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历史教学法(陈铎文修改版).docx
《中学历史教学法(陈铎文修改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学历史教学法(陈铎文修改版).docx(14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中学历史教学法(陈铎文修改版) 中学历史教学法 课本重点 1.课程编制的概念:P24 从广义上讲,是指对课程的开发、研制、设计。也指那些经过细心安排的活动,通过这些活动,设计出各种学程或教化活动方式,并将他们供应给教化机构中的人们,以此作为进行教化的方案。 2.历史学科的教化功能:P61 其代表性的观点概括起来主要有:文化功能、政治功能、经济功能以及促进学生身心多方面协调发展的功能。 3.陈述性学问:P68 它是指个人具有有意识的提取线索,而能干脆加以回忆和陈述的学问。主要是用来说明事物的性质、特征和状态,用于区分和辨别事物。这种学问具有静态的性质。陈述性学问要求的心理过程主要是记忆。陈述性学
2、问的获得是指新学问进入原有的命题网络,与原有学问形成联系。 4.历史教材的概念:P88 是师生为了达成历史教学目标而利用的相关素材、工具和手段,其中历史教材书居于核心地位。有四个方面:1.既指历史教学中利用的物化材料,也指历史教学的学问体系和技能方法系统;2.无华的历史教材中既有文字材料为特征,也有以形象化材料为特征;3.历史教科书仍是历史教学的最主要教材;4.历史教科书是历史教学的基本凭借和教学工具。 5.历史教学过程的基本结构:P133 也称教学过程的阶段,或者教学过程的环节,是指教学过程的基本构成,以及教学过程绽开的主要模式,指“教学过程内部各个组成环节及其在时间上的有机联系或者相互作用
3、的方式 或依次”。主要有两个阶段:打算阶段(主要是指教学的打算活动尤其是老师的备课活动)和绽开阶段(指教学过程的实施阶段)。 6.中学历史教学模式的类型:P147 1.信息传递教学模式。2.情景复现教学模式。3.资料研习教学模式。4.问题探究教学模式。5.社会考察教学模式。 7.问题探究教学模式:P150(名词说明) 是以师生 探讨历史问题为主要特征,其理论是人们的相识起于问题的发生,没有问题就谈不上学习和探讨。在实际教学中常以探讨、辩论等形式出现,是历史教学中较为常用的一种教学模式。 8.演示法:P156(名词说明) 是指运用直观教具进行教学,不仅能使学生获得丰富、典型的感性材料,把间接学问
4、与干脆学问联系起来,从而加深对学问的理解,而且被细心设计后,还没有成为一种重要的探究途径。 9.史料研习:P165(名词说明) 这是指师生共同对历史资料进行探究的教学活动,活动的目的主要是通过对历史资料的干脆的分析,提高学生运用资料和证据的实力,驾驭学习历史和相识历史的方法。 10.角色扮演:P165(名词说明) 也可以称为模拟,是通过运用复现或虚拟的场景及人物的表演,呈现历史的活动,其目的是营造一种 与历史情景相像的状况,以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发挥学生的想象力,体验到历史的真实情感。 11.历史学科学习的形成性评论:P271(名词说明) 是为了了解学生通过学习而发生的改变与进步,及其幅度或
5、速度而进行的评价过程。其着眼点集中在学生的动态改变与发展上,评价的参照系是学生学习的起点或过程。 12.历史学习测量的定义:P276(名词说明) 是按学习评价的目的、任务,收集学生在历史学习过程中的各种心里反映、改变,并在适当的量表上赐予定位,为学习评价供应客观信息的过程。 13.选拔性测验及其编制:P297 是依据某种选拔目的、准则、标准,对特定对象施行的一种常模参照性测验。可以分为竞赛性测验和升学性测验两种类型。 14.具有和史学家一样的“史德”:P339 就是老师所应特殊具备的职业道德。还可以指对于公众和社会所应担当的一种必要的责任,从某种程度上说,历史老师担当着和史学家同样的社会功能。
