儒学对五代吴越国历史的影响.docx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05.gif)
《儒学对五代吴越国历史的影响.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儒学对五代吴越国历史的影响.docx(10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儒学对五代吴越国历史的影响 曾国富 摘要 唐宋之际的五代时期是儒学相对衰废的时期,然而在吴越国,儒学的影响却很 大。儒学不仅对吴越国的统治思想有重要影响,而且对吴越国的政治实践同样有着广泛而深 远的影响。吴越国儒风独盛的原因,一是要依靠中原王朝的支持,就必须恪守儒学规范;二是 儒学有助于吴越国的统治;三是钱氏先辈和亲人的影响。 关键词 儒 学 吴 越 国 钱 镠 影 响 中图分类号 B43 2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1002 2627(2007) 05 0059 10 作者 : 曾国富 , 男 , 1962年生 , 湛江师范学院法政学院历史系副教授。广东湛江 524048 吴越是五代时期 “
2、十国 ” 之一。开国之君为唐末镇海(治杭州)节度使钱镠,据有抗、 越两藩,即今浙江及江苏部分地区。朱温建立后梁的当年(公元 907年)钱镠受封为吴 越王,以杭州为都,历三代五主,至北宋太平兴国三年(公元 978年)五月钱俶 “ 纳土 ” 归 宋,国祚 72年。五代时期,乘机割据的周边政权,如南汉、楚、闽、北汉等,皆因君主昏庸或 其他原因,内争不息,经济、文化几无建树,而惟独吴越国虽僻处一隅,却政治局势稳定,经 济发展,文化昌盛。史家多对吴越国历史给予充分肯定,如卞孝萱、郑学檬著五代史 话谓:吴越在钱氏治理下,政治上比较安定,文士荟萃,人才济济 ;经济繁荣,渔盐蚕桑 之利,甲于江南 ;海上交通发
3、达,中外经济文化交流频繁 ;文艺也称盛于时。 ” 吴越国地狭 (仅十三州)民寡而却长治久安近百年原因何在?这当然可以从多方面去进行研究、探 索。陶懋炳著五代史略,试图从统治者的素质方面去探因,认为 : “ 南方九国之中,嗣主 较为贤达者,无逾钱氏,这虽与吴越诸主不事内宠、教诲子嗣得法有关,但比较重要的原 因,似乎是居桑梓之地,更注 意人心民情吧?姑妄言之,以待谠论。 这是作者的推测之 *本文为湛江师范学院重点科研项目资助(项目编号 : W0506) 卞孝萱 .郑学檬:五代史话 , 北京 , 北京出版社 , 1985年版 , 第 7页。 陶懋炳:五代史略北京 , 人民出版社 , 1985年版 ,
4、 第 138页。 71994-2015 China Academic Journal Electronic Publishing House. All rights reserved. http:/w 孔子研究 2007年第 5期 论。笔者通过对有关吴越国历史的资料进行搜集、研读,认为吴越国统治者的 “ 贤达 ” ,与 其说是 “ 居桑梓之地,更注意人心民情 ” ,还不如说是受儒学思想深刻影响的结果。以下 简要论述之。 一 、 儒学对吴越国统治者思想作风的影响 吴越国统治集团中,儒学修养良好者众多,儒学氛围远较其他国家浓厚。 先看吴越国第一代国王钱镠 。 钱镠以军事起家 , 是五代时期一军阀
5、, 曾因儒士稍轻慢 而怒杀之,似乎没有多少儒学素养可言,其实不然。钱镠虽出身贫贱民家,但少年时读过 几年私塾 , “ 稍有余暇 , 温理春秋兼读武经钱氏家乘卷六 )在武肃王遗训中 , 有不少名言警句是从论语中摘引来的。 “ 遗训的其他地方也是强调忠、孝、仁、义、礼 教,贯穿其中的是儒学思想。 ” 钱镠 “ 事母至孝,常游后庭层楼,太夫人春秋高,不能上,王 (钱镠 ) 亲负而登焉。 ” ( 十国春秋卷八三 )可见钱镠是个典型孝子。忠义、勤俭是儒学的重 要内容,这在钱镠身上也有充分的表现。可以说,钱镠之所以能青云直上,与其满腔 “ 忠 肝义胆 ” 是密不可分的。钱镠建国后,尽管在辖境内也有称帝改元
