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高中地理教学网络互动平台的研究.docx
《构建高中地理教学网络互动平台的研究.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构建高中地理教学网络互动平台的研究.docx(57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构建高中地理教学网络互动平台的研究 构建中学地理教学网络互动平台的探讨 结 题 报 告 亳州二中 吕敬 摘要 该探讨主要涉及中学地理教学网络互动平台的构建以及利用该平台进行课堂教学实践的过程。探讨者通过参加构建、运用该平台教学以及发放调查问卷来收集数据。数据表明:平台供应的信息量大,可以拓宽学生视野,学生的学习爱好获得提高;肯定的交互性为学生与资源、学生与老师、学生与学生的沟通供应了便利;练习和反馈可以刚好了解教学效果;老师和学生的信息素养均获得提高。 关键词 中学地理 网络教学 网络互动平台 正文 一、课题提出的背景 1、世界各国重视利用网络进行教化 网络教化具有其它技术手段无可比拟的优越性
2、,因此世界各国尤其是发达国家无不对此赐予高度的重视。美国总统克林顿在1996年初就要求在2000年以前把每一间教室和每一个图书馆都联到Internet上。英国到2000年已有24门学科不同程度地实现了课程与网络的结合。日本政府在100所中小学进行的联网试验探讨项目要通过一系列科学试验探究新的教化体制与教学模式。 2、我国在网络教化中处于尝试阶段 在我国,信息技术整合于课程的策略主要是通过利用信息技术丰富课程,“即在老师的教学设计及讲稿中注入互联网上新的内容,用新的资料更新教学设计或者在讲授中加入交互演示,或者改编在线找到的教学设计,或者围绕一些以前从未得到的资料创作新的教学设计”(潘东标语)。
3、这种策略中,信息技术整合教学不是为了开发新的教学方法,而是用这些策略丰富课程,用互联网资源作为增进课堂活力的催化剂。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和课程改革的须要,信息技术与课程的整合不应止于老师在教学中应用信息技术,而应主动创建条件,帮助学生逐步学会依据学习须要评价和选用合适的IT工具,有效地获得信息、加工和处理信息、表达和沟通信息,并能利用信息解决问题,帮助学生以新的方式进行学习。因此,必需把信息技术从学习对象转变为学习工具,把信息技术运用到学习之中,使之成为提高教化质量的一个重要载体,必需把信息技术从协助教学的手段转变为促进学习方式变革的平台,建构在网络环境下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新方式。为了实
4、现上述目标,很多中小学尝试让学生上网就某一主题收集资料或者开展基于网络的探讨性学习,但这种环境下老师的指导作用微乎其微。而要实现上述目标必需将网络技术与课堂教学紧密结合,通过课堂这一主渠道实现信息技术与课程的整合。2000年3月江苏省南京市中华中学在全国首创网络教学,在初中试验班的地理、外语课试行这种全新的教学模式。随后北京、广东、上海等地相继有学校进行网络教学的尝试。但从网络技术的应用来看,当时网络技术的应用还只是停留在课程内容的发布上,网络只是一种信息传递的媒体,而没有当作一种通讯平台来运用,尽管某些课程充分考虑了网络更高层次的应用,但基本上处于尝试阶段;“构建中学地理教学网络互动平台的探
5、讨”课题就是要建构一个基于网络环境的教学互动平台,促进师生互动,探究互动模式,有效促进中小学教学改革,提高学科教学质量,培育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实践实力。 3、当前的基础教化改革形势 国家基础教化新课程方案及教学安排纲要已颁行,基于对新一轮基础教化课程理念的学习和实践,正在形成一种新的教学效果观。那就是评价课堂教学,只看结果是远远不够的,重要的是看过程。一堂课结束了,即便学生说不出得到了怎样明确的学问,然而,他的确沟通了,沟通了,探讨了,体验了,操作了,经验了,他就不会一无所获,教学效果应当深厚长久,至少要比记住几条干巴巴的结论得到的多。我们希望打造一个可供学生在课堂学习时操作、探究和实践的平台。
