饮料灯检记录表.docx





《饮料灯检记录表.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饮料灯检记录表.docx(41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饮料灯检记录表饮料灯检记录表饮料车间灯检岗位记录表时间:备注:液位杂质喷码色泽压盖瓶子商标操作人生产品种/规格:生产日期:年月日审核:填表人:说明:原则上灯检人员每30分钟轮换一次,记录填写可用“”表示正常;无法用数字表示,可用“严重”或“较严重”表示;无此项用“”划掉,备注栏内应填入停机起始时间及原因。FM080401-EREV:1.扩展阅读:现场品控巡检规程-饮料行业现场品控巡检规程前言为规范本部门现场品控日常工作的运转,确保生产的正常进行,从而保证产品质量稳定,特制定本手册,详细介绍现场品控对各条流水线的进行首检及巡检的各项内容和指标,以及卫生检查需注意事项,适用于所有本厂生产的产品质量
2、控制。现场品控在生产过程中的工作职责:1.严格做好产品的首瓶检验:对于分批生产的各流水线产品,首瓶半成品均需检测各项指标合格后,方允许后续工作正常进行。2.负责按相关的频次对车间现场生产工艺环节全过程以及关键参数的监视和测量,并做好相关巡检记录。3.对车间生产过程中人员个人卫生、操作卫生、设备卫生、清洗消毒情况进行监督。4.负责在职责范围内处理不合格品,如发现重大质量问题,先对产品进行隔离,及时与上级领导汇报。5.负责对车间、仓库环境卫生、灭鼠灭蝇设施的监督检查工作,及时提醒相关人员整改。6.负责与生产部及车间班组长在车间的良好操作规范上保持良好的沟通。1.水处理车间现场控制50m精滤膜六偏磷
3、酸钠阻垢砂滤碳滤精滤超滤5m精滤膜精滤碱式氯化铝絮凝原水还原0.2m精滤膜一级反渗透亚硫酸氢钠纯净水精滤紫外线消毒RO水(纯水缸)二级反渗透1.1指标检测:现场品控每日开机前对水处理水质进行检测,各项指标均合格,方允许进行各流水线生产,首次检测水处理全项指标包括:原水余氯、碳滤余氯、纯水口感、纯水游离余氯、纯水PH、纯水电导率、紫外线灯运行。1.1.1原水余氯浓度1.1.1.1原水是符合生活饮用标准的自来水,余氯浓度应大于0.05mg/l。1.1.1.2检测仪器和方法:比色法;SLS-3立式比色器,使用方法见附录一。1.1.1.3检测频次:正常每班二次,如水质变化波动较大,增加检验频次。1.1
4、.1.4纠正措施:余氯不合格立即要求水处理停机,生产停止,并及时通知上级领导。1.1.2碳滤余氯浓度检测1.1.2.1活性炭的作用主要是过滤微小颗粒和吸附余氯,余氯会对反渗透膜造成损伤,所以碳滤余氯浓度要求小于0.05mg/l。1.1.2.2检测仪器和方法:比色法;SLS-3立式比色器,使用方法见附录一。1.1.2.3检测频次:正常每班二次,如水质变化波动较大,增加检验频次。1.1.2.4纠正措施:如果碳滤的余氯浓度大于0.05mg/l时,停止生产,正反冲洗碳滤设备,直到余氯浓度达到要求为止;如果经过多次正反冲洗,余氯浓度仍不合格,须要求水处理停机,生产停止,并及时通知上级领导。1.1.3纯水
