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修二化学教学工作总结.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必修二化学教学工作总结.docx(26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必修二化学教学工作总结 2022年上期高一化学(必修二)教学总结 时间飞逝,这一学期就要结束了,本学期在校领导的领导下及备课组长杨德春老师的引导下,我们高一化学组顺当地完成了教化教学工作,现就这一学期的教学工作总结如下: 一、在思想觉悟上: 1、主动拥护中国共产党领导,主动参与学校组织的政治学习,做好笔记,写好心得。为维护社会稳定献出自己的一份力气。 2、主动参加学校组织的教职工活动,每周按时参与升旗仪式,不缺勤,不早退。听从支配。 二、教化教学上: 1.、协作校领导的工作,虚心向老老师请教,主动地去听课,评课,不断完善自己的学问体系,大量阅读教学理论书籍,探讨新课程理念,明确中学化学新课程实
2、施目标,研讨有效实施策略,脚踏实地进行新课程改革,尽快从整体上把握新的课程结构,变“以老师为中心”为“以学生及其活动为中心”。 2、主动参与教研活动,仔细备好每一节课,出好每一节学案,留意依据不同的教学内容,不同的教学目标,结合不同层次的学生,选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努力创设一种和谐、愉悦的教学氛围和各种教学情境,细心设计教学过程和练习,在课堂上赐予学生自主探究,合作沟通和动手操作的权利,让学生充分发表自己的看法,激发对化学的新奇心,求知欲以及学习化学的爱好,变被动学习为享受学习。 3、在授课过程中,注意学生学习习惯的养成,帮助学生树立学习化学的信念和恒心,常常的反复的对学生的表现和进步赐予不断的
3、激励,在学习上赐予有信念、有恒心、有耐性的引导和帮助。帮助学生树立学习化学的信念和恒心的前提是重视基础学问的教学,无论所(1207)班级还是(1210)班,抓基础学问就要抓好化学课本学问,力求每章、每节过关,每个方程式过关,然后层层深化,尽量降低各层次学生之间的落差。强抓了化学用语的运用和试验基本技能,引导学生渐渐探究。 4、授完每一节课后,都要仔细反思,总结自己的胜利之处与不足之处,争取较大进步。 总之,由于第一次接触新课改,虽然很努力地去工作,但仍有不足之处,授课中的一些问题,本人还不能完解决,还需进一步的思索:如何把握好“探究内容的难易程度,与落实探究内容涉及的化学学问之间的平衡?如何除
4、了探究试验时间的掌控与教学进度之间的冲突等。探究教学内容还没有完全摆脱以老师为轴心的车轮运转,学生的问题意识较淡薄,许多问题都所老师提出的,一些学生解决问题的方法欠缺,表现出较强的依靠性,学生动手试验的实力不强。所以,在以后的教学实践中,要加强问题情境的创设,主动营造以学生为中心的探究式学习环境。不断完善自己,真正驾驭新课改的教学观念。 经过本学期的工作本学期工作: 可取之处: 1.教材处理好,可顺当流畅讲完课。并且重难点突出。 2.结合胡勇老师的同桌互助模式,进行了实践,取得了初步成效。 3.坚持督促学生完成每日一练。 不足之处: 1.在许多教学内容的教学中,在细微环节上感觉把握的不太好。
5、2.学生做了大量题,但没有覆盖全部题型。 3.对有些学案和试卷没有刚好批改和评讲,拖得战线有点长。 改进之处: 2.多跟老师们探讨,驾驭好讲课的分寸和细微环节。 3激励学生多做综合性的题,多提问有价值的问题 2022年7月2日篇二:中学化学必修二教学反思 中学化学必修二教学反思 一、实际教学中的困惑 1、教材的问题 : 教材内容多而杂、教学要求浅而泛、学问主线散而空。而各类评价性考试内容实而精、试题难而全; 教材文字不多,有限的化学学问还零碎地沉没在花花绿绿的画面、表格、试验步骤和大量的生活实例中,学生预习和复习的主动性不高; 课本习题少而窄。 2、教学目标的问题: 中学化学课程标准提出了“学
