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教学论.docx
《小学数学教学论.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学数学教学论.docx(28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小学数学教学论 小学数学教学论 绪论 1、数学是探讨数量关系和空间形式的科学。 2、数学的主要特征:抽象性、严谨性、广泛的应用性。 3、数学的发展过程: 1、萌芽时期(公元前5世纪以前) 2、初等数学时期(公元前5世纪17世纪中叶) 3、变量数学时期(17世纪中叶19世纪初) 4、近代数学时期(19世纪初二战以前) 5、现代数学时期(二战以后)。 4、数学科学与小学数学学科的联系与区分: 联系: 作为学科的小学数学是数学科学的一部分,包括算数、几何初步、代数初步与统计初步学问,以及这些学问有关的技能和方法,这些内容与数学科学有亲密的关系,它们源于数学科学,遵循数学自身的科学性,同数学科学有相像
2、之处。 区分: 第一、数学科学要对数学的理论与方法进行系统阐述,一般从基本的概念和原理动身,全面完整的、系统的表述某一个数学领域的内容和方法。而数学学科要考虑学生的心理特点和相识规律,从学生的学习须要和可能动身,支配和呈现有关的内容和方法。 其次、数学科学对全部的定理、公式、法则等都要进行严格的论证和推导,以保证其逻辑性和严谨性。而数学学科要从学生的接受实力动身,往往不作严格的论证,只是通过列举的方式,用归纳的方法得出结论,让学生详细的相识有关的原理。 第三、数学科学可以完全根据数学自身的理论体系和逻辑依次支配,尽量使内容完整化、系统化和科学化。而数学学科在不影响内容的科学性的前提下,应当考虑
3、儿童的认知规律,一些内容的呈现依次和编排方式可作适当的调整。 5、国内数学教化改革回顾: 1、新中国成立初期(1949-1955年)复原阶段 2、大跃进前后(1956-1965年)比较好的开端 3、*时期(1966-1976年)比较混乱 4、*后复原和发展(1977-1988年) 5、实施义务教化(1989-1999年) 6、小学数学的探讨对象: 1、小学数学课程目标 2、小学数学课程内容 3、小学数学教学过程、方法和手段 4、小学数学课程与教学评价 5、小学生学习数学的过程与规律 6、小学数学详细内容的分析与教学 7、小学数学教学论的探讨方法: 1、理论探讨法 2、历史探讨法 3、比较探讨法
4、 4、调查探讨法 5、阅历总结法 6、实地视察法 7、试验探讨法 第一章 小学数学课程目标 1、课程:是根据肯定的社会须要,依据特定的文化和社会取向,考虑不同年龄阶段学生的特点,为培育下一代所制定的一套有目的、可执行的方案。 2、课程目标:是对某一阶段学生所应达到的规格提出的要求,反应了这一阶段的教化目的。 3、数学课程目标的制定要考虑以下因素: 1、社会发展的影响:学校教化的基本功能之一就是为社会培育合格的人才,而将来社会所须要的人才 应当具备肯定的数学素养,对于学生数学学问、技能等方面的要求,随着社会的发展而发展。 2、儿童发展的影响:数学课程目标的制定应更多的考虑学生的须要和促进学生的发
5、展,从学生发展的须要动身,从儿童将来步入社会的实际须要动身。 3、数学科学发展的影响:现代数学的发展,对数学科学和数学学科的相识也在不断改变,现代数学已经有了很大进步,再不能根据传统的数学内容体系来支配中小学数学内容。 4、标准的总体目标: 1、获得适应社会生活和进一步发展所必需的数学的基础学问、基本技能、基本思想和基本活动阅历。 2、体会数学学问之间、数学与其他学科之间、数学与生活之间的联系,运用数学的思维方式进行思索,增加发觉和提出问题的实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实力。 3、了解数学的价值,提高学习数学的爱好,增加学好数学的信念,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具有初步的创新意识和科学看法。 5、标准从学
