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越国京都杭州繁荣的历史启示.docx
《吴越国京都杭州繁荣的历史启示.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吴越国京都杭州繁荣的历史启示.docx(5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杭 州 师 嫌 学 报 ( 社 会 科 学 版 一九八七年第三期 吴越国京都杭州繁荣的历史启示 胡国枢 吴越国 (公元 893 一 978)以两浙弹丸之地,立国于五代十国的纷乱时期,历八十余 年而不衰,并把杭州建设成被人誉为 “ 上有天堂,下有苏杭 ” 的繁华之京都。正如北宋著名政 治家、文学家欧阳修说的: “ 钱塘自五代时, 不烦干戈,今其民幸福安乐。又其俗习工 巧,邑屋华丽,盖十余万家。环以湖山,左右映带,而闽商海贾,风帆浪泊,出入于江涛浩 渺、烟云杳箱之间,可谓盛矣 ”( 有美堂记 )。吴越时的繁荣,为后来杭州的发展,打下了 基础。它的历史是发人深思的。 然而,人们往往忽视杭州在吴越国时
2、期这段可贵的历程。有的论者虽也肯定它在某些方 面的成就,但在总体上予以否定与贬抑,片面指责吴越国统治者上表纳贡,屈膝称臣;大兴土 木,不惜民力;迷信鬼神,佛寺遍地。笔者无意为一千多年以前的钱氏统治集团文过饰非, 唯求灰事求是地肯定吴越国在困难环境中采取的正确国策与在杭州建设上的重大业绩,并进 而探讨当时杭州繁荣的原因,以期从中得些有益的启示。 吴越国时期的杭州,取得较快的发展与达到一定程度的繁荣,其原因何在呢?这篇短文 仅从吴越国钱氏统治集团所采 取的策略、措施,作一简括的分析。 (一)远交近和、保境安民的国策,为吴越国及其京都杭州贏来了安定的、有利于发展的 外部环境,与八十余年的和平建设的大
3、好时光。 吴越王钱镠,临安人,原是唐末驻在杭州的镇海、镇东两军节度使。公元 907年 ,他被梁 太祖封为吴越王,建立吴越国,次年改为天宝元 年。五代时,北方梁、唐、晋、汉、周五 个朝廷此落彼起,中原大乱。南方各地纷纷立国分治,吴越就是十个小国中颇有影响的一个。 吴越的立国与定都于杭州,使杭州开始成为全浙中心,进入了杭州城市发展史上一个新 时期。 吴越国只拥有十三州土地,是个小而弱的国家。三面受敌,西北有比它强得多,拥有 二十七州的吴国,南有闽国。它经常处在吴国的威胁之中。被人誉为 “ 武足以安民定乱,文足 以佐国治邦 ”( 吴仁臣撰十国春秋卷七十七吴越 )的钱镠,深知自己小国处境的艰险,力求
4、自保,不敢稍自懈怠。他甚至很少安卧,特用小圆木作 “ 瞀枕 ” ,每当熟睡,头稍有转动即落 枕觉醒。这犹如勾践的卧薪尝胆。在卧室中又制粉盘,凡想到急办的事,立即起床记录 公 元 919年,吴越与吴国虽已讲和息兵,但钱镠仍不敢疏忽。他以奉事大国、保境安民的主张, 作为吴越的 根本国策。 975年来,宋灭南唐,吴越失去屏障,不能继续自立。 978年,吴越最 后一代国王钱俶作出了明智决策,献图纳土,为北宋的统一中国,作出了独特的贡献。 “ 五代 之乱,钱氏据有浙江几百年,号吴越国。宋兴,钱俶始事贡献,太平兴国三年朝于京师 ,遂 纳土焉 ”( 周淙乾道临安志第二卷)。 “ 木平兴国三年三月己酉,吴越茵
5、王钱俶朝于乾德殿, -9 71994-2017 China Academic Journal Electronic Publishing House. All rights reserved, http:/ 是年俶乃纳土,五月丙戍, .太宗皇帝始命水部郎中范旻为考功郎 .中知杭州 ”( 同上书,第三 卷。吴越国奉事大国,从开国君主到末代帝王,均信守不渝,直到宋朝立国,自动献土取 消国号,这大约称得上是中国古代为全国统一而 “ 和平让渡 ” 的典型吧。 从当时当地的情势与两浙的利害分析,吴越国这样做,不仅无可厚非,还应受到赞扬。 它的好处在于:首先,逾免了 ,卷入中原混明,使两浙人民 S遭祸乱,
6、 :得以安宁地和平生息。 五代自 907年梁太祖称帝到 960年周亡, 56个年头,经历了五个小朝廷,走马灯似地改朝换 姓,你争他夺,国无宁日,民不聊生。战祸使多少无辜百姓流离失所,死于非命。据五代史 记载, 948年汉国一次内乱,汉将郭威率兵攻灭三个叛镇,仅由当地僧人收埋的饿殍,竟达 20 万具之众!石晋末年进兵开封,退兵时,相城一地被屠杀的就有 10万余人。久战、混战, 使黄河流域,一再变成大屠场 d而当时浙江杭州,却是一块和平绿洲,这是吴越根本国策的 胜利。其次,吴越国纳贡称臣的另一个目的,还在于向北方幵拓商品市场,发展自身的经济 实力。吴越向北方 “ 大国 ” 朝廷纳贡称臣,不仅是为了