6、问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看法与价值观”三个方面的课程目标。教学内容和教学时间制约着这三维目标的全面落实,我个人的教学水平也存在问题; 教学中要实现四种实力的培育:化学试验探究的实力、独立思索的实力、信息获得与加工的实力、自主学习的实力。有限的课时,有限的内容,有限的机会达成这些实力的培育的确有限。 3、教学时间的问题:课时每周3节较少,学生课外时间的利用极其有限。习题课没法上,综合训练难上加难。 4、学生的问题:优生吃不饱,困难生还吃不了。有一部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不高。 5、评价的问题:化学成果的评价只停留在学问与技能的考核上,考核试题难而全。过程性评价没有多大的实际意义。 6、成果
7、状况的问题: 考试平均分不高,两极分化严峻。 二、新课标理念下应有的教学思索与要求 1、全面理解三维课程目标,科学制定课堂教学目标 在实施中要留意全面理解三维目标的内涵要求以及三个维度之间的关系。 “三维”目标是从课程功能层面提出的,是整个课程实施后所要达到的目标,不能将其简洁地分解到每节课。 三维的教学目标中,学问与技能是载体,过程与方法是核心,情感看法与价值观是结果。要在实施的过程中以基础学问为动身点,在过程与方法中寻求突破,细心设计呈现学问形成过程的探究活动。在探究学问的形成过程中获得学问、培育健康的情感看法与价值观,实现学习方式的转变。因此要依据教学内容和学生基础科学合理地制定每节课的
8、教学目标。 2、全面理解教材结构,精确把握必修模块的教学要求 从课程设计来看,必修模块的目的是促进全体中学生形成最基本的科学素养,重视其基础性;从编排体系来看,不再以物质结构、元素周期律等理论学问为动身点,采纳推理、演绎的方法学习化学,而改为以物质分类的思想来整合教学内容,通过供应试验事实、科学史话等感性材料,采纳分析、归纳的方法获得化学学问。因此,同样的学问内容,在新、旧教材中的地位和作用是不同的,其教学要求也不相同。对学有余力的学生,完全可以也应当在时间允许的状况下,对教学提出高一些的要求,以更好地理解学问以及为后续学习预留空间,但这种对教材内容的弹性增补,前提是首先要“保底”,而且增补不
9、能搞“一步到位”,不能增加学生负担。 值得留意的是,课程标准的教学要求是螺旋上升的,不是在学问首次出现时就要求学生一下子全部达到的。对于教学难度的把握,还可详细参考下列建议:比较现行的人教版、山东科技版和江苏版中学新课标教材要求,依据学生的实际状况确定适合本校实际的教学目标与要求;对于人教版教材中的资料卡片、科学视野和科学史话三个栏目的内容,是教学上很好的素材,但可以不作为学分认定内容;市教研室化学科组织编写必修模块各章节的教学要求说明,可以作为教学的参考。 3、深化探讨教材中学问呈现主线,合理重组教学内容 教材采纳了专题式的模块结构,肯定程度影响了学问的内在逻辑关系。为了避开这类内容学习中常
10、见的“一听就会,一用就乱”,肯定应当有化学基本理论作为主线贯穿进行学习。本章的教材根据新课标要求,隐去了过去熟识的线索,将大量的信息同时出现在学生面前,若老师的指导稍不得法,就很简单感到学问凌乱,把握不住规律,从而走入“背化学”的死胡同。要求教学中要深化探讨教材的编排主线,挖掘学问的内在联系,结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合理地重组教学内容,从学生已有的学问动身,突出“分类”这个主线,使基础学问清楚。 在新课程中,教材仅是学习的一个范例和文本,老师要突破多年来“紧靠课本”“忠实教材”的观念,教学中如何选取学问,学问如何呈现,都要靠老师进行二次创作,依据课程标准和学生的学习须要,重新整合教学资源,敏捷处理教
