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必背古诗注释.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初中必背古诗注释.docx(105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初中必背古诗注释 岳阳楼记原文 庆历四年春,滕子京谪(zh)守巴陵郡。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废具兴。乃重修岳阳楼,增其旧制,刻唐贤今人赋于其上。属(zh)予(y)作文以记之。 予观夫(f)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shng),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前人之述备矣。然则北通巫峡,南极潇湘,迁客骚人,多会于此,览物之情,得无异乎? 若夫淫雨霏霏,连月不开;阴风怒号,浊浪排空;日星隐曜(yo),山岳潜形;商旅不行,樯(qing)倾楫(j)摧;薄(b)暮冥冥,虎啸猿啼。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 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
2、天光,一碧万顷;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岸芷(zh)汀(tng)兰,郁郁青青。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渔歌互答,此乐何极!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 嗟(ji)夫(f)!予(y)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zi)?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ch)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噫(y)!微斯人,吾谁与归? 时六年九月十五日。 通假字 1.属予作文以记之(通“嘱”,嘱托,托付) 2.百废具兴(通“俱”,全,皆) 注释 (1)选自范文正公集范仲淹(989-1
3、052),字希文,死后谥(sh)号文正,世称范文正公,苏州吴县(现江苏省吴县)人,北宋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 (2)庆历四年:公元1044年。庆历,宋仁宗赵祯的年号(1041-1048)。本文句末中的“时六年”,指庆历六年(1046),点名作文的时间。 (3)滕子京谪守巴陵郡:滕子京降职任岳州太守。滕子京,名宗谅,字子京,范仲淹的挚友。谪,封建王朝官吏降职或远调。守,指做太守。巴陵:郡名,即岳州,治所在今湖南省岳阳市。 (4)越明年:到了其次年,就是庆历五年(1045)。越,经过。 (5)政通人和:政事通顺,百姓和乐。政,政事;通,顺当;和,和乐。这是赞美滕子京的话。 (6)百废具兴:各种该
4、办而未办的事都兴办起来了。废,该办而未办的事。具,通“俱”,全、皆。兴,兴办。 (7)乃重修岳阳楼,增其旧制:乃,于是;就。增,扩大。旧制:原有的建筑规模。 (8)属(zh)予(y)作文以记之:属,同“嘱”,嘱托。作文,创作文章。以,用来 (9)予观夫巴陵胜状:夫,指示代词,相当于“那”。胜状,胜景,美妙景色。 (10)衔(xin)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衔,连接。吞,吞纳。浩浩汤汤(shng):水势浩大的样子。 (11)横无际涯:宽敞无边。横:广远。涯,边。际涯:边际。(际、涯的区分:际专指陆地边界,涯专指水的边界)。 (12)朝晖夕阴,气象万千:或早或晚阴晴多改变,一天里气象改变多端。朝,
