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箭悟禅录》读后感.docx
《《学箭悟禅录》读后感.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学箭悟禅录》读后感.docx(14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学箭悟禅录读后感 这本小书读过五遍,还欲罢不能的,有些感觉不吐不快,学箭悟禅录读后感。作者是一名德国的哲学家,自小就对东方文明极之憧憬,并远赴日本求道。当他学箭三年正陷入逆境之时,他师傅见机缘成熟,于是向黑夜中远处的靶子射了两箭,结果让他大为震惊,也将他的哲学家思维射了下来,从今方踏上悟禅正道,并终有所获。读到那一刻他心里的震撼,我感同身受,故我知道他师傅的神技绝非杜撰,也让我对铃木大拙所说的当其无思无虑之时人便会不思而思,其思如阵雨从天而降,如星辰闪烁夜空这一境界更为憧憬。 如此妙境自己偶有所遇。譬如以前读书全凭爱好,在勤奋苦读的同学面前我是不好意思说自己是在读书的,但每次考试,即使自己全无
2、爱好、平常只是应付了事的科目,成果都会给自己带来惊喜。及后细想,我答得上的题,答案是在脑子里蹦出来的,答不上的题会先跳过,还有时间就回头细读题目,读着读着有时答案就会自动跳出来。它不跳出来时,我也曾试过费尽心机,多是想不出来的,因此就甚少硬来,多是随缘而去。或许就是自己考试时能放得下,天助我也? 第五次读这本小书的时候,一字一字地码出来一个浓缩版,如下,好让自己随时拿个手机就能复习一遍。 无艺之艺铃木大拙/序 假如一个人真想精通一门艺术,光有技巧方面的学问是不够的。他必需超越技巧,让艺术成为一种无意识的无艺之艺。人能思想,却弱如苇草。然而,当其无思无虑之时,即可成其伟业。如婴儿状态一旦达到,人
3、便会不思而思,其思如阵雨从天而降,如星辰闪烁夜空 学箭悟禅录赫里格尔/著 弓道与禅 从传统意义上说,日本人将射箭尊为一种艺术,奉为民族传统,但并不将之看作体育运动,而是一种宗教仪式,曰弓道,目标在于射中心灵的靶子,以使射手主要是朝自身瞄准,甚至能胜利地射中自己。而通往此奥义的大门,只向那些心灵纯净、心无旁骛的人放开。 最能表达弓道大师心愿的说法,是,射手需不由自主地成为一个不动的中心。这样,那至高无上的奇迹就会发生:艺成为无艺,射成为非射,即无弓无箭之射;老师又成为学生,大师转变为生手;结束成为开端,而开端即是圆满。 对东方人来说,这些神奇的说法是清晰而又熟识的真理,但对于我们欧洲人来说,却完
4、全是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其实,日本的各种艺术,包括弓道,就内在的形式而言可以追溯到共同的根源-佛教的禅。它绝非思辨,而只是对作为无底之底的存在的干脆体验。 禅宗源于印度,在经验深刻改变后在中国得到全面发展,最终为日本所接受,并作为一种生活传统而流传至今。禅呈现了人们意想不到的生存方式,难解,却又具有不行抗拒的魅力。 学禅缘由 在学生时代,仿佛神差鬼使似的,我就已迷上玄学。然而,尽管我做了一切努力,我还是找不到所要寻求的东西。当有人问我是否情愿去日本东北帝国高校教授哲学时,我以特殊的欣喜之情欢迎这一能够接触佛教并进而接触玄学的机会。因我早有耳闻,日本具有细心爱护起来的、活生生的禅宗传统。 我还没
