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区域创新效率的收敛性研究基于空间经济学视角-马大来.pdf
《中国区域创新效率的收敛性研究基于空间经济学视角-马大来.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国区域创新效率的收敛性研究基于空间经济学视角-马大来.pdf(8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Vbl31No1管 理 工 程 学 报Jonmal of Industrial EngineeringEngineering Management 201 7年第1期中国区域创新效率的收敛性研究:基于空间经济学视角马大来1,陈仲常2,王 玲1(1重庆大学经济与工商管理学院,重庆400044;2重庆大学公共管理学院,重庆400044)摘要:基于随机前沿分析方法,从产出角度出发,构建效率函数对中国各地区的创新效率进行了测度,然后运用20002011牟期间中国30个省份的面板数据,建立空间面板数据模型考察了中国区域创新效率的收敛性。研究结果表明:中国的区域创新效率在整体上呈现出不断上升的趋势,但也表
2、现出较大的区域差异性:空间自相关MoranS 1检验显示,中国的区域创新效率在空间上存在显著的空间自相关性,具有明显的集群趋势:加入空间效应后,2000-2011年期间中国的区域创新效率不仅存在着绝对收敛,而且存在条件收敛,并且人力资本、产业结构、金融发展水平和政府干预等均是影响区域创新效率收敛的重要因素,但外商直接投资对区域创新效率收敛的影响则表现为不明显。关键词:区域创新效率:收敛性:空间经济学中图分类号:F062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10046062(2017)01007108DoI:1013587巧cnkijieem201701009O引言鉴于中国经济发展质量落后,区域经济发
3、展不平衡的局面,实现经济发展转型,促进区域经济的均衡发展是目前中国关注的重点问题。现实中中国经济发展区域差距性表现明显,突出表现为东部经济明显强于西部地区,且两者的竞争差距呈扩大化的趋势。一些原有的资源禀赋和科技基础较好的西部地区,未能充分利用好良好的资源禀赋和资本优势,其经济竞争优势正在逐步丧失。相反东部沿海地区却充分重视发挥资本和人才的积累力量,进一步增加了区域创新的驱动力,使地区经济保持了持续快速的发展,进一步提高了经济竞争优势。就其背后原因,主要是区域创新差异的问题,因为区域创新能力是提高经济增长速度和实现经济发展转型的最根本动力【11。而区域创新能力主要表现为区域创新效率的问题。因此
4、,缩小区域经济发展差距,促进区域经济均衡发展最根本的原因是要缩小区域创新能力差异,特别是要缩小区域创新效率的差距。尽管近几年中国的研发投入占GDP的比重呈不断增加态势,据统计,中国研发经费支出占GDP的比重由2000年的09上升到2011年的184,居于发展国家的前列,但与发达国家相比较,仍然有较大的差距。特别是中国的区域创新效率表现为较大的区域差异性,东部地区的创新效率明显整体上高于中西地区,而且东、中、西部地区内部各省份创新效率的差异性也较为明显2 31。区域创新不是一个封闭性的系统,相反它是一个充满要素流动和交换的系统。一方面,如果一个区域的创新要素投入在本区域内不能得到有效的利用和转化
5、,一部分创新要素就会从本区域流向其它区域:另一方面,如果一个区域的创新成果与经济结构不匹配,那么该成果也将流向其它区域【4。因此,如果某个区域创新效率较低,即使该区域具备良好的创新要素禀赋条件,其创新要素禀赋条件也不能足够有效地转化为创新能力,那么,该地区创新能力仍然是有限的,由此将导致该区域创新要素的流失,将进一步加大该地区与其它地区创新效率的差距,则该地区的经济发展速度受到限制,进而对区域经济的均衡发展产生了不利的影响。因此,提高创新效率,探讨缩小区域创新效率差距的内在影响机制,促进区域创新效率收敛不仅是科技创新研究领域的重要问题,也对于缩小中国东西部经济发展差距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6、实现对区域创新效率的收敛性研究,首先必须准确测度各个区域的创新效率。目前对于区域创新效率测度的方法主要有两种:一是非参数方法,如数据包络分析法(DEA),池仁勇等51、孙凯和李煜华【61、白俊红等71学者用该方法对中国区域创新效率进行了测度;二是参数方法,如随机前沿方法(SFA),张宗益等【8】学者用该方法对中国区域创新效率进行了实证分析。SAF与DEA方法相比较,后者忽略了随机误差对个体效率的影响,前者则有效分离了无效率项和随机误差项,从而充分保证了被测度效率的准确性,并且包含了随机误差项对个体效率的影响。Zhang等基于1995年中国8341家大中型企业的微观截面数据,使用SFA方法测度了
