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听课和评课.docx
《如何听课和评课.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如何听课和评课.docx(9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如何听课和评课 如何听课和评课 时间:2022年3月14日 地点:阶梯教室 主讲:温淑兰 课时:3课时 一、如何听课 听课是教学探讨的有效手段。在提倡大力开展校本教学探讨的今日,大力开展听课活动、探讨并改进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尤其显得重要。然而,在传统的教学理念下,教学被认为是传授学问的过程,教学过程往往成为以老师活动为主、“老师讲、学生听;老师说、学生记”的过程,所关注的是老师的教,从而把老师活动作为教学评价的重点。而且由于听课者既不参加课堂教学、也不干脆参加教学内容的学习,通常被认为是与教学不发生干脆关系的人员。因而在听课前无充分打算(没有去了解课标、教材,分析教学目标要求以及学生智能状况);
2、听课过程中也就无视学生的课堂活动、不重视收集学生课堂反馈信息。这样的听评课,明显是有悖于课程改革精神的,无法起到应有的教学探讨的效果。为此,必需依照现代教学理念,革新听课、评课。 (一)老师听课步骤 1、课前要有肯定的打算工作。 2、听课中要仔细视察和记录。 3、听课后要思索和整理。 (二)听课时重点关注点 1、老师方面应当关注: (1)课堂教学确定怎样的教学目标(学生要学习哪些学问?学到什么程度?情感如何?)目标在何时采纳何种方式呈现; (2)新课如何导入,包括导入时引导学生参加哪些活动; (3)创设怎样的教学情境,结合了哪些生活实际? (4)采纳哪些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 (5)设计了哪些教
3、学活动步骤?如:设计了怎样的问题让学生进行探究、如何探究;支配怎样的活动让学生动手动口操练,使所学学问得以延长、迁移、巩固;设计怎样的问题或情景引导学生对新课内容和已有的学问进行整合等。 1 (6)使哪些学问系统化?巩固哪些学问?补充哪些学问? (7)培育学生哪些方面的技能?达到什么地步? (8)渗透哪些教学思想? (9)课堂教学氛围如何。 2、学生方面应关注: (1)学生是否在老师的引导下主动参加到学习活动中; (2)学习活动中学生常常做出怎样的心情反应; (3)学生是否乐于参加思索、探讨、争论、动手操作; (4)学生是否常常主动主动地提出问题;等等。 (三)听课者摆正位置 应定位为教学活动
4、的参加者、组织者,而不是旁观者。 听课者要有“备”而听、并参加到教学活动中,和授课老师一起参加课堂教学活动的组织(主要是指听课者参加学习活动的组织、辅导、答疑和沟通)。并尽可能以学生的身份(模拟学生的思路学问水平和认知方式)参加到学习活动中,以获得第一手的材料,从而为客观、公正、全面地评价一堂课奠定基础。 (四)把学生的发展状况作为评价的关键点 教学的本质既然是学习活动,其根本目的在于促进学生的发展。因此学习者学习活动的结果势必成为评价课堂教学好与坏、优与劣、胜利与否的关键要素。学生在学习活动过程中,假如思维得到激发、学业水平得到充分(或较大程度)的发展与提高、学习爱好得到充分(或较大程度)的
5、激发并产生持续的学习欲望,则可以认为这就是一堂很好的课。 二、老师如何评课 1、从教学目标上分析: 教学目标是教学的动身点和归宿,它的正确制订和达成,是衡量课好坏的主要尺度。所以分析课首先要分析教学目标。 (1)从教学目标制定来看,要看是否全面、详细、相宜。依据课标,教学目标中的要求,全面是指要从学问、实力、思想感情、学习策略、文化策略等五个方面来确定教学目标;详细是指学问目标要有量化要求,实力、思想情感目标要有明确要求,体现学科特点(参见课标);相宜是指确定的教学目标,能以大纲为指导,体现年段、年级、单元教材特点,符合学生年龄实际和相识规律,难易适度。 (2) 2 从目标达成来看,要看教学目
6、标是不是明确地体现在每一教学环节中,教学手段是否都紧密地围绕目标,为实现目标服务。要看课堂上是否尽快地接触重点内容,重点内容的教学时间是否得到保证,重点学问和技能是否得到巩同和强化。 2、从处理教材上分析: 评析老师一节课上的好与坏不仅要看教学目标的制定和落实,还要看教者对教材的组织和处理。评析老师一节课时,既要看老师学问教授的精确性、科学性,更要留意分析老师教材处理和教法选择上是否突出了重点,突破了难点,抓住了关键。 3、从教学程序上分析(教学程序评析包括以下几个主要方面): (1)看教学思路设计: 教学思路是老师上课的脉络和主线。为此,评课者评教学思路,一要看教学思路设计符不符合教学内容实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如何 听课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