和袁琳,2002)。但是,随着机构投资者持股比例的增加,容易出现机构投资者与企业之间的“战略联盟”,即机构投资者与企业管理层合谋,共同掠夺中小股东的利益。此外,机
10、构投资者与上市公司之间往往存在着商业关系,这会导致机构投资者没有底气去反对管理层的某些机会主义行为,他们通常会选择“视而不见”或者“合谋”。Felix et at(2015)发现。在西班牙,机构投资者经常为了私人利益而牺牲其他利益相关者的利益,从事更多的掏空或者掠夺行为。后续学者在对机构投资者治理效果进行研究的过程中得出了不一致的结论。Bushee(2001)根据机构投资者过去投资的换手率、投资组合的多样性与动量交易指标,将机构投资者区分为临时性机构投资者(transient institutionalinvestors)、永久性机构投资者(dedicated institutional in
11、vestors)以及准机构投资者(quasiindexers),并研究了这j三种类型机构投资者对企业盈余管理的影响结果发现,临时性机构投资者显著增强了管理层盈余管理的动机,而永久性机构投资者与准机构投资者显著抑制了管理层盈余管理的动机。其他学者采用不同的分类标准,比如持股期限、持股规模、持股稳定性、机构投资者独立性等进行研究,发现只有那些持股规模较大、持股期限较长、独立性较高的机构投资者发挥了积极监督效应(PingSheng,2007;OleKristian,2013;Fich et a1,2015)。我国资本市场在组织结构与法律制度方面与发达国家资本市场存在很大的差距,而且我国政府对机构投资
12、者持股存在着双10限制,这使得我国机构投资者持股规模较小且持股结构较分散并为分类研究带来了一定的困难。因此我国学者多以基金这一最大的机构投资者为代表,对其持股的经济后果进行研究。比如,姚颐和刘志远(2009)以企业再融资过程中流通股东分类表决制为背景,研究发现,机构投资者对市场反应较差的再融资方案予以否决的概率更高。而且这类被否决的方案在事后也被证明是较差的议案,这说明我国机构投资者已具备“慧眼识珠”的能力。然而,姚颐等(2007)以我国股权分置改革过程中股票支付对价为研究对象。却发现在股改过程中机构投资者并未发挥自身的谈判优势来保护中小股东的利益,反而损害了小股东的利益。刘涛等(2013)研
13、究了基金持股对管理层薪酬绩效敏感度的影响,在考虑内生性之后,发现基金并没有提高管理层薪酬绩效敏感度,因而他们认为基金选择了激励机制科学高效的上市公司股票作为投资对象,基金在现实中扮演的角色是“选择治理”而不是“介入治理”。同时,他们指出,在研究机构投资者治理效应时,要考虑内生性问题。现有关于机构投资者与盈余管理关系的研究大多直接将机构投资者持股比例与盈余管理水平进行回归,以检验机构投资者是否发挥了监督作用。但这样做可能存在以下缺陷:没有考虑到机构投资者的投资组合策略,更没有考虑投资组合的权重,默认为机构投资者持股比例相同,其监督效果也是相同的。比如,机构投资者甲持有A、B两家公司的股权。其中持
14、有A公司股权比例为10,持有B公司股权比例也是10A公司的市值为10000B公司的一只基金持有一家上市公司的股票,市值不能超过基金资产净值的10,同一基金管理人管理的全部基金持有一家公司发行的证券,不得超过该证券的10。54万方数据市值为1000传统研究认为甲对A、B公司的持股比例相同因此监督动机是一样的,但在考虑投资组合的权重(分别以A、B企业的市值为权重)之后,得出A、B公司的加权平均持股比例分别为91与9(A=104 10000(10+10000+104 1000)=91,B=10+1000(10+10000+10+1000)=9)。由此可见,A公司在甲的投资组合中相对权重更高,甲更可能
15、积极地监督A公司。于是,提出以下研究假设:H1: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上市公司盈余管理与监督型机构投资者数量负相关。H2: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督型机构投资者比例负相关。H3: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督型机构投资者持股比例负相关。上市公司盈余管理与监上市公司盈余管理与监三、样本选择与研究设计(一)样本来源及处理本文以2007年到2014年A股上市公司为初始研究样本。样本始于2007年是因为我国从2007年开始执行新的会计准则,这会对企业盈余管理行为产生一定的影响,且2007年之后我国企业大部分已经完成股权分置改革股份全流通使得机构投资者更有能力监督企业。此外对样本进行以下筛选:(1)剔除金融类上市公