6、这也就是最初我们递交申请书的题目“构建网络互动平台实践中学地理教学”的来源。在新课程理念下,课堂教学中老师的“讲”不再是“发布”,而成为一种沟通和对话;学生的“练”不再是做规范的习题,而更多的是操作、探究和实践。 二、课题探讨的目的意义 1、拓宽学生学问面,提高学生的学习爱好 拓宽学生接受地理学问的视野和途径,使学生的学习爱好和主体意识得到增加;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爱好,培育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力,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 2、有利于学生协作学习的形成 协作学习主要是在自学的基础上开展探讨、争辩、甚至辩论,以此保持自己的学问,升华自己的相识。网络环境中学生在老师指导下,依据学习的要点,利用网络调用信息
7、资料,自由阅读,或者针对某一问题进行探讨,相互沟通形成共识,老师也可调用某一学生的资料进行点评。这样,学生与学生,老师与学生的协作可在网络环境中实现,达到较好的教学效果。 3、提高老师驾驭信息技术的实力,转变教学理念,以适应网络教化的发展 中学地理学科的空间性、综合性和学科交叉性的特点确定了网络必将在地理教学中发挥巨大作用,因此地理老师在构建网络互动教学平台并利用它在实际教学中能够取得肯定的创新和突破。 4、拓展校内网络的功能,提高网络利用率 随着“校校通”工程的推动,我校校内网络趋于完善,怎样提高网络的利用率,更好地服务于教化教学是我们面临的一个急需解决的迫切问题。怎样避开使校内网只是学校“
8、展览”的延长成为一个花瓶摆设,也是我们要努力的方向。我们选择构建中学地理互动教学平台,就是要使校内网成为师生互动沟通的舞台,使校内网不仅仅是一种通讯媒体,而成为一锅大家都来添菜加料的美味“石头汤”。从中我们将探究出网络与教学相结合的最佳方式,最大限度地发挥校内网的功能,提高利用率。 三、概念界定 1、网络 计算机网络是指处于不同地理位置的多台具有独立功能的计算机系统通过通信设备和通信介质互连起来,并以功能完善的网络软件进行管理并实现网络资源共享和信息传递的系统。从微观上来说,网络的功能就是将不同地理位置的计算机联结起来,使其相互之间可以收发电子信号。对两台通信的终端而言,网络可以虚拟成连接它们
9、的一根电缆。 2、网络互动 在网络中进行的双向、多向的沟通。互动常用的有调查、论坛、即时反馈、QQ、E-Mail等。 3、中学地理教学网络互动平台 该平台运行于校内网,也可以通过Internet访问,是面对校内地理老师和学生的网络教与学平台。平台基于windows2000 Advanced Server操作系统,运用ASP(Active Server Page)开发环境和Acce数据库,以Dreamweaver为开发工具。预设互动模块有BBS论坛、教学反馈留言本、课堂练习等,并供应国内外地理教学和资源的优秀权威链接。 四、理论假设 在建构主义理论和终身教化理论的指导下,通过在新的教学环境(地理
10、网络课堂)中实施教学,培育学生适应网络的实力,提高学生学习地理的爱好,增加学生获得、保存、处理和利用信息的实力,培育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实力。 五、探讨目标 1、通过对本课题的探讨,构建中学地理教学网络互动平台,运用平台进行课堂教学,初步了解在地理教学中运用网络互动平台与信息技术学科整合的最佳契机。 2、通过此课题探讨,转变老师观念,使老师形成问题意识和探讨意识,有效地提高老师的探讨实力和教学实力,不断地优化老师的教化行为。拓宽学生接受地理学问的视野和途径,使学生的学习爱好和主体意识得到增加,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 3、尝试整理出在地理网络互动教学中能有效进行的非量化评价标准等。 六、探讨内容
