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代十国%A中国古代经济重心南移的关键时期——基于人口视角的分析 ().docx
《五代十国%A中国古代经济重心南移的关键时期——基于人口视角的分析 ().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五代十国%A中国古代经济重心南移的关键时期——基于人口视角的分析 ().docx(6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 西安石油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 ) 经济学 五代十国:中国古代经济 重心南移的关键时期 - 基于人口视角的分析 许金红 (深圳大学中国特区经济研究中心,广东深圳 518060) 摘要: 中国古代经济重心的转移是经济史研究中的重要课题。唐宋经济重心由北往南完成转变,期间 的五代十国应该是其转变的关键过渡时期。从人口的视角,通过五代十国人口的迁徙、分布等情况,探讨农业、 区域经济及对外贸易的特征及转变,以期研判五代十国乃中国古代经济重心南移之关键时期。 关键词: 五代十国;经济重心南移;人口迁移;人口分布 中图分类号: F129 文献标识码 : A 文章编号: 1008 -5645(2013)
2、06 -0028 -06 0 引言 中国古代经济重心南移是我国经济史中的 一 个重大问题,它对于研究唐宋史意义非凡 ,也是探 讨中国封建地主经济历史的重要组成部分。沿着 这条主线,我们似乎能更深刻地理解中国古代经 济史。随着学者冀朝鼎在 1936年第 _次提出类 似 “ 经济重心 ” 意义的 “ 基本经济区 ” 12-5概念 后,研究经济重心转移问题为相关学者开辟了 _ 个全新的极富意义的重要课题。众多学者开始在 这个领域辛勤耕耘,虽然现在仍然没有统 _的结 论,但存在的众多争议也正是这 _研究取得成果 和进步的 _个侧面反映。 20世纪 50年代,学者张家驹发表专论指出, 隋唐运河的开辟、东
3、南水利的开发以及岭南海外 贸易的促进等已说明经济重心从隋唐之际就开始 有南移的倾向;安史之乱后,南方经济逐渐赶超北 方,均势打破;至五代十国期间,南方超逾北方事 实稳定 ;到南宋皇室南渡经济重心的南移则正式 完成。0 156 -157对此不少学者提出了异议,争论的 重点在于经济重心南移的起止时间及其原因。关 于开始时期的判断大约有六种不同观点,完成时 期的判断大约有九种观点。 关于开始与结束的 判断,最早与最晚的判断均相差一千多年 ,研究结 论相差的悬殊性史无前例。本来历史科学研究存 在差异再正常不过,但差异如此巨大,就需要我们 再进行严肃的思考了。 实际上,学术界对此也早有意识,这与缺乏评
4、估经济重心形成的统一的认同度高的客观标准有 关。目前的评估标准主要都是根据学者自身工作 实践提出的,归纳起来有五种,代表人物为冀朝 鼎、郑学檬、宁志新、程民生、杜玉文。 综合这些 收稿日期: 2013 -06 -03 作者简介 :许金红,女,湖南邵阳人,深圳大学中国特区经济研究中心博士生,研究方向:中国古代经济史。 开始时间有战国说、东汉说、魏晋南北朝说、隋代说、唐代说、安史之乱说;完成时间有魏晋南北朝说、隋代说、隋 唐说、唐代说、唐后期说、五代说、北宋说、北宋晚期说、南宋说。 冀朝鼎标准:交通、粮食、统一;郑学檬标准:生产发展的广度和深度、生产发展的持久和稳定性;宁志新标准:户 口、人丁、垦
5、田、租赋 ;程民生标准:区域经济的发展、人口、土地、劳动力素质、自然环境、商品经济 ;杜玉文标准:人口、商 品经济、对外贸易、自然环境。 一 28 ?1994-2014 China Academic Journal Electronic Publishing House. All rights reserved, http:/ 许金红 :五代十国:中国古代经济重心南移的关键时期 经济学 评估标准和前人的研究成果,笔者认为研究中国 古代经济重心南移问题,不管差异多大,都不可能 绕过五代十国。 这个朝代的历史特殊性 注定 其在经济重心转移上起到了关键的过渡作用。历 史上的动乱时期往往能够出现 _些