5、余氯浓度检测1.1.3.1按国家标准要求,纯水(成品水)的游离余氯浓度要小于0.005mg/l。1.1.3.2检测仪器和方法:比色法;具体方法见附录二。1.1.3.3检测频次:每二小时一次,如水质变化波动较大,增加检验频次。1.1.3.4纠正措施:一级反渗透产水余氯的不合格则全部放掉,调节亚硫酸氢钠流量,直到余氯浓度合格后方可打入中间水箱;如果二级反渗透产水余氯不合格,打入纯水缸后放掉;纯水缸余氯浓度不合格,全部放掉,重新打水。1.1.4纯水电导率检测1.1.4.1按国家标准要求,纯水(成品水)电导率要求小于10s/cm。1.1.4.2检测仪器和方法:DDS-307电导率仪,使用方法见附录三。
6、1.1.4.3检测频次:每二小时一次,或有需要时。1.1.4.4纠正措施:二级反渗透电导率不合格时,停止生产,用柠檬酸、氨水和甲醛清洗反渗透膜。1.1.5紫外线消毒检测(CCP点)1.1.5.1检查紫外线灯是否正常工作,紫外线灯连续使用时间不超过7500小时。1.1.5.2检测仪器和方法:目测。1.1.5.3检测频次:每二小时一次,或有需要时。1.1.5.4纠正措施:紫外线灯报警或不亮,要求水处理停机,查找摁,并及时通知上级领导。1.2化学品用量检查1.2.1絮凝剂碱式氯化铝添加量为3ppm,以原水进水量44m3/h计,计量泵调节冲程为83%,添加量与计量泵的正确输出能力均可根据水质实际情况调
7、整。1.2.2阻垢剂六偏磷酸钠添加量为1ppm,以超滤水进水量40m3/h计,计量泵调节冲程为87%,添加量与计量泵的正确输出能力均可根据水质实际情况调整。1.2.3还原剂亚硫酸氢钠添加量为2ppm,以超滤水进水量40m3/h计,计量泵调节冲程为21%,添加量与计量泵的正确输出能力均可根据水质实际情况调整。1.3记录检查1.3.1每班记录检查水处理设备运行记录表设备清洗记录1.3.2定期记录检查生产配制表设备例行保养记录精滤膜更换记录反渗透膜清洗记录纯水缸清洗消毒记录2.大机车间现场控制2.1首瓶检验:首瓶产品生产后,均需由现场品控对产品各项指标进行检测,各指标均合格后,方允许后续生产。首瓶检
8、验指标:口感、电导率、成品游离余氯、净含量、PH值。2.2成品电导率检测2.2.1按标准要求,纯水(成品水)电导率应小于10s/cm、矿水电导率80-130s/cm。2.2.2检测仪器和方法:DDS-307电导率仪,使用方法见附录三。2.2.3检测频次:每二小时一次,如水质变化波动较大,增加检验频次。2.2.4纠正措施:当纯水电导率大于10s/cm或矿水电导率不在80-130s/cm范围时,停止生产,清洗灌装头,直到电导率合格为止;追溯已生产的产品,隔开不合格品,并填写隔离单。2.3成品余氯浓度检测2.3.1按标准要求,纯水(成品水)游离余氯浓度要求小于0.005mg/l,矿水余氯要求小于0.