11、材。 4、以科学探究作为突破口,优化学生的学习方式 转变学生过于依靠接受式学习的学习方式是本次课程改革的重点任务之 一。中学化学课程标准中提出,在课堂教学中引入科学探究来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从而全面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达到提高全体公民整体素养的目的。在实施中,首先要对科学探究或探究式学习有一个正确的相识,才能科学、合理地运用于课堂教学。 在现代教化文献中“科学探究”、“探究式教学”、“探究式学习”都是指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仿照科学家进行科学探究的思维方式来主动构建学问、形成科学观念、领悟科学探讨方法的学习方式。这种学习方式在学习内容上,不但包括事实、理论等陈述性学问,还包括科学过程和方法等程序性学
12、问;在教学策略上,老师通过创设肯定的探究情景,让学生发觉问题,作出猜想与假设,并通过试验、调查、查阅文献等方式搜集与处理信息,对猜想与假设进行论证,最终通过表达与沟通活动对自己的探究过程进行反思与评价。在这一过程中学生获得学问与技能,驾驭解决问题的方法,获得情感体验。 科学探究是新课程大力提倡的重要的学生学习方式,但是,科学探究并不是学生学习的唯一方式。接受学习、探究学习等都是人类常用的学习方式。并没有肯定的优与劣,课堂教学中老师的任务之一,就是优化学生的学习方式,引导学生综合应用各种学习方式(包括接受式)来主动、主动、高效地获得学问。 科学学习强调亲身体验、在“做中学”,但由于时间和学生学问
13、基础的限制,只有选择那些最有探究价值而且学生在现有的学问基础上能够探究的内容进行探究,这些内容应当是本模块的主干学问。探究活动应当围绕主要教学目标绽开。学生探究思索的时间要充分,沟通展示的范围要广。 5、充分发挥化学试验在教学中的多种功能 化学试验既是课程目标,又是学生学习化学的重要方式,更是学生学习化学的重要内容。在化学教学中,通过试验不仅可以使学生获得化学学问,学会试验技能;更重要的是通过试验创设生动的学习情景,达到激发爱好、启迪思维,获得学问、培育科学看法和科学方法的目的。试验教学中的启迪思维功能很简单被其获知功能掩盖,要站在素养教化的高度对试验教学中的思维活动赐予足够的重视。若对试验的
14、启思功能开发不够,只着重其在获得学问方面的价值,就会陷 入重“做”轻“思”的误区。 通过试验创设的问题情境,激发探究的欲望,依循科学的方法自主地进行探究,并在探究的过程中不断发觉新问题,或通过试验去验证自己的理论假设,从中获得新学问,体验科学的思维方法,养成良好的科学探讨习惯,培育出科学的精神和看法。 三、个人教学中的详细做法 第1节 元素周期表教学主线及流程: 第一课时: 、阅读课本尾页的元素周期表 找寻硅元素的位置请说出硅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位置引出元素周期表结构的学习平面中点的位置的确定学习周期、短周期、族、主族等硅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位置的正确表达与书写。 、画出硅原子结构示意图激发学
