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上市公司研发效率及其影响因素分析——基于2007-2014年中国上市公司的经验数据-林青宁.pdf
《中国上市公司研发效率及其影响因素分析——基于2007-2014年中国上市公司的经验数据-林青宁.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国上市公司研发效率及其影响因素分析——基于2007-2014年中国上市公司的经验数据-林青宁.pdf(8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第G21 G22卷G21第G23期G23 G24 G25 G26年G21 G21 G23月G21 G21 G21 G21 G21 G21 G21 G21 G21 G21 G21技G21术G21经G21济G27 G28 G29 G2A G2B G2C G2D G2C G2E G2F G30 G29 G2C G2B G2C G31 G32G29 G33G21 G21 G21 G21 G21 G21 G21 G21 G21 G21 G21G34 G2C G2D G35G21 G22G21G36 G2C G35G23G37 G28 G38 G35G21G23 G24 G25 G26中国上市公司研发效率
2、及其影响因素分析G21 G21 G21基于G23 G24 G24 G26G21G23 G24 G25 G39年中国上市公司的经验数据林青宁G21毛世平G22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经济与发展研究所G23北京G25 G24 G24 G24 G3D G25G24摘G21要G23基于G23 G24 G24 G26G25G23 G24 G25 G39年中国深沪上市公司的非平衡面板数据G21构建G53 G30 G3A模型测度了上市公司的研发效率G21从时间和空间维度分析了其收敛性G21并考察了人才结构G27专利保护程度和全球化战略对上市公司研发效率的影响G24结果表明G26东部地区上市公司的研发效率优于中G2
3、7西部地区的上市公司G21但后者有追赶前者的趋势G28在上市公司研发效率的影响因素中G21专利保护程度以及上市公司全球化战略与研发效率之间存在显著的正相关关系G28大专以上学历与上市公司研发效率之间存在显著的正相关关系G21而大专以下学历与上市公司研发效率之间存在不显著的负相关关系G24关键词G23研发效率G28上市公司G28收敛性中图分类号G23G37 G24 G22 G23 G35G39 G21 G21文献标志码G23G3A G21 G21文章编号G23G25 G24 G24 G23 G3B G3C G3D G24 G3EG24G23 G24 G25 G26G25G24 G23 G3B G
4、24 G24 G3F G26 G3B G24 G3D收稿日期G23G23 G24 G25 G22 G3B G25 G23 G3B G25 G21基金项目G23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G22我国农业科研院所科技创新效率研究G23 G29G26 G25 G21 G26 G21 G23 G22 G21G2A G28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G22农业企业科技成果转化效率研究G26基于企业技术创新能力的视角G23 G29G26 G25 G22 G26 G21 G23 G26 G3FG2A G28中国农业科学院科技创新工程项目G22我国上市公司参与农业科技创新问题研究G23 G29G3A G41 G27 G63
5、G54 G40 G63 G3A G30 G53 G40 G23 G24 G25 G26 G40 G24 G3FG2A作者简介G23林青宁G29G25 G3C G3D G3DG25 G2A G21男G21山东淄博人G21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经济与发展研究所博士研究生G21研究方向G26科技创新与发展G28毛世平G29G25 G3C G22 G3DG25 G2A G21通讯作者G21男G21山东平度人G21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经济与发展研究所研究员G21博士生导师G21博士G21研究方向G26公司治理G27科技创新G24G21 G21研究背景与文献综述经过G21 G24多年的改革开放G21中国经济实现
