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兰诗》教学实录.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木兰诗》教学实录.docx(12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木兰诗教学实录 木兰诗教学实录 一、导入: 课前师生共同观赏豫剧谁说女子不如男 师:这段音韵美丽、喜闻乐见的豫剧唱腔演绎的是流传在我国民间的一个动人的故事,你知道吗? 生1:花木兰的故事。 生2:花木兰代父从军的故事。 师:故事的主子公花木兰就诞生于一千多年前南北朝的乐府民歌木兰诗中。今日我们带着语言这把钥匙,开启想象的大门,一起来解读这个家喻户晓、流传千古的英雄形象。 师:请同学们快速阅读本节课要达成的学习目标。 (老师板书课题,并出示本节课学习目标,学生大声自由朗读。) 二、课前预习展示 师:文言诗词贵在朗读,在朗读中理解文意,在朗读中感知人物形象。课前同学们都读过了,下面老师来读一遍。不
2、过我有一个要求,朗读中,全体同学要仔细倾听,对我的朗读进行评价。评价的标准有三个:读准字音、读的通顺、读出节奏。 (评价、探讨) 三、自主学习 师:这是一首叙事诗,故事情节特别生动。下面给大家5分钟的时间完成以下任务: 1、结合课下注释了解故事内容,将不不理解的词语、句子圈画出来,在小组内寻求解决。 2、文章围绕木兰代父从军写了哪几个故事情节,试用最简洁的句子或词语概括。 先自己学习,再小组探讨。 四、自学成果展示 师:自学过程中还有疑难的提出来,让全班同学帮你解决。 生11:“爷娘闻女来,出郭相扶将”怎么翻译。 生12:爹娘听说女儿要回来,相互搀扶着出来迎接。 生13:“唧唧复唧唧,木兰当户
3、织”中的“唧唧复唧唧” 生14:这里是指织布机发出来的声音。 师:这里是一个拟声词。 生15:也可以是叹息声,一声连着一声。 师:对呀,织布机已经停下了嘛,你很有心。 生16:还有“朔气传金柝”的翻译。 师:谁来帮他解决,“朔”指北方。 生17:北方的寒气传来打更的声音。 师:还有问题吗? 生18:“将士百战死,壮士十年归” 生19:将士们经过多数次诞生入死的战斗,十年之后才得胜而归。 师:同意他的翻译吗? 生20:我不同意,征战并不是指真正的十年,因为后面说的是十二年。 师:对,这里的十年是虚指。你再来翻译一下。 生20:征战多年,经验许多战斗,很多战士战死沙场,木兰等生还者成功归来。 师:
4、这位同学特别有思想。其实这是一个特别难的句子。若按常规的翻译应当是“将军们经过战斗都死了,将士们十年之后成功归来”这样的翻译符合实际吗? 生:不符合。 师:对,这里用到了一种“互文”的修辞,翻译时将上下句的意思相互交织补充。因此这里就应当翻译成“将军将士们经过多数次战斗,有的战死沙场,有的成功归来。” 师:还有吗? 生:没有 师:老师要来考考大家,看看自己是不是最棒的! (字音、说明词语、翻译句子,学生能够特别主动流畅的回答出来。) 五、初读诗歌,感知故事 师:其实老师还给大家布置了一个任务,你找出了哪些故事情节? 生21:我觉得应当分为五个故事情节。第一个是木兰确定替父从军;其次个是战前打算
5、、与父母辞别;第三个是从军作战;第四个是战归策勋;第五个是归家团聚。 生22:我觉得还应当有一个是行军的过程。 师:同学们能用简练的语言概括,老师也总结了几个:木兰织布、确定从军、奔赴战场、征战沙场、还朝辞官、欣喜还乡。 六、细读诗歌,感受形象 师:一千多年前的木兰,女扮男装,代父从军,其英雄的形象流传至今。你从故事中读出了一个怎样的木兰? 老师给大家一个句式:用从 一句中,我读出了一个 的木兰,因 为 。三分钟的时间,先在小组内讲给你的同位听,共享你的读书成果。我们再全班沟通。 示例:从“愿驰千里足,送儿还家乡”一句中,我读出了一个急于还家的木兰,因为这里的“愿”驰”写出了急于还家的迫切心情