6、问技能、数学思索、问题解决、情感看法四个方面对总体目标进行详细阐述。 这四个方面不是相互独立和割裂的,而是一个亲密联系、相互交融的有机整体。 其次章 小学数学课程内容 1、课程内容:是指依据肯定目标确定的某一学科中特定事实、观点、原理、方法和问题,以及处理它们的方式。 2、小学数学课程内容:是指为达到数学课程目标而选择的数学学问、技能、方法和问题,以及支配和呈现它们的方式。 3、数学课程内容的选择应当考虑以下方面(依据): 1、数学课程目标:课程目标对课程内容的选择起着导向作用,课程目标在结构、取向和范围上的变更,都会引起课程内容的改变。 2、学生发展须要:不同年龄段的学生在心理发展水平上有不
7、同的特点,课程内容选择的深度、广度和难度要考虑学生的接受实力。 3、社会进步和数学学科自身的发展: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社会对人才规格的须要也在发生改变,因而,小学数学教材内容也应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和社会的须要,更新和调整一些内容。 4、总体上将数学内容分为四个领域:数与代数、图形与几何、统计与概率、综合与实践 5、数与代数、图形与几何、统计与概率发生的改变: 1、数与代数进一步降低了计算的难度,提倡算法多样化,引进了负数的相识。 2、图形与几何的内容增加了相识方位、描述路途图、图形的平移旋转等。 3、统计与概率:让学生体会数据收集、整理、呈现与分析的全过程,增加了简洁的概率内容,让学生在小学阶
8、段就了解可能性等学问。 6、数与代数内容结构与特征: 1、在数的相识方面提出相识和感受大数,要求学生“在现实情境中理解万以内数的意义,能认、读、写万以内的数,能用数表示物体的个数或事物的依次和位置,在生活情境中感受大数的意义,并能进行估计”。 2、增加了对负数的相识,要求“在熟识的生活情境中,了解负数的意义,会用负数表示日常生活中的一些量”。 3、计算的内容上降低了大数目计算的要求,“笔算加减法以 三、四位数为主,一般不超过五位数”“笔算乘除法以乘数、除数是两位数为主,一般不超过三位乘数三位数和相应的除法”。 4、淡化了珠算的内容,增加了计算器的学习。 7、图形与几何内容结构与特征: 1、增加
9、了图形运动、确定位置和分辨方向等内容。 2、强化了测量的方法与过程。 2、减弱了单纯的平面图形面积、体积、周长等计算,融计算公式的理解和驾驭于探究和操作过程中。 8、统计与概率内容结构与特征: 1、增加简洁的概率学问。 2、强化学习统计学问的过程性和现实意义。 3、减弱和淡化单纯的统计量的计算以及统计概念的严格定义。 9、综合与实践内容结构与特征: 1、通过实践活动,促使学生进行自主探究、合作沟通,并学会综合应用所学的学问解决实际问题。 2、强调有目的、有设计、有步骤、有合作的实践活动。 10、小学数学教材的编写特征: 1、内容选择的多样性:教材内容注意联系学生生活实际;教材内容体现与社会现实
10、的联系;教材内容更加丰富多样。 2、呈现方式的敏捷性:体现“问题情境建立模型说明应用”的叙述模式;为学生留有探究空间;插图、文字与图表等新奇活泼。 3、为学生供应思索与沟通的空间 第三章 小学数学学习理论及学习过程 1、数学学习:是学生获得数学学问、形成数学技能、发展各种数学实力的一种思维活动过程,是有预定目标的改变过程。 2、小学生数学学习的特点: 1、小学生数学学习是一个逐步抽象的过程 2、小学生数学学习是进行初步逻辑思维训练的过程 3、小学生数学学习基本是一种符号化形式与生活实际相结合的学习 4、小学生数学学习中存在着思维发展的不平衡性 3、桑代克提出的三条学习定律:打算律、练习律、效果
11、律 4、皮亚杰把儿童认知发展分为四个主要阶段: 1、感知运动阶段(0-2岁)主要是动作、活动并有协调感觉、知觉和动作的活动,属于才智萌芽时期。 2、前运算阶段(2-7岁)出现了语言、符号,具有表象思维的实力,但缺乏可逆性。 3、详细运算阶段(7- 11、12岁)出现了逻辑思维和零散的可逆性,但一般还只能对详细事物或形象进行运算。 4、形式运算阶段( 11、12- 14、15岁)能在头脑中把形式和内容分开,使思维超出所感知的详细事物或形象,进行抽象的逻辑思维和命题运算。 5、布鲁纳的四条学习原理:构建原理、符号原理、比较和变式原理、关联原理 6、机械学习:学生在学习时,不理解一些符号所表示的意义
