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松江区义务教育阶段教师区内流动机制的研究何佩军.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松江区义务教育阶段教师区内流动机制的研究何佩军.docx(51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 2008年度专业硕士学位论文 学校代码: 10269 学 号: 61050116025 松江区义务教育阶段教师区内 流动机制的研究 院 系: 公共管理学院教育管理学系 专 业:教育硕士(教育管理) 研究方向: 教育管理 _ 指导教师: 代 蕊 华 教 授 申请人 : 何佩军 2008年 9月完成 Masters Dissertation Of 2008 University Code: 10269 Enrollment Number: 61050116025 East China Normal University The Research on the Mechanism of the C
2、ompulsory Education Teachers Mobility in Songjiang District Department: Educational Administration Major: Master of Education _ Field: Educational Administration Supervisor: _ Professor Dai Ruihua Masters Student: _ He Peiiun _ September, 2008 学位论文独创性声明 本人所呈交的学位论文是我在导师的指导下进行的研究工作及 取得的研究成果。据我所知,除文中已经
3、注明引用的内容外,本论文 不包含其他个人已经发表或撰写过的研究成果 .对本文的研究做出重 要贡献的个人和集体,均已在文中作了明确说明并表示谢意 . 作 者 签 名 : 曰 期 .对 学位论文授权使用声明 本人完全了解华东师范大学有关保留、使用学位论文的规定,学 校有权保留学位论文并向国家主管部门或其指定机构送交论文的电 子版和纸质版。有权将学位论文用于非赢利目的的少量复制并允许论 文进入学校图书馆被查阅。有权将学位论文的内容编入有关数据库进 行检索。有权将学位论文的标题和摘要汇编出版。保密的学位论文在 解密后适用本规定。 学位论文作者签 名:彳 日期: n. 导师签名 : 曰期 : V ,广
4、硕士学位论文答辩委员会成员名单 姓名 职称 单位 备注 魏志春 教授 华东师范大学公共管理学院 主席 王俭 副教授 教育部中学校长培训中心 王钢 副教授 华东师范大学公共管理学院 郭继东 副教授 华东师范大学公共管理学院 孙联荣 中学高级 上海市新基础实验学校 近年来,大量的农村优质中小学教师资源向城区流动,不合理的教师流动使 原本就尖锐的城乡教育公平问题越发突出。师资公平是教育公平的核心要素,构 建公平的城乡教师流动机制成为各地方教育行政部门的重要任务之一。 义务教育阶段教师的合理有序流动可以促进区域教师资源的合理配置,可以 促进教育思想、教学理念的碰撞与交流,激发一个学校师资队伍的活力和创
5、造力, 促进区域义务教育质量的提升。义务教育阶段中小学教师流动机制的研究是当前 教育行政管理领域的一个重要课题,为促进教育均衡发展提供了新的选择。 本研究在综合借鉴国内外研究和实践的基础上,从一个区的情况出发,分析 义务教育阶段教师流动政策环境和现实特征,从教师、学校和教育行政部门三个 方面分析各自在教师流动中的利益和态度。区域教师流动的单向性、单层次性, 优质师资在城区学校过度集中,教育人才流失,农村学校骨干教师出现断层,这 些现象引起了教 育行政部门的重视,并试图施行限制政策将之纳入规范可控的范 围。而学校则因担忧骨干教师外流、青年教师培养任务重、一般教师 “ 沉淀 ” 等 因素对教师流动
6、持谨慎态度。教师的流动还要跨越来自人事管理体制、政府和政 策层面、教育行政部门、学校和既得利益教师群体的障碍。 本研究认为,要实现区域内义务教育阶段教师合理有序流动,需要从教师、 学校和政府三个层面共同努力。对教师提出了建立符合自己能力特长的职业发展 定位、形成多元化的自主发展策略、积极增强对不同教育环境的主动适应能力等 在流动中促进自我生命成长的策略;提出了学校要 利用流动策略优化师资队伍结 构、优化流入教师的成长环境、建立流动教师的评估机制等实现师资水平提升的 策略;在政府层面,要发展和完善教师区域内流动的政策环境,引入市场机制处 理教师流动问题,建立刚性流动和柔性流动相结合的流动机制,引
7、导并促进城乡 之间教师的双向流动,引导并促进不同层次教师的流动,提高人力资源配置的均 衡性和有效性,激发学校师资队伍的活力,从而促进义务教育的均衡发展。 政府还应采取如下措施来保障教师的流动。一是健全激励机制,提高教师的 经济待遇;二是实施发展性评价制度,构建促进教师发展的梯级平台 ;三是树立 教师动态管理理念,引导教师参与支持流动;四是建立教育人才储备机制,为区 域流动提供生力军;五是提升教师职业美誉度,吸引更多优秀人才投身教育。 关键词:义务教育,教师流动,机制 ABSTRACT In recent years, a large number of high-quality teacher
