迈向强国家时代的农村基层治理-.docx





《迈向强国家时代的农村基层治理-.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迈向强国家时代的农村基层治理-.docx(25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迈向强国家时代的农村基层治理*桂华20世纪90年头初期,王绍光等学者将“国家实力”概念介绍到国内,并用于对我国政治问题的探讨。国家治理状况取决于基础性国家实力。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综合国力不断提升。以经济发展为例,改革开放后我国经济持续快速增长,“2022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按不变价计算比11018年增长33.5倍,年均增长95%,平均每8年翻一番”,我国经济总量已跃居世界其次。强大的综合国力构成国家善治的必要条件。将国力增加转化为国家治理实力提升,关键在于提高基础性国家实力。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国家治理实力与治理体系现代化的改革目标。王绍光概括了衡量国家基础性实力的八个指标,包括强制实力、吸
2、取实力、濡化实力、国家认证实力、规管实力、统领实力、再安排实力、吸纳和整合实力,重点分析了国家与社会、政府与市场以及中心与地方的关系。我国属于单一制国家,中心统一各项权力,地方政府在上级授权下完成行政职能,最基层实施农村村民自治和城市居民自治,国家实力提升自上而下地推动整个治理体系转型。在国家综合实力快速提升的大背景下,我国正在经验整个治理体系的巨大调整。这一历史性变革主要是国家自上而下发动的。基层社会在此过程中做出如何反应,须要自下而上地深化分析。基于这一点,本文提出国家治理与基层治理两层分析框架,将基层治理从现代国家治理体系中单独提出来分析,呈现基层治理的“实体性”,辨析国家实力提升对于基
3、层治理的影响,以及基层治理形态对国家治理转型的反作用。基层治理尽管属于国家治理体系的一部分,但是它不等于国家治理本身,国家治理针对整体社会,基层治理则是重点回应群众需求和基层社会秩序。本文从国家治理与基层治理关系的角度,分析改革开放以來的乡村治理转型与现状,探讨乡村治理改革与将来发展的方向。文章认为,在国家治理体系建设过程中,基层治理需保持肯定的独立性和自主性,推动乡村治理现代化需妥当处理国家治理与农村基层治理的关系。国家治理伸向基层时要保持肯定限度,为基层自主治理留下肯定空间,激励群众以肯定方式组织起来解决部分社会事务,通过国家治理来为基层赋能,避开国家治理消解基层治理。 王绍光、胡鞍钢:中
4、国国家实力报告,辽宁人民出版社,11013年。 国家统计局综合司:汹涌澎湃四十载 民族复兴展新篇,中国统计2022年第8期。 王绍光:国家治理与基础性国家实力,华中科技高校学报(社会科学版)2022年第3期。一、乡村治理转型与动因1.改革开放以来的乡村治理改革开放以来,农村工作与乡村治理发生很大改变。根据不同标准,可对乡村治理做出不同阶段划分。其中,国家与农夫关系调整是推动乡村治理改变的关键因素。站在这个角度看,农村基层治理大体可分为三个时期:一是农业税费时期。2000年之后国家启动农村税费改革试点,试点之前的基层中心工作包括农业税费收取和安排生育政策执行。这两项工作的共同点是涉及国家对农夫的
5、强制,向农夫收钱以及要求农夫根据政策生育,都会出现农夫的抗拒,基层治理工作难度大。为了完成国家下达的工作任务,上级政府给予基层政府较大的强制权力,基层工作方式不规范,农村干群关系惊慌。农业税费阶段的乡村治理听从于自上而下的国家政策执行,这一阶段的乡村治理强制色调浓,农夫权益受爱护的程度不高。二是农业税费改革与支农惠农阶段。进入20世纪90年头中后期,农夫的各项负担不断加重,“三农”问题爆发,乡村治理冲突多发,一些地区出现干群激烈冲突。基层治理冲突甚至对国家政权合法性造成肯定程度的损害,国家因此而启动农业税费改革工作。经过一段时期改革试点和探究之后,2022年第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九次会议做出
6、废止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税条例的确定。2022年全面取消农业税,基层治理进入支农惠农阶段。党的十六大确定“以城带乡、以工补农”乡村发展战略,国家起先实施农业补贴,担当基层治理成本,农村公共事务逐步被纳入财政覆盖范围,农村公共品供应从之前的预算外支出逐步变为预算内支出,并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目标。通过税费改革,国家政策调整为“多予少取放活”,国家投入资源并开展实施乡村建设。三是国家治理体系与治理实力现代化阶段。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确定推动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实力现代化的改革目标。乡村治理是国家治理在基层的实现形式,乡村因此也进入治理体系与治理实力现代化建设阶段。乡村治理实力提升表现为两个方面:一
