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球和地球仪教案.docx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05.gif)
《地球和地球仪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地球和地球仪教案.docx(12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地球和地球仪教案 第一章 第一节 地球和地球仪 教学目标 1使学生了解地球的形态及大小;相识地球仪,并能识别经线、纬线、本初子午线和赤道;了解经线、纬线的特点;驾驭运用经纬网确定地球上某点位置的方法。 2通过学生了解人类探究地球形态的艰难历程,培育学生的科学思维实力及培育勇于探究、深化钻研的精神,形成正确的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地球的形态相识及用数据表示地球的大小;经纬线的意义及特点。 难点:经纬线的含义;经纬度的概念;运用经纬同确定地理位置。 教学课时 3课时 第一课时 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老师讲解并描述:同学们,我们生活在地球上,许多同学曾经或现在都会提到这些问题:地
2、球是什么样的?地球有多大?人们怎么相识这个地球的?这节课我们一起去探讨这些问题,共同去探究地球。 板书:第一节 地球和地球仪 老师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地球是什么形态的吗? 学生回答:圆形、椭圆形 老师补充说明:我们大家都知道地球是一个球体,怎么知道的呢?我们居住在地球上,无法看到地球的整风光貌,在古代,人们对地球的形态和大小是一个难解之谜。 一、相识地球的形态和大小 学生活动:将学生分为四大组,每一组分别规定不同的时期(由远古到现代),结合课本,先探讨两分钟,然后各组派12名代表说出那一时期人们对地球形态的相识。 老师活动:分好四个组,将课本上四幅图用多媒体或挂图根据依次展示出来,学生探讨完
3、后,请各组代表上台边指示图片边讲解并描述。 图1:“天圆如张盖,地方如棋局” 图2:“天如斗笠,地如覆盘” 图3:麦哲伦环球航行路途图 图4:地球卫星照片 学生分小组探讨并派代表回答。 第一组讲解并描述:天圆如张盖,地方如棋局。 老师补充小结并引导:在古代,人们认为整个大地是平的,天空就像倒扣在大地上的一口巨大的锅,你同意这种说法吗?为什么? (学生回答) 老师总结:同学们都特别聪慧,不像古代人一样完全凭借直观的相识世界简洁地相识天空是圆的,大地是平的。随着人们活动范围的扩大,人们渐渐发觉大地并不是那样平坦。比如: 海边远方驶过来的航船,先望见船桅,后见船身;月食时,地球的影子边缘总是弧形的。
4、 其次组讲解并描述:天如斗笠,地如覆盘 老师引导提问:对于这样的说法,同学们能否提出质疑? (学生活动) 老师总结:从海边看帆船到发生月食看到地球影子,人们对地球形态产生了极大的爱好,并提出了地球可能是球体的假想。为了证明这样的假想,人类须要到地球的另一端去看看,为此,许多探险家进行了多次全球性的航行。你能说出历史上都有哪些闻名的环球航行? (学生回答) 老师讲解并描述并引导:最闻名的就是16世纪初葡萄牙航海家麦哲伦率领船队进行的环球探险航行。下面请第三组同学讲解并描述麦哲伦航海的故事。 第三组同学代表回答 老师总结:麦哲伦的环球航行的巨大意义就是充分的证明白地球的形态是个球体。那么现在我们对
5、地球形态的相识状况又是怎样的呢?请第四组的代表上来为我们讲解并描述。 第四组同学代表回答 老师讲解并描述:现在我们进入了太空可以在空中看到完整的地球并为地球拍了照片,确证地球是个球体。 老师提问:刚才,我们四个组的同学把我们人类相识地球探究地球的过程给演示了一遍,从“天圆地方”到“天如斗笠,地如覆盘”,再从麦哲伦环球航行到地球卫星照片,人们对地球形态的相识经验了由简洁相识到猜想到实践,由错误的现象到真理的漫长岁月,并付出了巨大的代价。从人类探究地球形态的过程中,同学们都有哪些感想?我们从中悟出了怎样的道理? (学生回答) 老师总结:我们要学习先辈,对待任何事物要科学,要坚持严谨、仔细的看法和为
6、探究真理勇于奉献、不怕牺牲的精神。我们还要细心视察、勤于思索、擅长总结、勇于实践,这样才能发觉真理,取得胜利。 老师承转:我们相识了地球是球型的,那么她是不是真的是一个标准的球体呢?(可加入学生探讨)我们现在不仅相识了地球的形态,而且精确地测量出了地球的大小。一般来说,人们往往用表面积、周长、半径等数据来说明球体的大小。大家看到课本第3页图12,说明地球原委有多大? 老师可用多媒体展示有关地球大小数据的图或挂图,然后让学生回答。 (学生回答) 老师讲解并描述:精确的测量表明:从地心到北极的半径为6357千米,赤道半径为6378千米。因此,精确地说,地球应当是两极稍扁,赤道稍鼓的球体。当然,这些
7、差别同巨大的地球来比,还是微乎其微的。例如:赤道半径只比北极半径长21千米,假如把地球缩小成地球仪大小,这个差别就看不出来了。我们通常用平均半径来表示地球的大小,记住地球的平均半径是6371千米。 板书:1地球的形态:两极稍扁,赤道稍鼓的球体 2地球的大小:平均半径是6371千米 启下;下面我们一起形象地看看地球 板书: 二、地球的模型地球仪 老师活动:出示地球仪并展示给同学们看。 学生活动:细致视察地球仪并动脑筋思索,地球仪与真实的地球原貌有哪些主要的不同? (学生回答) 老师补充说明: 1地球仪是地球缩小的模型; 2地球仪上有一些在地球上实际不存在的,比如用于确定地理事物方向、位置的经纬网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地球 地球仪 教案
![提示](https://www.taowenge.com/images/bang_tan.gif)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