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民身份认同的焦虑.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农民身份认同的焦虑.docx(12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农民身份认同的焦虑 摘 要:社会经济的发展推动着城市化的进程,城市化的推动使得越来越多的农夫离开乡村进入城市。游离在城市边缘的他们越来越被社会各阶层所关注。兴奋便是贾平凹饱含着对城市底层农夫工的关怀创作的长篇小说。在作者笔下,肾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意象,透过对这一意象的分析,可以探寻其现实意义和文化隐喻,并对现代化进程中农夫的生活境遇及身份焦虑进行思索。 关键词:兴奋 肾 城市 农夫 新时期是社会现代化转型的时期,很多埋藏照旧的社会问题,往往会在此时浮出水面。始终以来,中国社会中都存在着明显的阶层划分,最显著的划分无异于城市人和农村人。城乡差异的日趋明显,使得农夫与城市人的距离越来越远,使得农夫成
2、为了人们视域里的社会底层。在城市化进程的影响下,农村与城市的空间距离被空前缩短,城市对农村的吸引更加干脆剧烈,越来越多的农夫离开农村,走进城市;然而,他们不知道,进入城市的他们只能生活在城市的边缘角落,即使进入了城市,他们依旧无法成为城市人,照旧只能挣扎在城市的底层。而在有了身边城市人“高层”的对比之下,这个“底层”更变得像是一个黑暗的深渊。社会为这深渊里的人取了一个尴尬的名字城市农夫工。 2007年,贾平凹在当代杂志上发表他的长篇小说兴奋,这部小说描绘的正是这群城市农夫工的生存图景。在小说中,作者以第一人称自述的叙事方式,讲解并描述了以刘兴奋、五富为代表的一群进城拾荒的农夫,在城市的边缘和角
3、落寻求生存的故事。在小说中,作者向我们展示了这群在深渊中挣扎的人们的生活世界,通过一个个 啼笑皆非最终让人心酸的故事投射出了拾荒者们的精神图像,以及他们的命运交织与心灵变迁。在整部小说中,除了刘兴奋、五富等性格丰满的人物形象之外,还有很多具有丰富意蕴的意象,其中一个意象在小说中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贯穿小说始终,在整部小说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它就是那颗先于刘兴奋进入城市的“肾”。 一、刘兴奋的肾 肾,在中医上始终被视为人体生命存在发展的本源,明代名医李中梓在医宗必读就明确提出了“肾为先天本论”。中医医理上认为,人体内的五脏皆与五行相对,肾对水,乃是“天一之源”,而后“水生木而后肝成,木生火而
4、后心成,火生土而后脾成,土生金而后肺成。五脏既成,六府随之,四肢乃具,百骸乃全”。由此可见,肾是人体存在的本源,有了肾才有了五脏六腑,有了四肢百骸,人才能够存在于世。并且,肾藏精,而精气是“人体生长发育以及各种功能活动的物质基础”,可见,肾对人体的生长发育具有重要的意义。现代西医对肾脏的探讨也同样支持着中医上的这一观点。西医认为,肾脏有两大功能:第一,“肾脏是生命工厂,能够产生许多与内分泌代谢有关的激素,与调整血压、生成红细胞与骨骼代谢有关”;其次,肾脏是“净水机”,能够过滤血液中的杂质,并将其通过尿液解除体外。肾脏的这两个功能都说明白肾的重要作用,可以说,肾就是人体发展和存在的源动力和发动机
5、。 在小说中,正是刘兴奋的“肾”将整个故事的引擎发动起来了。农夫刘兴奋为了能娶一房媳妇,便把自己的肾卖给了西安市的城市人。故事便这样起先了,卖肾之后,刘兴奋就觉得自己与西安这个城市有了密切的联系,并对西安产生了深切的憧憬。后来,婚事告吹之后,他便离开农村来到西安,找到那个移植了自己肾脏的西安老板便成了他在城市中艰难生活的精神动力和生活支柱。当他知道韦达很可能是那个大老板的时候,他对韦达一见如故,产生了莫名的亲近感。但是,命运同刘兴奋开了一个玩笑韦达移植的是“肝”不是“肾”。最终直到小说结束,刘兴奋都没有找到他被移植的那颗肾,所以在五富死之后,他照旧没有离开城市,在城里踽踽独行,找寻他的“城里兄