7、是提高政策执行实力。国家政策在基层是否执行到位,以及财政资金在基层是否投放到位,影响基层治理状况;二是基层内生治理实力。党的十九大确定乡村振兴战略,要求通过实施农村农业优先政策来促进乡村发展。全面实现乡村振兴的关键在于做到基层治理有效,农村基层治理面临着谁来当村干部、基层组织实力提升、村民自治激活等须要解决的现实问题。2.国家实力与乡村治理转型乡村治理转型反映了国家与农夫关系的重新建立过程。在上述三个阶段中,国家与农夫关系性质不同。乡村治理转型背后的基本动力是国家实力的强弱。温铁军从国家战略选择的角度对“三农”政策演化和农村制度变迁进行理论阐释。新中国成立之后,我国要在一穷二白的基础上进行社会
8、主义建设,为获得工业化必需的资本积累,我国建立起城乡二元结构,通过人口流淌、户籍管理、物资安排等一套制度设置,建立起“以农补工”的发展模式。温铁军:“三农”问题与制度变迁,中国经济出版社,2022年。农业生产剩余通过物资交换“剪刀差”、农夫上缴农业税等形式被国家提走。我国能够取得今日的发展成就离不开城乡二元结构,农夫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做出了巨大贡献。这种“以农补工”的城乡二元结构始终维持到农业税费改革前后。20世纪八九十年头,农夫负担加重问题进入公共政策视野,国家始终尝试减轻农夫负担,却由于国家实力有限,无法从根本上解决冲突,最终造成“三农”问题爆发。进入新世纪之后,国家实力增加,中心变
9、更政策思路,有条件干脆取消农业税费,并启动支农惠农政策,乡村治理因而发生了根本性改变。在国家实力增加的背景下,我国逐步从“剥削型”城乡关系调整为“爱护型”城乡关系。林辉煌、贺雪峰:中国城乡二元结构:从“剥削型”到“爱护型”,北京工业高校学报(社会科学版)2022年第6期。国家向农村输入资源,加大对农夫权益爱护,与此同时,又在土地流转、农村户籍取得等方面对城市实行限制性政策,避开资本下乡与农夫争夺土地和有限的农业利益。在爱护型政策体系下,基层治理发生两方面改变:一是农夫提高对中心政策的认同度;二是基层治理模式变更,取消税费之后,乡村干部削减与群众的接触,基层组织与群众存在肯定程度上的脱节。国家与
10、农夫关系调整,带给基层治理的主动改变是乡村组织与农夫不存在“对抗性”关系,基层组织逐步朝着“服务型”组织转变。消极的一面是,在大量资源输入的背景下,基层组织动员实力没有同步地增加,农夫在基层治理中的参加性不足,当前农村基层治理面临着农夫的主体性缺失和将千家万户分散农夫重新组织起来的难题。综合以上分析,将改革开放以来的乡村治理转型,归纳为表1。二、强国家背景下的农村基层治理1.强国家时代的三个特征当前乡村治理进入强国家时代。国家变更乡村发展定位,调整城乡关系,取消长期以来的农业支持工业、乡村支持城市的发展模式,通过向农村投入资源来促进城乡融合发展。从乡村治理角度看,国家治理实力提升,主要体现在三
11、个方面:一是财政支出实力增加。改革开放初期,我国一般公共预算收入为每年1010亿元左右,到2022年突破17万亿元,年平均增幅达到13.8%。国家统计局综合司:汹涌澎湃四十载 民族复兴展新篇,中国统计2022年第8期。我国财政收入不仅总量增加,而且财政收入占GDP比重也增加,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占当年GDP的比重由11015年的10.2%提高到2022年的20.9%。11018年以来我国GDP与财政收入、货币供应量相关关系,地方财政探讨2022年第12期。财政收入是国家治理的物质基础,财政收入增加反映国家“吸取实力”提升。中心财政收入占全国财政收入比重由分税制改革前的22%,调整为当前的47%左右
12、,“110142022年,中心对地方转移支付增加了125倍,年均增长21.3%,高出同期中心财政支出增幅4.7个一百零一分点,占地方财政支出的比重从15%提高到36.5%”。刘昆:我国的中心和地方财政关系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专题讲座第十八讲,预算管理与会计2022年第9期。国家有实力进行资源“再安排”,并通过财宝再安排来构建社会秩序。目前国家每年“三农”支出达到2万亿元以上,反映国家强大的再安排实力,为乡村治理现代化奠定物质基础。二是从严治党向基层延长。十八大之后,党中心作出从严治党重大部署。从严治党向基层延长的重要方面是规范基层小微权力运用,治理基层领域发生的“微腐败”问题。通过从严治党来提