5、在早晨,名词做状语。晖:日光。阴,阴暗。气象,景象。万千,千变万化。 (13)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此,这。则,就。大观,宏伟壮美的景象。 (14)前人之述备矣:前人的记述很详尽了。前人之述,指上面说的“唐贤今人诗赋”。备,详尽,完备。矣,语气词“了”。之,的。 (15)然则北通巫峡:然则:(既然)这样那么,那么。北:名词用作状语,向北。 (16)南极潇湘:南面直达潇水、湘水。潇水是湘水的支流。湘水流入洞庭湖。南,向南。极,尽,到终点。 (17)迁客骚人,多会于此:迁客,被贬谪流迁的人。骚人,诗人。战国时屈原作离骚,因此后人也称诗人为骚人。会,聚会。于,在。此,这里。 (18)览物之情,得无异乎
6、:欣赏自然景物的触发的感情,怎能不会有所不同呢?览,看,欣赏。得无乎,莫非吧,也许吧。异:不同。 (19)若夫淫雨霏霏:若夫,用在一段话的开头引起论述的词。下文的“至若”用在又一段话的开头引起另一层论述。“若夫”近似“像那”。“至若”近似“至于”“又如”淫(yn)雨,连绵起伏的雨。霏霏(fi),雨(或雪)繁密的样子。淫,过多。 (20)开:放晴。 (21)阴风怒号,浊浪排空:阴,阴冷。号,咆哮;浊,浑浊。排空,冲向天空。 (22)日星隐曜:太阳和星星隐藏起光辉。曜,光辉,光线。 (23)山岳潜形:山岳隐没了形体。岳,高大的山。潜,潜藏。形,形迹。 (24)樯(qing)倾楫摧:桅杆倒下,船桨折
7、断。樯,桅杆。楫,桨。倾,倒下。 (25)薄暮冥冥:傍晚天色昏暗。薄,迫近。冥冥:昏暗的样子。 (26)斯:这,在这里指岳阳楼。 (27)则有去国怀乡,忧谗畏讥:则,就。有,产生(的情感)。去国怀乡,忧谗畏讥:离开京都,怀念家乡,担忧(人家)说坏话,惧怕(人家)指责指责。去,离开。国,京都。去国,离开京都,也即离开朝廷。畏,胆怯,惧怕。忧,担忧。谗,谗言。讥,讥讽。 (28)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萧然,萧条的样子。感,感慨。极,到极点。而,表示顺接。 (29)至若春和景明:假如到了春天气候温煦,阳光明媚。春和,春风和煦。景,日光。明,明媚。 (30)波澜不惊:波澜安静。惊,起伏。这里有“起”
8、、“动”的意思。 (31)上下天光,一碧万顷:上下天色湖光相接,一片碧绿,广袤无际。万顷,极言其广。 (32)沙鸥翔集,锦鳞游泳:沙鸥,沙洲上的鸥鸟。翔集,时而翱翔,时而停留。集,栖止,鸟停息在树上。锦鳞,指漂亮的鱼。鳞,代指鱼。游:指水面浮行。泳,指水中潜行。 (33)岸芷汀兰:岸上的香草与小洲上的兰花(此句为互文)。芷:香草的一种。汀:水边平地。 (34)郁郁:形容草木茂密。 (35)而或长烟一空:有时大片烟雾完全消散。而或,有时。长:大片。一,全。空:消散。 (36)皓月千里:皎洁的月光照射千里。 (37)浮光跃金:波动的光闪着金色。这是描写月光照射下的水波。 (38)静影沉璧:湖水安静
9、时,明月映入水中,好像沉下一块玉壁。璧,圆形的玉。 (39)渔歌互答:渔人唱着歌相互应答。答,应和。 (40)何极:哪里有终点。极:终点。 (41)心旷神怡:心情开朗,精神开心。旷,开阔。怡,开心。 (42)宠辱偕忘:荣耀和屈辱都忘了。偕,一起。宠,荣耀。 (43)把酒临风:端酒当着风,就是在清风吹拂中端起酒来喝。把,拿。临,面对。 (44)洋洋:兴奋得意的样子。 (45)嗟夫:唉。嗟夫为两个词,皆为语气词。 (46)予尝求古仁人之心:尝,曾经。求,探求。古仁人,古时品德高尚的人。心,思想感情。 (47)或异二者之为:或许和以上两种人的思想感情有所不同。或,近于“或许”“或许”的意思,表委婉口
10、气。异,不同于。为,心理活动。二者,这里指前两段的“悲”与“喜”。 (48)不以物喜,不以己悲:不因为外物(好坏)和自己(得失)而或喜或悲(此句为互文)。以,因为。 (49)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在朝中做官担忧百姓。意为在朝中做官。庙,宗庙。堂,殿堂。庙堂:指朝廷。下文的“进”,即指“居庙堂之高”。 (50)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处在僻远的地方做官则为君主担忧,意思是远离朝廷做官。下文的“退”,即指“处江湖之远”。之:定语后置的标记。 (51)是:这样。进:在朝廷做官。退:不在朝廷做官。 (52)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他们肯定要说“在天下人担忧之前先担忧,在天下人享乐之后才享