6、。 (学生小组内自由沟通,老师巡察) 师:下面来展示你的读书成果,老师有一个要求:先来读句子,再说你读出了一个怎样的木兰,因为。同时读到这个句子的同学,你若有补充,起来发表你的观点。 生23:我读的句子是“愿为市鞍马,从今替爷征”(读),我读出了一个特别孝敬父母的木兰。因为他不情愿看到自己的父亲战死沙场,所以自己去参军,可以代替父亲战死沙场。 师:为了父亲,勇于牺牲自己。 生24:我从句子中发觉木兰是自愿的。 生25:我觉得刚才说的有一个地方不是很精确,因为木兰不肯定战死沙场。 师:对呀,木兰和其他将士成功归来了 生25:是她不情愿看到父亲去劳累,因为父亲年纪大了。 生26:我还读出了木兰是一
7、个有坚决信念的人。“愿为市鞍马”说明她已经确定去买马了。 师:办法已定,抓紧奔赴战场。来把这种“坚决”读出来。 生26:(读句子) 师:木兰为了年迈的父亲,勇于牺牲自己,奔赴战场。木兰一下子就确定了吗? 生27:不是。从“女亦无所思,女亦无所忆”可看出来。 生28:“唧唧复唧唧,木兰当户织。不闻机杼声,惟闻女叹息”也能看出来。 师:木兰为什么要“叹息”? 生29:因为“阿爷无大儿,木兰无长兄。军书十二卷,卷卷有爷名。” 师:一声“叹息”万千思绪。一边是年迈的父亲,一边师沉重的征役,几番思索,几番迟疑,木兰确定隐藏自己的身份,女扮男装,代父从军。从迟疑到决心已定,木兰的心理是改变的。因此读的语气
8、也应当有所改变,迟疑不决时要缓慢,一旦决心已定就铿锵坚决。 生30:读一二小节。 师:这样一个有孝心的木兰就赫然立于我们眼前。老师还想说,此时的木兰担当起了本该有“阿爷”和“长兄”的职责,在那个时代女性的足不出户,却让她迈出了坚毅的一步,担当起了本该有男性担当的重担。因次我们看到的木兰不仅有孝心的木兰,她还是一个 生31:勇于担当责任的木兰。 师:这个责任不但是家庭的,也是国家的,保家卫国。 师:接着我们的话题,你还读出了一个怎样的木兰? 生32:“策勋十二转,赏赐百千强。可汗问所欲,木兰不用尚书郎;”我从这一句读出了一个不艳羡钱财、不艳羡官位的木兰。 师:不慕荣利的木兰。 师:木兰不用尚书郎
9、,她为什么“不用”? 生33:因为她特别想回家,见她的父母。 生34:她不想在乡亲面前摆出很高的架子。 师:她想表现一个平凡的木兰。 师:立了战功的木兰与一般英雄的光宗耀祖、富贵还乡恰恰相反,她舍弃的是 生:荣华富贵 师:她要的是 生:亲情 师:对,亲情、天伦之乐。这里面包含的是对家乡、对父母最深切的眷恋。正如艾青所言: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的深厚。这样一个单薄、朴实的木兰又立在我们眼前。 生35:从“开我东阁门,坐我西阁床,脱我战时袍,著我旧时裳,当窗理云鬓,对镜帖花黄。”一句中,我读出了一个优美的木兰。 师:一个“优美”的木兰,刚才我们解读的是木兰英雄的一面,原来英雄也优
10、美,英雄也妩媚! 师:你怎么看出她是一个“优美”的木兰。 生36:我从“当窗理云鬓,对镜贴花黄”看出来的,因为这一句的意思是“木兰对着镜子整理像云一样优美的鬓发,贴上漂亮的花黄”因此我看到一个优美的木兰。 师:刚刚从战场上回来的木兰,就迫不及待的做了一件什么事? 生:回复女儿身。 师:赶快脱下厚重的铠甲,换上自己喜爱的女儿装,而且对着镜子进行一番细心的装扮。那么她在换装装扮过程中心情是怎样的? 生37:喜悦、激烈的。 生38:兴奋地、兴奋的。 师:兴奋、兴奋地急于把自己的女儿身美丽的一面呈现出来。谁能把这种喜悦读出来? 生39:笑着读。 师:谁觉得我还能比她读的更兴奋一点? (一个男生站起来)
11、 师:一个“男木兰”! 生40:读。、 师:大家一起来带着喜悦的心情齐读。 生:齐读。 师:同学们,现在你就是陪伴木兰征战十二年的同伴,当一身红妆的木兰走出来,来到你的眼前,把你的表情做出来。 生:(做表情) 师:什么表情? 生:惊异 师:为什么惊异? 生41:因为“同行十二年,不知木兰是女郎。” 师:同行十二年,出现在我们眼前的却是一个美丽、优美的女子!体会一下这一句该怎么来读。 生:读出惊异。 师生齐读。(读出惊异) 师:“女郎”还要重读。 师:同行十二年的战友,出来的却是一个红妆的女子,这“不知”的背后还有什么? 生42:“不知”的背后是怀疑。 师:为什么? 生42:因为战场上都应当是男