6、之事,但表面上始终尊 奉中原 王朝,以藩镇自居,通过频繁、丰厚的贡奉以表忠心 ;临终之际,仍念念不忘告诫其 后代要忠于中原王朝 。 钱镠虽贵为国王 , 然而却克勤克俭尽管也有奢侈 、 排场的时候 ) 这在封建时代是罕见的 。 资治通鉴卷270载 : “ 镠自少在军中 , 夜未尝寐 , 倦极则就圆 木小枕,或枕大铃,寐熟辄欹而寤,名曰 警枕 。置粉盘于卧内,有所记则书盘中,比老不 倦。或寝方酣,外有白事者,令侍女振纸即寤 ” 因此,钱镠有浙中 “ 不睡龙 ” 的美称。钱 镠孝亲、忠义、勤勉、节俭的为人及生活作风,绝不是天生而然,而是儒学影响的结果。 吴越国第二代国王 一 文穆王钱元瑾也是一个儒学
7、浸染极深的人 。 据载 , 钱元瑾 “ 虽少婴军旅,尤尚儒学。事武肃王 ( 钱镠库敬小心,未常(尝)有懈。 晚年政事一委 参决,簿书填积,皆躬亲批署,手为肼胝。复效武肃王故事,置粉盘于榻首,夜有所忆,即书 其上,诘朝以备顾问。时属重盗贼及诈伪诽镑法,犯者必死,王(元瑾 ) 皆力救获,宥者甚 众 。 常(曾)北征,师次平望,蚊蚋尤甚,左右请施帷帐,王曰:三军皆在此,我独何避? 竟 不许 。 ” 钱元瑾死后,后晋命宰相和凝撰神道碑,称其 “ 抚众以惠,待士持谦 。 事必有恒,政 皆求理 。 扶弱遏强,先人后己 ”“ 礼延耆硕 ” ( 十国春秋卷七九及注) 。 结合上述史籍所 载 , 可知碑文并非纯
8、属誉美 , 而是与事实相符合的 , 儒学倡导的孝 、 勤 、 仁 、 惠 、 谦 、 勤政 、 先 人后己等封建时代的人伦 “ 美德 ” ,在钱元瑾身上都有切实的体现 。 吴越国第三代有三国王 :忠献王钱弘佐、忠逊王钱弘惊、忠懿王钱俶。钱弘佐 “ 初嗣 位,尚少,温柔好礼,恭勤政务,发摘奸伏,人不敢欺 ”( 十国春秋卷八十 ) 钱弘惊继位,想 何灿浩 : 吴越国宗室述论,载南开学报 2004年第 6期。 71W4-2015 China Academic Journal Electronic Publishing House. All rights reserved. http:/w 儒学对五代
9、吴越国历史的影响 有所革新 , “ 以礼法绳下 , 宿将旧勋 , 不甚优礼 ”( 旧五代史卷一三三 ) 结果为胡进思发动 兵变囚禁废黜。其后,宋仁宗在敕中赞美他 “ 袭齐桓之业,挺忠孝以无遗 ”( 十国春秋卷八 十注 ) 可见钱弘惊也是个忠君孝父重礼法之主。吴越国最后一任国王钱俶, “ 素有德 望 ” ,在位期间不仅推行了减轻民众赋税负担的仁政,而且他还深受儒家 “ 天人感应 ”学 说的影响,每遇天灾,便把灾祸归因于国君的 “ 不德 ” 、 “ 寡德 ” ,引咎自责。如,显德五年 (958)四月,杭州城南失火,延于内城官府庐舍几尽,火将燃及镇国仓,钱俶亲率大臣至 瑞石山,命酒祝之,曰:不谷不德
10、,天降之灾。仓廪积储,实师旅之备也,若焚之,民命安 仰? ”( 十国春秋卷八一 )指望上天只责罚自己,而勿焚毁官仓。钱俶虽贵为一国之王,然 而 “ 性谦和,未曾忤物。自奉 颇薄,常服大帛之衣 ” ( 同上卷八二 ) 继承了其父祖俭朴的生 活作风。 除了在位的几任吴越国王外,钱镠其余子孙,儒学涵养良好的也大有人在。如,钱镠 第二子元玑 “ 多尚儒释,不喜奢侈,逖历中外,所在黎庶安之。 ” 第三子传瑛, “ 天性英敏, 颇敦儒学,聚书数千卷。 ” 第五子元懿, “ 性至孝 ” ,母病, “ 称药量水,夜不解带者久之 ”为 官仁且惠,死后谥 “ 宣惠 ” ( 十国春秋卷八三 )。钱氏第三代,受儒学熏