7、33个行业的研发效率9。岳书敬通过建立随机前沿函数测度了中国区域创新效率的差异性并且分析了其影响因素,发现全国的创新效率在06左右,东部地区明显高于中西部地区【10】。刘和东利用1998-2008年期间中国30个省市的面板数收稿日期:20140411 修回日期:20140905基金项目:国家社科基金重点资助项目(11AJL0t1)作者简介: 马大来(1987一),男,山东潍坊人;重庆大学经济与工商管理学院应用经济学博士研究生,研究方向:应用经济。一71万方数据马大来等:中国区域创新效率的收敛性研究:基于空间经济学视角据,基于产出角度应用随机前沿函数测度了各省份的创新效率及影响因素,发现未纳入影
8、响因素时,中国的区域创新效率处于较低的程度,纳入影响因素后,中国的区域创新效率随着时间的变化呈现出“u”型曲线的走势u11。关于区域创新的收敛性研究,目前国内外集中于对区域创新产出成果的收敛性研究,而对区域创新效率收敛性的研究涉猎较少。Furman等分别使用0【收敛和B收敛方法衡量了OECD国家创新的收敛状况【垃】。Jungmittag基于19631998年期间欧盟15个国家的面板数据,使用单位根方法检验了其创新能力是否存在着收敛趋势【13】。Patel和Pavitt则基于G收敛方法测度了OECD国家创新行为是否存在收敛或者发散【l 41。相比较与国外学者的研究以跨国数据为主,国内学者更注重使
9、用国家内部数据进行研究。孙建和齐建国以专利的申请数作为衡量中国区域创新能力的指标,通过采用俱乐部收敛方法实证研究了中国区域创新的收敛性,发现中国区域创新过程中存在着以人力资本为门槛的区域创新收敛1 5|。陈向东和王磊同样以专利产出作为衡量区域创新的指标,通过使用基尼系数分解法实证研究了中国区域创新的空间分布特点,发现1996-2005年期间中国东中西的区域创新不存在俱乐部收敛特征,且区域问的创新差别有进一步扩大的趋势【16】。白俊红等基于DEA方法测算了中国东中西地区的创新效率,并进行了收敛性的实证检验,发现三大区域的创新效率不存在绝对收敛,但存在着条件收敛【l 7】。可以看出,国内外学者对于
10、区域创新收敛性的研究仅限于创新活动的产出成果,特别是集中于专利产出绝对量的研究,而对区域创新效率收敛性的研究较为缺乏。特别是在现有的研究中,均将研究区域视为相互独立的个体,即区域间不存在任何的联系,区域问的资源不发生任何的流动交换。然而,现实中由于空间地理的作用,区域问要素的流动使得地区间尤其是相邻地区的创新行为存在着空问溢出和扩散效应,因此,空间距离不同的区域会存在着创新效率的差异,但是随着空间效应发生的作用,区域间的创新效率差异会逐渐缩小,这就表现为区域创新效率空问相关性的存在。Toblers提出的地理第一定理也认为所有的事物都存在的联系,但是距离近的事物总比远的事物联系度更大1 81。因
11、此,进行区域创新效率收敛性的研究,必需要充分考虑区域之间存在的空间效应问题。基于此,本文主要贡献体现在三个方面:(1)现有的文献对区域创新能力收敛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专利产出方面,与创新效率相比较,用专利产出绝对量来衡量区域创新能力的经济意义较为薄弱,因此本文使用SFA方法测量了中国30个省份2000-2011年期间的区域创新效率,用此来研究中国区域创新能力的收敛性显得更为准确;r2)在理论方法上,与已有文献中的大多数普通收敛模型不同的是,本文借鉴Barro和SalaiMartin四普通的收敛模型,将空间自回归项(SAR)和空间误差项(SEM)J3IA其中,建立了包含两种空间效应在内的空间收敛模型