12、子,木兰是女的怎么上战场。 生43:我认为怀疑的是木兰为什么要替父从军。 生44:我觉得怀疑的是木兰为什么要上战场。 师:这个问题前边已经解决了,“军书十二卷,卷卷有爷名。阿爷无大儿,木兰无长兄。” 师:老师也有一个怀疑,木兰是一个女子,在战场上为什么就没有被发觉? 生45:因为木兰穿着厚厚的铠甲,同伴认不出来。 师:她把自己隐藏的很好。 生46:因为木兰还很坚毅。 师:就像男儿一样才没被发觉。 生47:因为木兰表现出的英雄气概是不会让人怀疑的。 生48:因为木兰很英勇。 师:是啊,不知的背后是木兰十二年危机四伏的军旅生涯中,对其女性角色的隐藏;不知的背后是她和男子一样诞生入死、征战沙场随时现
13、诞生命;不知的背后还是柔弱的木兰和男子一样的隐忍和刚毅!所以老师还要说:原来女子亦刚毅! 师:于是,这个刚柔相济的木兰便充溢豪气的说 生49:雄兔脚扑朔,雌兔眼迷离。双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 生50:谁说女子不如男! 师:大家用坚毅、骄傲的语气齐读句子。 师:解读到这里我们看到了一个刚柔相济的木兰,其实木兰英雄的一面还在于作者超群的描写方面。老师也找到了一处“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朔气 传金柝,寒光照铁衣。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老师从这一句解读出了一个具有英雄气概的形象。 师:诗歌的语言是凝练的,但是它却给我们创设了 广袤的想像空间,请同学们闭上眼睛,听老师来读一句,看能否把想象的画
14、面描述出来。 师: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 生51:寒冷悲壮的气息传送着大更的声音,冰冷的光照在沉重的铠甲上。 师:荒芜空寂的边塞,北风吹来,更鼓声声;清冷的月光,照在将士们厚重的铠甲上,更显得寒气逼人。这也是一副女英雄戍守边关的剪影! 生:齐读 七、深读诗歌,对花木兰 师:我们用发觉、鉴赏的眼光,从诗歌中看到了一个刚柔相济、一个千娇百媚、一个坚毅的木兰,此时此刻,你的心中确定有许多话要说,老师假设了几种情景: 假如你是木兰的伙伴:木兰啊,你。 假如你是木兰的父母:木兰啊,你。 假如你是当朝的天子:木兰啊,你。 假如你是木兰诗的读者:木兰啊,你。 请你选择一种身份,说出你最想对木兰说的话。 师
15、:老师也不由自主写了一首小诗,来表达我此时的心情,下面读给大家听,愿与同学们共同共享: (配乐朗诵) 你柔弱的身躯 却负起了剑戟刀枪 为了一个确定 一声叹息,你选择了战场 为了一个信念 关山重重,你奔赴远方 你驰骋疆场,披一身寒霜 绝不是为了赢得赞许 你战功赫赫,却辞官还乡 只是为了亲人期盼的目光 你静默不张扬 你隐忍而坚毅 你爱武妆,更爱红妆 你是一个传奇 是世上最美的姑娘! 师:下课! 木兰诗教学实录 木兰诗余映潮 教学实录 木兰诗课堂实录 木兰诗课堂实录 木兰诗王君课堂实录 木兰诗课堂教学实录及赏析.docx 木兰诗教学设计 木兰诗教学设计 木兰诗教学设计 木兰诗教学反思 本文来源:网络收集与整理,如有侵权,请联系作者删除,谢谢!第12页 共12页第 12 页 共 12 页第 12 页 共 12 页第 12 页 共 12 页第 12 页 共 12 页第 12 页 共 12 页第 12 页 共 12 页第 12 页 共 12 页第 12 页 共 12 页第 12 页 共 12 页第 12 页 共 12 页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