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业管理中心工作总结.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就业管理中心工作总结.docx(15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就业管理中心工作总结 就业管理中心工作总结 2022年,对于就业工作而言是接受巨大考验的一年,也是呈现优异工作成果的一年,更是凸显条线工作人员实力水平的一年。面对着国际金融危机的强势冲击和困难多变的国内经济环境,省劳动就业管理中心在厅党组的坚毅领导下,深化贯彻党中心、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有关就业工作的决策部署,始终坚持“保增长、保民生、保稳定”的总体方针,统筹推动各项就业工作,想方设法稳定全省就业局势。1-10月,全省城镇新增就业102.4万人,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42.53万人,就业困难人员再就业13.22万人,均超额完成全年目标任务;期末城镇登记失业率3.24%,低于全年限制目标。失业保险参
2、保人数达1068.67万人,失业保险基金征缴达45.47亿元,基金累计结余达144.22亿元。全省就业再就业培训64.42万人,完成任务的128.83%,创业培训12.17万人(其中,创业意识培训5.2万人,创业实力培训6.97万人),完成任务的243.42%,培训农村劳动力88.36万人,完成全年目标的147.3%,其中转移前技能培训48.42万人,在岗农夫工技能提升培训39.94万人,分别完成全年目标的161.4%和133.1%。19月,全省新增转移农村劳动力21.96万人,完成全年目标的73.2%;苏南吸纳苏北劳动力11.49万人,其中对口挂钩沟通5.13万人,分别完成全年目标的114.
3、9%和114.0%;截至9月末,我省农村劳动力转移总量达1719.74万人,转移比重为64.72%,比上年末提高0.83个百分点。其中,就地转移877.69万人,异地输出842.05万人。总结今年我们开展的就业再就业工作的实践,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特点。 一、精确把握就业形势,主动应对金融危机 一是努力提升就业工作重要地位。新形势下,我们紧紧抓住时机,凸显就业工作重要地位,不断争取省委、省政府对于就业工作的关切和支持。依据省、厅领导要求,我们先后分别以省委、省政府、省促进农夫就业创业联席会议的名义承办了返乡农夫工就业创业工作座谈会、全省促进农夫就业创业现场推动会、全省促进农夫创业现场沟通会等三
4、次重要会议,省委常委、副省长黄莉新均亲自出席会议并作出重要讲话。省领导对于在不同时期劳动就业管理部门为全省农夫就业创业工作所取得的成果赐予了充分的确定,对于将来一个时期的工作也提出了明确要求,使全省上下进一步统一了思想、坚决了信念、明确了目标,为我省农村劳动力转移持续稳定发展供应了坚实保障。 二是大力促进返乡农夫工就业创业。针对春节前后受金融危机影响而出现的农夫工返乡潮,我们刚好部署,先后下发关于主动应对宏观经济形势改变促进农夫就业创业的通知(苏委农办发电200825号)、关于切实做好节后返乡农夫工就业创业工作的通知(苏劳社就管20224号)和关于做好春节后农夫工就业工作有关问题通知的通知(苏
5、劳社就管20228号)三个指导性文件,在落实部门责任的基础上,从省级层面要求各地加强组织领导,完善工作机制,通过开展专场聘请、强化技能培训、开展南北协作、落实扶持政策、实施就业救济、加强宣扬引导等多种措施,为农夫就业创业供应服务,力促农夫工返乡不失业、返乡能就业。截止到3月末,我省308.8万返乡农夫工中,已有308.2万人实现就业,就业率达99.8%,其中外出务工256.4万人,本地就业创业51.8万人。返乡农夫工就业创业工作不仅为维护全省经济社会稳定起到了关键性作用,也得到了省、部领导的充分确定,黄莉新副省长更是将其作为今年我省“三农”工作的三大亮点之一。 三是切实加强就业统计数据分析调研
6、。充分相识到当前就业形势下就业统计工作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在做好日常城乡就业7大类43张定期报表的数据填报和统计分析工作 的基础上,着重根据建立就业工作应急机制要求,实行周报、旬报、月报、季报相结合的方法,对全省农夫工返乡就业创业状况、人力资源市场供求状况、用人单位岗位流失状况、新增失业人员状况等重要就业统计数据进行定期监测,通过数据改变状况刚好分析研判就业形势并分月、季度形成专题性和综合性统计分析报告,刚好报厅和省委、省政府,为领导决策供应数据支撑,也为探讨落实下一步针对性措施供应依据。同时在全省范围内实地组织开展农村劳动力转移专题调研与春季企业用工需求和外出务工农夫就业状况调查,具体了解企业