7、依靠北方大国,牵制近邻吴国与南唐, 还有其更内在的动机。当时吴越国不仅农业、丝织业已相当发展,而陶瓷及其他手工业也 日益发达。这些产品除了供应本国的需求外,如何为剩余产品寻求出路,成了发展经济的大 问题。而与北方大国搞好关系,无异是争得了广大北方地区的商品经销权。当时,浙江经济 远比北方发达,尤其是手工业制作水平高于北方,与北国的贸易,容易获得巨额利润,所以 不论纳贡本身会破费多 少钱财,吴越始终不废朝贡,其秘密也正在这里。 916年,梁末帝嘉奖 钱镠贡献葺勤,特赐他 “ 诸道兵马元帅 ” 的官衔。朝臣们看出钱镠入贡,实际是为了获取贸易 利益,所以劝阻赏赐。梁末帝颇知利害,不听众劝。因为南北通
8、商对北方同样有利,北方朝廷 与民间消费每年需要南方的大量产品。为了便于向北方输出商品,吴越在北方沿海各州城, 设有两浙回易务,类似今天派出的商务机构。又自立刑禁,处理商务,当地地方官多因收受 厚赂,遂不加禁阻。 . , , 吴越国保境安民的国策,贏来了社会安宁,贏来了建设的时间与通商自由,为杭州的繁 荣,创造了良好的外部条件。 (二)巩固旧城 ,新 筑子城 (皇城 )与罗城 (外城 ),确保杭州安全,为 重点建设抗州创造 前提。 杭州在隋唐已有一定规模,吴越国时期的杭州,就是继承与发展了前朝的建设成果。钱 氏统治集团对争取和平的努力,并不完全依赖大国,而注重加强自卫力量。为此,他们十分 重视杭
9、州城的加固与扩大。 杭州自隋开皇九年 (589年 )平陈废郡,设置杭州(隋书卷三十 一 地理志 )。十一年,派 大臣杨素筑杭州城, “ 周围三十六里九十步,有城门十二 ”( 乾道临安志第三卷城社 ),为 杭州的都市化迈出了重要的一步。隋 炀帝大业六年,开掘江南运河,以杭州为终点,河宽十 余丈,可通龙舟。从此,南北往来方便,使杭州成为东南交通之枢纽。接着,康朝历代的经 营,尤其是对西湖的开发、建设,为杭州成为风景城市,提供了有利条件。然而唐代建置分 浙江为东西两道,浙西道以苏州为中心,浙东道以越州(今绍兴 )为中心,杭州地位不及苏州 与越州。吴越建都杭州,杭州成为两浙政治、经济、文化的轴心。杭州
10、的发展,从此有了新 的转机。 , 吴越两次修筑杭州城,跨出了重点建设杭州的第一步。一方面对隋唐旧城加以重修并扩 10 71994-2017 China Academic Journal Electronic Publishing House. All rights reserved, http:/ 充,又在城内建子城,城外建罗城, “ 钱镠率十三都兵,泊役徒二十余万众新筑罗城 ”( 十国 春秋 M吴越 ),扩建杭州城是吴越的第一个大工程。新城比隋时城垣几乎扩大一倍,西起秦望 山,濒钱塘江南至江干 ,西沿西湖到宝石山,东北至范浦 (今艮山门外 ), 共有十个城门。在 各要道布置重兵,驻扎六营。一
11、次,吴国国王派人到杭州窥探虚实,见城墙坚固,东西宽、 中间窄,形似腰鼓,回禀吴王,说杭州城为 “ 腰鼓 ” 城,形势险要,易守难攻。吴王才不敢轻易 南犯。于此可见,吴越国的和平外交是以坚实的国防为后盾的。 杭州城墙的修建加固,城内设城、城外建城,反映了小国君主钱氏统治者的惴惴不安的 心情,也反映出希望国家长治久安的迫切愿望。当然,他们的着眼点首先是皇室与京城的安 全,但对当时安定社会,集结财富,发展城市手工业、商业, .却起了 极有利的作用。 (三) 从解决最迫切的国计民生问题入手,进行重点建设。 是建筑海塘,防治水患。杭州地处钱塘江口,经常处在海潮的极大威胁之下,要保障 城市安全不仅须防止战
12、乱,而且要防止自然灾害,首先是防治水患。兴修一条牢固的海塘, 成了统治者与广大人民的共同心愿。 吴越以前,历代也多次筑过海塘,但钱江潮大,泥塘经不起风浪的侵袭,屡建屡毁,州 民不胜其苦。钱镠总结海塘屡被潮水冲垮的历史教训,决心建筑一条能顶住大潮的海塘。他 们终于创造了 “ 夹板筑塘 ” 的方法,先在距岸二十九尺处沿江立下长木桩六重,再沉下装有石 头的竹笼,筑起一道坚固的长塘,并在塘的内侧又修筑石塘。这条长塘长达百里,被称为 “ 钱 氏捍海塘 ” 。又修建了龙山、浙江两闸,以遏江潮 (十国春秋卷七十八 )。在浙北、苏南沿 海、河道浦口,又分别建起堰闸,能排能蓄。这样,不仅杭州免遭大潮的侵袭,并使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吴越国 京都 杭州 繁荣 历史 启示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