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木工程专业课程设计.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土木工程专业课程设计.docx(17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土木工程专业课程设计 业 土木工程专业基础工程课程设计指导书 西南交通高校岩土工程教研室 2022 年 年 9 月 目 目录1前言 . 11.1地基基础设计的目的与任务 . 11.2地基基础的设计内容 . 21.3基础工程课程设计的基本要求 . 32设计题目之一——某单层厂房柱下基础设计 . 42.1设计任务 . 42.2设计资料 . 42.2.1 工程概况 . 42.2.2 地勘资料 . 62.2.3 设计荷载 . 113设计题目之二——某铁路桥梁桥墩基础设计 . 143.1设计任务 . 143.2设计资料 . 143.2.1 工程概况 . 1
2、43.2.2 工程地质和水文地质 . 143.2.3 设计荷载 . 174基础工程课程设计指南 . 194.1设计计算说明书的主要内容 . 194.2设计计算说明书的章节划分和内容组织 . 194.3设计和计算方法 . 204.3.1概述部分 . 204.3.2方案设计(或初步设计). 214.3.3技术设计(或具体设计). 234.3.4施工方案 . 26规范及参考书 . 27 1前言基础工程是土木工程专业的学科基础课,在土木工程学科的学问体系中占据了重要地位。基础工程课程的特点在于它以较多的力学课程为基础,以土层中的困难的基础结构为探讨对象,又涉及到建筑、交通、水电等多个领域,这就确定了课
3、程具有内容杂、概念多和理论较深的特点,加之学时数较少和本科学生普遍缺少工程学问,故同学们往往感到比较难学。基础工程的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改革是在上述背景条件下绽开的,其主要目标是在学时有限的条件下,使学生能够对课程的学问体系有较为系统和整体的把握,重点驾驭其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并具有肯定的工程概念和学问。结合土木工程大专业教学工作的需求,更为了强化培育学生的工程意识和解决实际工程问题的实力并反映近年来工程规范的更新,在教研室原来编写的工民建专业基础工程课程设计任务书和桥梁、隧道和铁道工程专业基础工程课程设计任务书与指南的基础上,我们着手编写了这本新的土木工程专业基础工程课程设计指导书。课程设计对
4、理解和驾驭工程基本原理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也是同学们由理论学习通往工程实践的一座桥梁。基础工程的学问来源于工程实践,反过来又对工程实践具有指导作用。同学们在本科学习期间参加工程实践的机会是非常有限的,因而应当重视课程设计带给同学们的动手机会,通过课程设计更好地理解和巩固学习到的各种理论和方法,有意识地培育自己的工程意识和解决实际工程问题的实力。为了帮助同学们更好地完成本次课程设计,下面从课程设计的角度对地基基础设计的内容和方法做一个小结。1.1地基基础设计的目的与任务 地基和基础是建筑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因为基础埋置于地基之中,两者之间亲密相关,设计时必需仔细考虑其相互间的影响,所以在实际工作
