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小学语文第七册教案.docx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05.gif)
《人教版小学语文第七册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小学语文第七册教案.docx(90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人教版小学语文第七册教案 1、观潮 学习目标: 1相识7个生字,会写13个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边读边想象,感受钱塘江大潮的壮丽。 3搜集有关钱塘潮的资料,了解大自然的奇妙。 学习重难点: 理解生字新词和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钱塘江大潮的壮丽。 课前打算: 1多媒体课件。 2课前搜集有关钱塘潮的资料。 课时支配: 二课时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1启发谈话。 2课件播放钱塘江大潮录像。 二、学习新课 (一)初读课文,读准字音。 1同桌对读生字词。 2抽读生字卡,师正音。 (二)导学课文,理解字词。 1学习第3自然段,结合句子理解字词,并指导朗读。 听师朗读第3自然段,勾出带有生字的词语。
2、 读后提问。 理解词语:人声鼎沸。 总结学法:(小黑板出示)。 2用同样的方法学习45自然段中的生字新词 同学们还有哪些生字新词不能理解? 师答疑。 3同桌相互检查这些生字新词是否都理解了。 4老师抽查并总结。 (三)析字形,写生字。 1学生找出难写或易写错的字,大家分析,老师在黑板上板书示范。 2学生练习,将黑板上的字一个写一遍,再分小组评议,说说你认为谁的哪个字写得好,好在哪里,引导学生鉴赏。 三、作业1抄写生字。2朗读课文。 1 其次课时 一、激趣导入,引出壮丽 1谈话,板题。 2理解“观”的意思,引出“天下奇观”。 3导入34自然段。 二、观看录像,感受壮丽 看看画面,听听声音,感受这
3、一天下奇观。 三、小组合作,感悟壮丽 1谈话激发学习爱好。 2合作学习提示:a你喜爱文中的那一句,为什么?你能把你喜爱的这句话读的让你们组内的同学也喜爱上它吗?b你在学习中有什么问题,你们小组是怎样帮助你解决的?c通过小组合作,你都学懂了些什么? 3组建合作小组 4组内合作学习 5反馈合作成果,构建全体读书感悟氛围。 6引导小组感悟。 a朗读文中描述大潮的句子; b课件展示描述的情景; c感情朗读。 四、听听读读,发觉作者观潮依次 1范读课文,听后练习。刚才大家很有感情地朗读了这些描写潮水的语句。不过,把“观潮”的依次给打乱了。其实,作者写得可有依次了。下面,我们就先来做一个听的练习。 听老师
4、读这段话(出示),看谁本领大,能听清作者是用哪些词语把这四处的描写给连接起来的。待会儿,请你把听到的词语写下来。 师读生听: 午后一点左右,从远处传来隆隆的响声,似乎闷雷滚动过了一会儿,响声越来越大,只见东边水天相接的地方出现了一条白线。那条白线很快地向我们移来,渐渐拉长、变粗,横贯江面。(再近些),只见白浪翻滚,形成一道两大多高的白色城墙。(浪潮越来越近),如同千万匹白色战马齐头并进,浩浩荡荡地飞奔而来。那声音犹如山崩地裂,似乎大地都被震得抖动起来。 2感悟发觉:作者是按从远到进依次来描写潮水的;抓住了大潮的声音和大潮的改变描述出了大潮的宏伟壮丽。 3齐读课文,感受壮丽。 五、思路引导,背诵
5、壮丽 2 1出示思路提示句子 2出示音乐、画面,激发背诵爱好 3评价:背诵得多有感情啊!我们仿佛站在钱塘江畔,和作者一起感受到潮水越来越近,声音(越来越响),浪头(越来越高),气概(越来越大)。钱塘江大潮真不愧为(天下奇观)!我们为之骄傲,为之(傲慢)! 六、创设情境,运用语句 1积累词汇 今日,我们学习的两个自然段里,词语特别丰富,你们想不想把它们积累起来?听老师说词语的意思,看谁的反应快,老师语音刚落,就能很快地站起来说出哪个词语表达了这个意思。(人声鼎沸、山崩地裂) 2运用词汇 看得出,同学们在阅读课文的时候,还挺留意词语的积累,不过,会不会用了 呢?咱们来自我检验一下,我这儿有一段话,