11、乐”吧。先,在之前;后,在之后。其:指“古仁人”。必:肯定。 (53)微斯人,吾谁与归:(假如)没有这种人,我同谁一道呢?微,没有。斯人,这样的人。谁与归,就是“与谁归”。归,归依。 译文 庆历四年(1044年)的春天,滕子京降职到岳州做太守。到了其次年,政事顺当,百姓和乐,许多长年荒废的事业又重新兴 办起来了。还重新修建了岳阳楼,扩大它旧有的规模,还在上面刻上唐代贤人和当代人的诗赋,(滕子京)并叮嘱(我)写一篇文章用来记述这件事。 我看那巴陵郡的漂亮的景色,集中在洞庭湖上。洞庭湖连接着远处的群山,吞吐长江的江水,水波浩荡,宽敞无边。或早或晚(一天里)时阴时晴,景象千变万化。这就是岳阳楼的宏伟
12、景象。前人对它的描述已经很详尽了。然而,因为这里往北面通向巫峡,南面直到潇水、湘水,被降职远调的官吏和南来北往的诗人,大多在这里聚会。(他们)看了自然景物而触发的感情,也许会有所不同吧? 假如遇上阴雨连绵繁密,有时连着整个月没有晴天,寒风怒吼,浊浪冲天,太阳和星星隐藏了光辉,山岳隐没了形体;商人和旅客无法通行,桅杆倒下,船桨折断;傍晚天色昏暗,虎在长啸,猿在哀啼。(此时)登上岳阳楼,就会产生离开国都,怀念家乡,担忧(人家)说坏话,惧怕指责指责的感觉,满眼是萧条的景象,感慨哀痛到极点啊。 至于春风和煦,阳光明媚的日子,湖面一帆风顺,天色湖光相接,一片碧绿,广袤无际;沙鸥时而翱翔,时而停留,漂亮的
13、鱼儿在湖中游来游去;湖岸上的小草和沙洲上的兰花,香气浓郁,草木茂密。而有时大片烟雾完全消散,皎洁的月光一泻千里,(月光照射下的)水波闪烁着金光;无风时静静的月影好像沉入水中的玉璧,渔夫的歌声一唱一和,这样的乐趣哪有穷尽!(此时)登上岳阳楼,就会有心胸开阔,精神愉悦,忘却荣辱得失,举起酒杯面对和风,喜气洋洋的感觉! 唉!我曾经探求过古时品德高尚的人的思想,或许不同于(以上)两种心情,这是为什么呢?他们不因为外物的好坏和个人的得失而或喜或悲;在朝廷作官的人为百姓担忧;不在朝廷作官的人为君王担忧。这样在朝为官也担忧,在野为民也担忧。既然这样,那么,什么时候才欢乐呢?那肯定要说“在天下人忧虑之前先忧虑
14、,在天下人欢乐之后再欢乐”吧?唉!(假如)没有这种人,我同谁一道呢? 写于庆历六年(1046年)九月十五日。 成语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在天下人担忧之前先担忧,在天下人享乐之后才享乐。比方吃苦在先,享受在后。 “皓月千里”:皎洁的月光普照千里湖面。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不因外物的好坏和自己的得失而或喜或悲。 “心旷神怡”:形容心境开阔,精神开心 旷:开阔;怡:开心。 “气象万千”:气象:情景。形容景象或事物壮美而多改变。 “政通人和”:政令推行顺畅,人民团结;形容国家稳定,人民安乐。 “百废具兴”:很多被废置的事业又都兴办起来。现在规范词形写作“百废俱兴”。 “浩浩汤汤”:
15、浩浩荡荡。指水势壮阔的样子。 “薄暮冥冥”:傍晚时天气昏暗。 “霪雨霏霏”:形容细雨连绵不绝的样子。 “春和景明”:春风和煦,阳光明媚(的时候)。 “波澜不惊”:是岳阳楼月夜里一帆风顺时的景色.现在一般的说法是无论遇到什么事都不会自乱阵脚,不惊不诧。 “一碧万顷”:一片碧绿,广袤无际。顷,极言其广。 “岸芷汀兰”:岸边的香草,小洲上的兰花。 “宠辱偕忘”:受宠或受辱都毫不计较。常指一种通达的超绝尘世的看法。 字词讲解 一词多义 夫: 1)予观夫巴陵胜状 那 2)夫环而攻之 发语词,不译 3)未几,夫鼾声起 丈夫 观: 1)予观夫巴陵胜状 看 2)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 宏伟景象 极: 1)北通巫峡
16、,南极潇湘 尽 2)浮光跃金,静影沉壁,渔歌互答,此乐何极 穷尽 3)感极而悲者矣 非常 去: 1)去国怀乡 离开 2)西蜀之去南海 距离 3)委而去之 逃离,逃亡 或: 1.而或长烟一空 有时 2。或异二者之为 或许 空: 1。浊浪排空 天空 2.长烟一空 消散 通: 1.政通人和 顺当 2 ,北通巫峡 通向 中心思想 通过迁客骚人登楼时或喜或悲的览物之情的分析争论,表达了作者“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博大胸怀和“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政治理想,并以此勉励友人,警策自己。 文章理解 1怎样理解“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范仲淹幼年丧父,生活贫苦,却刻苦读书,少有大志。据宋