6、对后世影响深 远的事件、思想、文化。然而,五代十国的历史一 直是古代经济史研究中的 “ 短板 ” ,最主要原因就 是可供研究的资料贫乏零散,使得我们很难对其 经济史做到像其他时代那样全面而清晰的分析。 鉴于中国古代尤其是封建经济时代对人口的重 视,使得我们有更多人口方面的可供参考数据及 资料,也由于人口是经济及整个历史发展的主体 , 研究人口问题有助于我们抛开历史中的细节问 题,而不至于在大方向上迷路 。因此,本文单从人 口的视角上剖析五代十国时期经济重心转移的过 程,说明这个时期是中国古代经济重心南移关键 时期的主要原因。 . 1人口变动对古代社会经济的影响 在中国古代社会,自然经济占主导地
7、位,经济 增长和劳动生产率的提高主要靠协作和分工的发 展,这要以 _定数量和密度的劳动人口的存在为 前提。因此,人口问题在中国古代很受重视。管 理部门很注重人口的统计调查,在考察人口现象 时主要关心人口的多少,人口和土地的比例关系, 劳动人口和非劳动人口的结构等。从对人口数量 增长的不同观点来看,可以大体上把古代人口思 想分为:主张人口大量增长、主张人口适度增长、 主张控制人口增长三种类型。 H177-212 主张人口大量增长的有墨子、周朗等人。在 中国古代思想家中,墨子是第一个谈人口问题的 人。他主张大力增长人口,与封建君主强力推行 人口增长政策不同,墨子提倡增殖人口绝不是从 军事要求出发,
8、而是从发展社会生产着眼。当时 农业生产上的主要问题是 地广人稀 ” ,人地不相 适应,即 “ 然则土地者,所有余也。王民,所不足 也 ” 。对于增加人口,墨子提出了诸如早婚、禁蓄 私妾、短丧薄葬、停止战争、减轻赋税等策 略 4 146-148 南 朝的周朗把人口增殖看作国家大事。在 宋书 周朗传里宣称治国者 不患土之不广, 患民之不育 ” ,认为必须消除天灾人祸,让人民安 居乐业,夫妻团聚,并提倡早婚。他甚至主张强制 推行早婚 “ 女子十五不嫁,家人坐之 ” 。明朝丘 浚也极力主张增殖人口,声称一国人口的多少关 系到国势的盛衰 ;在大学衍义补 蕃民之生中 写道: “ 庶民多则国势盛,庶民寡则国
9、势衰 ” 认为 劳动人口的增长和财富增长紧密相关,君主必须 掌握户口数量,鼓励人口增殖。 在主张适度人口增长的古代思想中,商鞅等 所著商君书的算地篇可谓典型代表,其最先 指 出人口和土地要相适应。就人口问题本身而言, 其观点已经不再是单纯追求人口数量的增多,而 更加关注人地的比例关系。商鞅从人地对比中提 出相对人口过剩,所以对内开垦土地和对外开辟 疆土是其主张的主要方法。 韩非是主张控制人口增长的代表人物。他将 前人关于人口和土地的关系推进到人口和财货的 关系来考察人口发展 ,把人多财寡看作 “ 民争 ” 的 根源,但并不主张消极地减少人口,而是要求尽可 能地减少一切非生产人口,同时主张积极发
10、展农 业。韩非人口增长趋势的思想成为其后中国古代 反对人口增长过多过快思想的主要渊源。 另外 在人口迁移问题上,中国古代思想家也 有其鲜明主张。自孔子提出徕民思想以来,古代 许多思想家都考察了人口迁移问题。 不管从中国史,抑或从外国史来看,我们都能 关于五代十国的理解,一般分为狭义与广义两种解释。在狭义上一般理解为 “ 五代十国 ” 本身。广义理解则指 在具体历史运用实践中,往往以此代指这一历史时期,使得定位更为严谨。本文取广义理解。 五代十国本质上是中晚唐的藩镇割据的延续。晚唐时代这些藩镇已经存在,唐灭亡后这些藩镇仍存在,而且割 据更加剧烈。五代十国政权屡有更迭,战火纷飞,统治者多重武功而轻
11、文治,且大多开国之君出身于社会中下层。 “ 徕民 ” 也是商君书中反复强调的一个政策主张,即招徕三晋之民到秦国垦荒。到汉代,移民垦边,驻军屯田 已成为重要的人口政策。苏轼也主张移民垦荒,并把 “ 均户口 ” 作为 “ 安万民 ” 的一项措施。明代徐光启更明确地建议把 东南人口迁移到土旷人稀的西北地区去。直到鸦片战争前夕,不少思想家都把开垦西北作为解决中国人口问题的一个 重要途径。 一 29 ?1994-2014 China Academic Journal Electronic Publishing House. All rights reserved, http:/ 西安石油大学学报 (社会
12、科学版 ) 22卷 6期 得出这样一个结论:人口问题实际上是一个重要 的经济问题,人口的数量、结构、质量、迁移等内容 关乎到经济社会的方方面面,尤其是占封建经济 主导地位的农业生产。另外,人口对封建经济的 商业、贸易也有直接而深远的影响。这就是本文 选择从人口视角分析五代十国是经济重心南移关 键期问题的主要原因。下文中主要结合五代十国 期间人口的情况,包括其迁徙、分布、密度等,对这 _时期农业、贸易等与唐宋的简单分析比较,以期 得出五代十国乃经济重心南移关键时期的结论。 2五代十国时期的人口迁徙与农业发展 安史之乱后,华北地区由于受到割据藩镇和 五代各朝长期混战的严重破坏 ,人口大量外流,使