16、司,因为金融类上市公司的监管制度和报表结构与其他行业相比存在较大差异;(2)剔除机构投资者持股为零的企业;(3)为了保证盈余管理指标计算的可靠性,我们剔除了样本年度观测值少于15家的上市公司。最终获得样本数为6738个,样本数据均来源于CSMAR数据库。(二)实证模型与变量定义借鉴Fich et a1(2015)的研究,构建如下实证模型,DA。,=o+nlInstitutionProxyf,卜1+口20ld。,卜l+n3S妇。,l+04REMi,l+n5ROA。I+6MB。t+n7LOSS;,f+8SOE。f+9LeviI+aloShrcrl。+01lMGtf+012InvRec。1+ol 3
17、ATO;I+014Suspect。,f+15BIG4。f+n16DRAf。#+Industry+Year+6, (1)模型(1)的因变量为础。,DA。又进一步分为IDA。I、删。+与谢。一,分别表示盈余管理的绝对水平(1 DA。1)、正向盈余管理(DA。O)与负向盈余管理(DA。0)。夏立军(2003)认为,在中国资本市场中,修正的Jones模型能够更好地估计操纵性应计。因此本文采用修正的Jones模型分年度分行业估计出每家公司的操纵性应计。首先,用净利润减去经营活动现金流量计算出总应计(Total Accruals,TA);然后,采用分行业分年度回归的方法计算出每家公司非操纵性应计额(Non
18、D蠡crei帅ow Accruals,NDA);最后,用总应计减去非操纵性应计得出操纵性应计额(Discretionary Accruals,DA)。TA叫Asset叫一l=01(1Asset沁一1)+口2(艘K,-ARECiI)Asset一l+口1(PPE。:Asset;,1)+占:; (2)其中,似,是公司当期期末总应计利润,等于当期净利润减去当期经营活动现金流净额,Asset一。是公司上期期末总资产,aREV,,是公司当期主营业务收入与上期的差额,ARECi。是当期应收账款与上期的差额,PPE。是当期期末厂房、设备等固定资产。对模型(2)分行业年份回归,得到分行业的估计系数a,。、a,+
19、、a,+代入模型(3)得到正常应计利润:NDA。2a1(1Asseti c_1)+2$(AREVi一AREC)Asset一1+口3(PPEi,tAsset1) (3)基于模型(2)(3)的基础计算出操纵性应计为:DA。=TAiAi-NDAi (4)模型(1)右侧第一个变量为InstitutionProxy。刻画的是监督型机构投资者特征,它是本文重点关注的变量。考虑到机构投资者监督对盈余管理决策行为影响的滞后性,本文采用滞后一期的监督型机构投资者(InstitutionProxy。一。)作为解释变量。关于监督型机构投资的定义,正文中进行了详细阐述。InstitutionProxy一,包括三个变量
20、:监督型机构投资者数量(Number)、监督型机构投资者比例(Proportion)以及监督型机构投资者持股比例之和(Ownership)。另外,为了将本文构建的监督型机构投资者指标与传统指标进行对比分析本文在控制变量中还加入了每家企业对应的机构投资者持股比例之和(Old)。为了控制其他因素对盈余管理的影响,在模型中加入了以下控制变量:企业规模(Size。期末总资产的自然对数)、资产负债率(Lev)、盈利能力(ROA)、成长性(MB)、是否亏损(LOSS)、盈余管理的动机(Suspect,当ROA在0001之间时取1,否则取0)、盈余管理柔性(1nvRec,存货与应收账款之和除以总资产)、总资
21、产周转率(ATO,营业收入除以总资产)、是否聘请了国际“四大”会计师事务所审计(BIC4),本文还控制了一系列与公司治理相关的变量:管理层持股比例(MGT)、第一大股东持殷比例(Shrcrl)、董事长与总经理是否为同一个人(DRA)、企业实际控制人性质(SOE实际控制人为国有企业时SOE取1,否则取0)。此外,李增福等(2011)、龚启辉等(2015)发现,应计项目盈余管理与真实活动盈余管理之间存在着显著的替代关系因此在研究其中一种盈余管理时,要对另一种盈余管理进行控制。借鉴Roychowdhmy(2006)的研究方法,本文从销售操控(放宽销售条件或信用条件、加大销售折扣等);生产操控(扩大生
22、产规模以降低单位生产成本);酌量性费用操控(降低研发支出、广告支出即维修保养支出等)三个方面综合衡量真实活动盈余管理(REM)。四、实证检验结果(一)描述性统计结果表1列示了文中主要变量的描述性统计结果。本文关注的主要解释变量,监督型机构投资者数量(Number)均值55万方数据为1791,说明我国上市公司平均拥有1791家监督型机构投资者,美国为41224家。我国上市公司中监督型机构投资者占上市公司总机构投资者比例(Proportion)的均值为37,美国为243。我国上市公司中监督型机构投资者股权比例(Ownership)均值为36,美国为683(Fichet a1,2015)。由此可见,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投资 组合 权重 重要 基于 机构 投资者 盈余 管理 治理 效应 实证 研究 玉兰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