9、05mg/l。2.3.2检测仪器和方法:比色法,具体方法见附录二。2.3.3检测频次:首桶检测,后每二小时一次,如水质变化波动较大,增加检验频次。灯检缩封包装入库喷码压盖灌装纯水清洗消毒水清洗清洗消毒调配纯水碱水清洗桶盖浓缩矿化液杀菌桶内清洗空桶回收拔盖检漏外部清洗空桶预检2.3.4纠正措施:当成品水游离余氯浓度大于0.005mg/l时,停止生产,清洗灌装头,直到余氯合格为止;如果余氯浓度仍不合格,检测消毒水是否有残留;追溯已生产的产品,隔开不合格品,并填写隔离单。2.4消毒清洗效果控制(CCP点)2.4.1消毒水浓度检测2.4.1.1按体系文件要求,消毒水浓度应保持在200-500ppm。2
10、.4.1.2检测仪器和方法:滴定法,见附录四或使用快速测定试纸(截取一段试纸,浸入待测液中1秒取出,甩去多余水分,15内与色卡比较读取浓度。)2.4.1.3检测频次:每二小时一次,或有需要时。2.4.1.4纠正措施:根据实际浓度添加消毒原液或纯水。2.4.2消毒效果控制2.4.2.1按体系文件要求,消毒水应能冲到桶底部,并顺桶壁流下;消毒水反冲时间大于30秒。2.4.2.2检测仪器和方法:目测;时间计量使用SJ9-2型电子秒表,方法见附录五。2.4.2.3检测频次:每二小时一次,或有需要时。2.4.2.4纠正措施:如时间少于30秒,调整到30秒(或以上);如消毒水喷头有堵塞,停止生产,疏通消毒
11、水喷头,直到达到满意的冲洗效果。2.5桶盖消毒效果检测2.5.1桶盖分为盖和盖片,分别浸在消毒水中20分钟后,用纯水冲洗干净,将盖片揿在盖子上。2.5.2按体系文件要求,消毒水浓度应保持在200-500ppm。2.5.3检测仪器和方法:滴定法,见附录四或使用快速测定试纸(截取一段试纸,浸入待测液中1秒取出,甩去多余水分,15内与色卡比较读取浓度。)2.5.4检测频次:每二小时一次,或有需要时。2.5.5纠正措施:根据实际浓度添加消毒原液或纯水。2.6喷码检测2.6.1检查生产日期、批号是否准确。2.6.2检测仪器和方法:目测。2.6.3检测频次:每二小时一次,或有需要时。2.6.4纠正措施:字
12、迹不清晰时,擦掉,重新喷码;大多数都不清晰时,停止生产,清洗喷头。2.7缩封检查2.7.1检查缩封是不是松脱,缩封机温度夏天控制在260,冬天控制在280。2.7.2检测仪器和方法:目测。2.7.3检测频次:每二小时一次,或有需要时。2.7.4纠正措施:升高缩封温度,或用电吹风加工,并通知机修工维修。2.8矿水配制参数检查2.8.1矿水生产中,浓缩矿化液添加量为0.15,配比比例:浓缩液:纯水=1:5。2.8.2矿水计量泵量程控制在40-50,纯水流量保持在140-150LPM(LPM=L/min)。2.9记录检查2.9.1每班记录检查消毒水配制记录表清洗记录洗手、消毒记录灯检人员记录表2.9
13、.2定期记录检查生产配制表工作服清洗记录设备例行保养记录3.小机车间现场控制入库包装喷码灯检压盖清洗消毒浓缩矿化液杀菌调配灌装瓶盖纯水纯水清洗空瓶预检消毒水清洗3.1首瓶检验:首瓶产品生产后,均需由现场品控对产品各项指标进行检测,各指标均合格后,方允许后续生产。首瓶检验指标:口感、电导率、成品游离余氯、净含量、PH值。3.2成品电导率检测3.2.1按标准要求,纯水(成品水)电导率应小于10s/cm、矿水电导率80-130s/cm。3.2.2检测仪器和方法:DDS-307电导率仪,使用方法见附录三。3.2.3检测频次:每二小时一次,如水质变化波动较大,增加检验频次。3.2.4纠正措施:当纯水电导