12、或方法,仅仅记住这些符号的组合或词句。 7、意义学习:学生在学习时,经过思索,理解了由符号所代表的数学内容和方法,并能融会贯穿。 8、接受学习:是指学习的内容已经以定论的方式呈现给学生,条件、问题以及推导过程已叙述的很清晰,不须要学生独立发觉,只要能主动的从自己原有的认知结构中检索适当的学问与之相联,进行加工,从而扩大或改组、重建认知结构。 9、发觉学习:学习的结果未呈现给学生,要靠学生自己独立发觉其间的数量关系、图形的特征,自己去发觉结论。 10、小学数学学习的过程:是新的学习内容与学生原有的数学认知结构相互作用,而形成新的认知结构的过程。(三个阶段:习得阶段、保持阶段、提取阶段) 11、同
13、化:把新的学习内容纳入到原有的认知结构中,从而扩大原有认知结构的过程。 12、顺应:数学学习中,已有的认知结构不能接纳新的学习内容,必需对原有认知结构进行重组,以适应新的学习内容的过程。 13、数学学习的过程一般包括:感知、理解、驾驭(视察室一种有目的、有安排、有步骤、比较长久的感知活动) 14、数学学问建构的过程是一个按部就班的过程。 15、迁移:指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的影响。(正迁移、负迁移、顺向迁移、逆向迁移) 16、影响数学学习迁移的因素: 1、学习材料之间的共同因素 2、对材料的理解程度 3、学问阅历的概括水平 4、定势作用 5、认知结构的清楚性和稳定性 17、为迁移而教: 1、确立
14、明确、详细、现实的教学目标 2、留意教学材料和教学内容的编排 3、在教学中应留意启发学生对所学内容进行概括总结 4、有意识的教学生学会如何学习,帮他们驾驭概括化的认知策略和元认知策略 18、干脆爱好:是由某些事物或活动带有心情感染力而引人入胜所干脆引起的。 19、间接爱好:是由事物所导致的结果具有意义时发生的。 20、成就动机:在学生学习的过程中,有一种体验,即胜利的体验,是激发学生学习的一个主要动机成就动机 21、社会动机:是指学生学习的目的是为了让自己身边的某类重要人物兴奋。 22、怎样激发与爱惜学生的学习爱好: 1、充分利用儿童的生活平台,使教学内容更富好玩味 2、创设问题情境,在数学学
15、习活动中激发学生学习爱好 3、调动学生思维,激励学生多思善问 23、动机:是指引发并维持活动的倾向,涉及三方面问题:引发行为的起因是什么,使行为指向某一目的的缘由是什么,维持这一行为的缘由是什么。 24、学习动机:是指干脆推动学生进行学习的一种内部动力,是激励和指引学生进行学习的一种须要。 25、数学学习自信念的形成与增加: 1、恰当赐予辅导与提示 2、减缓心理压力 3、满意胜利的体验 4、营造和谐的师生氛围,激励生生之间的合作与沟通 第四章 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与方法 1、小学数学教学过程:是为实现小学数学课程与教学的目的和任务,由小学数学老师与小学生共同经验的相识过程。 2、教学过程:是学生在
16、老师的指导下,对人类已有学问、阅历的相识活动,是学生改造主观时间、建构自己的理解,形成和谐、健康和全面发展的实践活动。 3、小学数学教学过程的基本要素:老师、学生、以教学内容为主体的教学中介 4、小学数学教学过程的主要冲突: 1、教化者与受教化者之间的冲突 2、儿童的认知特点与数学学科学问之间的冲突 3、儿童的认知结构发展水平与老师传授的数学学问之间的冲突 5、讲解法:是老师在课堂上运用口头语言,辅以表情姿态,向学生传授学问、输送信息的一种教学方法。 6、练习法:在老师指导下,让学生通过独立作业驾驭基础学问与进行基本技能训练的一种教学方法, 7、演示法:是老师用各种教具、实物,将教学内容以生动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小学 数学 教学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