7、生产经营和用工需求状况,刚好驾驭并发布企业招工的数量、工种、时间、要求等信息,有序引导农村劳动力有序转移就业。 四是充分发挥资金促就业作用。进一步加强就业资金管理力度,我们联合省财政厅下发了*省财政厅、*省劳动保障厅转发财政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关于就业专项资金运用管理及有关问题的通知(苏财社202290号),明确了就业资金的支出渠道和补助方法,规范了资金的运用,最大化的提高了省补资金的运用效率。截止11月末,已下达对市县转移支付资金5.34亿元。其中:中心转移支付资金1.31亿元,省级财政资金4.03亿元。依据关于实行主动措施减轻企业负担稳定就业局势的实施看法(苏劳社200896号)文件精神
8、,对符合条件的地区,仔细履行报批审核手续,适当降低失业保险费费率切实减轻企业负担。联合财政制定下发关于延长扩大失业保险基金支出范围试点政策的实施看法,明确了基金的运用额度和条件,拓展了失业保险基金用于促进就业支出的项目;充分运用结余的失业保险基金,更好的发挥失业保险促进就业的功能性作用。今年1-10月,通过降低失业保险费率,为企业实际减负6.12亿元;失业保险基金用于促进就业支出累计达4.71亿元。 二、仔细落实就业政策,着力帮扶困难群体 一是规范全省就失业登记管理。实行*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就业促进法方法(省政府令第53号),制定出台*省就业和失业登记管理暂行方法(苏劳社20226号),在进
9、一步明确和规范全省就业失业登记管理的同时,以文件的形式明确把有转移愿望的农村劳动力和有就业愿望的外来劳动力纳入到城乡一体的就业管理和服务体系中,享受与城镇劳动者同等的就业服务,为真正实现我省统筹城乡就业迈出了坚实而关键的一步。同时,依据此方法,我们设计并印制了新版就业失业登记证,凭证享受公共就业服务和就业扶持政策,做到了原就业证和再就业实惠证的两证合一。目前,全省的新证发放和换证工作正在有条不紊的进行。 二是强势推动“双零”家庭就业脱贫。在全省就业形势出现波动的大背景下,我们始终坚持把就业困难人员作为促进工作中的重中之重来抓,没有丝毫放松。一方面,紧抓城镇零就业家庭救济工作,不断巩固前段时期的
10、工作成效,以公益性岗位安置为着力点,克服困难,持续26个月保持全省城镇零就业家庭动态清零的良好态势。另一方面,利用省政府53号令出台,就业扶持政策向农村拓展的有利时机,我们适时下发了关于建立农村零转移家庭就业救济制度的通知(苏劳社就管202222号),通过自主申报、村级受理、乡镇审核、社会公示,对符合条件的零转移家庭成员刚好发放就业失业登记证,凭证享受城镇就业扶持政策。110月,全省共认定农村零转移家庭及劳动力1206户、1776人,刚好帮扶1193户、1753人。 三是突出城乡劳动者技能培训。一方面组织实施特殊职业培训安排,会同省发改委、省财政厅制定了*省实行特殊职业培训安排实施方案(苏劳社
11、202224号),进一步明确特殊职业培训安排目标任务,扩大培训范围,完善培训补贴政策,扩大惠及人群,提升培训档次,增加培训带动就业效应。1-9月,全省共对15.24万困难企业职工,47.27 万农夫工,37.32万城镇失业人员, 22.44万新成长劳动力,15.13万其它人员开展了技能培训。另一方面始终坚持把强化技能培训、提升农夫素养作为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重要举措,会同省财政厅、省妇联、团省委等部门,下发了关于切实做好2022年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工作的通知、关于下达2022年农村妇女劳动力转移培训任务和省级补助资金的通知、关于做好2022年农村青年就业创业培训的通知、关于做好进城青年农夫工“订
12、单式”技能培训项目的通知和关于进一步规范农村劳动者转移就业技能培训工作的实施看法等多个文件,从扩大培训规模和提高补助标准的角度动身,按时按量落实省级培训券补助资金,进一步严格机构认定、规范资金运用、健全台帐管理,在制度上予以保障,提高农村劳动力的就业技能,帮助他们实现稳定就业。今年110月,有33.03万名农村劳动力持券参与了减免费培训,超过去年全年人数。 三、充分运用就业平台,不断完善公共服务 一是推动城乡基层平台建设。经过多年的努力,全省各级基层劳动保障平台已成为就业乃至整个劳动保障工作不行缺失的重要一环。我们以创建“充分就业社区”和“充分转移乡镇”工作为抓手,努力推动基层平台工作再上新台
