矿井地质实习报告.docx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05.gif)
《矿井地质实习报告.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矿井地质实习报告.docx(32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矿井地质实习报告 煤矿地质实习报告 姓 名:张鑫麟学 号:176140098指导老师:徐志平专 业:采矿工程班 级:1学 院:中国矿业高校.-目录前言………………………………………3 3第一章矿井交通位置及简介………………5 5其次章矿井区域及水文地质概况………&
2、hellip;6 6第三章矿井地质……………………………11第四章矿井防治水工程……………………21结束语……………………………………&h
3、ellip;24.- 前言 煤矿地质学作为一门采矿工程专业的基础课程,对其基本学问的驾驭干脆关系到我们以后专业课程的学习及其我们以后的应用。煤矿地质实习是采矿工程专业重要的实践性教学环节,实习实践教学和课堂理论教学具有同等重要作用,煤矿地质实习的目的在于通过实习使学生具备分析、解决在实际工程中出现的简洁条件下的地质问题的实力。加深我们对书本学问的认知,以书面讲解和实地考察的方法相结合,让我们从实际问题中学到真正的东西,为我们将来去基层工作积累更丰富的阅历。一、实习目的及任务1 1 、目的:煤矿地质学课程的实习,是提高学生理论联系实际实力,也是加深课堂的重要内容。这次实习是该课程课堂教学的接着,
4、也是该课程的一个重要环节。相识实习是专业课程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其主要目的是:学习实习矿井工程技术人员及工人吃苦耐劳、乐于奉献的崇高品德,培育学生为祖国的煤炭事业而奋斗终身的精神。建立学生对煤矿整体及一通三防系统的感性相识,为后续专业课程的学习打下良好基础。2 、任务:了解矿井地面生产及协助系统的布局及其功能。.- 了解矿井概况及井田地质特征。包括:1)矿井地理位置、交通状况、地形特征、气候条件相关水文状况等; 2)矿井煤系地层特征,主采煤层赋存状况,顶底板岩性,地质构造; 3)矿井水文地质状况、矿井瓦斯等级、煤层自燃倾向。.- 第一章矿井交通位置及简介 一 、历史沿革石台煤矿,于 1970
5、年 11 月破土动工,1975 年 12 月正式投产, 2022 年 12 月改制为淮北石台矿业有限责任公司,隶属于淮北矿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是以煤炭开采、销售为主的国有控股企业。工业储量 1.6 亿吨,起初设计生产实力为 60 万吨/年,通过改扩建设计生产实力为90万吨/年。矿井投产后,于1979年产量超过100万吨, 十一五期间矿井产量保持在 130 万吨/年。建矿 35 年来,累计生产原煤 4800 多万吨,上缴利税 12 亿多元,为集团公司和淮北地方的建设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先后荣获大庆式企业、 平安质量标准化矿井、 综合防尘达标矿井、 全国企业文化先进单位、 省属企业文明单位、
