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农村新型社区化发展的困境与未来——基于山东省的案例分析-林聚任.pdf
《当前农村新型社区化发展的困境与未来——基于山东省的案例分析-林聚任.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当前农村新型社区化发展的困境与未来——基于山东省的案例分析-林聚任.pdf(6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1162016年第5期 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6年10月No5,2016 JOURNAL OF SOUTH CHINA NORMAL UNIVERSITY(SOCIAL SCIENCE EDITION) Oct2016当前农村新型社区化发展的困境与未来基于山东省的案例分析林聚任,董萍【摘 要】结合山东省农村新型社区建设的实践,立足于社会建设的层面,针对当前与农村新型社区发展相关的重要问题加以分析,有针对性地提出促进新型社区化发展的建议,探讨农村发展的未来趋势。中国已进入城乡发展的新阶段,同时也面临许多发展中的社会矛盾和社会问题,需要通过深化体制改革和社会建设逐步解决。尤其需要加
2、强与农村新型社区化发展密切相关的如下方面的社会建设:注重社区基层组织建设,逐步建立城乡一元的社区组织体系;注重社区多元主体参与建设,逐步弱化行政干预;注重创新社区组织管理模式,逐步完善新型社区化管理机制;注重社区公共服务体系建设,促进城乡公共服务均等化;注重制度和法制建设,促进新型社区有序发展。【关键词】农村新型社区 发展困境 社会建设 城乡一元化【基金项目】山东大学人文社会科学重大研究项目“当前村庄合并与农村社会转型研究”(12RWZD03)【收稿日期】2016-09-03【中图分类号】F321;D422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5455(2016)05一0116一06如何认
3、识当前农村“空心化”和大规模的村庄合并与消失现象?中国农村发展的未来在哪里?这些已成为目前人们普遍关切和讨论的重要议题。在全国范围内,尤其是东部相对发达的地区,正通过大力推进村庄合并、旧村改造和撤村并居等形式进行新型社区建设。这成了当下中国城乡急剧社会变迁的突出呈现形式,被看作是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内容,是一个新的重大制度创新,也被看作是推进新型城镇化或就地城镇化的重要途径。因此,研究当前农村新型社区化发展的道路与问题,探讨如何更好地推进农村新型社区建设,对深入认识中国农村发展的现状与未来、实现城乡统筹发展具有重耍意义。一、当前农村新型社区化的快速发展村庄作为农村居民生活的共同体形式自进入文明社会
4、就已存在,但中国当下大力开展的新型社区化建设却是新生事物。在2006年10月通过的中共中央十六届六中全会文件中,首次明确提出“全面开展城市社区建设,积极推进农村社区建设,健全新型社区管理和服务体制,把社区建设成为管理有序、服务完善、文明祥和的社会生活共同体”。随后,在全国304个农村社区建设实验县(市、区)经验的基础上,2009年开始进入农村社区建设全面推进时期。在此过程中,山东省一直走在全国前列,既出现了诸城市和青岛黄岛区这样的全国示范典型,同时在进行大规模村庄合并、建设新型社区方面也引起了全国的高度关注。山东省从2006年结合新农村建设开始推动村庄合并和农村社区化发展,2009年正式刊发了
5、关于推进农村社区建设的意见(鲁发200924号),提出用五年左右的时间实现全省农村社区建设全覆盖。关于农村社区建设模式,提出除了以原有村庄为基础的“一村一社区”形式外,对村庄规模较小、村庄密度较大或生产生活方式相近的地区,可按“几村一社区”形式建设。同时提出,大力提倡通过兼并邻村、撤并弱小村、改造空心村进行合村并居,加快推进新型农村社区建设。随后,在“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政策和大力推进新型城镇化背景民政办基层政权和社区建设司:中国农村社区发展报告(2009),第l页,西北大学出版社2011年版。政法论丛三农问题专题研究万方数据林聚任,等:当前农村新型社区化发展的困境与未来基于山东省的案例分析
