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峰乡林下经济发展规划.docx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05.gif)
《西峰乡林下经济发展规划.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西峰乡林下经济发展规划.docx(18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西峰乡林下经济发展规划点击查看更多:经济发展工作情况汇报西峰乡林下经济发展规划西峰乡林下经济发展规划根据肃州区关于制定集体林权制度综合配套改革工作方案和林下经济发展规划的通知(肃林改办发201*3号)精神要求,为最大限度调动广大农民保护发展林业的积极性,充分利用林下土地资源和空间环境条件,促进绿色、经济双增长,提高林地综合经营效益,促进农民增收,促进全乡社会、经济、生态协调发展,特制定本规划。西峰乡地处城郊,距城区2公里,东临新城区,南靠西洞镇,西接文殊镇,北望北大河,全乡辖9个行政村,54个村民小组,2800户,共有人口10777人,耕地面积15080.3亩。201*年通过集体林权制度改革,
2、完成对全乡179.06亩集体林地进行改革,其中:宜林地20亩,集体有林地159.06亩。近年来,随着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的推进,广大农民真正获得了林地的使用权和林木所有权,既增加了有形资产,又增加了农民依托林地的发展空间。同时,有力地促进了林业发展方式的转变,使林业产业发展从单纯利用林木资源向综合利用林木、林地和景观资源转变,使农民不砍树就能致富,达到生态受保护,农民得实惠的双赢目的。当前我乡的林下产业发展仍处于初级阶段,林下种养规模较小,林下资源利用少;产业化水平低,只注重初级产品开发,深度开发力度不够,产业链条短,市场发育不全;组织化程度低,被动发展,缺少龙头带动和典型引导;科技支撑力度不大,
3、经营效益没有得到充分体现;农户发展林下经济观念不强,林下经济发展基础薄弱。一、指导思想以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为指导,遵循林业的发展规律和市场经济规律,以兴林富农为目标,以提高林地利用率和林业生产力水平为核心,以促进农民增收、经济增效为宗旨,以科技为先导,整合林业资源,按照区域化、产业化、市场化发展思路,在巩固发展主体改革的基础上,进一步发掘林改成果,最大限度调动农民发展经营林业的积极性,加快林业生态建设,促进全乡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二、主要目标从201*年5月起,力争用5年左右的时间,全乡发展高效林下经济面积达到XX亩,期中:林苗复合面积发展到XX亩,林下休闲XX亩,形成林下产业
4、多措并举的发展格局,着力培育一批带动示范作用强、经济效益突出的农户,促进林下资源、技术的有机结合,打造区域特色品牌。三、发展模式林下产业开发模式较多,根据全乡各村实际,积极探索适宜各村发展模式,确定在我乡推广的主要林下经济发展模式有以下两大类:(一)林下种植型根据我乡林地现状,各村因地制宜,突出特色,集中精力逐步发展起以在经济林下种植松、柏、花卉等林苗复合模式为主的林下经济发展模式。(二)林下休闲型充分发挥我乡城郊优势,利用果园及其生态的多种功能,发挥林木纳凉避署等的生态效益,发展林下休闲、娱乐、餐饮为一体的生态林业旅游等特色产业。四、发展对策一是加大政策宣传。充分利用新闻媒体,对发展林下经济
5、的意义、技术、模式及成功典型进行全面、深入、广泛的宣传,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激发群众发展林下经济的热情;鼓励和扶持一批林下种植示范户,引导和带动更多的农民解放思想、增强信心,发展林下经济。二是提高认识,加强领导。把林下空间作为宝贵的发展资源来看待,把开发林下经济作为一项长期的发展战略,成立林下产业发展领导组织,出台体现优惠、扶持、促进原则的经济调节政策,引导林下经济深入、健康发展。三是典型示范,辐射带动。建立一批不同类型的林下经济发展示范点,积极培育示范户,及时总结成功经验,发挥示范作用,辐射带动林下经济发展。四是加大科技支撑力度。一要积极引进推广适宜林下种植新品种、新技术,大胆探索林下复合种
6、植新模式,形成成熟技术。二要推进科技协作,与区林业技术主管部门建立合作平台。三要搞好技术服务,强化技术培训,建立林下复合种植及度假休闲配套技术服务体系,大力推广和应用先进科技成果和实用技术。五是加大资金投入和政策支持。积极争取上级部门资金,扶持和补助林下种植户;设立林下经济发展补助基金,对林下种植示范户、度假村分别给予补助支持和资金奖励;设立林下经济小额担保贷款,重点帮扶个体农户和度假村的发展;积极争取开展林权抵押贷款项目,加大对发展林下经济的资金扶持。扩展阅读:甘肃省十二五林下经济发展规划甘肃省十二五林下经济发展规划为科学合理利用集体林地资源,加快林业和林下经济发展,提高林地综合利用率和产出
7、率,实现资源受保护、农民得实惠的林改目标,根据中共甘肃省委办公厅甘肃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加快林下经济发展的意见(甘办发201*3号)等文件精神,结合我省实际,制定本规划。一、发展形势(一)发展现状。林下经济是以林地资源为依托,以科技为支撑,充分利用林下自然条件,选择适合林下生长的微生物和动植物种类,进行合理种植和养殖,开展森林旅游和林下产品加工,林、农、牧立体开发,上、中、下综合利用,长、中、短有机结合,复合经营,近期得利,长期得林,绿色、环保、健康、安全、节约、循环利用的经济模式。发展林下经济具有投入少、见效快、易操作的特点,对巩固集体林权制度主体改革成果、转变林业发展方式、优化林业产业结构