6、省属企业党风廉政建设先进单位、 淮北市、集团公司文明单位等荣誉称号。二、矿井简介石台矿业位于淮北市东北,距市区约 15Km。属石台镇、朔里镇和萧县永堌镇管辖,南邻双龙公司,西接岱河矿业和房庄矿(闭坑),东以张庄向斜和永堌井田(闭坑)相邻,深部为金石矿业。区内矿用铁路经符夹线至符离集,可通往华东各城市。马路可直通徐州、宿州、阜阳等地;另外,井田北有连霍高速马路,交通较便利。矿井开拓方式为立井多水平单一煤层开采。井田分南北两翼,原储量南多北少,基本形成单翼开采局面;北翼火成岩侵蚀严峻,地质.- 构造困难,现已封闭。其次章矿井区域及水文地质概况 一、矿井区域水文状况矿井范围内东有闸河,西有龙河,均属
7、季节性河流,河水自北向南迳流。龙河在本矿范围内迳流长度 3700m,历史上最高洪水位+32.255m(1982 年 7 月 22 日)。闸河在本矿范围内迳流长度 1700m,历史上最高洪水位+36.586m(1982 年 7 月 22 日)。比井口高 1.586m。历史上这两条河对矿井未造成危害。矿井地表地势平坦,起伏不大,地面标高+31.9-+36.5m,呈东北高西南低的特点;另有三个塌陷区,积水面积约 3.0Km2 ,最高水位+33.5m。地表水体对矿井充水没有影响。二、矿井水文地质矿井水文地质类型为中等。主采煤层 3 煤上覆有 4 个含水层、4个隔水层,3 煤下部的含水层因距离远,隔水层
8、厚,对 3 煤开采影响不大。1 1 、新生界松散层含、隔水层(组)矿井第四系松散层厚度改变受古地形限制,大致上有自北向南,由东向西渐渐增厚的趋势。松散层两极厚度 29.7585.59m,平均53.10m。按其岩性组合特征及其与区域水文地质剖面对比,自上而下可划分为一个含水层(组)和一个隔水层(组)。2 2 、二叠系煤系含、隔水层(段).- 矿井下石盒子组 3 煤层为主要可采煤层,5、6 煤层局部可采。依据地层剖面岩性及主采煤层赋存的位置关系、裂隙发育程度划分为四个含水层(段)和四个隔水层(段)。基岩风化带含水层(段) 基岩风化带底板标高-12.9082.61m,平均-44m。风化带厚度4.71
9、67.0m,平均 26.90m,其中砂岩厚度 047.54m,平均 9.90m(见表 5201)。岩性以泥岩、砂质泥岩、粉砂岩、细砂岩、中砂岩为主。基岩风化带水文地质特征具有隔水与含水二重性。当风化带岩性为泥岩、砂质泥岩、粉砂岩时,由于泥岩风化后呈高岭土状,具有较好的隔水性。当风化带岩性以砂岩为主时,强风化带砂岩呈松散状,弱风化带砂岩裂隙发育,砂岩风化裂隙中可赋存肯定数量的地下水,形成风化带含水层(段)。据相邻矿井抽水试验 q=0.037080.1897/s·m,k=0.14590.6846m/d。风化带裂隙含水层水对二、三水平开采矿井充水影响不大。上石盒子组隔水层(段) 底板埋
10、 67.89698.25m,平均 292.70m,除部分地段该层位缺失外,隔水层厚度为 6.61565.05m,平均 197.60m。岩性由灰深灰色泥岩、粉砂岩和少量细粒砂岩相互交替组成,以泥岩、粉砂岩为主。钻探揭露时没有发生漏水现象,隔水性能较好。上石盒子组底部(K3)砂岩裂隙含水层(段)底板埋深 77.39722.56m,平均 317.70m,砂岩厚度 1.2964.71m,平均 22.50m,岩性为灰白色硅质胶结的中、粗粒岩(K3)为.- 主,裂隙较发育,具有不均一性。钻探揭露时 20-2、6-8-2 等 8 个钻孔发生漏水现象,漏失量为 3.29.7m3/h。据相邻岱河矿资料:q=0.