6、弟”。 刘兴奋的这个被卖掉的“肾”不仅仅只代表了刘兴奋为了娶媳妇而付出的代价,有着更为深刻的文化内涵。 “肾”是刘兴奋的身体中与生俱来的器官,是刘兴奋得以成长为一个成熟的个体的“先天之本”,是“刘兴奋”这个整体的不行分割的一部分。可是在刘兴奋长大了要娶媳妇的时候,却将它出卖,这种出卖既是可怜的又是可悲的。可怜刘兴奋不得不依靠出卖自己的器官才有钱娶得一房媳妇,可怜他只有通过这种损害自己的方式才能实现像娶妻生子这样的人之常情的愿望。但同时这种出卖又是可悲的!为什么刘兴奋出卖的不是心、肺其他器官呢?因为那些器官都太重要了,失去了便会危及生命。或许在刘兴奋心里肾已经是个不那么重要的器官了,他没有意识到
7、“肾”才是生命本源之所在!用这样一个不那么重要的器官就能换到娶媳妇的实力,这笔买卖是划算的吧。他认为把肾卖给城市人对肾来说也是个好去处,所以自始至终,刘兴奋都没有懊悔过卖肾的这个确定,甚至还为自己的肾有幸被选中而沾沾自喜。这是一种无知的可悲啊!然而在失去了之后,他却突然对这颗被出卖的肾产生了深厚的感情,无时无刻不想着它,甚至对那个移植了这颗肾的素未谋面的城市老板也产生了深厚的亲近感,把他当作了自己的“城里兄弟”。 二、“肾”的现实隐喻 其实,农夫都有这样的一颗“肾”,这颗“肾”是“农夫”这个人类群体得以出现的本源,也是这个群体得以生长发展壮大的源动力。这就是农夫的土地!有了土地,才有了农业生产
8、,有了农业生产,农夫才随之诞生。农夫世世代代在土地上耕耘,土地给了农夫食物,给了他们生存发展的动力。土地是农夫的朝气所在,是农夫生活的起点和动力,因此说,土地就是农夫的“肾”!然而,当现代化的影响辐射到了农村,农夫们看到了城市的富有和繁华、舒适和便捷,渐渐地被这些蛊惑了。经济上的弱势让他们对城市产生了向往和憧憬,土地的给养已经不能满意他们的欲望。所以当城市主动靠近他们的时候,农夫们没有太大抗拒就放弃了自己的“肾”,将土地以绝不相称的代价让给了城市。在这些土地变成了城市的铁路、高速马路或者是工厂厂房之后,农夫甚至觉得与有荣焉,自己的“肾”也算是有了个好去处!农夫天真地认为这份交换会给自己的生活带
9、来变更,能够拉近自己与城市的距离,但是结果是怎样的呢? 结果是,刘兴奋并没有因为卖了肾就娶到了媳妇,“卖肾的钱把新居盖起来了,那女的却嫁了别人”。刘兴奋最终得到只是那两间并没有什么意义的新居和对城市的亲近和痴迷。而当土地变成高速马路之后,农夫得到的只是一条更为快捷的前往城市之路,而不是城市认可的“城里人”的身份。城市对“肾”的接受给农夫带来了假象,农夫以为城市既然接受了他们的“肾”,那么对作为“肾”的原主子的他们也应当是被接受的。所以刘兴奋义无反顾地带着五富来到西安,所以越来越多的农夫涌入了城市。然而,事实的真相是刘兴奋没有看到自己的肾是经过怎样的精挑细选才被选中的。农夫们也不知道城市是带着多
10、么挑剔的眼光来筛选着他们的“肾”。他们不知道在城市的眼中,有价值的只有那颗“肾”,而“肾”的原主子是谁,与它没有半点关系。对于城市来说,“肾”并不是连结城乡的纽带,而是一件可供选择的商品,一旦银货两讫,买卖双方就再不会有任何密切的联系。 由于显著的城乡差异,使得农夫骨子里就有着对城市的憧憬,所以在农夫以为有了“肾”这一纽带之后,农夫便觉得最终能够与城市建立起密切的关系了。这时的他们被这一喜悦冲昏了头脑,他们看不到城市的谎言和自己的可悲。刘兴奋因为这颗捐献给城市的肾,所以觉得自己“活该要做西安人”。他在刚来到的西安的时候,把这里当成了自己的城市,因此他为城市捡拾街道上被风吹散的垃圾,在城市的桥墩
11、上写上“禁止大小便”的标语,他为维护这个城市的文明和卫生做了全部自己力所能及的事情。虽然他也发出过“一样的瓷 片,为什么有的贴在了灶台上,有的则铺在厕所的便池里”这样对命运不公的诘问,但立刻他就以“大树长它的大树,小草长它的小草,小草不自卑”式的自我劝慰安抚了自己愤愤不平的心情;不管城市人如何漠视、轻视,甚至羞辱他,不管城市对他拒绝的姿态是多么彻底,他都未曾因此怨恨过城市,就像他对五富说的“西安城不像来时想象的那么好,却绝不是你恨的那么不好,不要怨恨,怨恨有什么用呢,而且你怨恨了就更难在西安生活。五富,咱要让西安认同咱”。刘兴奋接受了这不公的命运,忍受着这些虐待,为的就是这份认同。 这份认同同
12、样也是多数进城的农夫工渴望得到的。为了得到城市的认同,进入城市之后,他们主动地改造着自己,他们急于变更自己在农村的生活方式,尽可能的像城市人靠拢。他们从穿着到举止,都在不断地向城市人学习,力图通过变更这些来变更自己的行为方式;同时,他们还向城市人学习他们的文化生活方式,就像刘兴奋那样,即使物质生活极其贫乏,甚至食不果腹,他也总是坚持在闲时吹吹箫,看看收来的旧报纸,甚至可以奢侈一把,到芙蓉园里旅游一番。农夫只能这样靠着自己盲目的尝试,来摸索城市的认同之路。他们试图变更自己的农夫意识,试图以城市文明人的标准要求自己,跌跌撞撞地在城市的边缘和角落里努力着。但是,他们没想到城市的拒绝是那样的顽固,不管
