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国家开放大学电大本科《劳动与社会保障法》论述题案例分析题题库及答案(试卷号:1021).docx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05.gif)
《最新国家开放大学电大本科《劳动与社会保障法》论述题案例分析题题库及答案(试卷号:1021).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最新国家开放大学电大本科《劳动与社会保障法》论述题案例分析题题库及答案(试卷号:1021).docx(15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最新国家开放大学电大本科劳动与社会保障法论述题案例分析题题库及答案(试卷号:1021)最新国家开放高校电大本科劳动与社会保障法论述题案例分析题题库及答案(试卷号:1021) 一、论述题 1试述养老保险的特点。答:养老保险具有如下特点: (1)强制性。(2分)养老保险由国家立法强制实行,企业单位和个人都必需依法参与,符合养老条件的人,可向社会保险部门领取养老金。(2分) (2)补偿性。(2分)劳动者所领取的退休金和获得的其他待遇中有一部分是自己所缴纳的保险费的返回,还有一部分是对劳动者劳动贡献的回报,具有肯定的补偿性质。(2分) (3)广泛性。(2分)养老保险的适用对象是全部退休、退职的劳动者。
2、养老保险所保障的对象是全部的劳动者,并不进行某种选择和区分。(1分) (4)社会性。(2分)养老保险影响很大,享受人多且时间较长,费用支出浩大,因此,必需设置特地机构,实行现代化、专业化、社会化的统一规划和管理。(1分) 2试述劳动法律关系的特征。答: 劳动法律关系的特征有: (1)劳动法律关系主体双方具有同等性和隶属性。(3分)劳动法律关系一方主体是劳动者,另一方主体是用人单位。在劳动法律关系建立之前,即在劳动力市场中劳动者和用人单位是同等的主体,双方是否建立劳动法律关系及建立劳动法律关系的条件由其根据同等自愿、协商一样的原则依法确定。在双方订立劳动合同确立劳动法律关系之后,劳动者就成为用人
3、单位的职工,处于供应劳动力的被管理的地位;而用人单位则成为劳动力运用者,处于管理劳动者的管理地位,双方形成管理与被管理的关系。(2分) (2)劳动法律关系具有以国家意志为主导、当事人意志为主体的特征。(3分)劳动法律关系是根据劳动法律规范规定和劳动合同的约定形成的,既体现了国家意志,又体现了双方当事人的共同的意志。为了爱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劳动法律关系具有较强的国家干预性质,因此,劳动法律关系体现的国家意志和当事人意志并不是同等的,当事人的共同意志必需符合国家意志并以其为指导,国家意志居于主导地位。(2分) (3)劳动法律关系是在社会劳动中形成和实现的。(2分)劳动法律关系形成的现实基础是劳动
4、关系。只有劳动者同用人单位供应的生产资料相结合,才能在劳动者与用人单位之间形成劳动法律关系。实现社会劳动过程,就是劳动者和用人单位各自行使权利和履行义务的过程,也就是劳动法律关系得以实现的过程。因此说,劳动法律关系是在社会劳动中形成和实现的。(2分) 3试述劳动争议处理的原则。答:我国劳动争议的处理原则可以概括为以下四项: (1)合法原则。(2分)处理劳动争议必需严格依照有关法律法规处理,不仅处理程序要合法,争议处理机构的组成、处理的期限、法律法规的适用等都要合法。(2分) (2)公正原则。(2分)这一原则要求在处理劳动争议过程的各个阶段,不论适用实体法还是适用程序法,对双方当事人都应当一视同
5、仁。(2分) (3)刚好原则。(2分)刚好原则意味着,任何主体在处理劳动争议时,都应遵循相关法律法规规定的期限,尽可能快速、高效地处理和解决劳动争议。(1分) (4)着重调解原则。(2分)劳动争议发生之后,应着重实行调解方式使双方在自愿的基础上化解冲突。(1分) 4.试述劳动合同成立和劳动合同生效的联系与区分。答:28.试述劳动合同成立和劳动合同生效的联系与区分。 劳动合同成立和劳动合同生效的联系与区分如下:劳动合同成立是指劳动合同双方当事人就确立劳动关系意思表示一样,并就劳动合同条款协商一样,签订了协议。(2分)劳动合同生效是指劳动合同具有法律效力的起始时间。(2分)劳动合同成立和劳动合同生