8、s in rural areas have transferred to the school in the city. That the teachers are unreasonably transferred causes the problem of the education fair more prominent between cities and rural areas than before. Teachers fair is a core element of educations fair. To build a fair administration system fo
9、r city and rural teachers has become an important task for the local education administrative departments. The stage of compulsory education teachers in a rational and orderly mobility can not only promote rational distribution of regional teachers and also make the idea of education and the educati
10、on philosophy touch and exchange, which can inspire teachers, vitality and creativity in a school and promote the quality of compulsory education in the region. As a result, the research of the mobility about administration for compulsory education teacher is an important subject in the field of edu
11、cation administration today, and that provides a new choice to promote the balanced development of education. This thesis is based on the comprehensive study and practice rom Domestic and international. From the situation of one area, the author analyzes the policy environment and the mobility chara
12、cteristics of reality about Compulsory education teachers and meanwhile analyzes the interest and attitude towards the mobility of teachers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teachers, schools and education-related executive departments separately. The region teacher flows presents the unidirectivity, the sing
13、le layered characteristic, the high quaKty teachers concentrate excessively in the city school, educate the brain drain, the countryside school backbone teacher appear the fault, these phenomena have brought to the educational administration departments attention , and will attempt to execute the li
14、mit policy to integrate the standard controllable scope. But as schcx)ls worried the backbone teacher flows out, the young teacher raises the duty heavily, the common teacher “the precipitation” and so on, the factors flows to the teacher holds the discrete manner. Teachers flowing also must surmoun
