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语文上册 第六单元单元测评 语文版.docx
《七年级语文上册 第六单元单元测评 语文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七年级语文上册 第六单元单元测评 语文版.docx(7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七年级语文上册 第六单元单元测评 语文版 单元测评 一、基础学问 1.给加点字注音,或者依据拼音写出汉字。 (1)环谒( ) (2)军帖( ) (3)城阙( ) (4)不亦yu( )乎 (5)尊君在fu( ) 提示:“谒”不要读成“h”,“说”不要写作“悦”,“不”不要写成“否”。 答案:(1)y (2)ti (3)qu (4)乐 (5)不 2.说明下列句中的加点词语。 (1)敏而好学( ) (2)遂携拯如初( ) (3)指物作诗立就( ) (4)太丘舍去( ) 提示:说明时应留意词语的本意和在句中的意思。 答案:(1)聪慧;(2)救助;(3)完成,这里是“写好”的意思;(4)离开。 3.下面
2、文学常识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A论语的作者孔子,是春秋末期的思想家、教化家,儒家的创始人。 B世说新语是古代笔记小说集,编者刘义庆是南朝宋文学家。 C送杜少府之任蜀州的作者王勃,是唐代初期闻名诗人。 D伤仲永选自临川先生文集,作者王安石是“唐宋八大家”之一。 提示:论语是孔子的弟子及再传弟子关于孔子言行的记录,孔子不是作者。 答案:A 4.理解填空。 (1)当别人不了解甚至误会自己时,在论语中孔子认为应当实行的正确看法是:_,_。 (2)木兰诗中表现木兰功劳大,天子赏赐多的句子是:_,_。 (3)古代有很多诗歌抒发思乡之情,请你写出完整的一句来:_,_。 提示:理解性记忆须要我们理解诗文内容
3、,开放性试题需平常加强积累。 答案:(1)人不知而不愠 不亦君子乎 (2)策勋十二转 赏赐百千强 (3)举头望明月 低头思家乡 二、阅读理解 (一)阅读下面选文,完成58题。 伤仲永 金溪民方仲永,世隶耕。仲永生五年,未尝识书具,忽啼求之。父异焉,借旁近与之,即书诗四句,并自为其名。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传一乡秀才观之。自是指物作诗立就,其文理皆有可观者。邑人奇之,稍稍来宾其父,或以钱币丐之。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 余闻之也久明道中从先人还家于舅家见之十二三矣令作诗不能称前时之闻又七年还自扬州复到舅家问焉曰泯然众人矣 5.给选文第2段加标点符号。 提示:依据语意、字义断句。
4、 答案:余闻之也久。明道中,从先人还家于舅家见之,十二三矣。令作诗,不能称前时之闻。又七年,还自扬州,复到舅家,问焉,曰:“泯然众人矣。” 专心 爱心 用心 1 6.文中哪一句话写出了仲永的父亲贪利而自得,可悲可叹的愚昧无知之态? 答案: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 7.课文中的哪些话介绍了方仲永才能发展的三个阶段? 提示:依据时间改变进行排列即可。 答案:第一阶段:仲永生五年其文理皆有可观者。其次阶段:十二三矣,令作诗,不能称前时之闻。第三阶段:又七年泯然众人矣。 8.下面对文章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本文以方仲永的事例说明人的天资与后天成才的关系。 B.本文以方仲永的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七年级语文上册 第六单元单元测评 语文版 年级 语文 上册 第六 单元 测评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