17、史记载,他从小就立下“不能利泽生民,非丈夫平生之志”的誓言。欧阳修给他写的墓碑文也说:“公少有大节,于富贵贫贱毁誉欢戚,不一动其心,而慨然有志于天下。常自诵曰:士当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也。”可见,“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这句话是范仲淹自幼的心语,而藉岳阳楼记一文广为人知。“先忧后乐”的思想,究其渊源,即是儒家的仁爱思想。孟子就曾说:“乐民之乐者,民亦乐其乐;忧民之忧者,民亦忧其忧。乐以天下,忧以天下,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孟子梁惠王下)范仲淹把“乐以天下,忧以天下”的思想进一步发展为“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也就是要超越个人的忧乐,以天下为己任,以利民为宗旨,
18、补救时弊,主动进取。为此,就要不为外物所动,不论是自然界的阴晴明暗,还是社会环境的顺逆艰难,都不能动摇心中的信念。范仲淹的从政生涯,始终践行了这一信念。例如,天圣七年(1029),30岁的范仲淹还在没有资格进谏的小小秘书阁校理任上,就上书谏止皇帝宋仁宗率百官为章献太后朝拜上寿;其次年又干脆上书请章献太后还政退位那时章献太后正垂帘听政,权倾朝野,满朝文武,“无敢言者”。范仲淹因此被贬离京,三年后才回来。又如,景三年(1036),范仲淹向宋仁宗进百官图,指斥宰相吕夷简结党营私,任用谗佞,反被诬为“越职言事,荐引朋党,离间君臣”,又遭贬斥,连为他鸣不平的欧阳修等人也被贬放。范仲淹仕途沉浮几十年,数遭
19、贬黜,但他澄清吏治、忧国忧民之心始终未改。他用自己的俸禄,在家乡买“义田”千亩,救济贫困的族人,而自己却贫苦一生,以至于死时“身无以为殓,子无以为丧”。为民请命,忧民之忧,这就是范仲淹“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精神的详细体现。 文章分段段意 第一段:交代写作背景;叙述了重修岳阳楼的作记缘由 其次段:由岳阳楼的大观过渡到登楼览物的心情 第三段:览物而悲者 第四段:览物而喜者 第五段:点明文章主旨抒发了作者的政治志向与理想: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千古名句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醉翁亭记北宋欧阳修 选自欧阳文忠公文集 环滁(ch)皆山也。其西南诸峰
20、,林壑(h)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lng y)也。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chn)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作亭者谁?山之僧曰智仙也。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zh)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若夫(f)日出而林霏(fi)开,云归而岩穴(xu)暝(mng),晦(hu)明改变者,山间之朝暮也。野芳发而清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y)
21、偻(l)提携(xi),往来而不绝者,滁(ch)人游也。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li),山肴(yo)野蔌(s),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宴酣(hn)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y)者胜,觥(gng)筹(chu)交织,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苍颜白发,颓(tu)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来宾从也。树林阴翳(y),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 译文 环围着滁州城的都是山。在它西南的各个山峰中,树林和山谷尤其漂亮。远远望去