6、了跨越式发展G21经济规模总量跃居世界第二G23然而G21经济高速发展的背后G21却是资源利用率低下G22研发在经济增长中的贡献度不高等问题G23尤其是近年来产能过剩G22劳动力成本优势逐渐减弱G22环境承载能力或已接近上限等问题凸显G23以粗放式生产要素投入和牺牲环境和健康为代价的传统发展模式已不再适应中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G23面对经济增速放缓G22经济结构亟待优化升级背景下的新常态G21如何转变发展方式G22调整经济结构G22升级驱动模式G21如何从原有的要素驱动G22投资驱动转变为创新驱动G21成为日益严峻的问题G23面对一系列挑战G21党中央国务院提出了G23 G24 G23 G24年
7、中国进入创新型国家行列的战略目标G21同时强调在建立创新型国家的过程中上市公司是创新的主体G23上市公司是中国市场经济的微观主体G21其研发能力对于创新型国家的建设至关重要G23G41 G29 G2A G42 G31 G43 G28 G44 G28 G45G24G25 G25提出的创新理论认为G21创新是推动经济高速发展的根本力量G23创新可使上市公司焕发活力并持续进步G21进而推动效率的提高G21创新能力强的上市公司比创新能力弱的上市公司具有更强的市场竞争力和生命力G23随着全球化进程的进一步加快以及市场同质化和复杂化的进一步加深G21上市公司之间的竞争越来越激烈G23上市公司只有具备核心创
8、新能力G21才能开发新产品G21将技术优势转化为市场优势G21产生新的利润增长点G21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脱颖而出G23在上市公司作为市场微观主体的地位逐步确立的背景下G21如何提高上市公司的研发效率G22探寻影响上市公司研发效率的主要因素成为学术界关注的焦点问题G23中国上市公司的研发效率总体情况如何G30随着时间和空间的变化呈现出怎样的变化趋势G30是否呈现出收敛特征G30影响中国上市公司研发效率的主要因素有哪些G30这些均是需要通过定性分析和实证检验才能回答的科学命题G23近年来G21关于研发效率的研究多集中于G39个方面G21即研发效率的定性分析与测度G22研发效率的空间布局以及收敛性G
9、22研发效率与要素禀赋结构的关系以及研发效率的影响因素G23在研发效率的定性分析与测度方面G26姚洋和章奇G24G23 G25使用G25 G3C G3C G3F年中国工业普查数据对上市公司的研发效率进行了测度和分析G21结果表明非国有上市公司比国有上市公司具有更高的效率G21公司规模较大的上市公司比公司规模较小的上市公司具有更高的研发效率G29颜鹏飞和王兵G24G21 G25G26G3F万方数据使用G53 G30 G3AG27G4A G47 G44 G47 G28 G2B G4C G28 G2D G2C G43 G31 G28 G2B G44 G47 G2B G47 G2D G2F G33G3
10、2G33G28方法测度了G25 G3C G26 G3DG2AG23 G24 G24 G25年中国G21 G24个省G27自治区G22直辖市G28的研发效率G21发现中国经济增长在很大程度依赖于研发效率的提高G29郭庆旺G22赵志耘和贾俊雪G24G39 G25使用非参数的G53 G30 G3A方法估算了G25 G3C G26 G3CG2AG23 G24 G24 G21年中国省域的研发效率变化G21结果表明中国经济增长的地区差异较大且该差异呈逐步扩大趋势的主要原因是研发效率和技术进步率的地区差异较大G29王琴梅和谭翠娥G24G3F G25使用G53 G30 G3A方法测度与分析了G23 G24 G
11、24 G21G2AG23 G24 G25 G24年西安的整体物流效率G21结果表明西安市的整体物流效率较高且与市场化程度息息相关G23在研发效率的空间布局以及收敛性方面G26池仁勇G22虞晓芬和李正卫G24G22 G25采用G53 G30 G3A方法对中国G21 G24个省G27自治区G22直辖市G28的研发效率进行了测度与分析G21发现中国省域研发效率具有东高西低的特征G29韩晓燕和翟印礼G24G26 G25在测度与分析中国省域生产效率的基础上G21运用巴罗回归等方法分析了中国农业生产率的收敛性G21结果显示G25 G3C G3D G3FG2AG25 G3C G3C G25年的农业生产率趋于