15、t and comes from the personnel management system, the government and the policy stratification plane, the educational administration department, the school and the vested interest teacher community barrier. This research believed to realize the compulsory education stage in the region and make the t
16、eachers reasonable order to be mobile for the needs from the teacher, the school and the government three stratification planes joint effort. It proposed that the teachers establish conforms to oneself ability special skill and occupation development localization, forms multiplex the independent dev
17、elopment plan, strengthens positively to the different education environment initiative adaptiveness and so on. And that promotes the strategy in the flowing which the self-life grows; Proposed the school must optimize the teachers troop structure, the optimization using the flowing strategy flows i
18、n teachers growth environment, building up the flow teachers appraisal mechanism and so on to realize the teachers level promotion strategy; In the government stratification plan,it must develop and consummate the policy environment which in the teacher region flows, introduces the market mechanism
19、to process the teacher flow problem, establishes mobile mechanism which the rigid flowing and the flexible flowing unify, guides and promotes between the city and countryside teachers two -way flow, guides and promotes the different level teachers flowing, enhances the human resources disposition th
20、e equalization and the validity, stimulates the school teachers troop the vigor, thus promotion compulsory education balanced development. The government also should take the following measure to safeguard teachers flowing. The first is the perfect drive mechanism, improving teacherfs economical tre
21、atment; The second is that, the implementation expansibility appraisal system, the construction promotes the stave platform which the teacher develops; The third is to set up the teacher dynamic management idea and guide the teacher to participate in the support flowing; The fourth is to establish t