11、060.601l/s.m,水质类型为 HCO3-Cl-Na 型水,PH 值为 7.48.3。上石盒子组底部3 煤层间隔水层(段) 底板埋深 115.80900.80m,平均 419.00m,隔水层厚度 13.82148.30m,平均 97.40m。岩性以泥岩、粉砂岩、砂质泥岩为主,其次为砂岩,隔水性较好。3 煤层顶底板砂岩裂隙含水层(段)底板埋深 159.85946.09m,平均 456.30m,砂岩厚度 5.5053.15m,平均 18m,岩性以中、细粒砂岩、岩浆岩为主,3 煤层顶板砂岩分布不稳定,多数为粉砂岩、细砂岩互层。砂岩裂隙不发育,具有不均一性。钻探揭露时 494、14-1、11-3
12、、10-2、4-6-1 等孔发生漏水现象,漏失量为 2.78.28m3/h。据 9-3、11-2、20-1、22-1 孔抽 水 试 验 资 料 : q=0.000082 0.0911/s.m , K=0.000348 0.20409m/d,富水性弱。水质类型为 Cl-Na 型或 Cl·HCO3-Na·Ca 型,矿化度 1.032.88g/l。该含层(段)地下水处于封闭半封闭环境,以储存量为主,是开采 35 煤层的矿井干脆充水含水层。三、老空水由于矿井次级褶曲较发育,受褶曲构造影响,地层倾角走向上改变较大,煤层底板多为波状起伏。掘进中煤巷多沿顶底板施工,巷道.- 起伏
13、不平,回采掘进中易造成工作面采空区和巷道局部积水,采空区积水如不加强探放,最简单造成透水事故。矿井共有老空积水区 7 个,详细状况见下表。矿井采空区积水状况统计表名称 开采时间 采空区状况 积水区状况 上下限 标高 (m)走向长 (m)倾斜宽 (m)上下限 标高 (m)积水 面积 (m2 )积水量 (m3 )3110 2022.092022.03 -277.6-315.36 298 108 -309-315.36 1603 962 T312 2004.012004.06 -303.6-355.4 536 105 -350-355.4 1603 962 355 2022.072022.04 -2
14、39-296 292 130 -285-296 11050 7518 356 2001.122002.04 -252-297.26 275 170 -252-297.26 18205 10923 3422 2003.012003.09 -361-390.38 190 150 -382-390.38 10800 8964 3424S 2022.072022.11 -378-389 115 75 -382-389 13334 8000 3120 2022.122022.06 -455-519.07 260 110 -506-519.07 3834 2300 1 、老空水虽然为静储量,但水量集中,具
15、有突发性,瞬间流量大,对平安生产危害性较大。因此对于老塘水在三水平开拓和回采前应加强老巷积水和工作面采空区积水的调查,以便排放避开水患的发生,必要时施工放水钻孔和特地放水通道。2 2 、井田及周边地区老窑水分布双龙公司3722、3721 工作面采空区积水 47368 m3 。房庄煤矿位于矿井西翼南端,该井西部采空区积水 32333m3 。以上两积水区对本矿井无影响。四、矿井充水因素分析.- 1 1 、充水水源3 煤层顶板砂岩裂隙含水层是矿井充水的干脆含水层。其富水性受构造裂隙发育程度的限制,富水性弱。一般处于封闭-半封闭环境,补给条件差,以储存量为主,一般水量不大,易于疏干。2 2 、充水通道
16、主要有断层及构造裂隙,采动垮落带裂隙,以及未封闭好的钻孔等。3 3 、矿井涌水量现状2022-2022 年,矿井涌水量 49.28-166.18 m3 /h,平均102.58 m 3 /h。2022-2022 年,矿井涌水量 159.95-79.87 m3 /h,平均108.40 m 3 /h。4 4 、矿井十二五期间突水状况见下表:十二五 期间矿井突水状况统计表突水 时间 突水 地点 突水 标高 突水 层位 突水形式 突水水源 突水通道 突水状况描述及影响程度 2022.5.26 313工作面1#钻场 -378m3 煤顶板 流出 3 煤顶板砂岩水 4高位钻孔 4 号孔打至 112m 处出水,
