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是成长的力量.docx
《心是成长的力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心是成长的力量.docx(11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心是成长的力量刘凯21年前,我高校毕业后被安排在离县城60公里远的一所偏僻中学湖南省武冈六中教书。这所学校设备陈旧,教室破旧不堪,学生的基础更是薄弱。说实话,安排到这样一所学校,我心里还是有很多不平的,因为我希望自己的教学生涯就像一个生动的故事,一个辉煌的幻想。我要唱自己的歌,华蜜而执着地成长。做自己的人生主角,就得须要一个平台,而这个学校,能成为我成长的平台吗?我一时迷惘了。压力变成动力由于缺乏一支专业的政治老师队伍,我刚高校毕业就被学校委以教高三的“重任”,颇有点“赶鸭子上架”的味道。还好,因为教高三,我不得已只好将自己投入到惊慌的教学中去。起初,我自以为凭以前驾驭的基本学问,完全可以应付
2、这批学习基础薄弱的农村中学生。然而,经过几天的教学,我发觉自己的推断完全错了。课堂上,我的话语激不起学生情感的涟漪,从学生们的目光中,我读出的只是生疏和隔阂;课堂外,学生们所提的问题不是深邃得让人瞠目结舌就是肤浅得让人啼笑皆非,而这两种走入极端的提问方式足可以让我手足无措。此时,我真实地感受到教书的现实远不及幻想那么单纯唯美,我的教学,还有一段漫长而艰辛的道路要走。而如何才能克服首要的这两个困难呢?我请教了有关老师,他们给我的答案无一例外:狠钻专业学问,狠钻教学方法。听了他们的话,我不敢有丝毫懈怠,因为高三给我的压力实在太大了,终归,我不能拿学生的前途开玩笑。无水无以成江河,无知无以成老师。因
3、此,我便从教材的基本学问入手,去熟识经济、政治、哲学学科的基本结构和各部分之间的内在联系。“人的差异产生于业余时间里。”于是,我就充分利用业余时间,把大部分精力都放在读书、钻研教材上面。不知多少次,听着半夜的钟声敲响了最终一下,我却还沉醉在学习思索的兴奋和激烈中,久久不愿睡去。经过一段时间的“卧薪尝胆”,我的专业学问水平有了很大提高,驾驭课堂的实力也有了明显增加,同事们也起先评价我“上课滔滔不绝,滔滔不绝”,这使我有点沾沾自喜。然而,我的踌躇满志还没持续几天,却被另一件事无情地打击了。有一次,学校要组织老师上一堂全县高三政治老师研讨课,大家都举荐了我。我特意选择了一个专题用对立统一观点看问题,
4、事前做了充分打算。课堂上,我旁征博引、材料详实,各种学问信手拈来,洋洋洒洒,学生听得兴致勃勃,老师也听得入神。这节课我的感觉相当好。可是,就在我暗自得意的时候,教研室的一位老师却委婉地说:“你的这堂课更像给高校生作讲座,课堂教学不是讲得越多越好呀!要留足学生的思索时间,要考虑学生的接受实力。”轻轻一句话,竟击中了我的“病灶”。为了让我更清晰自己的问题,他要我深化学生去调查一下。结果如他所料,学生的学习效果并不好。他的一番话的确让我受益匪浅,使我又明白一个道理:老师不仅仅要学会“耍嘴皮子”,更要留意学习的效果,留意开启思维,只有这样,才能达到课堂预设的效果。从那以后,我近乎疯狂地去学习别人讲课的
5、艺术,从最初的机械照搬、仿照,到后来的总结、反思,细细掂量、渐渐揣摩,我都做到一丝不苟。几年来,我跑遍了武冈市城区全部中学,听过这些学校全部知名政治老师的课;空余时间,我还跑到冷水江、株洲、衡阳、长沙等地与政治老师进行沟通。总之,只要能提升自己,每一次机会我都不会放过。从教以来,我有幸倾听到了方俊、胡军哲、梁侠、胡兴松、覃遵君、李彰有等全国知名老师的报告,观摩了他们的政治课,并买回了他们的课堂录像回家多次观看。从中我看到了一名老师应当达到的高度和境界,也明白了自己与他们之间的差距。经过了反复的比较和改进,随后的日子里,我代表学校和武冈市多次参与邵阳地区和湖南省的教学比武和教学沟通观摩课,取得优
6、异成果,所教班级政治成果连续5年获武冈市第一名。歪打正着就在我的教学略有起色的时候,2002年下学期,武冈六中的校长找到我,客气地说:“小刘呀,这学期学校高三缺少历史老师,你就帮着教教历史吧,熬炼熬炼也好,反正政史不分家呢!”我惊诧得不敢信任自己的耳朵,却无言以对,心里很不是味道。但从学校大局动身,我还是听从了。不过,这一听从却变更了我的一生。对于历史,我虽不是外行,但也还得从头学起。首先,我选择了钻研教材,力求对历史的基本線索有一个完整的把握,做到博闻强识。对于学生,我认为历史学习实力的提高首先不外乎死记硬背,然后才是其他,因此,我总是组织学生背书、做模拟试题,直到学生力倦神疲、怨声载道。现
7、在想来,这种超文本的全方位轰炸,明显窄化了学生的人文视野,淡化了学生的情感体验,导致学生思维模式化、固定化,体验简洁化。在学生的厌倦声中我反思:这样生搬硬套地学下去,就别希望学生有多少历史的视角和才情了。古人云:“读书切戒在慌张,涵泳工夫兴味长。”历史学习须要有自由的空间,要旨是因史悟道,以史化人,可为了应试,历史教学在相当程度上背离了本意。我总结了自己过去的历史教学,教什么、怎么教都是不明晰的。捧着教材,就历史讲历史,好像天经地义,可是,这是历史教学的应有之义吗?我想到了自己的本行政治,那么多哲理和方法技巧,为什么不行以运用到历史教学中去呢?这使我眼前猛然一亮,仿佛一个窒息在黑暗中的旅人找到
8、生命的出口一样,心中忽然豁然开朗。我最终明白,其实在全部教学中,作为人类才智结晶的哲理精神无处不在。如金庸小说中所说“手中无剑,心中有剑”一样,我时时用政治中的观点说明历史学,这样看问题就有高屋建瓴的感觉。之后,我撰写了哲学观点在解答历史选择题中的运用等论文,相继在公开刊物发表。之后,我还就教材中有关中国现代抗战的问题向人民教化出版社写信:“中学历史教材就国共两党抗战与否的问题探讨过多,对日本帝国主义的暴行介绍太少,可能会引发学生的思维歧义(仇恨国民党而遗忘日本侵华的罪恶),希望出版社对此重视。”出版社最终来信说:“您的看法我们会考虑的。”从今日历史教材的编写来看,我的建言还是有肯定意义的。接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成长 力量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