13、阶。今年,中心重点结合往年创建工作中所暴露出的问题,下发了关于进一步做好2022年度省级充分就业社区申报工作的通知(苏人社(L)20227号)和关于开展2022年度全省充分就业社区评估验收工作的通知(苏人社(L)202238号)两个文件,从统筹创建规划、提升创建质量、强化队伍建设、规范申报程序、建立退出机制5方面对全省的创建工作进行再部署再推动,强化了工作基础,扩大了创建成效。四季度对全省2022年新申报的562个社区进行了评估验收。在做好城镇平台建设的同时,我们以“平台到村,联系到户、服务到人”为目标,通过有效整合资源,扩展服务内容,不断推动基层乡镇(村)平台建设,努力把解决基层平台人少事
14、多的冲突与拓展完善就业再就业扶持政策结合起来,充溢加强与工作须要相适应的基层劳动保障工作队伍。至9月末,全省16902个行政村中已有9288个村聘请了劳动保障协理员或信息员。 二是凸显人力资源市场服务功能。坚固树立就业服务“以人为本”理念,与省各有关部门形成合力,以举办“就业救济周”、“春风行动”、“民营企业聘请周”、“南北劳务对接聘请月”、“高校毕业生就业服务”等系列活动为重点,结合日常聘请活动,不断完善人力资源市场服务功能,为稳定全省就业局势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黄莉新副省长、何权副省长代表省委、省政府多次亲临大型活动现场视察,对于活动所取得的成效赐予了高度认可,对于人力资源市场的进一步发
15、展也提出了殷切的希望。以*省公共就业聘请网为载体,建立全省公共就业服务机构聘请信息周报发布制度,刚好发布聘请信息,扩大了求职者的信息获得量,节约了求职成本。今年1-9月,全省共有339.02万人次城乡劳动者到各级各类就业服务机构进行求职登记,介绍就业胜利143.34万人次。 三是完善就业信息服务平台建设。全面实施全省劳动就业信息系统新版应用软件安装工程,截止目前,新软件已在连云港、镇江、常州、扬州、盐城、宿迁和淮安等七市正式上线运行,在供应便捷、高效信息化就业服务的同时,也为有效整合全省就业信息数据库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与*移动公司合作,开展建立全省移动就业信息服务平台工作,下发了关于利用移动通
16、信平台开展就业信息服务工作的通知(苏劳社就管202230号),制定并完善移动就业信息服务平台方案,利用移动信息平台开展就业信息发布工作,为劳动者求职搭建信息沟通的桥梁。此项工作的深化开展,充分表现出了就业管理部门在工作中勇于创新思想,与时俱进的工作作风,进一步开拓了工作思路,取得了良好的实践成果。 四、努力开拓就业渠道,建立健全创业机制 一是确立创业带动就业工作目标。下发关于实行省政府办公厅转发省劳动保障厅等部门关于促进以创业带动就业工作实施看法的通知(苏劳就管20221号),分解落实2022年创业培训目标任务,明确创业促就业主要工作措施,建立创业培训机构授权认定制度、老师培训认证管理制度和培
17、训师与老师教学报告制度,建立创业培训重点联系城市制度,确定苏州、无锡等8个创业培训促就业重点联系城市。转发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办公厅关于加强创业项目库建设有关问题的通知,规范全省创业项目库建设工作,指导创业型城市做好创业项目库建设,建立创业项目征集筛选和跟踪服务制度,逐步形成高效的创业项目开发的推介机制。 二是加强创业培训师资队伍建设。为巩固现有创业培训授权机构力气,加速汲取社会各类优质资源参加创业培训,优化创业培训体系,提高创业培训质量,下发了关于印发*省创业培训师资选评管理暂行方法的通知(苏人社(L)202276号),规范了师资培训班师资申请、组织和评估的流程和标准,并以此为依据有安排性的
18、开展创业培训讲师的师资培训和选评工作。今年我省己举办SIYB师资培训班20期,培训SIYB老师550人,规范了创业培训老师队伍,强化了教学力气,提高了创业培训老师的教学水平。 三是掀起全社会创业新热潮。4月份,召开了全省就业工作暨创业明星表彰会,以省政府名义对近年来在全省各行各业中涌现出的50名具有代表性的创业先进典型进行了表彰并分别授予“*省十大杰出创业明星”和“*省创业明星”称号,何权副省长亲自到会并做重要讲话。通过表彰活动的开展,为全省有志于创业的劳动者树立了榜样,也发挥了创业胜利人员的“传、帮、带”功能,起到了广泛的宣扬作用,营造了全社会支持创业、勇于创业的良好氛围。 五、全面体现就业