11、1、中学地理网络互动平台的设计与开发 构建亳州二中地理平台和地理网络课堂,创设学习情境。应用网络多媒体技术,如文字、图片、视频、音频、动画等创设有利于学生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和相互沟通的情境,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调动学生的主动性,探究课程内容与网络整合的最佳途径。优化互动方式,比较网络环境中多种互动方式的优劣,探究互动方式的最佳设计,让学生在互动中建构自己的学问结构。 2、跟踪记录老师和学生利用该平台进行互动教学的状况 建构基于该网络平台的教学流程。选择试验对比班级,深化教学第一线调查和记录老师与学生利用该平台互动的动态状况,发放调查问卷获得试验数据,在试验数据比较中分析和寻求网络与教学相结合的最
12、佳切入点。 3、探究网络教学评价体系 尝试整理出在地理网络互动教学中能有效进行的评价表,对学生在网络环境中的学习看法、水平、实力、效果等进行比较客观的评价,尝试对学生运用平台学习的心理状况进行初步了解。 七、探讨过程 1、课题打算阶段(2005年5月2005年10月) 构思、规划、制订出本课题的总体方案及各阶段的实施要点,组建试验组织机构,组织参加本探讨的老师加强相关理论的学习,学习课题探讨方案,明确本探讨的意义及做法。我们在2005年4月份提交的课题申请书,2005年8月获得立项(详见附录安徽省教化厅文件教科研20051号关于公布2005年度安徽省教化科学规划课题立项评审结果的通知),200
13、5年9月向学校科研中心提交了开题报告。 2、课题实施阶段(2005年11月2007年6月) 完成地理网络互动教学平台构建。实施互动教学对比试验,跟踪记录试验数据并写出分析报告。发放调查问卷,并对问卷进行结果统计并分析写出调查报告。 3、课题总结阶段(2007年7月2007年8月) 整理课题探讨的资料、相识成果和操作成果。丰富平台中的课程学习资料,完善各项统计分析报告,整理论文、教学设计、课件等资料,开展课题自评,找出课题探讨中存在的问题并分析解决,为下一阶段推出公开课和课题结题做充分的打算。 4、成果展示阶段(2007年9月2007年12月) 这个阶段主要是把获得的成果在校内网上向全社会公布,
14、并邀请专家和兄弟学校的老师来学校听课观摩。向听课的专家和老师发放调查问卷,听听他们的看法反馈。 八、探讨方法 本课题采纳行动探讨的策略,综合运用文献探讨法、自然试验法、问卷调查法、资料分析、阅历筛选、对比探讨等多种方法。 1、文献探讨法 网络教学的理论已有许多,付诸实践的则很少,因此我们多方面搜集可供指导实践的理论,对它们进行比较探讨,把握国内外探讨动态,借鉴已有的探讨成果和阅历教训,找到新的生长点,为课题探讨供应框架和方法论。 2、调查探讨法 对参加试验的学生发放问卷,对运用和观摩平台的老师发放问卷,统计分析结果,从中发觉解决问题的一般途径和方法。 3、个案探讨法 选择出“地理网络课堂”中的
15、典型课例,分析其内容与网络环境整合的利弊,最终形成该学科该类教材在网络教学环境中的科学流程,而相应的网站平台及网页资源则成为学校信息化资源库的一部分。 4、对比探讨法 运用等组设计原理,随机选定两个同等班,对试验班实行网络互动教学,使试验班学生有机会在互动平台上学习和沟通。而对比照班,则采纳常态教化教学。 九、对比探讨试验 1、选择原则:随机、同等。 2、试验班和一般班对比探讨时辰表 时间段 试验班 一般班 任课老师 2005.112006.6 高一(3)班 高一(4)班 李景文 高三(15)班 高三(20)班 于铁柱 2006.9 2007.6 高一(23)班 高一(24)班 李景文 高二(
16、9)班 高二(10)班 于铁柱 2007.9 2007.12 高一(35)班 高一(34)班 于铁柱 高二(23)班 高二(24)班 李景文 高三(9)班 高三(10)班 于铁柱 3、试验说明 (1)试验探讨的内容和目标 试验探讨的内容: 探究在网络环境下如何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实力,学生怎样利用网络资源自主解决问题是我们试验探讨的重点。 试验探讨的目标: A、形成性目标:争取大部分学生在试验结束时,利用网络资源自主解决问题的实力有明显提高。 B、发展性目标:使学生对运用信息技术学习地理有明显的爱好,能主动学习,主动思索,学习效率高。 C、相识性目标:指本试验课题的参加者对与试验因素有关的问题如