14、率大于10s/cm或矿水电导率不在80-130s/cm范围时,停止生产,清洗灌装头,直到电导率合格为止;追溯已生产的产品,隔开不合格品,并填写隔离单。3.3成品余氯浓度检测3.3.1按标准要求,纯水(成品水)游离余氯浓度要求小于0.005mg/l,矿水余氯要求小于0.05mg/l。3.3.2检测仪器和方法:比色法,具体方法见附录二。3.3.3检测频次:首桶检测,后每二小时一次,如水质变化波动较大,增加检验频次。3.3.4纠正措施:当成品水游离余氯浓度大于0.005mg/l时,停止生产,清洗灌装头,直到余氯合格为止;如果余氯浓度仍不合格,检测消毒水是否有残留;追溯已生产的产品,隔开不合格品,并填
15、写隔离单。3.4消毒清洗效果控制(CCP点)3.4.1消毒水浓度检测3.4.1.1按体系文件要求,消毒水浓度应保持在200-500ppm。3.4.1.2检测仪器和方法:滴定法,见附录四或使用快速测定试纸(截取一段试纸,浸入待测液中1秒取出,甩去多余水分,15内与色卡比较读取浓度。)3.4.1.3检测频次:每二小时一次,或有需要时。3.4.1.4纠正措施:根据实际浓度添加消毒原液或纯水。3.4.2消毒效果控制3.4.2.1按体系文件要求,消毒水应能冲到瓶底部,并顺瓶壁流下。3.4.2.2检测仪器和方法:目测。3.4.2.3检测频次:每二小时一次,或有需要时。3.4.2.4纠正措施:如消毒水喷头有
16、堵塞,停止生产,疏通消毒水喷头,直到达到满意的冲洗效果。3.5瓶盖消毒效果检测3.5.1瓶盖分为上盖和下盖,分别浸在消毒水中20分钟后,用纯水冲洗干净,将上、下盖旋紧。3.5.2按体系文件要求,消毒水浓度应保持在200-500ppm。3.5.3检测仪器和方法:滴定法,见附录四或使用快速测定试纸(截取一段试纸,浸入待测液中1秒取出,甩去多余水分,15内与色卡比较读取浓度。)3.5.4检测频次:每二小时一次,或有需要时。3.5.5纠正措施:根据实际浓度添加消毒原液或纯水。3.6喷码检测3.6.1检查生产日期是否准确。3.6.2检测仪器和方法:目测。3.6.3检测频次:每二小时一次,或有需要时。3.
17、6.4纠正措施:字迹不清晰时,擦掉,重新喷码;大多数都不清晰时,停止生产,清洗喷头。3.7包装3.7.1纸箱包装3.7.1.1纸箱折叠方正,正面向上;封箱带牢固;批号正确。3.7.1.2检测仪器和方法:目测。3.7.1.3检测频次:每二小时一次,或有需要时。3.7.1.4纠正措施:封箱不牢重新加固;批号不正确重新更改。3.7.2膜包装3.7.2.1膜包牢固,紧实,无破损;条形码正确平整。3.7.2.2检测仪器和方法:目测。3.7.2.3检测频次:每二小时一次,或有需要时。3.7.1.4纠正措施:膜包不牢固或有破损,重新包装。3.8矿水配制参数检查3.8.1矿水生产中,浓缩矿化液添加量为0.15
18、,配比比例:浓缩液:纯水=1:5.7-6。3.8.2计量泵量程控制在80-85,纯水流量保持在75LPM(10LPM)。3.8记录检查3.8.1每班记录检查消毒水配制记录表清洗记录洗手、消毒记录灯检人员记录表3.8.2定期记录检查生产配制表工作服清洗记录设备例行保养记录4.饮料车间现场控制4.1溶糖杀菌(CCP点)4.1.1溶糖4.1.1.1加热溶解白砂糖,白砂糖完全溶解,糖度要求达到48-50Brix。4.1.1.2检测仪器和方法:手持式糖度仪,使用方法见附录六;或使用阿贝折射仪,使用方法见附录七。4.1.1.3检测频次:每缸一次,或有需要时。4.1.1.4纠正措施:如白砂糖未完全溶解,继续