22、树木茂密、(景色)幽深秀丽的就是琅琊山。在山中行走六七里,慢慢听见潺潺的流水声,远远望去(望见)从两座山峰中间倾泻而下的,就是酿泉。山势回环,路也跟着拐弯,有座四角翘起像鸟张开翅膀靠近在泉水边的亭子是醉翁亭。建立亭子的是谁?是山里的和尚智仙。给亭子取名字的是谁?是太守用自己的别名(“醉翁”)来命名的。太守和来宾们来这里饮酒,略微饮上一点就醉了,而且年龄又是席间最大的,所以给自己取号叫“醉翁”。醉翁的意趣不在于喝酒,而在于观赏山水的景色。观赏山水的乐趣,领悟在心里,寄予在喝酒上。 至于太阳出来时,树林间的雾气就消散,烟云聚集,山谷洞窟就显得昏暗了;(或)阴暗(或)光明交替改变的景象,是山中早晚的
23、景色。(到了春天)野花开放散发出清幽的香气,(到了夏天)美妙的树木繁茂滋长,形成浓郁的绿荫,(到了秋天)秋风高爽霜色雪白,(到了冬天)溪水滴落山石显露的景色,就是山中的四季景色。早晨前往(山里),傍晚归来,四季的景致不同,因而欢乐也是无穷无尽的。 至于背着东西的人在路上歌颂,走路的人在树下休息,前面的人呼喊,后面的人应答,老人弯着腰走,小孩由大人领着走,来来往往、川流不息,这是滁州人在出游。靠近溪边来打鱼,溪水深而鱼儿肥,用泉水来酿酒,泉水清洌而酒色香醇,野味野菜,交织地在面前摆放,这是太守在宴请来宾。宴会喝酒的乐趣,不在于音乐,玩投壶的射中了目标,下棋的赢了,酒杯和酒筹交互错杂,或起或坐大声
24、喧哗的是来宾们快乐的样子。(有一个)容颜苍老、头发花白,醉醺醺地坐在人群中间(的人),(那个就是)是喝醉了的太守。 不久,夕阳挂在山上,人和影子散乱一地,太守回家而其他来宾跟从。树林枝叶茂密成荫,鸟儿到处鸣叫,这时游人离去而禽鸟却在快乐。但是禽鸟懂得山林的欢乐,却不懂得人的欢乐;游人只知道跟着太守一同游玩很欢乐,却不知道太守以游客们的欢乐为欢乐。醉了能够同大家一起快乐,醒来能够用文章记述这乐事的人,是太守。太守是谁?是庐陵郡的欧阳修啊。 爱莲说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2】。晋陶渊明独爱菊【3】。自李唐来,世人盛爱牡丹【4】。予独爱莲之出淤泥【5】而不染【6】,濯清涟而不妖【7】,中通【8】
25、外直【9】,不蔓不枝【10】,香远益清【11】,亭亭净植【12】,可远观而不行亵玩【13】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14】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15】;莲,花之君子【16】者也。噫【17】!菊之爱【18】,陶后鲜有闻【19】。莲之爱,同予者何人【20】?牡丹之爱,宜乎【21】众【22】矣!【23】 注释 【1】爱莲说:选自周元公集、周濂溪集。周敦颐著有太极图说通书等“说”。说:是古代的一种文体,也称杂说.这种文体一般讲可以说明事理,也可以发表争论或记叙事物都是为了阐明一个道理.给人某种启示或给自己明志 “说”是古代的一种文体,它可以干脆说明事物,阐述事理,也可以通过叙事,写人,咏物,争论说道
26、理;也可以发表作者的感想。 【2】蕃(fn):多。 【3】晋陶渊明独爱菊:晋朝陶渊明只宠爱菊花。陶渊明(365-427),一名潜,字元亮,自称五柳先生,东晋浔阳柴桑(现在江西省九江县)人,东晋闻名诗人。是闻名的隐士。他独爱菊花,常在诗里咏菊,如饮酒诗里的“采菊东篱下,悠闲见南山”,一直称为名句。 【4】自李唐来,世人盛爱牡丹:唐朝以来,人们很爱牡丹。李唐,指唐朝。唐朝的皇帝姓李,所以称为“李唐”。世人,社会上的一般人。唐人爱牡丹,古书里有不少记载,如唐朝李肇的唐国史补里说:“京城贵游,尚牡丹每春暮,车马若狂种以求利,一本(一株)有直(同“值”)数万(指钱)者。”盛:特殊,非常。 【5】淤泥:河
27、沟或池塘里积存的污泥。 【6】染:沾染(污秽)。 【7】濯(zhu)清涟而不妖:在清水里洗涤过,而不显得妖媚。濯:洗涤。清涟:水清而有微波,这里指清水。涟:微波。妖:漂亮而不庄重。 【8】通:贯穿。 【9】直:挺直。 【10】不蔓(mn)不枝:不生枝蔓,不长枝节。蔓:生枝蔓。枝:长枝节。 【11】香远益清:香气越远越清。益:更,更加。 【12】亭亭净植:笔直地干净地立在那里。亭亭:屹立的样子。植:立。 【13】亵(xi)玩:玩弄。亵:亲近而不庄重。焉:句末语气词。 【14】隐逸:隐居的人,隐士。封建社会里,有些人不情愿跟统治者同流合污,便隐居避世。者:的花。 【15】牡丹:花之富贵者也:牡丹是