22、he reserve of capable people mechanism and provide the new force for the region flowing; The fifth is to promote the teacher professional fine reputation, the attraction are more the outstanding talented person to join in the education. KEY WORD: Compulsory education, teacher mobility, mechanism 第 一
23、 章 绪 论 . 01 、问题的提出 . 01 二、 教师流动的现实意义 . 02 () 流动是教师寻求个人发展的重要途径 . 03 (二) 流动可以实现教师个体发展和学校发展的双贏 . 04 (三) 流动可以促进区域教师资源的优化配置 . 04 三、 与本研究有关的核心概念的界定 . 05 四、 研究方案 . 05 (一) 研究目的 . 05 (二) 研究内容 . 05 (三) 研究方法说明 . 05 (四) 完成研究的条件分析 . 06 第二章国内外教师流动的研究与实践 . 07 、国外研究和实践举例 . 07 (一) 美国关于教师流动的调查研究 . -07 (二) 以日本为代表的亚洲国家
24、的实践 . 08 二、国内的研究和实践探索 . 09 (一) 国内有关教师流动研究综述 . 09 (二) 国内有关教师流动的实践探索 . 10 第三章松江区中小学教师流动现状分析 . 12 一、 师资队伍整体状况 . 12 (一) 区域教师发展的形态分布 . : . 12 (二) 对区域义务教育阶段师资配置的基本认识 . 13 二、 中小学教师流动的现行政策 . 14 (一) 中小学教师流动的法律依据 . 14 (二) 中小学编制管理的有关规定 . 14 (三) 关于区域内教师流动的有关政策文件 . 14 三、 中小学教师流动的现实特征分析 . 15 (一)区域教师流动呈现单向性、单层次性特征
25、,优质资源在城区学校 过度集中 . 15 (二) 流动导致的教育人才流失状况明显,农村学校骨干师资岀现断层 . 16 (三) 教师流动处于无序状态,教育行政部门开始限制流动 . 16 四、区域内中小学教师流动的利益制衡 . 17 () 个人价值最大化促使教师流动 . 17 (二) 学校对待教师流动态度谨慎 . 18 (三) 区域教师流动必须实现的障碍跨越 . 20 第四章促进区域内义务教育阶段教师合理有序流动的有效策略 . 23 一、 教师在流动中促进自我生命成长的策略 . 23 (一) 建立符合自己能力特长的职业发展定位 . . 23 (二) 形成多元化的自主发展策略 . 23 (三) 积极
26、增强对不同教育环境的主动适应能力 . - . 24 二、 学校在教师流动中实现师资水平提升的策略 . . 24 () 利用流动策略优化师资队伍结构 . 24 (二) 优化流入教师的成长环境 . 25 (三) 建立流动教师的评估机制 . 25 三、 发展和完善教师区域流动的政策环境 . 25 (一) 引入市场机制处理教师流动问题,减少 “ 行政干预 ” . 25 (二) 建立区域内教师柔性流动机制,实现农村、城区学牧教师双向流动 . 27 (三) 建立区域内教师刚性流动制度,实现不同层次教师的流动 . 29 四、 建立、健全促进区域内教师合理有序流动的保障机制 . 30 (一) 健全激励机制,提
27、高教师的经济待遇 . * . 30 (二) 实施发展性评价制度,构建促进教师发展的梯级平台 . (三) 树立教师动态管理理念,引导教师参与支持流动 . 32 (四) 建立教育人才储备机制,为区域教师流动提供生力军 . . 33 (五) 提升教师职业美誉度,吸引更多优秀人才投身教育 . 33 附录 一、 区教育局局长、人事科长访谈提纲 . 35 二、 教师调查问卷 . 36 . 38 后 ifi . 41 9 第一章绪论 近年来,大量的农村中小学优秀教师向城区流动,不合理的教师流动使原本 就尖锐的城乡教育公平问题越发突出。师资公平是教育公平的核心要素,构建公 平的城乡教师流动机制成为各地方教育行
28、政部门保障教育公平的重要任务。 一、问题的提出 在发展义务教育上,政府首要责任是公共财政保障到位,而东、中、西部地 区经济的差异直接影响着地区教育的发展,直接体现在办学条件的均衡上,并作 用于教育质量的均衡。师资作为教育的核心要素之一,在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方面 起着关键的作用。从全国的范围看,当前,在教师队伍建设方面有三个问题比较 突出:一是城乡教师编制标准不统一,农村比城市低。农村因为生源分散恰恰需 要多配备教师。二是边远、贫困地区、山区教师依然紧缺。据教育部统计,全国 农村尚有 36万名代课教师。三是农村教师的年龄、学科结构不合理,在职培训 机制尚需完善。 w因此,适时调整和统一城乡中小学教
