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轼《表忠观碑》历史沿革考述.docx
《苏轼《表忠观碑》历史沿革考述.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苏轼《表忠观碑》历史沿革考述.docx(6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苏轼表忠观碑历史沿革考述 金平(杭州市文物保护管理所 310002) 摘要 表忠观碑是浙江著名的古代碑刻,是苏轼全面公正评价 “ 天堂杭州 ” 奠基人吴越 王钱镠的历史见证。在西湖历史文化遗存中,表忠观碑又是动荡时间最长、搬迁次数最 多的古代碑刻。作为表忠观的至宝,却长期与表忠观分袂别离,此中缘由与境遇在历代文 献资料中罕见记载,后人评说又各持己见,令人迷惑。本文试图从表忠观碑历史变迁的 角度为其正本清源,以期真正体现该碑的历史文化价值。 关键词 :表忠观苏轼表忠观碑历史沿革 苏轼表忠观碑承载着大量的历史信息,对 于杭州历史文化的研究有着重要的历史意义。首 先,它不仅是改建表忠观原委的历史记载
2、,更重要 的是对 “ 天堂杭州 ” 奠基人吴越钱王忠义品德、治 理功绩全面公正评价的历史见证;其次,它是今天 西湖历史文化中能见证苏轼与杭州不解之缘具有 实质性意义的唯一巨碑。苏轼曾先后两次来杭州任 地方官,期间创作了大量有关西湖的文学作品,据 史料记载与之相关的碑刻有不少,但现在人们仅能 见到表忠观碑这块由苏东坡亲笔书写的古代碑 刻。该碑在中国书法史上也是万众瞩目,是苏东坡 擘窠书中的佼佼 者,在宋代可谓是具有 “ 承前启 后 ” 历史意义的代表作品。对这样宝贵的实物资 料,我们更应以科学严谨的态度、一丝不苟的精神, 对其进行认真地研究,尽量少给后人留下遗憾。 据笔者所知,表忠观碑是杭州碑林
3、(该碑 曾在此收藏 ) 600余块碑石中动荡时间最长,搬迁 次数最多的一块古代碑刻。然而综观对苏轼表忠 26 71994-2015 China Academic Journal Electronic Publishing House. All rights reserved, http:/ 观碑的研究及其成果,迄今为止尚未有这方面的 专题研究。笔者经过大量调查与研究,对表忠观 碑的历史沿革进行了梳理与考证,从而有了初步 的认识,现将其总结成文,以期拙作为砖,引得众 玉,真正体现表忠观碑的历史与文化价值。 一表忠观缘起 “ 上有天堂,下有苏杭 ” ,这句民间俗语在全国 范围内流传了数百年,现在正
4、向世界流传。把一个 地区比拟为 “ 天堂 ” ,这是人们基于对这个地区经 济繁荣、文化发达、社会安定、生活美好状态的充分 认可。从目前情况来看,长江三角洲是中国经济、文 化最发达的地区,苏杭是这个地区中最具经济综合 竞争力的地方。 追根溯源,杭州在隋唐之际,经济地位和城市 规模远不及南面的越州、北面的苏州。公元 907年, 钱镠被正式册封为吴越王,他力排众议,毅然决定 在当时相对落后的杭州建立都城。 “ 江山还要伟人扶 ” ,历史不但证明钱镠的选 择具有划时代意义,同时也显现出他是一位能带领 人民开创历史、推动时代前进的英雄豪杰。建都杭 州后,钱镠与子孙们坚持实行 “ 保境安民,善事中 原,
5、纳土归宋 ” 三大国策,保有了东南一隅的安宁。 历史论丛 苏轼表忠观碑历史沿革考述 在唐末五代诸藩割据的岁月里,中原地区生灵涂 炭,吴越国却在一心一意发展经济,建设家园,境内 出现了五谷丰登、百业鼎盛的繁荣景象。美丽富饶 的 “ 苏杭天堂 ” 由此奠定基础,杭州从此发展成为 浙江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历千年而未变。 公元 1077年,北宋资政殿大学士、右谏议大夫 赵忭在出任杭州知州后,对杭州及两浙一带未受战 争蹂躏、百姓富足安康的社会状况感受非常强烈, 由衷地敬佩吴越钱王的治理功绩。赵忭认为,对于 吴越钱王这样有厚德于民、有大功于朝,建有旋乾 转坤功业的人物应建造专门的祠堂加以纪念,对其 家