17、信息技术与地理学科的整合、网络环境对学生的学习爱好以及学生综合素养全面提高的影响。 (2)试验的变量 A、自变量 教学中信息技术和网络平台的正确应用是本试验探讨课题中由老师限制的自变量。其中正确应用包括学生登陆和退出平台的方法,学生搜寻信息、回答问题、课堂练习、教学反馈的提交等。 B、因变量 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实力是本试验的因变量。“形成性和发展性目标”是因变量的详细体现。 C、无关变量 老师和学生及家长的心理因素是试验的无关变量。 我们的限制:在试验中,试验老师必需严格根据课题组的试验方案在“地理网络课堂”中进行教学。 4、试验效果的检测 A、检测项目 一级指标 二级指标 三 级 指 标 学
18、 生 自 主 学 习 能 力 培 养 提出问题实力 擅长发觉问题,并能提出有价值问题。 网上资源检索的实力 能借助网络平台进行网上资源检索以解决问题。 得出结论的实力 能在网上搜集信息进行处理后得出科学的结论。 B、试验数据对比 年级 试验班 独立提出问题 自主学习 对比班 独立提出问题 自主学习 高一 3班(60人) 57 58 4班(60人) 51 49 23班(62人) 59 60 24班(62人) 52 50 35班(58人) 57 57 34班(58人) 49 49 高二 9班(72人) 68 70 10班(72人) 62 61 23班(62人) 61 61 24班(62人) 47
19、47 高三 15班(70人) 68 69 20班(70人) 64 65 9班(72人) 71 70 10班(72人) 54 51 B、试验结果与分析 年 级 是否试验班 学生独立提出问题实力 网络环境下学生自主学习的实力 高一年级 试验班 96% 97% 对比班 84% 82% 高二年级 试验班 97% 98% 对比班 82% 81% 高三年级 试验班 98% 98% 对比班 84% 82% 通过以上数据分析,可以看出试验验证了假设,达到了预期目标。我们发觉学生的自主学习实力得到了提高,为他们独立发觉问题、分析问题、利用网络资源自主解决问题供应了广袤的空间,培育了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实力。(详
20、见附录基于网络平台的地理学习自主性的培育) 试验有利于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有利于促进地理老师的专业成长。(详见附录“亳州二中地理平台”运用状况调查问卷报告(学生)和“亳州二中地理平台”公开课教学调查问卷结果统计分析报告) 5、试验教学实例 来自于铁柱老师给试验班高一(35)班上的自然界的水循环。 A、教学目标(学问目标、实力目标、情感目标)的融合(本课介绍模块如图1) 图1 本课介绍 B、教学结构(老师的主导地位和学生的主体地位)的混合 (1)资料展示:老师讲解教学目标后,布置相关问题,学生带着问题登录地理网络课堂,阅读老师事先编入的电子课文和相关资料。(如图2学生登录信息、图3学生阅读相关
21、资料) 图2 高一(35)班学生登录信息 图3 黄婷婷同学在阅读课本相关资料 (2)课堂沟通(问题提出模块):通过问题探究的形式引导学生在所给材料的基础上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合作学习,回答问题,发表自己的看法和见解,还可以在校内网上阅读、搜寻其他的相关资料。(如图4 学生查看问题、图5学生回答问题) 图4 凡慧同学在查看问题 图5 王永敏同学在回答问题1并观看播放的水循环示意动画 (3)老师依据学生的问题回答状况,限制学朝气后用PowerPoint演示并重点讲解学问重点和难点。(如图6学生问题回答反馈、图7老师讲解内容) 图6 老师阅读学生问题回答反馈状况 图7 老师讲解内容 (4)老师讲解结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构建 高中地理 教学 网络 互动 平台 研究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