15、生在硅原子结构与硅元素位置之间找寻数值上的关联用钠原子结构与钠元素位置的数值关系进行验证得出“周期序数=原子的电子层数、主族序数 = 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 = 元素的最高正价数、原子序数 = 核电荷数 = 质子数 = 核外电子数 ”。 、利用课本第5页、第7页的原子结构示意图比较原子半径原子得失电子的实力提炼、归纳“在同一主族中,从上到下,原子序数渐渐增大,原子半径渐渐增大,失电子实力渐渐增加,得电子实力渐渐减弱,金属性渐渐增加,非金属性渐渐减弱”。 其次课时: 、回忆同一主族元素性质的递变性规律用钾、钠的试验验证元素金属性的相像性与递变性 用第8页的卤素单质与氢气反应的资料验证元素非金属性的相
16、像性与递变性 小结金属的金属性(还原性)强弱比较的试验方案设计 总结并板书“元素的金属性(还原性)越强,其单质与水或酸反应生成氢气越简单;元素的金属性(还原性)越强,形成的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碱性越强。” 、借助第 7、8页的碱金属单质和卤素单质的物理性质比较、归纳、概括同一主族元素单质物理性质的递变性规律。 、由学生中的双胞胎引出并理解同位素简介核素的概念和表示方法。 、抑扬顿挫地示范背诵1-20号元素说明记忆的作用,指导背诵的方法布置书面作业和背熟1-20号元素的依次。 个人的教学相识:上述教学中,“学问与技能”落实了元素周期表结构的学习、得出了“周期序数=原子的电子层数、主族序数 = 原
17、子的最外层电子数 = 元素的最高正价数、原子序数 = 核电荷数 = 质子数 = 核外电子数 ”。归纳了“在同一主族中,从上到下,原子序数渐渐增大,原子半径渐渐增大,失电子实力渐渐增加,得电子实力渐渐减弱,金属性渐渐增加,非金属性渐渐减弱”等。“过程与方法”体现在元素周期表的结构、原子结构与周期表中的位置关系、同一主族元素性质的相像性与递变性规律等学问的产生与形成中。“情感看法与价值观”体现在学生的智力活动中、学问的内在联系中、元素性质的相像性递变性的奥妙中、获得学问的愉悦和胜利感中。 2、第2节 元素周期律教学主线及流程: 第一课时: 、开展组与组之间、学生个人之间背诵1-20号元素的竞赛 落
18、实1-20号元素的记忆回忆同一主族元素性质的相像性与递变性规律提出同一周期元素是否也存在元素性质的相像性与递变性规律?画出na、mg、al的原子结构示意图,比较原子半径学生进行分析推断引出问题与冲突指导同一周期中原子半径比较的方法结合对硫和氯气的学问归纳“在同一周期中,从左到右,原子序数渐渐增大,原子半径渐渐减小,得电子实力渐渐增加,失电子实力渐渐减弱,非金属性渐渐增加,金属性渐渐减弱”。 、作业完成第18页的第 2、 4、 5、6题。 其次课时:、背诵1-20号元素回忆同一周期元素性质的递变性规律以解答试验习题的方式解决第14页的试验1 验证同一周期元素性质的相像性与递变性规律指导学生阅读第
19、15页的表格信息补充sih 4、ph3 、h2s、hcl的稳定性比较巩固同一周期元素的相像性与递变性规律归纳并板书“元素的非金属性(氧化性)越强,其形成的气态氢化物越稳定;元素的非金属性(氧化性)越强,形成的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的酸性越强。” 、作业完成第13页关于元素符号和原子结构示意图的填写。 第三课时:、背诵1-20号元素分别回顾同一主族及同一周期元素性质的递变性规律。篇三:高一化学必修二学问点总结 1 、原子半径 (1)除第1周期外,其他周期元素(惰性气体元素除外)的原子半径随原子序数的递增而减小; (2)同一族的元素从上到下,随电子层数增多,原子半径增大。 2 、元素化合价 (1)除