13、中原地区千里无人烟。中国人口从 900万户锐减 至200万户, “ 里无麦禾,邑无 烟火 ” 。唐代繁荣 的东都洛阳经过不断的战乱,在籍的居民还不满 100户。唐末到五代十国,前后历时 80年,中国 内外一片混战,生灵涂炭。到宋初约有 200万户, 损失率 76%。 0 108 115杜文玉课题组推算出的五代 末年全国总户数为 310多万户,总人口数约近 1 600万人。 02 3可以说,唐自安史之乱后带来的不 仅是政治上的分崩离析,整个国家人口发展的大 逆转也随之而来。最主要的方面不在于人口数量 的变化,而在于人口的迁徙。五代十国时期人口 迁徙的主要方向是南方各地 ,如江淮、巴蜀、闽广、 两
14、湖地区。其中 既有规模较大的有组织的迁徙, 也有举族举家迁徙。因此 ,在整体人口户数下降 的大前提下,南方户数的下降幅度大大低于北方, 其主要原因除了人口自然增长外,最关键的因素 在于大量北方人口源源不断迁入(见表 1)。 表 1 唐五代南方相同地区户数比较 时代 户数(户) 指数 资料来源 五代十国 1 363 704 100 文献通考、舆地考一、 宋史、地理志 _ 元和时期 1 053 517 77.3 元和郡县图志卷二五 - 三零 这种由中原人口迁徙为主,其他地区次之的 人口迁移流,使得南方的户数及人口超过北方,并 使得这种优势持续稳定下去。这种迁徙对北方的 一 30 影响是巨大的。最直
15、接的就是,北方耕民大量南 迁 ,使得北方农业生产无以为继,在相当长时间内 都处于 _种停滞的状态。而在南方,虽也不免遭 到战争的破坏,但在十国时期,相对华北而言,南 方的重大战事较少,政局也比较安定,有利于社会 经济的恢复和发展。 据 (五代回鹘史料记载,由于大量劳动力和 生产技术的涌入,成都平原和太湖流域社会经济 持续发展。蜀地富庶,前、后蜀时期内部相对稳 定,又注意兴修水利 “ 广事耕垦 ” 。褒中一带还 兴办了屯田,农业生产比较发达。吴、南唐、吴越 所在的长江中下游地区,大批荒地得到开垦。吴 越在浙东沿海修筑了捍海石塘,以防海潮侵袭 ;又 募民开垦荒田,免征田税,使钱塘成为东南的富庶 地
16、区。南方各国多注意水利建设,对农业生产有 利。农业生产的发展迅速,许多原来北方占优势 的方面都有了大逆转大反差。首先,南方各国由 于社会相当稳定,农业经济发展较快,因此地主土 地所有制的发展比中原地区要快。其次,以水利 为例,五代十国时期南方水利发展情况要远远好 于北方,无论是水利工程的数量还是对兴建水利 的重视 程度,都大大超过了北方。在唐朝时岭南 地区极少兴修水利工程,五代十国时期由于人口 的南迁 ,农业生产的需要使得人民因地制宜,改善 了水利建设的状况。 笔者在此主要对南北方这一时期的水利建设 情况加以分析。水是生命之源、生产之要、生态之 基。兴水利、除水害 ,事关人类生存、经济发展、社
17、 会进步,历来是治国安邦的大事。水利建设的基 础性、公益性、战略性无疑对封建农业经济具有更 加关键的作用。五代十国期间的水利建设在南北 两地的发展是很不 _样的。在北方,由于这个时 期的黄河水患,主要的水利建设都以疏通和治理 为主要内容 ,人口的稀少与迁徙更使水利建设方 向偏离农业生产 ;加之忙于战乱,许多原有工程拖 后或荒废,此时水利建设系统较之唐朝已有明显 后退。而南方却是另外一番景象。如南方统治者 对水利建设的重视以及人口的大量迁入 ,使得水 利建设的核心内容围绕着农业生产的发展。如南 唐练湖水利工程不仅能灌溉农田,养殖鱼虾,还能 调节水量,使得百姓免遭水旱灾害。吴越境内也 ?1994-
18、2014 China Academic Journal Electronic Publishing House. All rights reserved, http:/ 许金红 :五代十国:中国古代经济重心南移的关键时期 经济学 大兴水利建设,工程量和成就超过了南唐。吴越 遭受太湖水患,采取的水利治理方法是兴修堰堤 等,用淤泥堆积成良田,使得农田面积扩大,而且 旱涝保收。马楚、南平、后蜀等地的农田水利也在 唐朝基础上有一定的发展。这种整体上不平衡的 水利建设直接影响到农业的发展,而农业的发展 情况对于封建社会经济来说影响巨大。 农业的发展和人口的聚集是互相促进的,随 着这种趋势的发展,南北方的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五代十国 中国古代 经济 重心 关键时期 基于 人口 视角 分析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