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友兰哲学简史读后感.docx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05.gif)
《冯友兰哲学简史读后感.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冯友兰哲学简史读后感.docx(11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冯友兰哲学简史读后感 看完了冯友兰先生的书:中国哲学简史,使我对中国哲学有了一个清楚的轮廓,让我了解了中国哲学的博大精深,在我为古代中国哲学家才智的思索而惊羡不已时,它同时又给了我颇多感悟,一些只可意会不行言传的东西潜入意识中,对于孔子孟子的仁和义;墨子的兼爱;杨朱的隐忍;道家的“道无名论”,这一切的一切都是那么的深邃高深,它们点燃了我对哲学的新奇,对人生的思索,对生活的反省。但在这儿我不想单论某一家,或某一学派给我的感想,我的感受很大一部分来自它们的整体,来自它们组合起来的中国哲学。 在这本书中提到了儒家并非宗教,孔子只是一个圣人,而非神。这使我想到了西方的中世纪,使我想到了基督教,使我想到
2、了被神性化的耶稣。再深化思索,我发觉中国宗教构成模式和西方存在着很大的不同,而这种不同好像又干脆影响了当代中国社会普遍关注的问题,即中国本土文化的消逝以及西方文化的入侵。我试图以探本求源的方法来找出解决这一问题的线索,思索解决之道。基于这一想法,我在这儿甘冒离题的危急将它写出来,也算是我对时局的关注。 中国和西方宗教的起源以及它们构成的不同 西方“宗教”一词(Religion)来源于拉丁文,这个词在拉丁文中有不同的意思。罗马修辞学家拉克汤提乌斯在神圣制度中和奥古斯丁在论灵魂的数量中将它理解为Religare,意为“结合,合并”指神、人的结合,其动词形式是Religere,原意为:“重复读,反复
3、读”(指重视、当心翼翼地崇拜神灵)。而中国原先是没有“宗教”一说的,古代中国“教”为教化,教化,学说之意,“天命之谓性,率性之谓道,修道之谓教”(中庸);“宗”有祖先,宗族,本源,派别之意。由此我们可以看出中西方从一起先对宗教就有不同的理解。西方“宗教”从一起先就已有了现在宗教的一般意义,即是神与人的结合,重视、当心翼翼地崇拜神灵。而在中国,佛教传入之前(即东汉以前),中国的各个教派,不论是儒家还是墨家,道家,他们都不存在什么神与人的关系,比如儒家强调人的社会责任,但是道家强调人的内部的自然自发的东西,它们都是对人与社会,人自身的修养的探究。这一阶段与古希腊时期很像,但是两者最根本的区分是对神
4、的看法。我们都知道古希腊是西方文化的源头,而古希腊文学,艺术的源头却是神话。古希腊最早的著作均带有神话色调,从荷马史诗到被缚的普罗米修斯均成就于神话所带来的无限灵感。而这种状况在中国是不多见的,中国古代的文化深受出世和入世的影响,可以说它是中国哲学,文化的主线之一。中国有神,但是并不强调神,因为描写神的书籍不多。不谈后来佛教中传入的菩萨,罗汉等神祗,我所能记得的中国的神仅是伏羲、女娲之类,比起西方名目众多的神这已算是少得可怜了。 曾经在学西方文化史时,听老师讲,西方文化的历史就是一部基督教发展的历史。西方社会长期受基督教的统制,强调政教合一,教皇的权利甚至比国王还大。基督教深化人们的生活,思想
5、,政治的方方面面,成为一种神圣不能侵扰的圣地,特殊是中世纪的一千多年,基督教更是达到了其发展的鼎盛时期。 中国的宗教除了道教外都是外来的。而中国的道教也不同于其它的宗教,它好像淡化了所谓的肯定的皈依,它更接近于一种“修身”,强调个人的修炼能达到得道成仙的境地。从这一点我们可以看出道教和道家在内涵上是有相同点的,道教来源于道家思想这一点是无庸质疑的,而我认为两者的区分在于道教借用了更多其它宗教的东西,将那种哲学思想隐藏在宗教的外衣下,它给它加了更多的内容,更简单为一般老百姓所接受,宣扬了鬼神,成仙等外在的东西,其实我认为这些表面都是为了让老百姓理解接受,老百姓在信道教的得道成仙那一套时并不会思索
6、,也无从思索哲学层面的问题。他们只是须要一个超脱今生的方法, 当道教告知他们如何如何可以成仙,他们便会坚信不移去做。关于其起源,冯友兰先生讲得很透彻:“佛教在制度组织方面极大地启发了道教。在宗教信仰方面,道教的发展则是受到民族心情的极大刺激,人们生气地凝视着外来的佛教竟然成功地侵入中国。有些人的确以为佛教是夷狄之教。所以道教是中国本地的信仰,而且在肯定程度上是作为取代佛教的本地宗教而发展起来的,在这个过程中,它又从它的外来对手借用了大量的东西,包括制度,仪式,以至大部分经典的形式。”因此我在想假如没有佛教的传入中国会形成道教吗?或者说中国会形成宗教吗? 传入中国以后,及至发展持续至今,佛教俨然
7、已成为中国最有影响力的宗教,但即使如此,在古代它的地位也不过是与儒、道二家并立,甚至是从属于儒家的。佛教由印度传入中国,但它并没有像西方的基督教那样获得独尊的地位,因为中国固有的各家的哲学思想已深化人心,融入社会和一般认知,中国人无法抛开他们古已有之的思想。中国的思想家,哲学家习惯于用他们自身的理论去说明佛学的经典。因而佛教在中国的传播是一个被同化的过程,它适应着中国人的心理,中国人的思想,不断地被中国的哲学家说明补充,发展成了“有中国特色的佛教”。他的发展并没有动摇儒家在中国哲学文化的地位,它就像中国固有的“百家”一样丰富了中国的哲学,和文化。正如冯友兰先生说的:“中国的佛学”和“在中国的佛
8、学”是不同的,前者是另一种形式的佛学,它已经与中国的思想结合,它是联系着中国的哲学传统发展起来的。 两大不同世界中宗教对哲学的影响 由以上我们可以看出中国和西方宗教的最大不同,在于多元和单一。中国的道教是在外来的佛教的刺激下发展起来的,结合了道家,阴阳家的一些观点,以及佛教的仪式。它与佛教相抗衡着,形成了中国的多元性。而西方基督教,特殊是在中世纪时期,是毫无疑问的“独裁者”。它强调耶稣的神性,和上帝的权威。宗教的不同,信仰的不同是无法调和的。比如基督教和伊斯兰教的冲突来源于它们共同有一个圣地耶路撒冷,他们谁都无法忍受异教的东西出现在他们的圣地,因而在12世纪的时候相继发动了七次大规模的十字军东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冯友兰 哲学 简史 读后感
![提示](https://www.taowenge.com/images/bang_tan.gif)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