6、效既有联系又有区分,劳动合同成立是劳动合同生效的前提,但劳动合同成立并不意味着劳动合同肯定生效。(2分) 劳动合同双方当事人通过同等协商,自愿就劳动合同条款达成一样后,签订协议,劳动合同即告成立,但劳动合同成立并不意味着劳动合同肯定生效。(4分)劳动合同依法订马上具有法律约束力,当事人必需履行劳动合同规定的义务。只有依法成立的劳动合同才具有法律约束力,才能受到国家法律的爱护,产生当事人期望的法律后果。(4分) 5试述与社会福利的其他项目相比社区服务的特点。 答:与社会福利的其他项目相比较,社区服务具有以下三个方面的特点: 第一,社区服务不只是一些社会自发性和志愿性的服务活动,而是有指导,有组织
7、,有系统的服务体系。(3分) 其次,社区服务不是一般的社会服务产业,它与经营性的社会服务业是有区分的。(3分) 第三,社区服务不是仅由少数人参加的为其他人供应服务的社会活动,它是以社区全体居民的参加为基础,以自助与互助相结合的社会公益活动。:(4分) 从目前看,社区服务广泛覆盖了妇女j儿童、老年人、残疾人、青壮年人和优抚对象、驻社区单位等各类群体,服务项目广泛涉及社区卫生、社区文化、社区环境、社区治安、社区保障等内容。(4分) 6试述劳动法律关系的特征。答:劳动法律关系的特征有: (1)劳动法律关系主体双方具有同等性和隶属性。(3分)劳动法律关系一方主体是劳动者,另一方主体是用人单位。在劳动法
8、律关系建立之前,即在劳动力市场中劳动者和用人单位是同等的主体,双方是否建立劳动法律关系及建立劳动法律关系的条件由其根据同等自愿、协商一样的原则依法确定。在双方订立劳动合同确立劳动法律关系之后,劳动者就成为用人单位的职工,处于供应劳动力的被管理的地位;而用人单位则成为劳动力运用者,处于管理劳动者的管理地位,双方形成管理与被管理的关系。(2分) (2)劳动法律关系具有以国家意志为主导、当事人意志为主体的特征。(3分)劳动法律关系是根据劳动法律规范规定和劳动合同的约定形成的,既体现了国家意志,又体现了双方当事人的共同的意志。为了爱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劳动法律关系具有较强的国家干预性质,因此,劳动法律
9、关系体现的、国家意志和当事人意志并不是同等的,当事人的共同意志必需符合国家意志并以其为指导,国家意志居于主导地位。(2分) (3)劳动法律关系是在社会劳动中形成和实现的。(2分)劳动法律关系形成的现实基础是劳动关系。只有劳动者同用人单位供应的生产资料相结合,才能在劳动者与用人单位之间形成劳动法律关系。实现社会劳动过程,就是劳动者和用人单位各自行使权利和履行义务的过程,也就是劳动法律关系得以实现的过程。因此说,劳动法律关系是在社会劳动中形成和实的。(2分) 二、案例分析题 1.农村村民赵某常年在外打工,主要在建筑工地做小工,但一次不幸从脚手架上摔下,双腿残疾,从今失去劳动实力。其配偶也因过度难过
10、而身体及精神受损,也基本丢失劳动实力。赵某尚有一子现年八岁,正在读小学。很快,赵某一家很快便花光了当年获得的伤残赔偿金,全家生活陷入窘境。 试分析: (1)依据我国现行法的规定赵某一家哪些人可以获得农村五保供给待遇? (2)农村五保供给待遇主要包括哪些供给内容? 答:(1)依据我国现行法规定,老年、残疾或者未满16周岁的村民,无劳动实力、无生活来源又无法定赡养、抚养、扶养义务人,或者其法定赡养、抚养、扶养义务人无赡养、抚养、扶养实力的,享受农村五保供给待遇。(6分)因此,赵某全家若符合上述条件,可以享受农村五保供给待遇。(3分) (2)农村五保供给包括下列供给内容:供应粮油、副食品和生活用燃料
11、;供应服装、被褥等生活用品和零用钱;供应符合基本居住条件的住房;供应疾病治疗,对生活不能自理的赐予照料;办理丧葬事宜。(5分)农村五保供给对象未满16周岁的,还应保障他们依法接受义务教化所需费用。(3分)农村五保供给对象的疾病治疗,应当与当地农村合作医疗和农村医疗救助制度相连接。(3分) 2.赵某是一家保险公司的业务员,跟公司签有为期1年的劳动合同,合同中约定赵某每个季度必需完成肯定数额的销售任务,个人收入则主要来自销售提成。尽管赵某对保险推销工作满怀热忱,不辞辛苦,但第一个季度下来,所签保险单寥寥无几,远远没有完成公司的销售定额。公司销售主管提示赵某说,若其次季度仍完不成任务,他就将面临被解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劳动与社会保障法 最新 国家 开放 大学 电大 本科 劳动 社会保障 论述题 案例 分析 题库 答案 试卷 1021
![提示](https://www.taowenge.com/images/bang_tan.gif)
链接地址:https://www.taowenge.com/p-11822818.html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