12、发散G21G25 G3C G3C G23G2AG23 G24 G24 G23年的农业生产率呈条件收敛G21且各区域的农业生产率不同G29王志刚G22龚六堂和陈玉宇G24G3D G25采用超越对数函数的G53 G30 G3A方法研究了G25 G3C G26 G3DG2AG23 G24 G24 G21年中国省域的生产效率G21结果表明东部地区的生产效率最高G21其次是中部地区和西部地区G21各地区的生产效率具有时间上的波动性G29田伟和柳思维G24G3C G25建立了随机前沿生产函数模型G21测度与分析了G25 G3C G3C G3DG2AG23 G24 G25 G24年中国G21 G24个省G2
13、7自治区G22直辖市G28的农业生产效率G21结果表明各地区的研发效率存在显著差异且该差异呈不断扩大趋势G21不同区域具有不同的收敛特征G29李胜文G22李大胜和邱俊杰等G24G25 G24 G25构建了共同前沿生产函数G21对中国各地区的研发效率进行了测度与分析G21发现东G22中G22西部地区面对的技术集存在显著差异且中部地区的研发效率最高G29高鸣和宋洪远G24G25 G25 G25使用G53 G30 G3A模型G21测度了G25 G3C G26 G3DG2AG23 G24 G25 G23年中国G21 G25个省G27自治区G22直辖市G28的粮食生产效率G21结果表明中国各粮食生产区的
14、粮食生产效率存在较大差异G21政府应注重各粮食生产区间研发效率的均衡性G29马林静G22王雅鹏和吴娟G24G25 G23 G25使用G23 G24 G24 G25G2AG23 G24 G25 G23年中国G21 G24个省G27自治区G22直辖市G28的粮食生产面板数据G21采用G53 G30 G3A模型对中国粮食主产区的研发效率进行了测度与分析G21发现中国各粮食主产区的研发效率均存在收敛趋势G21且各粮食主产区的效率水平不同G29李梦琦G22胡树华和王利军G24G25 G21 G25以长江中游城市群的G23 G26个城市为研究对象G21使用G53 G30 G3A方法测度其研发效率G21结果
15、表明长江中游城市集群的整体研发效率较高G21但短板地区仍存在G23以上研究均认为G21中国各地区的研发效率存在差异G21其收敛趋势也不尽相同G21且东部地区的研发效率大于中部地区和西部地区G23在研发效率的影响因素方面G26刘国新和万君康G24G25 G39 G25结合中国的实际情况G21对市场结构与研发效率的关系进行了研究G21结果表明上市公司规模对创新效率的影响较大G21利润率对创新效率有正向影响G29刘小玄和郑京海G24G25 G3F G25基于G25 G3C G3D G3FG2AG25 G3C G3C G39中国国有上市公司的面板数据G21分析了其效率的影响因素G21结果表明人力素质和
16、教育程度与国有上市公司的效率之间存在正相关关系G29刘小玄G24G25 G22 G25利用G25 G3C G3C G3F年全国工业普查的数据G21实证分析了所有制结构与效率的关系G21发现非国有上市公司的效率高于国有上市公司G29刘小玄和李双杰G24G25 G26 G25发现G21产业G22所有制G22所属区域都会对上市公司的效率产生影响G29刘小玄和吴延兵G24G25 G3D G25发现G21上市公司的生产效率与外部融资支持正相关G29范钧和陈燕儿G24G25 G3C G25采用G25 G3C G3C G22G2AG23 G24 G25 G24年中国高技术产业的行业数据G21运用随机前沿方法
17、对政府的G51 G52 G53资助与上市公司的研发效率的关系进行实证研究G21结果表明两者显著正相关G23由于本研究未涉及要素禀赋结构与研发效率的关系G21因此未对该方面相关的文献进行综述G23综上G21目前学术界对研发效率的研究主要从测度G22收敛性和影响因素等方面展开G21多数文献往往侧重一个角度且多从宏观层面展开研究G21部分文献细化到中观行业层面G21而从微观角度研究上市公司的研发效率及其影响因素的文献较少G23鉴于此G21本文从微观角度入手G21以中国上市公司作为研究样本G21运用G53 G30 G3AG27G4A G47 G44 G47 G28 G2B G4C G28 G2D G2
18、C G43 G31 G28 G2B G44 G47 G2B G47 G2D G2F G33G32G33G28方法测度其研发效率G21进而分析其收敛性G21在此基础上分析影响上市公司研发效率的主要因素G21最后提出提高中国上市公司研发效率的政策建议G23G22 G21理论分析与模型构建本文首先在理论分析的基础上提出研究假设G21进而构建计量经济模型G21对上市公司的研发效率进行测度G21并实证分析其主要影响因素G23G22 G24 G21 G21研究假设本文从上市公司研发活动内外部影响因素的角度探究其对上市公司研发效率的影响G23其中G21影响上市公司研发活动的主要内部因素包括上市公司人才结构G