6、 15.历史老师集体的“同伴互助”:P354 是校本进修的标记和灵魂。经常体现为同伴之间的一种集体协作,体现为历史老师作为探讨者相互之间的合作。校本进修强调历史老师之间建立主动的伙伴关系,在历史课程实施等教学活动中的专业切磋、协调和合作,强调讨价还价式的探究,共同探究问题,共同共享阅历。可用“师徒结对”的导师制方式绽开同伴互助。 16.历史老师的远程进修培训:P355 是采纳现代远程进修信息技术,以文字教材为基本媒体,协作音像教材、计算机网络课程、计算机协助教学软件等多种媒体教学资源,利用VBI数据广播,电视播出、电子信箱信息沟通、双向视频系统等现代教化手段视线的沟通式培训。 17.VBI数据
7、广播: VBI数据广播技术是一种新型的大众传播技术,在我国已经在图文电视、远程教化等传播领域得到广泛的应用.本文综述了VBI数据广播技术在大众传播中的应用及特点.18.文献探讨:P361(名词说明) 是通过检索、阅读和归纳他人的探讨成果,查看他人在某个主题或者领域的探讨状况,思索该探讨已经获得了很大的进展,在哪些方面还值得进一步去探究的探讨方法。 19.调查探讨:P365(名词说明) 是指探讨者有安排的通过亲身解除和广泛了解,比较充分的驾驭有关历史教化的实际状况,并对第一手材料进行分析综合后得出合理的结论以指导历史教化活动的过程。 20.实力层次评价法:P383 着眼点在于实力的层次,而不是实
8、力的种类,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SOLO分类评价法。其认为全部历史问题都可由低到高分为5个层次:前结构、单点结构、多点结构、关联结构和抽象拓展结构。前三个层次强调历史学问的积累,后两个层次强调历史理论思维的飞跃。 简答题和论述题 1.中学历史教学法的探讨对象和任务是什么?P6P11 中学历史教学法的探讨对象,就是中学历史教学法的全过程。即:中学历史课的教学目的、任务是什么;中学历史可课主要向学生传授哪些历史学问,进行哪些教化,培育什么样的价值观;老师应当如何教,学生应当如何学才能全面精彩地完成历史教学的任务。详细来说有以下6点: 1) 探讨中学历史教学的目的。 2) 探讨中学历史教材的内容。 3)
9、 探讨中学历史教材的原则。 4) 探讨中学生在历史教学中的学习心理和科学的学习方法。 5) 探讨中学历史教学的模式。 6) 探讨历史教学的基本方法和技能 探讨任务是:相识这些问题的内在联系和规律,找出解决这些问题的途径和方法。 2.历史课程编制的原则是什么?P28P30 1) 2) 3) 4) 5) 遵循科学指导思想的原则。 符合基础教化要求的原则。 建立在时序框架下的原则。 全面展示历史发展的原则。 促进学生相识历史的原则。 3.历史课程的主要设计模式有哪些?P30P31 1) 学科中心设计模式。这种模式是以学科作为课程设计的中心,课程是以学科作为编制的基本依据,围围着学科的学问体系来编排课
10、程内容的体系,并使之成为教学活动的过程。 2) 学习者中心的设计模式。这种模式是以学习者即学生的学习与发展作为课程设计的取向,以学习者的动机作为编制课程的基础,围围着学习者的爱好及需求设计并组织教学。 3) 问题中心设计模式。这种模式是以社会问题为中心,以对社会现实的探讨和解决作为编制课程的动身点,将个人与社会的生存和发展问题作为重点,强调学习者与社会之间的联系,重点在相识和解决社会问题,提高学习者适应社会的实力。 4.历史课程的类型及其特点是什么? 类型: 1) 初中历史课程和中学历史课程 2) 历史学科课程和社会综合课程 3) 历史的必修课程和选修课程 疑似的: 1) 从教化的阶级的角度上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中学历史 教学法 陈铎文 修改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