28、花中富贵的(花)。因为牡丹看起来非常浓艳,所以这样说。 【16】君子:指道德高尚的人。 【17】噫(y):叹词,相当于现代汉语的“唉”。 【18】菊之爱:对菊花的宠爱。 【19】鲜(xin)有闻:很少听到。鲜:少。 【20】同予者何人:像我一样的还有多少人呢? 【21】宜乎:宜:应当,这里和“乎”连用,有“当然”的意思。 【22】众:多。 【23】矣:语气词。 译文 水面上和陆地上各种草木的花,值得宠爱的有许多。晋朝的陶渊明唯独宠爱菊花;从唐朝以来,世人很宠爱牡丹;我唯独宠爱莲花从淤泥里长出来却不受污染,在清水里洗涤过却不显得妖媚,它的茎内空外直,不牵牵连连,不枝枝节节, 香气远播,更显得芳香
29、,干净地挺立在那里,可以在远处欣赏,却不能贴近去玩弄呢。 我认为菊是花中的隐士;牡丹,是花中的富贵者;莲花,是花中的君子。唉!对于菊花的宠爱,陶渊明以后就很少听到了。对于莲花的宠爱,像我一样的还有什么人呢?对于牡丹的宠爱,人当然是许多了。 题目解说 “说”,古代的一种文体,通常借某一事物说明道理,可记事,可争论,相当与现代的杂文。 赏析“说”,是一种争论性古代文体之一,它往往借描绘事物以抒情言志。周敦颐的爱莲说正是这种托物言志的文体中一篇不行多得的传世佳作。 莲花,曾是古往今来文人笔下高歌咏叹的对象,但大多数文人都是惊羡于它的清姿素容,并将其形诸笔端;而这笔散文精品却独辟蹊径,通过对莲的形象和
30、品质的描写,歌颂了莲花坚贞的品行,从而也表现了作者洁身自爱的高洁人格和洒落的胸襟。 从内容上看,这篇文章可明显分为二部分:前一部分对莲花高洁的形象极尽铺排描绘之能事;其次部分则揭示了莲花的比方义,分评三花,并以莲自况,抒发了作者内心深厚的慨叹。 文章的前一部分,写出了莲花之美就在于其一个“洁”字。首先,“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写出了莲花身处污泥之中,却纤尘不染,不随世俗、洁身自爱和天真自然不显媚态的珍贵精神;其次,“中通外直,不蔓不枝”,写出了它里外贯穿、外表挺直、表里如 一、不牵扯攀附的高尚品质;再次“可远观而不行亵玩”,写出了莲如傲然不群的君子一样,决不被俗人们轻慢玩弄。 前文所说的
31、一切,事实上是作者人格的写照,是作者心志的自明,关于这一点,我们可以从文章的其次部分得到明证。正如作者所说:“莲之爱,同予者何人?”其间的潜台词就是感慨于象他一样具有莲花之洁的人实在太少了。 在写法上,爱莲说具有“说”这一文体的共同特点,即托物言志。文章从“出淤泥而不染”起,以浓墨重彩描绘了莲的气度、莲的风节,寄予了作者对志向人格的确定和追求,也反射出作者鄙弃贪图富贵、追名逐利的世态的心理和自己追求明哲保身的美妙情操。同时,文章还运用了对比,反衬的手法,在文中几次以菊、牡丹反衬莲之美;还把菊花的隐逸,牡丹的富贵和莲花的高洁相对比,使“爱莲”之一主题得以加深,没有空洞的说教,而是通过三种形象的对
32、比,起到了突出中心,加深立意的作用,手法可谓高超之极。而且,文章以一个“爱”字贯穿全文,使得文章结构谨严。 在文章结尾,作者一叹真正隐逸的高士极少,二叹品行高尚的君子罕见,三叹贪慕富贵的俗人许多,耐人寻味,发人深省。 这首诗在语言上也同样富有特色,那就是美丽简练,的确是如莲之美“不枝不蔓”,没有多余的无用之语 其重点是“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这是全文的中心题意。 古人写文一般都是借物抒怀,同样的一句话,都有二层意思,一层喻物,一层抒怀。同样,“出淤泥而不染,濯清莲而不妖”也有其次层抒怀意思。隐喻作者本身具有“出淤泥而不染,濯清莲而不妖”的高尚品行。事实上,他说的意思就是:官场黑暗,要在
33、官场上保持自己高洁的品行,就犹如莲花出淤泥而不染那么难。这也是他为官的阅历总结,因为他不想同流合污。而“濯清莲而不妖”,不过是作者的一种良好愿望罢了。常在河边走,哪有不湿鞋的道理?所以百花之中独莲而能为,弥足珍贵也。这也是作者的感叹吧,因为在大环境中他是不行能做到独善其身的,除了躲避与远离。或者如他那样兢兢业业的守着自己的一份志节。 周敦颐的爱莲说从“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开篇深厚大气,既点明白爱莲说之莲也属水陆草木之花,也点明白莲的可爱,只是“甚蕃”者里的之一罢了。这为他下文的“予独爱莲”埋下了顺理成章的伏笔。如此开篇,出笔皆成不凡,吸人眼球也。接下去周敦颐并没在甚蕃里纠缠,只是干脆缩
