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运河对吴越国贡茶运输的意义.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浅谈运河对吴越国贡茶运输的意义.docx(4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 浅谈运河对吴越国贡茶运输的意义 浙江农林大学茶文化学院窦萍 唐末五代时期,由于吴越国历任统治者继承了其创始人 钱镠制定的 尊崇中原,连横诸藩,对抗淮南 ” 的基本国策及 传下时武肃王遗训中的 “ 要度德量力而识时务,如遇真主, 宜速归附 ,对中原王朝建立起了臣属关系,因此其依托今天 的京杭大运河,分别由水路、陆路、海路不断上贡包含种类丰 富的茶等物品,促进了茶文化在中国南北放的传播,推动了 人民之间的交往和民族融合,对于中华民族的形成和发展有 重要的作用。 一 、 吴越国及其茶文化发展 吴越国,是唐宋之间五代时期十国中的一国,由浙江临 安人钱鲜所创建,建都杭州(今市 ),称西府;以越州 (
2、今浙江 绍兴市 )为东府。其占地浙江省和江苏南部苏州以东。历三 代五王,至公元 978年纳土归宋,历时近百年。 吴越国所处的的五代时期,由于茶产量与产地均比唐代有了较大幅度的提高,如陆羽茶经卷上记载,唐 代产茶州共计 43个,而五代十国时期已经增加到 61个州府,且少数民族饮茶风习逐渐由上层向社会下层普 及,内地也与周边民族贸易由絹马贸易过渡到茶马贸易,因此茶叶消费量有了较大的增长,茶叶成了南方向北 方输出的大宗 商品。特别是吴越国时期,因采取了钱镠的 “ 保境安民 ” 国策,社会安定,且建国初期兴修水利, 开发荒亩,致使农业岁岁丰收、形成了 “ 渔米之乡 ” ,故逐把原种粮食的低丘缓坡、山地
3、改种茶、桑、棉、麻,出现 了隋唐五代史纲所说的, “ 吴越境内,劂植唯茶 ” 。再加上钱氏三代五王又是虔诚的佛教信徒,前后在浙江建 造许多寺院,特别是在杭州西湖的四周,因此也可称之为 “ 佛国 ” 促进了茶叶的发展和饮用的典型。据十国春 秋 H己载,当时的吴越国还把大量的:米、丝绸、茶叶、瓷器等商品,通过水路,出口给日本、新罗 ( 古朝鲜 )、契丹 (即辽国)、 波斯 ( 即伊朗 )、大食 (即阿拉伯)等国。 同时期的吴国杨行密,以用度不足而作茶叶生意,换取民间布帛。而杨行密与朱全忠交恶,导火线也是因 为杨行密派人到汴京贩卖茶万斤,被朱全忠抢夺。江淮茶以阳羡茶为珍品。公元 946年(南唐保大四
4、年)杨 行密命建州制的乳茶,号曰京廷腊茶之贡,始罢阳羡茶。这种茶用茶的乳汁作片,也可以作妇女化妆修饰之 用。据史记载 南唐进建阳茶油花子,大小形制各别,宫嫔缕金于面,皆淡妆以花饼施额上,时号北苑妆 ” 。其 花色、香味可以想见。建州属福建,反映了福建茶在质量上超过了江淮。当时茶叶制造规模宏大 ,南唐境内官 焙 (茶) 8处,官私制茶场共 1336处之多。其规模之大和产量之多可想而知。 同时期的前后蜀也盛产茶叶。公元 903年,唐昭宗从风翔回长安,唐廷财力困难,占据四川的王建就曾 贡茶布等 10万以解其急,可见茶叶在四川已是财富的重要部份。蜀中当时茶园甚多,规模也很大。湖南的楚 国茶的产量也很大
5、,每年向中原王朝进贡就有 25万斤。 “ 于中原卖茶之利,岁百万计 ” 。 关于唐五代时期茶叶的产量,史籍阙载,但仍可考证出其大致情况。唐朝规定对茶叶 “ 论斤量税 ” ,税率为 本 文 作 者 窦 萍 小 姐 在 演 示 茶 58 茶价的十分之一。唐朝茶税最多的一年为大中六年 (852年 ) 全年共得 80余万贯,按十比一的税率计,这一年 的总茶价为 800余万贯。北宋统一全国后实行买茶法,每年在江淮、岭南的买茶额总计为 2366万斤,而江淮 各路的折茶税每年为 665万斤,再加上四川 2914万斤的茶叶产量,总数为 6085万斤,大体相当于宋初全国的 茶叶总产量。由于此时北宋建国不久,故这