6、下,山东各地全面开展了新型社区建设。2013年9月又下发了关于加强农村新型社区建设推进城镇化进程的意见(鲁办发201317号),更明确地提出农村新型社区聚集人口一般不少于3 000人。应发挥中心村镇集聚带动作用,建设城镇聚合型社区;而对规模小、分散的村庄,则以中心村或经济强村为依托合并,建设聚集型的中心社区。2014年9月所颁布的山东省农村新型社区和新农村发展规划(2014-2030),对全省农村新型社区建设的目标、发展规划与路径、主要任务和措施,作了更加具体明确的界定。其中把农村新型社区界定为“在规划引导下农村居民点集中建设,形成具有一定规模和产业支撑、基础设施和公共设施完善、管理民主科学的
7、农村新型聚落形态”。所建设的新型社区主要分为城镇聚合型和村庄聚合型两大类。目标是到2030年,山东省将建设7 000个农村新型社区,其中城镇聚合型3 000个、村庄聚集型4 000个;建设中心村5 000个,保留基层村25 000个。这意味着,在这15年间,山东现有的行政村将有一半多“消失”。在此背景下,山东省各地开展了大规模的农村新型社区建设。在潍坊、淄博、德州、莱芜、泰安、济宁、菏泽等地,新型社区纷纷设立,出现了越来越多的“万人村”,“大村庄制”似乎成了当前齐鲁大地广大农村发展的主流模式。山东作为人口大省,生活在农村地区的人口仍有约5 000万,实现农村人口向城镇转移的压力巨大。而通过新型
8、社区化建设进行就地城镇化,促进农民就地就近转移,被认为是解决“空心村”问题、促进新型城镇化的重要途径,因而备受各级政府重视。同时,农村社区化作为我国在新时期实行的一项重大社会建设工程,不仅被看作是农村基层社会组织与管理方式的重大变革,也被看作我国社区和社会整合机制及治理方式的重大转变。但是,人们对农村新型社区化发展的争议从一开始就没有停止过。许多研究者在肯定了村庄合并新型社区建设重要意义的同时,也理性地提出了所存在的问题。如李昌平等指出,“撤村并居”既是农民和基层干部的理性经济行为,也是符合社会发展规律的理性行为,是阻止不了的大趋势。但也存在一些突出问题:农民种养不方便,生活成本上升;开发商赚
9、钱太多,政府对农民补偿不足;不够透明和不够民主;对极少数不同意“集中居住”者实施强制拆迁;政府承诺的基础设施建设和公共服务没跟上,社会保障制度没兑现;破坏了乡村文化和农民生活方式。其中,农民“被上楼”和“圈地运动”是备受人们关注的突出问题。张玉林甚至把中国近二十多年来的征地一拆迁运动称为“大清场”,它在持续时间、规模、方式和影响等方面远远超过了英国的圈地运动,这带来了一系列后果或问题,表现在GDP和地财政、城市化、腐败、“三无农民”、文化和生态环境等方面。尽管当前人们关于农村新型社区建设还存在不少争议,但在客观上,我们应该认识到,中国农村正通过社区化改造,在生产和生活方式以及组织治理上发生着前
10、所未有的深刻变化。这场深刻变革不仅仅是外在空间结构上的变化,更是社会结构和治理上的变化,由此所带来的亟须解决的问题也是前所未有的。或者说,农村新型社区与传统的村落共同体有很大的不同,它通常是由多个不同的村庄组建而成,以楼房集中居住,其空间规模大,社区成员数量多,构成异质性更显著,故要建立城乡统一的社区化管理面临着更多需要解决的问题。为此,我们近年来先后对山东桓台县、莱芜莱城区、青岛黄岛区、烟台龙口市、德州齐河县、潍坊诸城市和昌乐县等县市的数十个典型的新型社区做了实地调查,探讨了一些相关问题。本文将立足于社会建设的层面,针对当前与农村新型社区发展相关的重要问题加以分析,结合部分案例实践有针对生地
11、提出促进新型社区化发展与建设的建议,并探讨农村发展的未来趋势。二、农村新型社区化发展的困境与问题山东各地的农村新型社区化建设已经取得了显著进展,这不但深刻改变了城乡面貌,也改变了延续已久的乡村组织与治理形式,并极大地影响了人们的思想观念、生活方式以及社会交往方式。如莱芜市作为“全省统筹城乡发展改革试点市”,在农山东省农村新型社区和新农村发展规划(2014-2030)(公示稿),大众网,20140904,http:wwwdzwwwcorn2014wzsdzcggtz201409t2014090410966666htm。项继权:农村社区建设:社会融合与治理转型,载社会主义研究)2008年第2期。李