34、景,一句“晋陶渊明独爱菊”,更加明确了题意,陶渊明可以爱菊抒怀,我怎不行独爱莲呢? 接下句“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像是重复,但实为加深语意也,而且此句入文,让对比感更为剧烈,为其求莲之高洁铺下了引子。大意是周敦颐本人独爱莲与晋陶渊明的爱菊避世不同,为保持一份高洁,宁愿终老南山。他要在尘世中当个出淤泥而不染的君子。这种在污世保持清白与独自避世求真的心态,与众人皆羡富贵(牡丹)的从众心态是有着思想境界上本质的区分的。这为爱莲说所要表达的“出淤泥而不染”作了最好的铺垫。 下句周敦颐就干脆进入了正题“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行亵玩焉”
35、,写莲之语,爱莲之心,喻莲之志,可谓一挥而就,看似是对莲的直观描写,其实字字句句皆是借莲之表像倾诉心衷也。此运笔之老到,实让人叹为观止。可说通篇读者都无一丝喘息之机。语言超凡脱俗,而回味却是隽永绵长,越品越有味道。 收篇,周敦颐先用花进行比方,让花的特性喻人,虽平淡,但比方帖切,让人读来也别有一番味道。“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此平淡之句接上节“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盛爱牡丹;予独爱莲”可谓浑然一体,不着丝毫痕迹。而更重要的是,借花喻人,将陶渊明的避世,世人皆追求荣华富贵的心态描写的淋漓尽致,而无一言干脆指责。 周敦颐通过这样的对比,将自己比方为君
36、子。君子难为,犹胜于避世也。从这一点来看,周敦颐有些自命不凡的意思。不过周敦颐也有些自知之明,接下去他发出了深厚的感叹“菊之爱,陶之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是的,滚滚红尘,又有多少人能避世以求一份真呢?晋有陶渊明,可现在却听都没听到还有人会这样做的。或是像我一样的,在尘世中能相守一份纯净的,有着我这样追求君子风范的,又有几人?大多数的人,皆在红尘世事中从众罢了。从这里可以看出,周敦颐是傲岸的,他那种不从众只求纯净的心态,在碌碌尘世中是难能珍贵的。他感叹,是因为世风日下,大多数人皆被世事玷染也。 本文托物言志,表达了作者不慕名利,明哲保身的生活看法,同时也表达了作者对
37、追名逐利,趋炎附势的鄙弃。 此文高风亮节,清雅脱俗,精短,琅琅上口,实为古文中难得的精品短篇。而且一文双解,内容厚实而意境深远。加上其文近似白话,易读易解,所以成了流传后世喜闻乐见的传世佳品。在赏析此文的时候,假如能感动于文中的志节,这也就是读此文的最佳所得吧。 记承天寺夜游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 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 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注释: 承天寺:在现在湖北黄冈南。 元丰六年:即公元1083年。元丰,宋神宗年号。 念无与为乐者:想到没有可以交谈取乐
38、的人。念,想到,考虑。与为者乐,共同游乐的人。 张怀民:作者的挚友。名梦得,字怀民,清河(今河北清河人)。元丰六年也被贬到黄州,借居承天寺。 相与步于中庭:一同走到庭院中,相与,一同,共同。 如积水空明:似乎积水澄澈透亮。这里是形容月光充溢了庭院。空明,形容水的清澈。 藻、荇(xng):泛指水草,水草总称。荇,一种多年水生草,叶子像心脏形,面绿背紫,夏季开黄花。 盖:承接上文,说明缘由,相当于“原来”。 闲人:悠闲的人。有着闲情雅致、高雅志趣的人。 但少闲人:只是缺少悠闲的人。但,只是。闲人,悠闲的人 耳:罢了。 译文: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的夜晚,我解开衣服准备睡觉时,月光照进门和窗户中,我便
39、很兴奋地起来走出去。想到没有可以交谈取乐的人,就到承天寺去找张怀民。张怀民也没有睡,我们便一起在庭院中漫步。 庭院的地面上,月色如积水般澄澈透亮,“水”中有像藻荇似的水草犬牙交错,原来那是竹子和柏树枝叶的影子。 哪一个夜晚没有月光?哪个地方没有竹子和松柏?只是很少有像我们两个这样的闲人罢了! 赏析: 记承天寺夜游表达的感情是微妙而困难的,贬低的悲凉,人生的感慨,赏月的欣喜,闲逛的悠然都包含其中。作者“解衣欲睡”的时候,“月色入户”,于是“欣然起行”,月光难得,不免让人欣喜。可是没有人和自己共同赏月,只好去找同样被贬的张怀民,这里面有多少贬谪的悲凉与人生的感慨呀!两人闲逛中庭,又是悠然的。自比“