6、些数据实际上反映的是五代十国时期茶叶生产发展的情况。再根 摁 (宋史。食货志下五记载的宋初各地茶叶官价,可以推算出宋初每年茶叶总价约为 1600余万贯,比唐代增 加了一倍。当然这种推算只能得出一个大略的参考数据,并不十分精确。但可以肯定,五代时期,茶叶产量与 产地的大 幅增长,满足了北方因为饮茶风习普及而需求的大量茶货,促进了南北茶叶贸易的增长。又因为南 北政治对峙,北方所需茶货只能通过贸易一途获得,除了官、私长途贩运的形式外,朝贡贸易就是当时流行的 一种贸易形式,正如吴越国每次动辄贡茶数万斤,楚国每年的贡茶竟达 25万斤之多等,其他各国也都或多或 少地向中原王朝贡过茶叶。 二、吴越国时期运河
7、的茶朝贡贸易 吴越国地域狭小,极盛时,只辖有杭、越、湖、苏、秀、婺、睦、衢、台、温、处、明、福十三州;另又设有镇海、镇 东、中吴、宣德、武胜、彰武等节镇。由于地狭兵少,实力不足,因此吴 越一直以效忠于中原王朝为主要军略,向 其进贡物品。在众多金银锦缎等贡品中,其中就不乏大量的贡品茶。 现摁 (册府元龟卷一六九帝王部。纳贡献、卷一九七闺位部。纳贡献与宋会要辑稿 蕃夷。历代朝贡 (蕃夷七之一至一 ) 的有关记载:开平三年 ( 909)四月,钱镠上贡中原王朝睦州大茶三百一十笼;乾化元年 (911)两浙上贡中原王朝大方茶二万斛;后晋高祖天福三年 (938)十月,钱元罐上贡中原王朝大茶、脑源茶六万 四千
8、斤 ;天福七年 (942)十一月,钱弘佐上贡中原王朝茶二万五千斤;开运三年 ( 946)十月,钱弘佐上 贡中原王 朝脑源茶三万四千斤 ;太平兴国三年 ( 978)四月,钱亻叔上贡中原王朝茶十万斤,建茶万斤等。从吴越国进贡中 原王朝的贡茶中,可以看出吴越国茶的品种有屯茶、建茶、睦州大茶、大方茶、细茶、脑源茶等,比唐代有显著增 加。其中 屯茶 ” 、 “ 建茶 出自今福州,其余睦州大茶、大方茶、细茶、脑源茶等品种当均出自两浙。贡茶的数量 动辄数万斤,亦远远超过唐代。 三、吴越国时期运河的范围 吴越时期运河的范围是从隋唐时期的基础上发展来的。隋朝时期大运河沟通了海河、黄河、淮河、长江、 钱塘江五大水
9、系,并把京师、东都、涿郡、浚仪 (汴州)、梁郡(宋州)、山阳(楚州)、江都(扬州)、吴郡 (苏州)、京杭 (杭州 ) 等连缀在一起,后又改造了邗沟和江南运河,开凿永济渠,北通涿郡。吴越钱氏捍海塘建成以后,钱锣 又在江南运河人钱塘江口筑龙山、浙江两闸,在城东置大、堰,以阻挡江潮裹挟泥沙进入城内河道。 到了显德四年 (957)疏浚汴河,向东北开五丈河 .显德六年 ( 959)再次疏浚汴河,自城南引汴水入蔡河 . 于是以汴河为枢纽,东入五丈河以通齐鲁;东南以通江淮;南以蔡水以通陈、颍,水运网己初步形成,为北宋东 京的繁 荣奠定了基础。 四、吴越国与中原王朝的交通联系 自从隋炀帝开凿江南运河以后,杭州
10、的交通地位迅速上升。吴越国建都杭州,杭州城市迅速崛起,不仅成 了两浙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也成了两浙交通的中心,与各州、县之间,均有道路可交通。 由于战乱和混乱的政治秩序,制约了商业贸易的发展。在这一历史时期内,战争频繁,道路阻塞,使从事 长途贩运的商贾经营非常困难,甚至为躲避战乱绕道而行。比如后梁与吴对峙时,南北交通的路线则是 “ 迂回 万里,陆行则出荆、襄、潭、桂入岭,自番禺泛海至闽中,达于杭、越。复命则备舟楫,出东海至于登、 莱 ,海上多 风涛,溺死者相继。这种交通状况无疑对商贾往来制造了极大的困难。 不仅盗贼如此,一些军阀与官僚也大肆杀掠商贾,抢夺钱财,据旧五代史 唐景思传载:时史弘
11、肇淫刑 黩货,多织罗南北富商杀之,夺其财。史弘肇乃后汉重臣,手握重权,新五代史 安从进传说其任山南东道节 71994-2015 China Academic Journal Electronic Publishing House. All rights reserved. li/Zwww.i 度使时, “ 南方贡输道出襄阳者,多擅留之,邀遮商旅,皆黥以充军 ” 。 吴越国时期,浙江境内交通道路在隋唐的基础上又新开辟了一些交通道路,新辟道路主要的有两条 :一条 是由龙泉、小梅、新窑岭至福建松溪的陆路,吴越国守松溪与闽国相拒,此路当是吴越国开通;一条是平阳鳌江 以南塘路,此系钱弘保开浚河道、兴修水