29、师编制标准、完善农村教 师队伍的补充机制、完善农村教师队伍在职培训机制等政策措施逐渐进入决策视 野,而教师流动成为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新选择,沈阳、山东、成都等地开 展的教师流动的实践也逐渐引起了各界的关注,义务教育 “ 免费 ” 、 “ 农村义务 教育阶段学校教师特设岗位计划 ” 、 “ 免费师范生制度 ” 等开始实施。 与其他省市比较而言,上海义务教育的发展水平处于相对领先地位,但仍然 面临着区域内均衡发展 的问题,直接表现是市中心区和郊区县之间的差异。 2002 年,上海完成了 “ 中小学达标工程 ” , 2004年完成 “ 农村学校教育设施改造 ” , 同年颁布了新的中小学建设的地方
30、标准, 2007年又实施了 “ 农村学校信息化环 境建设 ” ,义务教育阶段中小学的硬件环境有了极大的改善。 2003年的教育工 作会议之后,上海出台了促进城乡教育均衡发展的若干措施,逐步把义务教育均 衡的重点从基础建设转移到软件发展上来,2005年,上海实施了 “ 加强初中建 设工程 ” ,实现了初中教育质量的有效提升。在加大市对郊区县义务教育经费支 持力度的同 时,上海推进了中心城区和郊区县结对工作,城区教师到郊区县任职, 郊区县教师到城区学校跟岗培训,实现了城区教师和郊区县教师之间的交流。上 1 路甬祥 .全国人大常委会执法检査组关于检査义务教育法实施情况的报告 N.中国教育报, 200
31、7 年 7 月 6 日 ( 3). 1 海还通过市区学校和郊区学校校际合作、委托市区学校管理农村学校的方式实现 市区优质资源向农村地区辐射,有力地促进了市中心区与郊区县之间在义务教育 领域的合作与交流。同时,在上海市教委的指导下,部分区县也开展了教师流动 的试点,政府主导下的教师交流活跃度逐步增强。 在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中,硬件的均衡、教师待遇的均衡、生源的均衡是逐步 到位的。目前,松江也已经做到了硬件配置的均衡。其次是待遇的均衡,在义务 教育经费区级统筹以后,区政府不断加大投入,也基本实现了城乡教师待遇的均 衡;再次是生源的均衡,松江通过推行 “ 阳光招生 ” 政策、不得办重点班,规范 义务教
32、育阶段招生政策、和初三推优生等的政策导向逐步实现地区生源的均衡配 置,特别是农村地区生源向城区集中的趋势得到了缓解。而师资均衡是义务教育 均衡发展的核心。应该说,松江在师资队伍建设上做了很多卓有成效的探索,搭 建了若干教师专业成长与事业发展平台,在松江教育的整体发展中发挥了积极的 作用。但是,当前,松江的师资队伍总体上还远远不能满足优质教育的需要,城 乡师资水 平严重不均衡的问题比较突出。 2003年以前,农村优质师资流失严重, 每年从乡镇学校流出的骨干教师近百人,松江教育的优质化、均衡化发展面临严 峻的考验。农村师资的大量无序外流终于导致城乡师资水平的差异越来越大,城 乡义务教育的质量也出现
33、了严重的两极分化现象。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任务也愈 加艰巨。在这样的背景下,松江采取了很多的措施来加强农村教师队伍的建设, 在队伍建设上采取了很多向农村倾斜的政策和做法 ,力图扭转在师资配置上的失 衡局面。从目前的情况看,这些措施虽然在激发教师的工作积极性和稳定农村教 师队伍方面发 挥了积极的作用,但离实现城乡教师资源均衡配置这个目标的差距 还很大。因为,长期的骨干教师流失后,农村师资 “ 失血 ” 严重,一般教师大量 “ 沉淀 ” ,稍有教育教学业绩突出者也想方设法调动到城区学校工作,因此,教 师的整体素质不高成为困扰农村学校发展的一个在重要问题。而这些问题的解 决,不仅是要依靠加强培训、提高
34、待遇等 “ 输血 ” 的手段能解决的,更需要一个 “ 换血 ” 、 “ 造血 ” 的机制来予以扶持。 二、教师流动的现实意义 义务教育阶段教师的合理有序流动可以促进区域教师资源的优化配置,可以 促进教育思想、教学理念的碰撞与交流, 激发一个学校师资队伍的活力和创造力, 促进区域义务教育质量的提升。因此,义务教育阶段中小学教师流动机制的研究 是当前教育行政管理领域的一个重要课题,为促进教育均衡发展提供了新的选 择。就教师流动对于教育发展的意义而言,我们可以从这样三个层面去探索: 2 (一) .流动是教师寻求个人发展的重要途径 流动是教师追求个人发展的重要途径,反映了一个人追求自我发展、自我超 越
35、、自我实现的权利。从这个意义上讲,流动也是实现个体生命成长的重要途径。 流动可以改善教师的生活质量。在上海的郊区,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大 量的教师在城区定居,形成了居住在城区、工作在农村的规模庞大的教师群体。 以松江区为例,75%的教师居住在城区。城市化进程中,城区学校的数量不断增 加,办学规糢不断扩容,为教师从农村走向城市提供了机会和可能。为了照顾家 庭或兼顾子女的学业,很多教师纷纷要求调往城区,就近工作的便利无疑为教师 的居家生活提供了便利。另外,城区的文化生活更加丰富,摆脱了小城镇较为落 后、封闭的生活环境的教师,在精神生活的追求上也日益多元化,生活质量也由 此提高。经 济因素与教师生