19、循环溶解。4.1.2杀菌4.1.2.1用板式加热器对糖浆加热杀菌,要求温度在95以上,保温5分钟。4.12.2检测仪器和方法:目测控制面板上的温度显示或检查记录。4.1.1.3检测频次:每缸一次,或有需要时。4.1.1.4纠正措施:如温度未达到要求,继续加热。4.2硅藻土过滤4.2.1使用板框过滤器,添加硅藻土对糖浆进行过滤。4.2.2检测仪器和方法:目测观察室内的糖浆澄清度。4.2.3检测频次:每缸一次,或有需要时。4.2.4纠正措施:如糖浆还有浑浊,继续循环过滤。4.3调配(CCP点)入库包装瓶盖消毒压盖空瓶消毒水清洗纯水清洗灌装硅藻土二氧化碳过滤混合冷冻溶糖杀菌过滤调配冷却纯水添加剂溶解
20、过滤喷码回温灯检4.3.1添加剂必须符合使用要求,添加时的顺序、温度、数量必须严格按照要求执行;调配完的糖浆糖度应在30-35Brix之间。4.3.2检测仪器和方法:糖度检测使用手持式糖度仪,使用方法见附录六;或使用阿贝折射仪,使用方法见附录七;查看添加剂的外包装,检查添加剂的领用记录。4.3.3检测频次:每缸一次,或有需要时。4.3.4纠正措施:如果添加剂不符合使用要求,更换;如添加数量或品种错误,将这缸糖浆隔离。4.4半成品控制4.4.1首瓶检验:首瓶产品生产后,均需由现场品控对产品各项指标进行检测,各指标均合格后,方允许后续生产。饮料首瓶检验指标:口感、扭力、糖度、净含量、二氧化碳气容量
21、。4.4.2糖度测定4.4.2.1成品糖度根据不同产品而有所不同,范围一般在0.1Brix。4.4.2.2检测仪器和方法:手持式糖度仪,使用方法见附录六;或使用阿贝折射仪,使用方法见附录七。4.4.2.3检测频次:每1小时一次,或有需要时。4.4.2.3纠正措施:糖度不符合要求时,停止生产,重新调节混比机,直到糖度正确为止;不合格的产品做隔离处理,并填写隔离单。4.4.3二氧化碳气容量测定4.4.3.1按国家标准要求,成品二氧化碳气容量要超过2倍,生产时控制在3倍左右为佳。4.4.3.2检测仪器和方法:二氧化碳气容量测定仪,使用方法见附录八。4.4.3.3检测频次:每1小时一次,或有需要时。4
22、.4.3.4纠正措施:二氧化碳气容量不符合要求时,停止生产,重新调节二氧化碳充气压力,直到气容量达到要求为止;不合格的产品做隔离处理,并填写隔离单。4.4.4净含量测定4.4.4.1饮料线有3个规格的产品:350ml,500ml,600ml。4.4.4.2检测仪器和方法:称量法,电子秤,使用方法见附录九。4.4.4.3检测频次:开机检测,后每1小时一次,或有需要时。4.4.4.4纠正措施:产品净含量不到时,停止生产,调节灌装机,直到净含量达到要求;不合格的产品做隔离处理,并填写隔离单。4.4.5瓶盖扭力检测4.4.5.1瓶盖的松紧关系到二氧化碳气容量的大小,按出厂要求,扭力应在0.82.2之间
23、。4.4.5.2检测仪器和方法:数显扭矩仪,使用方法见附录十。4.4.5.3检测频次:开机后每个旋盖头都必须检测。4.4.5.4纠正措施:如果扭力不合格,调节旋盖头,直到达到要求为止。4.6回温4.6.1检查回温效果,水温一般控制在28-35。4.6.2检测仪器和方法:观察温度显示,或用温度计测量水温。4.6.3检测频次:每1小时一次,或有需要时。4.6.4纠正措施:对水箱水进行加热或降温。4.7喷码检测4.7.1检查生产日期、时间是否准确。4.7.2检测仪器和方法:目测。4.7.3检测频次:每1小时一次,或有需要时。4.7.4纠正措施:字迹不清晰时,擦掉,重新喷码;大多数都不清晰时,停止生产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饮料 记录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