6、可是不完整,你们能不能在括号中用上今日学到的词语,使这段话表达得清晰通顺呢?师出示一段话: 今日,我去海宁观潮。潮来之前,江面上( )。可潮来时,却一浪一浪( ),一浪一浪( )。湖水声如同( ),海堤上尽管( ),但竟听不出他们在说些什么。慢慢的,潮过去了,消逝在( )的地方。 (学生分四人一小组探讨,然后选派一代表报告) 3师生共同评价 七、全课小结 2、雅鲁藏布大峡谷 教学目标 1了解雅鲁藏布大峡谷的自然生态状况,感受大峡谷的壮美奇异之美。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时数: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3 观潮一课向我们呈现了一种壮美的美,今日,我们一起走进雅鲁藏布大峡谷,看看那里是怎
7、样一道风景线。 二、初读,感知全文 1出示雅鲁藏布大峡谷的图片,感受它的美、险、奇。 2初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不添字,不加字。 3抽读课文,检查预习状况。 4说一说,听了、读了课文对雅鲁藏布大峡谷的介绍,你觉得哪个词最能体现它的特点?再读读课文,看看有没有合适的字? 梳理归纳出“壮美”“奇异” 5默读全文,找一找课文哪个自然段的内容在写雅鲁藏布大峡谷的壮美。哪些段落在写它的奇异。 壮美( 2自然段 )奇异( 3-4自然段) 三、再读,感悟全文 1齐读2自然段,读一读,哪些句子最能说明雅鲁藏布大峡谷的壮丽。 海拔:3000米 长5044米平均深:22686009 从这些数字中,我们深切地感受
8、到了雅鲁藏布大峡谷的壮丽。这种方法叫列数字。 2除了列数字外,作者还运用了做比较的方法,找一找在哪儿? “美国的科罗拉多大峡谷一争高下”(齐读)通过对比你发觉了什么。你想说什么吗? 3指导朗读,强调气概。 4齐读3-4自然段,找一找,你认为哪些现象最能体现出雅鲁藏布大峡谷的奇异。 奇异:山异 (热带雨林、冰川) 水异(涓涓细流、滔滔江水) 生物的多样性 5指导朗读: 6雅鲁藏布大峡谷的发觉,是意味着什么呢?齐读5自然段。为什么说它是上个世纪人类最重要的地理事务之一呢?大家沟通资料,了解雅鲁藏布大峡谷的历史意义。 四、有感情地朗读全文 4 3、鸟的天堂 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从不同角度感受文
9、中描写的“鸟的天堂”中人与自然和谐处的生命景观之美,增加爱护生态环境的意识。 2培育学生在阅读过程中充分发表自己见解的实力。 3通过理解前后两次对“鸟的天堂”的描写,体会事物的静态和动态。 4学会本课的生字新词。5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的部分段落。 教学重点 1通过了解前后两次对“鸟的天堂”的描写,体会事物的静态和动态。 2课文里五次提到鸟的天堂,为什么有的加引号,有的没有加呢? 3体会“鸟的天堂的美”激励学生在阅读中充分发表自己的见解,并能用各种喜爱的方式表达感受。 教学难点 1大榕树为什么长得那么奇妙,学生了解不多,可能会有疑问,要讲清晰。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爱的部分。 教
10、学手段:自制课件。 教学课时:2课时 第一课时 设计意图:从巴金的角度来感受文中描写的“鸟的天堂”中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生命景观之美,增加爱护生态环境的意识。 过程: 一、谈话 1什么是天堂?(指名回答)2板书“鸟的天堂”鸟的天堂会是什么样子呢 二、根据要求读书 1把课文读正确、流利。2想想自己读了课文后感觉是什么?在旁边写上批注。3把不理解的地方打上问号。 三、检查自学效果 1指名读课文,在有生字、词语的地方留意订正读法。2谈自己读的感受。3提出自己不理解的地方。相互沟通。 四、简介本文作者及课文有关学问 巴金 本文是1933年作者到广东新会访友时,路过“鸟的天堂”后写下来的。“鸟的天堂”实际