36、活质量的提高直接相关,经济收入也始终是教师流动 中关注的热点。经济待遇的校际差别、地区差别或行业差别是影响教师流动的重 要因素,很多的教师把调动作为提高收入的重要手段。 流动为教师提供了新的发展环境。流动后的新环境引发的生活和工作场景的 转变,使教师有一个重新适应和顺应的过程,不仅在工作习惯的重建上,而且在 人际关系的经营上,学校文化的认同上都面临着一个挑战。教师要在新的环境中 经历认识、适应、融入的过程。新的环境,新成员的介入会引起原有学校组织的 微妙变化,原有的组织平衡被打破,流入教师更易 受到学校领导的重视,其言行 更容易引起其他人的关注,这就较易激发起教师的表现欲望,从而使其工作动力
37、和创新能力外显化。一个人长期在一个环境中工作容易形成工作上的惯性和惰 性,而环境的改变也使教师脱离了原有的这种工作惯性,教师必须学会融入新的 组织中去。另外,教师的流动也可以使教师从原有的缺少支持、缺乏重视的学校 中解脱出来,或从过去不良的人际适应、糟糕的人际关系中解脱出来,摆脱过去 经历对现实工作的影响,为教师在一个新的环境中重新开始提供了可能。 流动可以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当教师不满于原有学校的状况,或者 觉得学 校提供的支持不能满足个人发展的时候,或者追求工作上进一步提高的时候,流 动往往成为一个选项。教师流动后,会自觉地把自己的己有经验和新的工作环境 加以对照,把在原来学校积累的工作经
38、验带入新学校,把现有学校的优势融入到 自己的工作之中去,两者相互融合,彼此枏长,促进了不同学校教育经验优势叠 加,从而实现了自身工作能力的提升。当然,新的环境激发起的进取心也将带动 教师工作上的发展。这里揭示的教师流动中的另一个因素,就是优质教育的吸引 力。从农村普通学校调动到城区的课改学校、实验学校或优质学校,教师出发点 可能就是从这样的学校中获取更新的教育观念与教育思想,能够贴近教育改革与 发展的前沿,从而获得个人专业上提升和发展。这样的流动对追求专业成就的教 3 师来讲是比较符合自身意愿的。 (二)流动可以实现教师个体发展和学校发展的双贏局面 流动对个人和群体都将产生积极的心理影响。对于
39、教师个人来讲,流动有助 于激发自己干劲和潜力。流动后,许多教师都是带着开拓精神流动到另一个单位 去的,到了新单位以后也需要充分展示自己的才能来获得新单位和同事的认可。 一个单位如果人员长期固定, 就少了新鲜感和活力,容易产生惰性。因此,对于 群体来说,人员流动有助于激发群体成员的活力和竞争意识 ,从而提高工作效率。 作为流入学校而言,由于新成员的加入,产生了 “ 鲇鱼效应 ” 。新教师加入产生 的 “ 鲇鱼效应 ” 有助于激发教师群体的活力和竞争意识,也促进了组织成员间的 交流,从而为学校教师素质的整体提升提供可能。教师间原有的合作与竞争机制 失去了平衡,为建立新的平衡,成员间必须做出相应的调
40、整,在工作氛围上就直 接表现出竞争与合作的主题,这也为新成员展示自我提供了条件,也为新成员学 习组织经验提供了条件,同时也促 进了组织成员间的交流,使流入钩沛和原有教 师的共同成长成为可能。加入一些 “ 鲇鱼 ” ,制造一种紧张气氛 .,学校的氛围自 然就生机勃勃了。 (三)流动可以促进区域教师资源的优化配置 教师是促进地区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核心要素。 2006年,教育部副部长李 卫红在全国中小学人事制度改革工作座谈会上提出, “ 大力推进教师交流 ” 是当 前的 “ 一项重要而紧迫的任务 ” 。孟令熙认为 “ 教师流动与教育事业的发展存 在着一种互动关系:一方面教育事业越发展,对教师的优化配
41、置程度就越高,必 然要求教师流动;另一方面教师合理流动有利于优化教师资源、调动教师积极性、 改善教师整体结构,促使教育事业进一步发展。 ” 教师合理有序流动,可以充 分地调动教师积极性,激发教师自我更新和主动发展的动力,有利于学校内部师 资结构的 调整和队伍的更新,有利于保持区域师资队伍的活力,优化区域教师资 源配置,缩小在师资配置上的校际差距,从而为确保区域教育均衡发展提供有力 保证。农村师资薄弱是城乡教育均衡发展中一个不争的事实。要实现区域师资的 优化配置,不可能依靠常规的教师调动来实现,必须借助一定的政策措施引导教 师合理流动。通过政策措施引导农村教师扎根农村教育,城区学校反哺农村学校 就是教师流动希望达到的局面。 因此,教师队伍稳定发展和流动之间的关系,流动对教师、学校和区域教育 2 李卫红 .在全国中小学人事制度改革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 .教育部通报 , 2006(12). 3 孟令熙 .教师流动规律及其对教师管理的启示 J.中国教师, 2004, (5). 发展的意义,教师流动的规律,从政策、体制、机制上鼓励教师合理有序流动, 都是我们需要作进一步的理论思考和探索的。 三、与本研究有关的核心概念的界定 教师流动是学校教师发生职业角色转换和社会关系改变的一种社会流动现 象。中小学校的教师流动包括,或因岗位流动到他校工作,或因离职、退休等原 因而离开教学岗位。教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