19、职能,树立维护中心形象 一是省级经办业务成效显著。省职业介绍中心依托省级公共就业服务平台有利条件,坚持以就业再就业救济为重点、实行固定和特色活动并举的运行方式,进一步做好职业介绍服务工作。截止11月底,共举办现场设摊聘请167场,托付、网上查询聘请2088家次,供应了53574条就业岗位信息,职业指导、匹配举荐12227次;为600余家单位供应人事代理和档案托管服务,办理劳动保障事务代理10000余人。省就业培训中心主动发挥省级培训机构排头兵作用,深挖劳动保障内部培训资源,重点开展针对基层劳动保障平台协理员、社会保险和就业服务机构经办人员、职业指导人员的业务培训,全年累计培训3200多人,全方
20、位、多层次的提升了就业战线上工作人员的理论和实际操作水平。根据“严格审批、完善服务、加强监督”的总体要求,加大外籍、港澳台人员入境就业管理力度,截止9月末,共为26785人次供应入境就业服务。 二是对口就业救济有序推动。依据省委、省政府和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抗震救灾工作总体部署及对地震灾区开展对口就业救济工作支配,以*、四川两省第三期对口就业救济的协议为基础,我们主动做好各项详细落实工作。2月11日13日,我们主动组织全省各地58家用人单位在绵竹市举办了迎新春“2022年*对口就业救济聘请周”活动,供应13847个优质岗位。在“5.12”汶川地震一周年之际,我省更应邀作为全国唯一代表在绵竹市体
21、育场共同举办了手牵手就业救济行动专场聘请活动,中心电视台对我省的聘请现场做了具体报道。截止11月30日,全省累计向四川灾区供应有效岗位信息46751个,累计吸纳四川地震灾区劳动者8596人次,超额完成两省政府签订的目标任务。 三是中心内部管理得到深化。中心领导班子坚持中心内部管理不放松,严格执行各项管理规章制度,从维护职工切身利益的角度动身,营造了和谐的工作和学习氛围,提升了工作的效率。党政行风建设得到进一步加强。通过多次组织学习贯彻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 四中全会和省委十一届六次全会、七次全会精神活动,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得以进一步凸显、党员的表率作用得以进一步体现。就业宣扬工作得到进一步推动
22、。我们在做好日常宣扬工作之外,细心组织选择全省就业工作先进做法和突出成果,累计编发就业动态16期和促进农夫就业创业简报15期,并报省委、省政府领导和各相关部门,引起了社会各界对于就业工作的广泛关注,对就业工作在当前经济形势下的重要作用有了进一步的相识,就业工作的开展也获得了各地、各部门的支持和认可。工作环境得到进一步改善。一年以来,在厅党组的领导和支持下,中心的办公条件有了实质性的提高,中心的工作职责有了多样性的拓宽,中心的工作作风也有了务实性的改善,全体职工也深切感受到了就业工作责任之重大、任务之艰难,一心一意为本职工作贡献出自己的一份力气。 过去的一年,我们取得了肯定的工作成果,全省就业局
23、势总体好于预期,但从宏观层面上看经济回暖的基础还不坚固,城乡就业扶持政策脱节、招工难与农村劳动力转移难的冲突、就业困难人员帮扶压力增大、创业促就业工作体制不完善等问题亟待解决。而我省各级公共就业服务机构未能得到有效整合,性质不规范、机构名称不统 一、机构职能不明确等问题普遍存在,经费来源、人员编制缺乏必要保障,这与当前政府促进就业的责任不断加强、就业群体规模不断扩大、公共就业服务的范畴不断拓展的现实状况显得不相适应。在新的一年到来之际,我们要以国家实施更加主动的就业政策为契机,把预防失业、稳定就业和扩大就业有机结合,更加有效地开展就业服务,更加系统地开展创业服务,把促进和稳定就业工作推向纵深,为我省构建和谐社会发挥主动作用。 就业管理中心工作总结 劳动就业管理中心工作总结 管理中心工作总结 管理中心工作总结 管理中心工作总结 健康管理中心工作总结 教化管理中心工作总结 营销管理中心工作总结 教化管理中心工作总结 后勤管理中心工作总结 本文来源:网络收集与整理,如有侵权,请联系作者删除,谢谢!第15页 共15页第 15 页 共 15 页第 15 页 共 15 页第 15 页 共 15 页第 15 页 共 15 页第 15 页 共 15 页第 15 页 共 15 页第 15 页 共 15 页第 15 页 共 15 页第 15 页 共 15 页第 15 页 共 15 页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