19、22全球化战略G22盈利能力以及成长性等G21主要外部因素包括专利保护程度以及宏观经济环境等G23已有研究中G24G25 G39 G40 G25 G3C G25公司盈利能力G22成长性以及宏观经济环境等因素对上市公司研发效率的影响均已得到证实G21但内部影响因素中的人才结构G22全球化战略以及外部影响因素中的专利保护程度对上市公司研发效率的影响尚待证实G23鉴于此G21本文将人才结构G22专G3DG3F技术经济G21 G21 G21 G21 G21 G21 G21 G21 G21 G21 G21 G21 G21 G21 G21 G21 G21 G21 G21 G21 G21 G21 G21 G
20、21 G21 G21 G21 G21 G21 G21 G21 G21 G21 G21 G21 G21 G21 G21第G21 G22卷G21第G23期万方数据利保护程度以及全球化战略作为检验变量G21实证它们对上市公司研发效率的影响G23G25G28人才结构G23人才结构是反映上市公司人力资本质量的重要标志G23一般认为G21上市公司的平均教育程度越高G21其人力资本质量越好G23国外的一些研究表明G21人力资本与全要素生产率显著正相关G24G23 G24 G40 G23 G25 G25G23国内学者G24G23 G23 G40 G23 G21 G25也对人力资本与全要素生产率的关系进行研究G
21、21并得出了类似结论G23这些文献考虑了人力资本与G27 G37 G54的关系G21但均将人力资本作为一个整体考虑G21未考虑不同教育程度的人力资本对研发效率的影响G21未考虑人力资本的异质性G23从传统意义上讲G21首先G21教育程度高的人会优先选择位于发达地区的G22规模效益好的上市公司G2A G2A G2A这些上市公司也更易留住人才G23从这个意义上讲G21人才结构与上市公司的研发效率之间存在互为因果的内在关系G23人才内在价值决定了研发效率高的上市公司愿意为其支付更高的代价G23其次G21教育程度高的人的知识储备和技能储备更加丰富G21这些人在配置资源合理性方面占据优势G21可大幅降低
22、学习专业技术带来的时间成本G23中国于G23 G24 G24 G3D年提出建设创新型国家的战略后G21上市公司作为市场的微观主体G21通过技术学习G27包括消化吸收技术G22改造升级技术G28和技术模仿G27包括引进国外技术G22购买国内技术G28开展研发活动G23在这种情况下G21教育程度高的人更易达到技术学习和技术模仿的门槛G23根据边际技术替代规律G21在资本投入一定的情况下G21低于相对教育程度的人力资本进行强制的研发活动反而导致效率下降G23基于以上讨论G21本文将人才结构划分为G39个维度G2A G2A G2A研究生G22本科G22大专和大专以下G21并实证分析其对上市公司研发效率
23、的影响G23基于以上讨论G21本文提出假设G26教育程度与上市公司研发效率之间存在正相关关系G21且不同的教育程度对上市公司研发效率的影响不同G27G55 G25G28 G23G23G28专利保护程度G23上市公司是市场经济的主体G21其研发能力对于创新型国家的建立至关重要G23然而G21上市公司的技术模仿以及技术学习等问题使其研发活动具有很强的外部性G23根据G4D G2C G47 G33 G28的外部性定律G21研发具有的正外部性会导致上市公司开展研发活动获得的收益小于社会整体获得的收益G23因此G21如何激励上市公司开展研发活动是一个关键问题G23上市公司的竞争优势取决于对内部性和异质性
24、资源的控制G23专利产品作为创新活动的产出G21在法律背景下被赋予了异质性G22内部性和难模仿性等特性G21因此保护专利可以防止竞争对手通过技术模仿和技术学习使用自己的研发成果G23专利保护制度的确立和实施使上市公司获得垄断性收益G23专利制度的确立使上市公司具有私有权利优势G21实现了上市公司的研发活动由正外部性向内部性的转变G21确保了上市公司的研发活动在专利保护年限内具有充分的内部性G21维持了上市公司的竞争优势G23当专利期满后G21专利技术向社会公开G21对社会整体产生正外部性作用G21推动了社会整体效益的提升G23综上G21专利保护制度的实施G21能够实现上市公司效益与社会效益的有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中国 上市公司 研发 效率 及其 影响 因素 分析 基于 2007 2014 年中 经验 数据 林青宁
链接地址:https://www.taowenge.com/p-117635.html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