40、闲人”,则全部意味尽含其中。 “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耳。” 它包含着作者宦海沉浮的悲凉之感和由此领悟到的人生哲理,在苦痛中又得到某些劝慰。最终一句至少有两层意思:一是对那些追名逐利的小人,趋炎附势,奔跑钻营,陷入那茫茫宦海而难以自拔,何曾得暇领会这清虚冷月的仙境?二是表现了作者安闲自适的心境,当然其中也透出了自己不能为朝廷尽忠的埋怨。 送东阳马生序的原文、注释、翻译、背景 原文: 余幼时即嗜1学。家贫,无从2致书3以观,每假借4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行屈伸,弗之怠5.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6.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既加冠7,益慕圣
41、贤之道。又患8无硕师9名人与游,尝10趋11百里外,从乡之先达12执经叩问13.先达德隆望尊14,门人弟子填其室15,未尝稍降辞色16.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17,俯身倾耳以请18;或遇其叱咄19,色愈恭,礼愈至20,不敢出一言以复21;俟22其欣悦,则又请焉。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 当余之从师也,负箧23曳屣行深山巨谷中,穷冬24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皲裂25而不知。至舍26,四支27僵劲不能动,媵人28持汤沃灌,以衾拥覆,久而乃和。寓逆旅29,主子日再食,无鲜肥味道之享。同舍生皆被绮绣,戴朱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左佩刀,右备容臭30,烨然31若神人;余则緼32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以中
42、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33不若人也。盖余之勤且艰若此。 今诸生学于太学37,县官38日有禀稍之供,父母岁有裘葛之遗,无冻馁之患矣;坐大厦之下而诵诗书,无奔跑之劳矣;有司业、博士39为之师,未有问而不告,求而不得者也;凡所宜有之书皆集于此,不必若余之手录,假诸人而后见也。其业有不精,德有不成者,非天质之卑,则心不若余之专耳,岂他人之过哉? 东阳马生君则在太学已二年,流辈40甚称其贤。余朝京师41,生以乡人子谒余。撰42长书以为贽,辞甚畅达。与之论辨,言和而色夷43.自谓少时专心于学甚劳。是可谓善学者也。其将归见其亲也,余故道为学之难以告之。谓余勉乡人以学者,余之志也;诋我夸际遇之盛44而骄乡人者
43、,岂知余者哉! 注释: 1嗜:特殊爱好。 2无从:没有方法。 3致书:得到书,这里是买书的意思。 4假借:借。“假”也是借的意思。 5弗之怠:不懈怠,不放松抄写。“之”是“怠”的宾语,指“笔录”这件事。 6走:跑。 7逾约:超过约定的期限。 8加冠:古时男子二十岁实行加冠(束发戴帽)礼,表示已经成年。这里即指二十岁。 9患:担忧,忧虑。 10硕师:才学渊博的老师。硕,大。 11尝:曾经。 12趋:奔向。 13先达:有道德,有学问的前辈。 14叩问:求教。叩,问。 15德隆望尊:道德高,声望重。 16门人弟子填其室:学生挤满了他的屋子。门人、弟子,学生。填,塞。这里是拥挤的意思。 17辞色:言语和脸色。 18援疑质理:提出疑难,询问道理。援,引,提出。质,询问。 19俯身倾耳以请:弯下身子,侧着耳朵(表现敬重而用心)请教。 20 叱咄:训斥,呵责。 21至:周到。 22复:这里指辩解。 23俟:等待。 24负箧(qi)曳屣(x):背着书箱,趿拉着鞋子(表示鞋破)。 25穷冬:严冬。 26皲(jn)裂:皮肤因寒冷干燥而裂开。 27舍:这里指学舍,学校。 28支:同“肢”。 29媵(yng)人:陪嫁的女子。这里指女仆。 30汤:热水。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