6、族坟茔也应妥善保护,以体现朝廷奖掖忠臣的诚 意。为此,赵忭专门上奏朝廷并得到了朝廷的批准, 将杭州玉皇山妙音院改建成 “ 表忠观 ” 。取名表忠 观,一则是当时的统治者出于政治环境的考虑为了 避忌,不能直称为“ 祠 ” ;二则是强调了纪念的中心 意义在于对朝廷命官的劝忠。 关于北宋大臣赵忭上奏朝廷提出改建表忠观 一事,在苏东坡专为表忠观所作的表忠观碑一 文中有明确的记载,但不知何故,笔者还看到了与 此大相径庭的版本, “ 宋熙宁 间,苏子瞻守郡,请以 钱王祠表忠观碑陈列室 龙山废祠妙音院者,改以表忠观以祀 之 ” 。这个说法可见于明人张岱西湖 梦寻 ( 1)一书,而今人所著南宋都城 临安 (
7、2) 书中也有类似的表述,厘清 这个有悖于当事 人的说法是很有必要 的。 二苏轼与表忠观碑 表忠观是杭州历史上的一大名观。 北宋大文豪苏东坡受邀为表忠观作碑 71994-2015 China Academic Journal Electronic Publishing House. All rights reserved, http:/ 27 东方博物 第二十二辑 记,后人从 “ 碑记 ” 中能了解表忠观的由来,可知当 时官方对吴越钱王全面、中肯的评价。苏东坡为表 忠观撰文并亲笔书写表忠观碑, “ 碑 ” 立 “ 观 ” 中,两者相得益彰,表忠观更是熠熠生辉。 诵读表忠观碑,人们可以从中强烈感
8、受到苏东 坡对吴越钱王的无限崇敬。该碑之作,非但文词脍 炙人口,且书法精妙非常。苏东坡对吴越钱王的崇 敬,与他在杭州任职不无关系。因为他能真切感受 到杭州都市的繁华、西湖风景的美丽,这与五代吴 越国没有受到战争的破坏,经济上得以继续发展是 分不开的。苏东坡为官之暇,纵情杭州的山水、园 林、寺庙,西湖的著名风景点几乎都留下了他的足 迹。他创作的大 量赞美西湖的诗篇,充分表达了他 对杭州及西湖美景的深刻感触。这说明吴越的美丽 山水深深地吸引了他,加深了他热爱祖国河山的感 情,加深了他对吴越钱王的敬佩之情,所以他才会 欣然受邀写下雄警动人的传世之作表忠观碑。 表忠观碑于北宋元丰元年 ( 1078)刻
9、成后 即置放于表忠观内,其时表忠观并未完全建成。由 于朝廷拨款较少,主要靠募捐筹集资金,因募捐不 易,建观工程被拖延。元丰二年,苏东坡正知湖州, 表忠观守庙人钱自然专程去拜访他。苏东坡非常关 注表忠观的改建进展情况,当他得知杭州近几年的 受灾情况较重难以募 捐到建观资金时,即捐白银千 两,并作七言诗一首 “ 先王旧德在民心,著令称忠上 意深。堕泪行看会祠下,挂名争欲刻碑阴。凄凉破屋 尘凝坐,憔悴云孙雪满簪。未信诸豪容郭解,却从他 县施千金 ” 。 ( 3)苏东坡的诗一经流传以及他为表忠 观捐款的表率行为影响了杭州地方绅士,许多人慷 慨解囊,表忠观得以顺利建成。这说明了表忠观 碑立石在前,表忠观
10、改建完工在后。 三表忠观碑的历史沿革 表忠观碑于元丰元年刻成后即置于表忠观内, 在清代却出土于杭州府学(现杭州碑林 ) 。这种有 悖常理的状况是何变故所致?这种状况前后相差数 百年时间,但相关的历史资料少之又少,实在令人 费解。笔者注意到在有限的资料中出现了两种差异 较大的说法,一种是 M卜灭、湮没 ” 说 ;另一种是 “ 迁 太学 ”说。 天津市古籍书店在其出版的影印本表忠观 碑说明中有一段话: “ 表忠观碑原石四片,八 面刻,每面六行,行廿字。元祐党争中,苏轼失意,碑 被仆灭。明嘉靖三十六年,知府陈柯重为摹刻。 ” 4) 碑帖叙录在 “ 表忠观碑 ” 条目下是这样说 的,“ 苏轼撰并书。分
11、四石两面刻,每面楷书六行,行 二十字。原石湮没,明嘉靖时 ( 1522- 1566)知府陈 柯重刻,每石七行,其 一面五行,行皆十八字。 ” (5)以 上是 “ 仆灭、湮没 ” 说中具有代表性的叙述。 “ 迁太学 ” 说可见于湖山便览表忠观条目: “ 自绍兴至咸淳,凡四修葺。元毁。明嘉靖时,移建清 波门外。苏碑真迹,宋末舁置太学,后失所在。 ”6) 以上说法两相比较,差异甚远。对 “ 仆灭、湮没 ”说, 笔者始终未发现能予以佐证的资料。 “ 元祐党争 ” 事件后,由于政治上的原因,苏轼 的艺术作品受到牵连而被损毁的现象确实发生过。 苏轼的醉翁亭记、丰乐亭记、罗池庙迎送神 辞碑(即荔子丹碑)、奎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苏轼 表忠观碑 历史沿革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