13、他们是怎样的努力,城市依旧对他们不屑一顾!农夫们失去了自己的“肾”,受到城市的吸引来到城市,接受了尴尬的“城市农夫工”身份,最终的结局却像黄八说的:“咱把力都出尽了,狗日的城里人还看不起咱!”“城市因现代的优越在须要他们的同时,却又以鄙弃的方式拒绝着他们。” 即使被如此拒绝着,刘兴奋还是坚持留在西安,不是他不愿离开,而是他不能离开,因为除了城市,他已经无处可去了。五富的死正象征着进城的农夫回来农村的无望。所以,失去了“肾”的刘兴奋只能留在城市,汲汲找寻他的“城里兄弟”,等待着他的“兄弟”认同他们之间的联系和亲情。失去了土地的农夫,更是无法再回来农村了。因为他们已经失去了他们在农村赖以生存的“本
14、”,没有土地,农夫还算什么农夫呢?所以,他们只能留在城市,只能接受“城市农夫工”这个尴尬的社会身份,在城市的边缘和角落,苦苦努力,期盼着不知何时会到来的城市的认同。 三、对现下农夫生活境遇的思索 经济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普遍提高,财宝的积累,使得人们“不再像过去那样受到人的包围,而是受物的包围”,中国社会起先向消费社会转变,身在农村的农夫也起先受到影响。始终以来靠土地吃饭的农夫在消费时代快速显示出了相较于城市的弱势地位,农夫们也看到了城乡的悬殊差距,变更自身的生存状态成了他们亟待追求的生活目标。所以农村越来越多的青壮年劳动力离开农村进入城市,成了一名打工者。另一方面,随着城市化的进程,城市的
15、外延不断扩展,农村慢慢成了城市的“重工业区”,城市里不容存在的大型工厂进入农村,农夫的耕地面积越来越少,这也使得越来越多无地可种的农夫为了生计,被迫离家进入城市打工。农村起先出现“空巢”的现象,而城市却“人满为患”。 在这种境遇中,农夫面临着多重的生存窘境,如经济的弱势、教化的缺失等等。但在其中最主要一点应当就是社会身份的认同问题。进入城市的农夫,往往成了人们口中的“城市农夫工”,所谓城市农夫工指的是户籍在农村却在城市里工作的人,他们的社会身份既不是农村的农夫,又不是城里的工人,这种社会身份的尴尬使得他们在社会上失去了归属感,而归属感的丢失会给他们的心理上造成一系列的问题,进而影响他们自己的正
16、常生活,有的甚至会对社会产生报复心理等等。贾平凹在兴奋中对农夫进城之后的心理改变做了真实细腻的描写,并且将农夫在身份认同上的尴尬和努力也透过刘兴奋表现了出来。 城市化的进程已经不行阻挡,农夫已经为融入城市交了入场券,那么城市究竟何时才能够真正地接纳他们呢?城市农夫工们的身份认同的焦虑究竟何时才能消逝?这些问题都亟待得到答案。 李中梓:医宗必读,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5年版,第6页,第6页,第6页。 杨海发、姜殿德、王洪霞:中医学与西医学“肾”的比较,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2004年第11期,第30页。 杨力:中医肾与西医肾异同,祝您健康2022年第10期,第16页,第16页。 贾平凹:兴奋,作家
17、出版社2007年版。 孟繁华:到“城里去”和“底层写作”,文艺争鸣2007年第9期。 法让?鲍德理亚:消费社会,刘成富、全志刚译,南京高校出版社2000年版,第2页。 作 者:闫文菲,河南高校文学院2022级在读硕士探讨 生,探讨方向:中国现当代文学。 农夫身份认同的焦虑 身份的焦虑读书笔记 身份的焦虑读书笔记及感想 浅谈信息化时代老师身份的认同 云南跨境民族的民族身份与国家认同 浅谈汉化少数民族的身份认同意识 农夫身份证明 农夫身份证明 农夫身份证明 残疾人身份认同与无障碍人文环境 本文来源:网络收集与整理,如有侵权,请联系作者删除,谢谢!第12页 共12页第 12 页 共 12 页第 12 页 共 12 页第 12 页 共 12 页第 12 页 共 12 页第 12 页 共 12 页第 12 页 共 12 页第 12 页 共 12 页第 12 页 共 12 页第 12 页 共 12 页第 12 页 共 12 页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