5、中通常将两者合并在一起进行设计。地基基础设计的目的是依据上部结构的运用功能和结构形式在确定的场地条件下选择相宜的地基基础方案并确定其技术细微环节,使设计的地基基础在预定的运用期限 内和规定的运用条件下能够平安正常地工作,在此基础上满意降低造价和爱护环境的要求。地基基础设计的总体目标可以概括为:平安适用、技术先进、经济合理、确保质量和爱护环境。地基基础设计的任务通常包含:1方案设计:目的是确定地基基础的技术方案,包括地基持力层的选取和基础结构形式的确定。2技术设计:包括地基检算和基础结构设计两者。其任务是通过力学计算和结构措施两方面的手段来保证所设计的地基基础满意设计总体目标的要求。1.2地基基
6、础的设计内容 地基基础的设计内容通常包括:1收集相关的设计资料,通常有:(1)上部结构的类型、平安等级和平面尺寸; (2)地基勘察资料; (3)作用于基础上的荷载的大小、性质、组合状况及作用位置。2初步确定地基基础的技术方案,包括:(1)选择地基类型和持力层。一般地,当自然地基能满意各项设计要求时,应优先选用自然地基,只有在自然地基不能满意要求时才考虑采纳人工地基。持力层的选择及基础埋置深度的确定是一个困难的问题,应综合考虑多方面的因素确定,在基础工程的教材中对此已有具体的论述,此处不赘述; (2)依据上部结构的类型、荷载的大小与性质和地基持力层的承载力、埋置深度等因素确定基础的类型(浅基础或
7、深基础,刚性基础或钢筋混凝土扩展基础等等)并初步确定基础的尺寸,选择基础的材料; (3)依据地质、水文和施工条件拟定施工方案,如基坑开挖的方式和基础的施工形式等。3地基基础的技术设计,包括:(1)采纳浅基础时应进行下列设计和计算:1)地基检算,包括地基持力层和懦弱下卧层的承载力检算,必要时还应进行基础沉降和地基基础的稳定性方面的检算; 2)确定基础的平面尺寸和立面尺寸,使之满意相关要求; 3)采纳钢筋混凝土扩展基础、柱下条形基础等柔性基础时尚应计算基础的内力、检算基础的强度并配置钢筋; 4)当上述计算不能通过,或设计方案未达志向状态时调整设计方案,重新进行上述各项检算。(2)采纳沉井基础时应进
8、行下列设计和计算:1)确定沉井的平面形态,拟定沉井各部分尺寸; 2)施工期间沉井下沉实力检算; 3)考虑弹性抗力时沉井基础的整体检算; 4)沉井结构强度检算(包括配筋)。(3)采纳桩基础时应进行下列设计和计算:1)单桩承载力计算。应依据规范的规定采纳相应的方法确定单桩的竖向承载力,对于承受水平荷载较大的桩基础,尚应确定单桩的水平承载力; 2)依据桩基础的结构形式和受力状况选择适当的方法计算桩顶内力; 3)检算单桩承载力是否满意要求; 4)依据桩基础的结构形式和受力状况检算群桩基础的承载力,必要时计算基础的沉降; 5)当上述计算不能通过,或设计方案未达志向状态时调整设计方案,重新进行上述各项检算
9、。当设计对象为建筑桩基础时,上述第 3)步和第 4)步可合并为一步。4绘制施工图,计算工程数量,编制工程概预算。1.3基础工程课程设计的基本要求 由于课时数的限制,在本次课程设计中只要求同学们完成上述设计任务中的一部分。在本指导书的后面列出了若干设计题目,这些题目均来源于工程实际,但依据基础工程课程教学的要求并结合同学们的实际状况进行了简化,目的是帮助同学们尽快上手,以期在课时有限的条件下达到更好的效果。同学们可在任课老师的帮助下选择一个设计题目并确定相应的设计任务,参考后面的设计指南完成本次课程设计。通过本次课程设计,要求同学了解地基基础设计的全过程,驾驭一种常用的基础结构和地基的设计计算方
10、法,并具有肯定的处理地基基础问题的实力。 2设计题目之一 —— 某单层厂房柱下基础设计2.1设计任务 本设计对象为某机械厂的装配车间。厂房基础顶面以上部分的建筑和结构设计工作已经完成。本课程设计的任务是完成柱下基础与地基的设计与检算。要求同学选择(或由任课老师安排)一个基础,按给定的条件完成相关的设计和计算工作,详细要求如下:1设计计算:(1)综合分析设计资料,对三种常用的房屋基础类型(刚性基础、钢筋混凝土扩展基础和桩基础)的技术合理性进行比较(限于课时,本次课程设计不考虑造价因素),选择较为合理的基础方案。确定所选柱下基础的类型,平面尺寸及埋深; (2)完成该基础(包