11、是写什么呢?“鸟的天堂”实际是指大约有500年树龄的一株大榕树,它位于广东省新会市南部天马村天马河上的一座小岛上。 五、了解课文主要内容 1作者是怎么去“鸟的天堂”的?去了几次?每次去的时间有什么不同?第几次才真正见到“鸟的天堂”?2那些句子最能表现作者的思想感情,用笔画下来。并说说表达了什么感情。 六、学习生字 1指名读词读字。2指导书写难写的字。3抄写生字词语。 板书:18鸟的天堂 第一次 大榕树 其次次 鸟的天堂 其次课时 设计意图:从鸟的角度来感受文中描写的“鸟的天堂”中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生命景观之美,增加爱护生态环境的意识。 过程:课前板书课题。 一、引入:同学们,你们惊慌不惊慌?看
12、到这么多老师坐在这里确定惊慌。老师今日让大家一个个都变成欢乐的鸟,一起来学习鸟的天堂(出示课件:群鸟图)这节课,现在,你们就是这一只只小鸟,那你们还惊慌吗?这节课我们就从鸟的角度来感受”鸟的天堂”。 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巴金先生去了几次鸟的天堂?第一次看到了什么?其次次看到了什么?第一次看到了大榕树,其次次看到了真正的“鸟的天堂”) 二、首先我们进入到真正的鸟的天堂,也就是你们的天堂去看一下: 1出示课件(12-13自然段的内容) 2自由读这一部分,这一部分写出了“鸟的天堂”什么特点?(活泼可爱、鸟多)你是从哪些地方感悟到的?(自由发言) 6 3当学生读到“应接无暇”一词时,问:这个词是
13、什么意思呢?出示课件“群鸟纷飞”图帮助理解。 4这一段主要应读出它的什么特点来呢?(喧闹)对,这就是它的动态美,这一段主要写出了鸟的天堂的动态,让我们一起来读出它的动态美。(引导读“有的有的有的”和“一只画眉鸟那歌声真好听”读出鸟的可爱;引导读“到处都是鸟声,到处都是鸟影”和“眼睛应接无暇”读出鸟的多。) 5 学生读完后问:这一只小鸟在兴奋地叫着,它可能在说什么呢?(可能在说,我在这里真愉快。)假如你就是这只小鸟,你为什么会喜爱这个地方呢?让我们将自己的视角往小鸟生活的环境大榕树身上聚集。 三、出示课件,学习第一部分:(课文7-8自然段的内容) 1自由读这部分,找出小鸟会喜爱这个地方的理由。(
14、在7-8自然段有关句子旁边写上批注)。在不理解的地方做上记号。 2小组探讨沟通,小鸟为什么会喜爱这个地方。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来。 3班级沟通。(树大、美) A、当学生讲到树大、美的特点时,出示课件帮助学生理解。 B、当学生讲到“数不胜数”和“卧”字时,出示课件帮助学生理解。 C、你还有哪些不能理解的地方吗?说出来探讨探讨。 D、假如你没有,那老师想提出一个问题,出示课件:“每一片绿叶上都有一个新的生命在抖动。”我不明白“新的生命在抖动”指的是什么,作者为什么会有这种感受呢呢? 1学生探讨;(联系上下文理解。缘由可能是:树叶多,小鸟扑翅膀时动;“榕树正在茂密的时期,似乎把它的全部、生命力展示给我
15、们看。”有风吹过。) 2出示课件理解。 E、这么美,这么大的树,我们怎么才能读出来呢? 指名读7-8自然段。评价:读得怎么样?想不想听老师读。 老师读,读得怎样?读第12-13自然段时我们要求读出鸟的天堂的动态美,这两个自然段应当怎样读呢?(读出它的静态美) 齐读。 四、同学们读得很好,假如你是一只小鸟,看到这么美的一棵大榕树,你有什么感受呢?你想不想把这种感受告知给你的同伴呢? 7 现在,老师想让你以小鸟的身份,给大榕树写一句或几句广告词,让你的同伴知道这里很美。 学生写广告词。 相互沟通。 七、同学们写的广告词真美,让老师有一种胜利的华蜜感。但是,你们看,老师这节课黑板上遗忘写什么了? 假