12、,将空间因素对创新效率收敛性的影响充分考察在内,有利于提高测算区域创新效率收敛性的精确度;(3)通过空间计量的统计方法实证研究了中国的区域创新效率在样本期内是否存在着收敛性,并且探究了促进区域创新效率收敛的内在影响因素,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可以为缩小区域间创新效率的差距提供有益的指一72一导,同时为中国的区域创新均衡发展相关政策的制定和实施提供一定的借鉴。1研究方法11随机前沿分析方法SFA出现的时间较早,Aigner等20】、Meeusen和van denBroeck21分别独立提出和阐述该方法。特别是随SFA的使用的普遍化,后人的成果逐步修正了初始SFA存在的缺陷,使其进一步完善。该方法建
13、立在初始生产函数估计的基础之上,对函数的误差项进行了分离,分离了无效率项和随机误差项两个独立的误差项。由于分离了生产函数的无效率项,且充分注意到随机误差项对个体效率的作用,因此,SFA方法较DEA方法更准确地测度被估函数的效率。随机前沿模型的基本形式为:Yit=(薯,f)X exp(v,b打) (1)其中,Y,表示企业f在t时期的产出,x,表示企业f在f时期的投入的生产要素,t为时间维度,厂()是被估的生产函数,表示企业的生产技术。一u。是具有复合形式的误差项,v,则是方程的随机误差部分,由观测误差和其他随机噪声误差两方面构成,v。服从N(0,盯2)的正态分布,“,变量的取值为负值,且服从(聊
14、。仃2)的截尾正态分布,其中:mit=miexplr(t一丁)l (2)(2)式中,参数刁随着时间变化,技术非效率项m,也相应地呈现出不同的变动趋势。rO、77=O和刁0时,珥,1则代表技术无效率。对(1)式进行变换取对数,随机前沿生产函数标准化为:h1咒,2 lnf(誓,f)+,一b疗 (4)Battese和Coelli22】则将技术非效率函数加入上述模型之中,将其进一步完善,其公式如下:2+ZitD+W, (5)(5)式中,Z。代表影响技术非效率的部分,瓯取值常数,是影响技术非效率的系数,如果占0,表示其对技术效率的影响为正,反之,起到负面的作用,w为随机误差项。12收敛模型121传统收敛
15、模型收敛模型最初用于测度国家(或地区)收入差距是否存在收敛或发散,之后其应用范围扩展到消费、贸易以及创新等领域。收敛模型中最为常用的方法是收敛方法,其理论基础来自于资本边际收益递减而导致的经济增长趋同的假设,具体指初始经济收入水平较低地区的增长速度要快于初始经济收入水平较高的地区,因此最终两地区的经济收入水平随着时间推移出现趋同的现象。收敛由绝对收敛和条件收敛两个方面组成,绝对收敛是指排除了外界因素的万方数据Vbl31,No1 管理工程学报 2017年第1期影响,不同区域间出现的收敛趋势,而条件口收敛则要将外界影响因素考虑在内,不同地区之间也出现趋同的趋势。借鉴Bano和SalaiMartin
16、191的一般收敛模型,定义绝对收敛的方程为:亍I 1n(兰詈旦)=口+3ln(yi,)+, 3N(O,盯2)(6)1 ,i,其中,Y。+r和Y。分别为地区f在时间t+T和t的产出水平,口为常数项, =一(1一e”),0表示为收敛速度。若回归结果出现0,则表明在时间段T内存在绝对趋同,落后地区的增长速度要快于先进地区。条件口收敛是在绝对收敛基础上将控制变量包含在内,其基本方程形式为:-in(丛生)=口+屈ln(y“) yf, (71+;|B2X。+Ei。sN,oz、)122考虑空间效应的收敛模型上文的口收敛分析是基于普通的计量方法进行构建的,未将空间因素考虑在内,在现实测算中可能会出现偏差。基于
17、此,本文将空间效应引入到普通的收敛模型之中,分别建立空间自回归模型fSpatialAutoregressive Model,SAR)口3J和和空间误差模型(Spatial Error Model,SEM)【24进行收敛的研究。(1)空间自回归模型加入空间自回归项,其绝对收敛和条件收敛的空间自回归模型的方程式为:扣等却+肚(川+p彤ln(堑)+t。(o,仃2)yit扣等)=二+舳(+屈如+pWln(盟)+t,占(0,仃2)y“(8)其中:P为空间自回归系数,用来衡量各区域空间相互作用的大小,形为空间权重矩阵系数,占是随机误差项。(2)空间误差模型加入空间误差项,其绝对收敛和条件收敛的空间误差模型