12、利时修建而成。出于军事上的考虑,吴越国封闭了几条通往吴国(后 为南唐 ) 闽国的道路,在浙北临安昌化西南浙皖界上的昱岭,临安于潜以北浙皖界上的千秋岭,浙南泰顺东南 浙闽界上的分水岭等地设关戍守。但是吴越国又开辟了绕道衢州、建州 ( 治今福建建瓯 ) 汀州(治今福建长 汀 ) 虔州 ( 治今江西赣州 ) 郴州 ( 治今湖南郴州 ) 岳州 ( 治今湖南岳阳 ) 荆南道入京(今河南开封 ) 的贡道。这 是吴越国交通道路开发上的重大突破。 根据吴越对中原王朝上贡的交通联系,大致可以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从景福元年 (892年)孙儒之乱结束到贞明四年 (918)虔州之役。据 (旧五代史卷二 司马邺
13、传 :| 开平丨三年,使于两浙。时淮路不通,乘马日者迂回万里,陆行则出荆、襄、潭、桂入岭,自番禺泛海至闽 中,达于杭、越。复命则备舟楫,出东海,至于登、莱。而扬州诸步多贼船,过者不敢循岸,必高帆远引海中,谓 之入阳 ,以故多损败。由此可见,这一阶段除了经过江西的陆道外,还存在着其他两条与中原王朝的通道, 一是海陆结合,从湖北、湖南陆行至岭南,然后从岭南经海道北上两浙 ;二是海道,由海道经登州(治今山东蓬 莱 )、莱州(治今山东掖县)入京。 第二阶段,从虔州之役到显德五年 ( 958)淮南之役结束 杨行密攻占虔州,吴越与中原王朝之间的陆上通道被切断,双方被迫通过海上进行交往。当然,其间也曾 有短
14、暂的例外。如同光元年 (923)五月,刚刚进入开封的后唐政府 “ 遣宣谕使、通事舍人吴韬走马自淮甸至 由此可知,后唐使者是通过淮南境土到达杭州的。这是由于后唐与吴在唐末、朱梁之世,皆与朱全忠父子为 敌,彼此互为盟国。此时后唐代梁,与吴有了直接的领土接触,双方关系趋于紧张,但彼此之间还没有完全翻 脸,后唐的使者还可以通过吴国国境来到杭州。但是,随着唐、吴关系逐渐恶化,这条简洁的陆上通道再次被 切断。 第三阶段,淮南之役以后,后周攻占扬州,双方的陆上联系恢复 .但这一阶段的路上联系线路又与第一阶 段有所不同,在第一阶段,双方必须避开淮南,绕 道江西;而在第三阶段,后周占领了扬州,而江西仍在南唐手
15、里,双方己没有绕道的必要,从吴越北境度过长江即到扬州,从扬州北上即到开封。这条道路也可从钱彳叔两次 入宋朝觐的线路看出。开宝九年 (976)正月,钱亻叔第一次去开封, “ 正月庚辰,王发国城 . 二月辛丑,王次 宝应。 甲辰,王次泗州 ” 。太平兴国三年 (978),钱亻叔第二次去开封, “ 二月六曰,王发国城 ;三月二日,次扬 州; 七曰次洪泽驿; 十五曰王次宿州; 十七曰王次永城; 是月二十三日,王次陈留; 二 十四曰王至京师 从这些地名,即可看出,钱彳 叔是通过大运河去开封的。 五、大运河对吴越国时期贡茶运输的意义 从历史上看,贯通南北的大运河对历代封建皇朝的政治局势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16、由于运河区域在全国 范围内,始终处于政治、军事、经济、文化诸方面的中心地位,因而成为历代封建皇朝着力控制的最重要的区 域,特别是五代十国时期,吴越国依靠大运河,不断对中原王朝大量输送贡品进行朝贡,促进了民族的融合,同 时,由于作为主要贡品之一的茶叶的大量从南至北的传播,促进了北方的茶文化发展,有利于茶的全国性品饮 普及。 (一) 大运河是民族融合的重要纽带 自大运河开凿以来,它就以其流动、开放、柔美的个性,不断化解民族之间的隔阂,成为一条民族融合的纽 带,紧紧地与中华民族的命运联系在一起。吴越国也正是通过了今天的京杭大运河,将大量的茶叶等贡品敬 献给中原王朝,确保了它近百年来的国家稳定,促进了
17、南北方乃至全国各地之间经济文化和物资技术的交流, 推动了人民之间的交往和民族融合,对于中华民族的形成和发展有重要的作用。 (二) 饮茶习俗的南北发展 (下转 63页) 60 社会现实,钱运茶馆标新立异,与拱墅区司法局联合,首创 法 制茶楼 ” 之牌。茶楼总经理邱先生不无自豪的介 绍说,目前,这是全省乃至全国唯一一座 “ 法制茶楼 ” ,三年前开馆初,茶馆引入 “ 法制茶楼 ” 概念,使法律文化成 了人们拼命时的作料,时不时开展健康品茶、健康饮食活动成为社区百姓喜爱的场所,荣获浙江省 “ 优质潜力 茶楼 荣誉称号。走进回廊,墙壁两侧的法制茶楼题记:茶,采天地灵气之珍品,饮可以忘俗;法,乃善良公正