11、陶, “ 涉猎经史 ” “ 通儒术 ” 、 “ 性仁孝 ” 、 “ 性喜简俭 ” 者也不乏其人。 儒家的忠义思想还深刻影响了钱镠军队中的众多将士。正是由于有忠、 义思想的内 在支撑 , 这些将士在作战时不仅为钱氏战胜攻取出谋划策 , 竭心尽智 , 而且勇猛难当 , 冲锋 陷阵坚贞不屈,死而后己,成就了钱镠的 “ 英雄 ” 事业,也使吴越小国在强邻吴(南唐 ) 的 多次企图灭亡、兼并的战争中,屡战屡捷,迫使南唐与吴越国握手言和。例如, “ 为人淳 直,居恒以忠节自许 ” 的马绰在徐绾、许再思之乱中力挽狂澜,使钱氏功业不坠 ;杜建徽 “ 尽心于王(钱镠) ” ,累从征伐,所至辄立功,其亲家睦州刺史
12、陈询叛,杜建徽不仅不参与, 还一再 “ 责以大义 ” 鲍君福是一员勇将 , “ 以骁果称 ” 曾为淮南所掳 , 坚贞不屈 , 伺机逃 归,死谥 “ 忠壮 ”; 将领屠环智有 “ 咏志诗 ” 曰:轻身都是义,殉主始为忠 ” 表达了其忠主 行义的志向 ( 十国春秋卷八四)。 吴越国招致了众多的儒士为其政治服务。这些儒士本身就是满脑子儒家思想,不仅 以儒家学说为指导施政,同时也以儒家学说律己为人。 由上可见,吴越国统治集团中,上自国王,下至文臣武将,深受儒学熏染者众多。儒学 宣扬的仁、义、礼、信、忠、孝、廉、让等伦理道德,不仅影响了他们的为人,同时也影响了他 们的处事、行政。如果我们将吴越国历史与同
13、时期割据南方的南汉、楚、闽、吴等国历史相 比较 , 就会发现 , 这些割据政权内部 , 宗室争权夺利异常激烈 , 兄弟相戮屡见不鲜 ;而吴越 国情况则大不相同。吴越国钱氏宗室虽也有争夺王位的记录,但其激烈、惨酷程度远远不 如上述诸国。究其原因,可说与儒学对钱氏宗室的影响不无关系。一个典型的事例是,文 穆王钱元瑾继位后 , 身为王兄的钱元琼 , 尽管 “ 仪状瑰杰 , 风神俊迈 ” , 既有保国之功 , 又有 远见卓识,曾被吴王扬行密赞誉为 “ 龙种 ” ,但钱元琼始终安于君臣名分。一次,元琼自姑 71994-2015 China Academic Journal Electronic Publ
14、ishing House. All rights reser http:/w 孔子研究 2007年第 5期 苏入觐, “( 文穆 ) 王以家人礼事元琼,亲奉觞为寿,曰:此兄位,而小子居之,兄之赐也。 元琼俯伏曰:大王功德高茂,先王择贤而立,至公也。君臣位定,惟知恭顺而己。 因相顾 感泣。 ”( 十国春秋卷八三 )正因为钱氏宗室成员既能互相礼敬,又能恪守君臣名分,尽忠 尽义,吴越国统治集团才有较强的凝聚力,国家才少了纷争与攘夺。 二、儒学对吴越国政治实践的影响 (一) 以 “ 忠君 ” 为筹码,换取中原王朝的支持和庇护 “ 忠君 ” 是儒学的重要内容。在封建社会,对于君(国)不忠之人必遭唾弃,自
15、取灭亡; 而打着忠君旗号不论其真伪 ) 的势力,往往能骗取人心,赢得支持,势力得以不断壮大, 故钱镠深明 “ 忠君 ” 的重要意义。 五代时期,各地军阀纷纷称帝改元,与中原王朝割断了政治联系,用新五代史乍者 欧阳修的话说,即 “ 僭窃交兴 ” “ 称号纷杂 ” 。然而,与其他割据政权不同,钱氏吴越国尽 管在内也建宫室,任百官,但对中原王朝却始终表示忠心 一 通过艰难曲折而频繁丰厚的 贡奉,以中原王朝藩镇自居,接受中原王朝的册封,有时也奉中原王朝之命对邻藩出兵征 讨当然这其中有乘机扩张领域的意图 ) 当时,一些邻国君主劝钱镠也称帝,与中原王 朝分庭抗礼,但钱镠没有接受。史载, “ 是时中原多事,
16、西川王氏称蜀,广陵扬氏称吴,南 海刘氏称汉,长溪王氏称闽,皆窃大号。或通姻戚,或达聘好,咸以龙衣、玉册劝王(钱镠 ) 自帝。王笑曰:此儿辈自坐炉炭之中,又踞吾于上邪! 却不纳,而诸国主亦 无不以父兄 事之。 ”( 十国春秋卷七八 )钱镠不肯称帝,表明了其对中央王朝君主之忠,故而深得诸国 君主的尊敬, “ 无不以父兄事之 ” 。 有人认为吴越国也曾称帝改元。此事之真伪在北宋时己成 “ 谜团 ” 。欧阳修在新五 代史 十国世家年谱的序言中说 : “ 五代十国,称帝改元者七。吴越、荆、楚,常行中国 (中原王朝)年号。然予闻于故老,谓吴越亦尝称帝改元,而求其事迹不可得,颇疑吴越后 自讳之。及旁采闽、楚