18、的方程式为:1In(!坐尘):口+flln(y“)+t,q,Yi,f f101=AW+U,uN(O,盯2,)Lln(坐)=口+届ln(yl,)+屈五,+,t, Yi, r111=2W+“,uN(O,仃2I)其中:旯是反映回归残差之间空间相关性的参数,甜是空间不相关的随机扰动项。2中国区域创新效率的测度及空间相关性检验21效率模型基于Battese&Coelli22模型的基本形式,建立了包含对数型柯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的效率测度模型来测量样本期内中国的区域创新效率。其基本的方程形式为:三n(匕)=Po+届Ln(Li,)+32L聆(K)+K,一:, (12)y代表各地区的专利申请量(单位:个),三为
19、各地区R&D人员的投入数量(单位:人年),K表示各地区R&D科研经费的支出数量(单位:亿元),下标j和f分别代表地区维度和时间维度。腺为常数项,屈和房则为需要估计的参数,误差项占则包含两个部分,第一部分是用1,表示的随机误差项,其分布函数服从N(0,仃:,。)的正太分布;第二部分是用“表示的技术无效率项,代表在某个时间对第j个地区起到影响的随机因素。鉴于数据的可获得性,本文的样本选择时期为2000-201l共12年。因为由于西藏某些年份的数据严重缺失,因此予以剔除,所以本文研究的样本地区为中国大陆的30个省份。借鉴Griliches2 5|、Jaffe26】等国外学者的研究成果,本文将R&D人
20、员和R&D经费支出作为区域创新的投入指标,同时选定专利申请量为区域创新的产出指标,并且假定创新投入和产出是同步的,两者之间不存在滞后现象。本文使用的数据均来自2001-2012年期间各个年份的中国统计年鉴和中国科技统计年鉴,其中各省份的R&D经费支出均换算成以2000年为基准价格的实际支出。22区域创新效率及其动态变化分析根据式(1)、式(4)以及式(12),利用Frontier 41操作软件,使用最大似然法测算了2000-2011年期问中国30个省(市、区)的区域创新效率,具体结果如表l和表2所示。表1 SFA模型估计值注:”+表示在1水平下显著。LR为似然比检验统计量,服从混合卡方分布(M
21、ixed ChI-squared Distribution)。由表1可知,y=08295,在1的水平下显著,同时LR的估计系数在1的水平下显著,这充分表明,式(12)中误差项的复合结构是显著的,因此,基于SFA技术测度区域创新效率是可行和必要的。其中,届:05946,表明R&D人员的边际贡献为05946;及:05452,表明R&D经费的边际贡献为05452,这说明R&D人员的产出贡献要大于R&D经费的产出贡献。,7=00671,且在1的水平下显著,这表明随着时间的变化,各地区的技术无效率会逐渐变小,即中国各地区的创新效率呈现出提高的趋势。一73万方数据马大来等:中国区域创新效率的收敛性研究:基
22、于空间经济学视角表2 2000_-2011年中国各省、市、自治区的区域创新效率值年份 2000 2001 2002 2003 2004 2005 2006 2007 2008 2009 2010 2011北京 O1 197 01373 01562 O1761 01971 02189 O2416 O2648 O2886 O 3128 03373 O_3619大津 O3439 03684 O3930 O4174 04416 04656 O4892 O5123 O5350 0 557l 05786 O5994问北 O2456 0 2689 O2927 O3169 03414 O 3660 03905
23、 O4150 O4394 O4634 O4870 05103山西 01749 01957 02175 02401 02633 O287l O3112 03357 O3602 O3849 O4094 04338内蒙古 03436 03682 0_3927 O417l 04414 04654 O4889 O5121 05348 O5568 O5783 05992辽宁 O2702 O2941 O-3183 03427 03673 O3919 O4164 O4406 04646 O4883 O5115 05342吉林 02470 O2703 O2942 O3】84 O3429 O3675 O3921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中国 区域 创新 效率 收敛性 研究 基于 空间 经济学 视角 马大来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