13、升基层治理实力,不仅表现在基层权力规范运用方面,防止基层干部“乱作为”,而且要解决基层干部“不作为”,治腐还要治庸,目的是提高基层组织服务群众的实力。一项数据显示,自党的十八大到2022年,“全国共处分乡科级及以下党员、干部114万多人,处分农村党员、干部55万多人”,十八大以来处分乡科级及以下党员干部114万多人,法制日报2022年7月3日。从侧面反映出国家对乡村基层权力监管的强化。从严治党和加强基层权力监督深刻地变更了乡村治理形态。三是技术治理手段运用。现代技术运用于治理过程,变更了基层治理形态。技术治理依靠技术性手段,追求治理标准化、非人格化和效率提高。近年来,越来越多的技术手段运用到基
14、层治理领域。例如,一些地区将最先运用于城市治理的网格体系向乡村推广,在农村建立“横到边,纵究竟”的网格体系,构建对居民信息搜集、民情反馈、冲突化解、服务应答的全天候处理系统。网格体系属于技术治理,与传统的乡村组三级治理体系相比,网格治理主要依靠网格员和信息管理系统,基层治理实现去人格化。一方面,技术治理的好处是避开传统治理方式下人格因素所产生的负面影响,提高信息传输效率,打破中间阻隔,提高国家对基层状况的驾驭实力;另一方面,这种非人格化管理方式与传统“脸对脸、面对面”的熟人社会治理方式完全不同,技术手段广泛运用之后,基层治理主体与被治理对象的关系走向“生疏化”,基层治理模式随之发生改变。2.国
15、家治理对基层治理的影响长期以来,受国家实力不足限制,我国基层治理保持“简约模式”。黄宗智:集权的简约治理中国以准官员和纠纷解决为主的半正式基层行政,开放时代2022年第2期。除必需由国家负责的一些重大事物之外,大量日常细小琐碎的治理任务由基层自主完成。改革开放后,随着农村改革推动,人民公社政社合一的体制逐步被取消,我国基层探究形成村民自治治理模式。村民自治是指国家行政权力止步于乡镇一级,在乡镇之下成立群众自治组织,设置村民委员会,在基层党组织的领导下开展群众自治活动,实施自我管理、自我教化、自我服务。乡政村治持续了传统简约治理模式,构成人民公社解体之后的基层治理基本制度框架。村民委员会的基本职
16、责是办理本村的公共事务和公益事业,调解民间纠纷,帮助维护社会治安,向人民政府反映村民的看法、要求和提出建议,村民委员会根据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原则运行。不同时期村民自治运转状况受基层治理总体形势影响。取消农业税费之前,国家须要向农夫提取资源,为激励乡村干部完成工作任务,国家赐予基层较大的行政空间,国家对基层管理不严,基层权力运行出现诸多不规范的地方。这一阶段,国家与基层的关系表现为“一放就乱”形态。进入新世纪之后,国家实力提升,国家有实力逐步担当基层公共治理成本。在此背景下,国家启动农业税费改革,并启动农村综合配套改革工作。农村综合配套改革的核心是规范基层组织,乡村组织的工作
17、重心从向农夫收取资源,转向更好地服务农夫。由于不再依靠乡村干部完成国家任务,基层组织的权力空间被大大压缩,县级政府加强对乡镇人财物的干脆限制,乡镇权责失衡。取消农业税费之后,基层治理的重点不再是完成上级交办的任务,乡村治理的目标是推动乡村建設和乡村发展。新世纪之后,我国城镇化加速推动,农村人财物大量流出,农村“空心化”日趋严峻。在此背景下,农村发展和乡村建设主要依靠国家资源投入。问题在于,国家加大对农村的资源输入,并未带来基层治理实力提升。国家向农村投入资源简单发生“跑冒滴漏”现象。为解决这类问题,国家加强对基层事务的干脆限制,在资源下乡背景下出现基层治理“内卷化”问题,即基层秩序并没有随着资
18、源投入量增加而改善,甚至还会出现资源投入越多而基层形式主义和冲突增加的悖论现象。陈义媛:国家资源输入的内卷化现象分析基于成都市村公资金的“行政吸纳自治”,北京工业高校学报(社会科学版)2022年第1期。造成基层治理“内卷化”的缘由是国家单方面重视规范化的制度建设,农夫参加程度不高。为了规范财政资源运用,国家设置困难的资金运用制度,严格过程管理,限制基层自主权力,乡村两级组织只发挥协调作用,没有资源调配权力,基层治理空间丢失,基层治理出现资源下乡的“最终一公里”逆境。贺雪峰:规则下乡与治理内卷化:农村基层治理的辩证法,社会科学2022年第4期。以国家投入资金进行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为例,农村公共品包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迈向 国家 时代 农村基层 治理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