12、昌平、马士娟、曹雅思:对“撤村并居”、“农民上楼”的系统思考,载中国党政干部论坛)2011年第3期。张玉林:大清场:中国的圈地运动及其与英国的比较,载中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年第1期。 117政法论丛三农问题专题研究万方数据118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6年第5期村新型社区化发展方面也属于典范地市。莱芜根据莱芜市统筹城乡发展总体规划,把城市规划区外的864个行政村规划为87个新型社区、224个基层村,形成“中心城一小城镇一新型社区一基层村”四级城乡空间新格局。目前,全市共开工建设新型社区76个,其中合村并点项目39个(涉及村庄105个),单村改造项目37个,全部建成
13、后可安置21万农民集中居住。到2012年,菜芜市城镇化率达到542,新增就业2万人以上,农村劳动力转移25万人以上,农民人均收入9 626元,比上年增长158。其中,在莱芜市北部新城“一城九居”规划建设的雍和园社区,是将口镇的西街、东街、北街、南街、赵家村、田庄、冶庄等7个村庄合并而形成的新型社区,在社区管理、居民生活和公共服务建设等方面都起到了示范社区的效果。雍和园社区规划建设居民楼254栋,总建筑面积120万平方米,可安置居民12万户,4万人。截至我们去调研时,已建成居民楼83栋,居民分批人住8 000多人。同时,配套建设了社区服务中心、幼儿园、敬老院、超市等服务设施,建有10 000平方
14、米的中心文体广场。当地政府对新型社区建设的基本做法:一是统筹编制规划,引领社区建设。规划建设的新社区,覆盖半径不超过2公里,人口一般为5 000一lo 000人;并做好配套设施建设和建筑样式的规划。二是利用政策引导,完善政策措施。包括充分利用国家和地方出台的有关优惠扶持政策,做好居民的搬迁和安置工作;创新运作机制,坚持示范带动;优化服务环境,严格督导考核。三是健全组织机构,完善运行机制,注重社区化服务。四是深化配套改革,支持社区建设。涉及居民土地承包经营权的股权化、农村集体资产股份化、建立新型农村合作经济组织、建立统筹城乡建设用地使用制度。新型社区首先打破了原有的村级组织形式,成立社区党委会和
15、社区居委会,实行居民自治。因此,新型社区化不只是单纯的集中居住,而是在行政组织与管理形式上进行重新整合,打破原来的村庄行政界线。由七村合并形成的雍和园社区,通过民主选举推选出103名党员代表、1 14名居民代表。在2010年4月,雍和园社区通过第一次社区党员代表大会和第一次居民代表大会分别成立了社区的第一届党委班子、纪委班子以及首届社区居委会。在人员设置上,党委书记和居委会主任等职位由机关干部交叉兼职,但各村仍保留了党组织,由社区党委统一领导,并集中办公。财政经费由所在工业区和社区资产管理委员会共同担负,工作人员报酬实行“政府补贴、社区筹集”的办法。在雍和园社区,社区资产管理委员会的成立是实现
16、农村城市化管理的有效手段。资产管理委员会由七个村共同组建,有效地解决了居民对原有村集体财产去向的顾虑,将各村的财产分开建账、核算和管理,同时开展了社区居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但是,因涉及原来各行政村经济资产等复杂因素,新建社区还没有实现资产的整合,各村仍独立处理自己的经济事务。实际上,新型社区的整合是一个复杂的过程,既涉及组织体制的变革,也涉及原有各村居民的利益,因此面临很多亟须解决的现实问题。概括而言,目前农村新型社区建设与管理尚处于起步探索阶段,所遇到的主要困境和问题表现在如下方面。(一)行政力量主导明显,社区建设力量单一当前的农村新型社区化建设大都是由政府主导进行的,社区建设力量较为
17、单一,居民的主体地位以及社会团体的力量没有得到很好的利用,新型社区建设的体制机制不完善。由政府主导的“自上而下”的农村社区化建设不仅会引起由于建设力量不足而导致的发展失衡问题,还会因为建设力量的片面性阻碍社区的良性发展。首先,农村社区化发展的社会共建力量不够,市场化机制尚不完善,建设资金主要来源于政府财政和政策支持,一旦政策有变或遇到突发情况,农村社区化建设就会陷于停滞或被动处境。其次,农村居民的自主参与积极性不高,加之传统习惯的影响,部分居民对新型社区化建设缺乏认识,甚至对合村并居和农村社区化建设存有一定抵触情绪。(二)社区基层组织体制不健全,运行不畅在农村新型社区化建设中,原来的行政村和村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当前 农村 新型 社区 发展 困境 未来 基于 山东省 案例 分析 林聚任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