16、如你们不想让老师有一种缺陷的话,出示桂林山水一课的板书,依据这个请大家为老师设计板书。 学生设计,组织沟通。 八、这么美的地方,为什么会有这么美呢? 学生自由发言。联系环保意识谈。 小结课文。 4、火烧云 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了解火烧云的绚丽多彩和奇妙奇异,激发学生酷爱自然、视察自然的爱好。 2学习作者视察事物和积累材料的方法。 3学习生字词,积累好词佳句。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教学重点 1了解课文是怎样写火烧云颜色和形态的改变的。 2学习作者视察事物和积累材料的方法。 教学时间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发学习爱好 老师运用多媒体课件出示配上美丽音乐的火烧云图片供学
17、生观赏,并向学生说明火烧云的特 点及形成过程。这样做的目的是通过创设情境引发学生的学习爱好。 二、感知课文内容,引导主动参加 1师提问:课文是按什么依次火烧云的? 8 2生:是根据火烧云上来了烧起来了下去了这样的依次来写的。 3师:自由读课文第一自然段,说说火烧云上来时的情景。 4师:火烧云上来了,在霞光的照射下,大地呈现出绚丽的景象。不过,更壮丽的景象还在后面呢! 5学生自由快速读第三自然段,看谁能说出天空中的火烧云都有哪些颜色。 6指名说出天空中有哪些颜色。 7师:除了这些颜色外,你还能想像出有哪些颜色? 8指导学生感情朗读此段并试着背诵。 9师:火烧云不仅颜色多,改变快,而且它的形态也是
18、千变万化,让我们也一起去看一看吧! 10让学生说出天空中火烧云的样子,并试着表演出来。 11仿照作者的写法,让学生把天空中的火烧云还像什么写下来,并表演出来。 三、指导朗读,培育语感 四、想想说说,课外延长 1师:学习了这篇课文,你肯定被火烧云千姿百态的改变深深地吸引了吧,此时此刻,你最想说什么? 2布臵学生课外收集一些有关大自然漂亮、奇妙的图片,让学生做个有心人,发觉自然界的美,懂得观赏美并爱护这些美。 5、古诗两首(题西林壁、游山西村) 题西林壁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默写古诗。 2体会诗人在庐山时,视察的地点和角度不同,所看到的景象也不一样。 3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诗人的心境,
19、能把读诗的感受与他人沟通。 教学重点 9 1借助以前学过的读诗方法,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诗人的心境。 2引导学生把握好朗读的节奏,驾驭抑扬顿挫。 教学难点 体会诗人“当局者迷,旁观者清”的思想,说说自己的感受。 教学课时 1 课时 教学打算 1橡皮泥。 2学生收集有关苏轼的资料。 3powerpoint。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师吟诵): 横看成岭侧成峰, 远近凹凸各不同。 不识庐山真面目, 只缘身在此山中。 师:你们都知道老师吟诵的是哪首古诗吧?(题西林壁)今日,让我们随着诗人一起,到庐山去领会一下那奇妙的自然风光。请全班打开课本第22面,齐读古诗题西林壁。 (生读古诗,师板书课题) 师:这
20、首古诗,同学们都会背了,但是你们知道它的含义吗?今日,我们就要用学过的方法,来学习这首古诗。你们还记得我们学习古诗的步骤吗? 解诗题,知作者 抓字眼,明诗意 多诵读,悟诗情 二、学习课文 (一)解诗题,知作者 1师:请结合课文的注释,理解一下本诗题目的意思。(书写在西林寺墙壁上的诗) 2师:谁知道苏轼的生平?(生沟通苏轼的资料。) (苏轼,字子瞻,好东坡居士,北宋闻名文学家、书画家、是“唐宋八大家”之一,与其父苏洵、其弟苏辙被合称为“三苏”。他一生坎坷,屡遭贬谪。本文是苏轼在被贬途中经过庐山时写下的五首游记诗之一。) (二)抓字眼,明诗意 10 1(师指名读古诗)其他同学一边听一边思索,你们从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人教版 小学语文 第七 教案
![提示](https://www.taowenge.com/images/bang_tan.gif)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