18、 之艺术,学然后正行。 ” 正如入茶室前的净思正气之庭院,去杂念去凡思。进入正厅,大厅正中,是西泠印社著 名书法大师吕国璋的墨宝 一米见方的 “ 法 ” 字,两边是 茶在手中,法 在心中 ” 的对联。是装饰、是警示也是 茶馆的品质。大厅内的书架上休闲文化、少年惊叹号、人民调解、东方法苑、茶博览等等,无所不 在地醒茶馆不正之风,倡饮茶之风走向正道。这些都足见钱运茶馆的法制文化思路,这一点也是与大众文化 紧密相连,让大众放心的安全场所。这样会让人无形中少了很多进入高端场合中的那份谨慎,多了份放松,多 了份自由,同时也避免了不法行为在此生发,还茶一份清静、一份和谐、一份安宁。拱墅区司法局为此还专门
19、在钱运茶馆设置特定的法制包间,定期不定期客串茶馆,给予法制关怀,出资布置法 制墙角,出资扶持茶馆法 制服务生专人培养等等,不能不说这是钱运茶馆依托政府带动,打造出自己最具特色的茶馆名片。 “ 钱运茶馆 ” 顾名思义,一解:钱 ” 钱塘江, “ 运 ” 大运河,钱运贯通是运河文化;一解:钱 ” 代 表经济, “ 运 ” 代表运势,钱运相连是经济发达,两者最终集结于茶,可谓奇妙。钱运茶馆生于运河申遗之 中,立于运河之滨曾经最为繁华之处,其企业文化内涵中还品茶之正气、给大众以返璞归真之衷、憧憬未来之 美景,但就这 “ 钱运茶馆 ” 四字足以让人品味遐想。像一杯运河之水冲泡的清淡之茶,香气四溢,源远流
20、长。 参考文献: (1) 钟丽萍 :流淌的文化 (上、下 )M.杭州出版社 2010(1). (2) 王旭烽 :天堂茶馆 J.作文新天地 2 7(10). (3) 陈文华 :长江流域茶文化 M| .湖北教育出版社 2004. (4) 余悦 :中国茶韵 M| .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 2002 (上接 60页) 吴越国时期,茶叶产量与产地的大幅增长,制茶技术不断提高,当时的茶叶种类和数量己很可观。因此吴 越国主 , 依靠大运河 , 结合陆路 、 海路等方式 , 将大量的茶叶作为贡品之一 , 不断地向中原王朝朝贡 , 传输到北 方,满足了北方因为饮茶风习普及而需求的大量茶货,促进了南北茶叶贸易的增长。
21、 因此,运河文化以其博大的包容性和统一性、广阔的扩散性和开放性,强大的凝聚力和向心力,不仅加强 了中国传统思想文化发源地齐鲁地区与中原地区、江南地区的文化交融,更是对中国茶文化的南北传播做出 了巨大的贡献,为吴越国时期的繁荣稳定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 何勇强 :钱氏吴越国史论稿 M.浙江:浙江大学出版社, 2002 (2) 董文虎 :京杭大运河的历史与未来 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2008 (3) 安作璋 :中国运河文化史 M| .济南:山东教育出版社 ,2001年。 (4) 桑希臣 :龙脉千里大运河 M.安徽:黄山书社 ,2009 (5) 马王 :沉梦遗香大运河 M| .北京:东方出版社, 2006 (6) 张荷 :吴越文彳化 M .沈阳:辽宁教育出版社, 1991 (7) 杜文玉、周加胜 :五代十国时期商业贸易的特点及其局限性 ) http / wenku. baidu. com/ view/ 1e16aa51f01dc281e53af0ca. litml。 (8) 葛剑雄 :中国历代疆域的变迁 )M| .北京:商务印书馆 , 1997 71994-2015 China Academic Journal Electronic Publishing House. All rights reserved.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