11、括地基)的计算; (3)初步确定修筑基础的施工方案。2图纸:(1)基础总平面布置图(假定全部基础均与自己设计的基础相同); (2)基础结构图(应包含图纸说明和工程数量表)。3将上述成果整理成设计计算说明书。设计计算说明书应制作成 Word 文档。整个说明书应满意计算过程完整、计算步骤清晰、文字简明、符号规范和版面美观的要求,图纸应用 CAD 制作而且应当表达正确、布局合理和尺寸齐全。说明书用 16 开纸张打印,和图纸一起装订成册,交任课老师评阅。2.2设计资料 2.2.1 工程概况 该装配车间采纳单层钢筋混凝土排架承重结构,设计跨度 24m,柱距 6m,车间内有 2 对 30 吨中级工作制桥式
12、吊车。建筑平面图见图 2-1。规定室内地面标高为±0.00,相当于黄海高程 455.00m,室外地面标高为-0.15m,柱顶标高为 12.50m,轨顶 15002400042022001A9002 4 3Z2Z3B900Z3Z26000 6000 600042022300051500420006Z18500900Z29000Z3Z16000 6000 60009000Z3Z29006000Q=30T(两台)注:Z1,Z2,Z3表示柱子的编号 图 2-1装配车间平面图/mm 标高为 9.80m。各柱在基础顶面处的截面形态为矩形,尺寸为:边柱 Z1:长宽=1000400mm; 角柱
13、Z2:长宽=1000400mm; 抗风柱 Z3:长宽=700400mm; 基础梁的横截面尺寸如图 2-2,梁与柱之间的净距为 20mm,置于柱子外侧的杯口基础上。2502525 200300 图 2-2基础梁的横截面尺寸 2.2.2 地勘资料 简化后的建筑场地工程地质勘察报告如下。X XX 工程地质勘察报告拟建工程为 XX 机械厂的装配车间,建筑场地位于该机械厂厂区内,厂房平面尺寸为 42m24m,采纳钢筋混凝土排架结构,结构的设计跨度为 24m,柱距为 6m。勘察工作按施工图设计阶段的要求进行。自 X 年 X 月 X 日起先,至 X 年 X 月 X日结束。共完成钻孔 6 个,并结合钻孔取原状
14、土样 XX 个进行了室内土工试验。场地处地面平坦。拟建车间的西南角有一古河道,现已淤填。据钻探揭露,各地层的状况如下:第层:人工填土。分布于场地表面,以灰黑色粉土为主,伴有碎砖,炉渣等杂物的填土层。厚约 0.51.2m,结构疏松,土质不均,平均自然重度为 17.1kN/m 3 。第层:粉质粘土。呈棕红色。除 1#孔外各孔均有,厚度 9.510.1m。硬塑可塑,土质较匀称。 第层:粉土。呈褐黄色。仅在 1#孔可见到,厚约 3.3m,流塑。第层:淤泥。呈黑色,流塑。含大量有机质,有臭味。仅在 1#孔见到,厚度约 8.0m。第层:粉质粘土。呈灰黄色,仅在 1#孔见到,厚约 3.6m,夹有粉砂薄层,流
15、塑。第层:粘土。呈黄黑色,各孔均可见到,没有钻透,据调查厚度在 10m 以上。土质匀称,可塑硬塑。场区地下水属潜水,初见水位在 2.53.1m 深处,稳定水位在 2.93.9m 深处。地下水补给来源为大气降水,水位随季节改变,无侵蚀性。依据钻探及室内土工试验的状况分析,第层杂填土不宜用作建筑物地基。建议把基础埋置在强度较高的第层粉质粘土或第层粘性土中。其地基承载力标准值分别为:第层:f k =260kPa 第层:f k =270kPa 建议:受古河道影响的几个柱基采纳桩基础; 其余基础可采纳柱下杯口单独基础。钻探点布置见图 2-3,地质剖面见图 2-4图 2-6,土工试验成果见表 2-1,地质柱状图略。 .本文来源:网络收集与整理,如有侵权,请联系作者删除,谢谢!第17页 共17页第 17 页 共 17 页第 17 页 共 17 页第 17 页 共 17 页第 17 页 共 17 页第 17 页 共 17 页第 17 页 共 17 页第 17 页 共 17 页第 17 页 共 17 页第 17 页 共 17 页第 17 页 共 17 页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