5、起先熟识新环境就着手去实现我的愿望,可立刻遭到了令人尴尬的拒绝。我费了很多唇舌才使他们明白我为何情愿特地学习禅。随之,他们又告知我,一个欧洲人想进入这一心灵生活的王国是没有什么希望的,除非他首先从学习与禅相关的某种日本艺道起先。 我有射击阅历,就求我的高校同事向他从前的老师,闻名的阿波研造大师说情,想成为他的弟子。起先被大师拒绝了,直到他看出我情愿学习这门艺术不是为了消遣而是为了奥义的原因。 神意拉弓 上第一堂课,阿波研造大师要我们留意到有两米来长的弓在拉开弦后所呈现的崇高的形象。弓愈拉开,这种形象便愈令人惊异。大师说明说,当弓拉满时,一切便围在里边。因此,学会正确的拉弓是很重要的。 大师告诫
6、我们,射箭不是为了熬炼肌肉。拉弦时不能运用全身的力气,而必需学会只让你的两手来做,胳膊和肩膀的肌肉仍旧放松着,仿佛是在袖手旁观。只有做到这一点,你才能完成以神意来拉弓射箭的条件之一。 尽管极其勤奋地练了几周,可就是做不到用神意拉弓,我最终失去了耐性。大师说这是呼吸不当所致:吸气后要轻轻地将气往下送,让腹壁尽量扩绽开来,屏一会儿气,再尽可能地缓慢匀称地呼出。略停后,又快吸一口气,一呼一吸,源源不断,以后便会慢慢地形成一种节奏。 尽管从技巧上说我的呼吸做到正确的了,但一拉弓,设法保持胳膊和肩膀放松时,双腿肌肉却僵硬得厉害,有一次我辩解说,我是想方设法保持放松,大师回答说:问题就在这儿,你在用劲想它
7、。将留意力全部集中到呼吸上来,就似乎你没有别的事可做! 一年以后才能做到神意拉弓,然而,我已经非常满意了。呼吸时学会了如何不费劲气地抛开自我,有时感觉到,我自己不在呼吸,而是,我被呼吸。用神意来拉弓原来是:不是我求之而未得的技巧,而是限制呼吸,将其新的、深具潜力的各种可能发掘出来。 放箭难关 一年后才学放箭。阿波研造大师放起箭来是那么的简洁、随意,仿佛是小孩玩耍似的。这种举重若轻的表演是东方人特殊推崇、赞许的一种艺术美的呈现。但对我来说,箭要射得准好像要靠放得稳。我按大师的指引勤奋仔细地练,然而一切努力都付诸东流。 不要去想该怎么做,不要考虑怎样去射!他大声说道,只有当箭手自己不经意的时候,箭
8、才能射得稳。那弓弦必需像突然切过握住它的大拇指一样,而不要有意张开右手。其后的几个月练习,我心里也明白如何放箭,可就是没有一箭射得胜利的。 一拉开弓,我就立刻感到:除非马上放箭,否则我受不了那种惊慌,读后感学箭悟禅录读后感。硬顶住只会气喘吁吁。大师说,你做不到在合适的时机正确地放箭,就因为你没有放下自我。你不等待胜利,却在迎接失败。这样,你自己唤起某种你限制不了要发生的东西。你的手就不会像熟透的水果皮那样自然裂开。 这番说明只能使我更加糊涂。拉弓是为了射中靶子,我不能像小孩子一样对此一窍不通。大师高声说:真正的艺术没有目的!你越是一心想学会以射中靶子为目的的射箭,你就越射不好,靶子离你也会越远
9、。你的拦路虎是你的主观意愿太强了。你以为不经你自身做过的事是不会发生的。 放下自我 我困惑不已,也最终接触到我之所以要学习弓道的主旨。阿波研造大师说的放下自我,是否是通往空与无执路上的一个过程?干嘛要预先思索那只有通过阅历才能感知的东西?这不正是到了该抛弃这种徒劳的习惯的时候了吗? 大师说:以后你来上课,在路上必需凝神收心,把留意力集中到练习厅里所发生的事上。经过任何地方,都要做到目不旁视,就似乎世上只有一件事是重要的,是真实的,那就是弓道! 放下自我的第一步已经迈出,其结果是获得了肢体的放松。假如要箭放得正确,还须配以大脑与精神的放松,让头脑灵敏,这本有的灵敏跟人们通常所理解的头脑灵敏有本质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学箭悟禅录 读后感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