8、、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促进农民就业增收、满足城乡居民绿色消费需求、实现兴林富民,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传统的摘采野生果、野生菌、山野菜和采挖野生药材等,是林下经济的最初表现形式,属于农民群众的自发行为。上世纪八十年代的农村经济体制改革,促进了农村家庭经济的活跃,利用自留山、责任山等栽植林果树、培植食用菌、种植药材等林下经济活动在一些地方随之兴起。随着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的深入推进,发展林下经济引起各地政府重视,农民群众发展林下经济的愿望强烈,参与主体逐步增多,经营机制和发展模式有所创新。据统计,至201*年底,全省从事林下经济发展的农户有15.33万户,总产值达到16.15亿元。特别是泾
9、川、合水、清水、宕昌等省列林改试点县以种植和养殖为主的林下经济取得明显成效,为全省林下经济发展探索了路子,提供了可资借鉴的经验。(二)面临的形势。截至201*年10月,全省基本完成集体林权制度主体改革,林地勘界确权5524.29万亩,占应改林地面积的99.94%,其中家庭承包经营5258.07万亩,占勘界确权面积的95.18%,有280.08万户农户拿到了林权证,为林下经济发展注入了强大活力。我省集体林地面积大,地形地貌独特,气候复杂多样,物种资源丰富,发展林下经济优势明显,潜力雄厚,空间巨大,市场前景十分广阔。尽管我省林下经济发展前景良好,但总体上仍处于探索起步阶段,还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突出
10、问题。一是缺乏整体规划。一些地方对发展林下经济的重要意义和作用认识不足,没有作为一项重要产业通盘考虑、统筹推进,没有制定切合实际的发展规划。二是产业规模偏小。参与林下经济开发的农户总数不多,管理水平偏低,产值总量偏少,没有形成规模效应。三是政策扶持力度不够。林下经济发展涉及多个部门,由于缺少联动机制,得不到必要的项目和资金扶持,技术指导、种苗保障、加工销售、金融信贷等相关服务比较薄弱。四是基础设施条件滞后。普遍存在路、水、电、通信等基础设施不配套的问题,制约了林下经济发展。二、总体要求(一)指导思想。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维护生态安全为前提,以兴林富民为目标,以转变发展方式为主线,以林地资
11、源为依托,以深化改革为动力,以市场开拓为导向,以资金扶持为保障,以科技进步为支撑,因地制宜、突出特色,科学规划、政府引导,政策扶持、加强服务,典型示范、企业带动,动员和组织广大农民大力发展林下经济,引导农民走出一条不离乡能就业、不砍树能致富的路子,为实现省第十二次党代会确定的三个翻番、六个提升、两个接近、一个缩小的战略目标做贡献。(二)基本原则。1.政府引导,合力推进。充分发挥各级政府的引导和推动作用,各有关部门按照职责要求,各司其职,各负其责,密切配合,协同联动,合力推进。2.遵循规律,持续发展。尊重自然规律和经济规律,正确处理保护与开发的关系,坚持生态优先,以林为主,保护第一,科学合理地利
12、用林地资源,推动林业和林下经济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3.因地制宜,突出特色。根据各地实际情况,发挥优势,科学规划,合理布局,宜林则林、宜果则果、宜菜则菜、宜药则药、宜菌则菌、宜草则草、宜畜则畜、宜禽则禽,发展适合本地特点的林下经济,分类指导,多元发展。4.政策优惠,加强扶持。在项目和资金安排上对林下经济给予一定倾斜,实行放水养鱼的政策,加强扶持,健全服务,鼓励和支持农民大力发展林下经济。5.龙头带动,产业开发。积极培育和引进龙头企业,加强林业专业合作组织建设,提高农民的组织化程度,促进生产、加工、销售配套发展,区域化布局、集约化经营、规模化发展。6.科技创新,优质高效。加强科技支撑体系建设,加大
13、科技培训和实用技术指导力度,增强林下经济发展的科技含量,实现优质、高产、高效。(三)发展目标。1.总体目标。到201*年,全省从事林下经济发展的农户在现有基础上达到45万户,占参与林改农户的15%以上;产值在现有基础上达到73亿元;人均增收千元以上的农民达到202.5万人;培育一批发展林下经济的突出典型,发挥示范带动作用;在实践中建设一支思想作风和业务技术比较过硬的林下经济管理和科技工作队伍,指导好林下经济发展工作;打造一批各具特色的林下经济生产基地,实施品牌战略,形成产品竞争能力;积极培育和引进龙头企业,形成龙头企业+合作组织+基地+农户的林下经济生产经营格局。为长远发展打下更加扎实的工作基
14、础。2.年度目标。201*年:启动实施全省林下经济发展规划,参与林下经济发展的农户达到22.75万户,林下经济产值达到30.36亿元,人均增收千元以上的农民达到102.36万人。201*年:参与林下经济发展的农户达到30.17万户,林下经济产值达到44.57亿元,人均增收千元以上的农民达到135.77万人。201*年:参与林下经济发展的农户达到37.59万户,林下经济产值达到58.78亿元,人均增收千元以上的农民达到169.16万人。201*年:参与林下经济发展的农户达到45万户以上,林下经济产值达到73亿元,人均增收千元以上的农民达到202.5万人。三、发展布局坚持从各地实际出发,因地制宜,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西峰 林下 经济发展 规划
![提示](https://www.taowenge.com/images/bang_tan.gif)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