17、、南汉诸国之书,与吴越往来者多矣,皆无称帝之事。 钱氏讫五 代,尝(常)卜尊中国,岂其张轨之比乎。 ” 张轨,原为西晋凉 州刺史,后乘乱割据,子孙保有 凉州 70余年,被尊为 “ 武王 ” 。这说明在吴越国统治者看来,称帝改元是不忠不义的表 现,是奇耻大辱之事,因此,即使真的像其他割据者那样称帝改元,也要遮遮掩掩,如做亏 心事一般,绝不敢公然与中原王朝分庭抗礼。正因为 “ 忠心耿耿 ” 吴越政权才始终得到 中原各王朝的册封和支持,才不致被强大的邻藩南唐所兼并。 (二) 本着 “ 和为贵 ” 的精神原则确定外交政策及处理内部关系 儒家十分重视和强调 “ 和为贵 ” ,因为只有和,人与人才能共生共
18、处,社会才能稳定, 经济发展、文化昌盛才有条件可言。而五代十国时期之 所以被人看作是一个 “ 黑暗时 代 ” ,一个 “ 烂摊子 ” ,就因为各政权内部都缺乏和的政治环境,争权夺利不息,兴兵杀戮不 ? 1624-2015 China Academic Journal Electronic Publishing House. All rights reserved. http:/w 儒学对五代吴越国历史的影响 止。而吴越国内部,虽也有兄弟相残之事,也有兵变易君之灾,但相比各国,其严重性及危 害性却远远不及。这与吴越国统治者重视和,即保持统治集团内部的团结是密切相关的。 钱镠生前致力于对子弟进行儒
19、学教育 , 目的正在于让其子弟接受儒家倡导的忠 、 孝 、 仁、义等伦理观念,以维持宗室成员的和睦团结 ;临终之际,给后裔所书遗训,也一再强 调 “ 百姓安而兄弟睦,家道和而国治平 ” ,并告诫当政者 : “ 将吏士卒,期于宽严并济,举措 得宜 , 则国家兴隆 ” 还谆谆告诫推行睦邻政策的重要 , 所谓 “ 免动干戈 , 即所以爱民也 ” 其后 , 吴越国统治者无论是大政方针还是小事处置 , 都是为了营造和平安定的社会环境和 人际关系。 首先,吴越国统治 者以 “ 和为贵 ” 为原则积极推行睦邻政策。吴越与闽毗邻,天宝九 年( 916)十二月,钱镠 “ 命子牙内先锋都指挥使(钱)传珣逆妇于闽,
20、自是与闽通好。 ” 吴 (后改称南唐 与吴越因为毗邻接壤 , 相互之间为了争夺地盘 , 曾多次发生战争 ;另外 , 双 方内部的反叛势力又常常勾结对方为援,使双方关系更成水火之势。钱镠曾先后派遣两 子 一 钱传瑾、钱元撩与淮南(吴)联姻,以求缓和紧张关系。天宝十二年(公元 919年) 八月,吴方遣返吴越战俘,并遣客省使欧阳汀来请通好。钱镠为了让民众休养生息,也捐 弃前嫌,遣返吴方战俘, “ 自是休兵二十余年 ” 天宝十三年 (公元 920年汁一月,钱镠又 “ 遣使为其子(钱)传诱求昏(昏)于楚 , 楚王(马)殷许之 ” ( 十国春秋卷七八 ) 自睦邻关 系构建后,吴越国尽管与吴(南唐 ) 闽也
21、时有战争,但和平毕竟是主流。 其次,吴越国统治者善于化解内部矛盾,努力使君臣将士和睦相处。如,钱元瑾初继 位时, “ 内牙指挥使富阳刘仁杞及陆仁章久用事,仁章性刚,仁杞好毁短人,皆为所恶。一 日 ,诸将共诣府门请诛之 ;元瑾使从子仁俊谕之 , 曰:二将事先王久 , 吾方图其功 , 汝曹乃 欲逞私憾而杀之 , 可乎?吾为汝主 , 汝当禀吾命;不然 , 吾当归临安以避贤路! 众惧而 退。诸将欲诛刘 、 陆二将 , “ 性刚 ” 及 “ 好毁短人 ” 仅是借口 , 实质是诸将嫉妒二将 “ 久用 事 ” ,获益太多,而要求进行权力的重新分配。对此事,置之不理或追究闹事者责任,显然 既不利于问题的解决,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儒学 五代 吴越国 历史 影响
![提示](https://www.taowenge.com/images/bang_tan.gif)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