17、水量最大10m3 /h,后稳定在 8m 3 /h,无影响。2022.12.12 3120风巷 2#钻场 -517m3 煤顶板 流出 3 煤顶板砂岩水 4高位钻孔 4 号孔打至45m 处顶板砂岩出水,终孔 101m,水量最大 6m3 /h,7 天后稳定在 1m3 /h。无影响。五、矿井排水系统矿井防排水系统 一水平泵房安装3台MD280-43/84型排水泵,单台功率400KW;1 台200D 1 -43×8型排水泵,功率400KW,最大排水量784 m3 /h; 二水平泵房安装 3 台 MD450-60×10 型排水泵,单台功率1120KW,最大排水量 945 m3 /h
18、;.- 三水平泵房(向二水平排水)安装3 台 MD155-30/84×10 型排水泵,单台功率 220KW,最大排水量 324 m3 /h。第三章矿井地质一、 矿井地层据钻孔揭露,矿井地层由老至新为奥陶系、石炭系、二叠系、第四系。缺失自留系、泥盆系、石炭系下统、三叠系等地层;含煤地层为石炭系、二叠系,地层总厚约 1485m,由老到新分述如下:1 1 、奥陶系中、下统(O O 1+2 )区域厚约 500 余米,本矿未完全揭露,矿井揭露最大厚度 70.55m,岩性为灰色带肉红色厚层状石灰岩夹薄层泥灰岩,顶部稍含燧石结核。为石炭系含煤地层的基底。与下伏寒武系地层假整合接触。2 2 、石炭
19、系(C C )下统本溪组(C C 2b ):假整合于中奥陶统老虎山组石灰岩之上,厚 10.6325.25m,平均厚 16m,含灰岩 02 层,上部以浅灰灰色粉砂岩为主、夹紫色泥岩;下部为灰白棕色、紫色铝质泥岩。底部铁质结核较多。上统太原组(C C 2t ):与本溪组整合接触。为一套海陆交相互沉积,厚 123.37154.68m,平均 139m。一般由灰岩及薄层海相灰色细砂岩、粉砂岩组成,含灰岩 12 层,灰岩总厚 64.40m。上部第一层灰岩为浅灰色结晶质,厚度稳定,一般 2m 左右,是本区主要标记层(K 1 )之一。与下.- 伏奥陶系呈假整合接触。3 3 、二叠系(P P )二叠系地层整合于
20、石炭系太原组之上,以太原组顶第一层灰岩为界。分为上、下统四个组;自下而上为下统山西组,下石盒子组;上统上石盒子组及不含煤的石千峰组。下统的山西组与下石盒子组为本矿主要含煤地层,总厚达 320m。二叠系下统山西组(P P 1s ):下自太原组顶部第一层石灰岩之顶为界,顶至 5 煤下铝质泥岩之底。为一套以砂岩、粉砂岩为主夹泥岩、煤层的过渡相沉积,厚 110182m,一般 135m,含 6、7 两个煤组,煤层总厚 0.79m。6 煤层局部可采,7 煤不行采。底部为一层厚 812m 的黑色海相泥岩,泥岩中可见海百合茎及少量腕足类化石和黄铁矿结核。7 煤组以下主要为灰色粉砂岩、细砂岩和泥岩组成,成互层状
21、,具条带状构造,发育波状水平层理,76 煤组间主要为灰白色细中粒砂岩及粉砂岩。6 煤组以上为灰白色细中砂岩,夹粉砂岩,顶部 1015m 多为灰绿色、紫红色泥岩、粉砂岩,含菱铁鲕子,无层理。与下伏石炭系太原组呈整合接触。二叠系下统下石盒子组(P P 1xs ):下自 5 煤下铝质泥岩之底,顶至 1 煤层下 K 3 砂岩之底,厚 170230m,一般 195m,大致可分为上下两段:下段.- 自铝质泥岩底界至 2 煤层上中砂岩底,为主要含煤段,厚 80110m,一般 90m。底部为浅灰灰白色铝质泥岩,无层理,层位及厚度稳定,系良好标记层(K 2 )之一。含主采煤层 3 煤层,零星可采煤层 2、4 煤
22、层和局部可采煤层 5 煤层,煤层总厚 4.37m。上段 自2煤上中砂岩之底至顶界K 3 砂岩之底,厚80120m,平均105m,主要由灰、紫灰色泥岩、粉砂岩组成,局部为中细粒砂岩,富含菱铁鲕子或结核。底部发育一层厚 815m 的灰白色中粒砂岩。本段局部含不行采薄煤 23 层,含植物化石。与下伏山西组整合接触。二叠系上统上石盒子组(P P 2ss ):下自 K 3 砂岩之底,上未见顶,与下伏地层整合接触,揭露最大厚度715m,为一套陆相沉积。底部为一厚 318m,一般 12m 左右的灰白色中粗粒砂岩,硅钙质胶结,坚硬,为区内主要标记层(K 3 )之一。下段厚 230280m,以灰绿色碎屑岩为主,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矿井 地质 实习 报告
![提示](https://www.taowenge.com/images/bang_tan.gif)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