20、第1周期外,同周期从左到右,元素最高正价由碱金属+1递增到+7,非金属元素负价由碳族-4递增到-1(氟无正价,氧无+6价,除外); (2)同一主族的元素的最高正价、负价均相同 (3) 全部单质都显零价 3、元素的金属性与非金属性 (1)同一周期的元素电子层数相同。因此随着核电荷数的增加,原子越简单得电子,从左到右金属性递减,非金属性递增; (2)同一主族元素最外层电子数相同,因此随着电子层数的增加,原子越简单失电子,从上到下金属性递增,非金属性递减。 4、最高价氧化物和水化物的酸碱性 元素的金属性越强,其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的碱性越强;元素的非金属性越强,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的酸性越强。 这些
21、有的是第一节有的是本章后面几节的不管怎么说登记来有好处,以后都用的上 有机化合物主要由氧元素、氢元素、碳元素组成。有机物是生命产生的物质基础。 其特点主要有: 多数有机化合物主要含有碳、氢两种元素,此外也常含有氧、氮、硫、卤素、磷等。部分有机物来自植物界,但绝大多数是以石油、自然气、煤等作为原料,通过人工合成的方法制得。 和无机物相比,有机物数目众多,可达几百万种。有机化合物的碳原子的结合实力特别强,相互可以结合成碳链或碳环。碳原子数量可以是 1、2个,也可以是几千、几万个,很多有机高分子化合物甚至可以有几十万个碳原子。此外,有机化合物中同分异构现象特别普遍,这也是造成有机化合物众多的缘由之一
22、。 有机化合物除少数以外,一般都能燃烧。和无机物相比,它们的热稳定性比较差,电解质受热简单分解。有机物的熔点较低,一般不超过 400。有机物的极性很弱,因此大多不溶于水。有机物之间的反应,大多是分子间反应,往往须要肯定的活化能,因此反应缓慢,往往须要催化剂等手段。而且有机物的反应比较困难,在同样条件下,一个化合物往往可以同时进行几个不同的反应,生成不同的产物。 食品中的有机化合物: 1人体所需的养分物质:水、糖类(淀粉)、脂肪、蛋白质、维生素、矿物质 其中,淀粉、脂肪、蛋白质、维生素为有机物。 2淀粉(糖类)主要存在于大米、面粉等面食中; 油脂主要存在于食用油、冰激凌、牛奶等; 维生素主要存在
23、于蔬菜、水果等; 蛋白质主要存在于鱼、肉、牛奶、蛋等; 纤维素主要存在于青菜中,有利于胃的蠕动,防止便秘。 其中淀粉、脂肪、蛋白质、纤维素是有机高分子有机化合物。 分类: 一.依据碳原子结合而成的基本骨架不同,有机化合物被分为三大类:1.链状化合物 这类化合物分子中的碳原子相互连接成链状,因其最初是在脂肪中发觉的,所以又叫脂肪族化合物。 2碳环化合物 这类化合物分子中含有由碳原子组成的环状结构2,故称碳环化合物。它又可分为两类:脂环族化合物:是一类性质和脂肪族化合物相像的碳环化合物。芳香族化合物:是分子中含有苯环或稠苯体系的化合物。3杂环化合物:组成这类化合物的环除碳原子以外,还含有其它元素的
24、原子,叫做杂环化合物。 二、按官能团分类 确定某一类化合物一般性质的主要原子或原子团称为官能团或功能基。含有相同官能团的化合物,其化学性质基本上是相同的。 编辑本段命名: 1俗名及缩写 有些化合物常依据它的来源而用俗名,要驾驭一些常用俗名所代表的化合物的结构式,如:木醇是甲醇的俗称,酒精(乙醇)、甘醇(乙二醇)、甘油(丙三醇)、石炭酸(苯酚)、蚁酸(甲酸)、水杨醛(邻羟基苯甲醛)、肉桂醛(-苯基丙烯醛)、巴豆醛(2-丁烯醛)、水杨酸(邻羟基苯甲酸)、氯仿(三氯甲烷)、草酸(乙二酸)、苦味酸(2,4,6-三硝基苯酚)、甘氨酸(-氨基乙酸)、丙氨酸(-氨基丙酸)、谷氨酸(-氨基戊二酸)、d-葡萄糖
25、、d-果糖(用费歇尔投影式表示糖的开链结构)等。还有一些化合物常用它的缩写及商品名称,如:rna(核糖核酸)、dna(脱氧核糖核酸)、阿司匹林(乙酰水杨酸)、煤酚皂或来苏儿(47%-53%的三种甲酚的肥皂水溶液)、福尔马林(40%的甲醛水溶液)、扑热息痛(对羟基乙酰苯胺)、尼古丁(烟碱)等。 2一般命名(习惯命名)法 要求驾驭“正、异、新”、“伯、仲、叔、季”等字头的含义及用法。 正:代表直链烷烃; 异:指碳链一端具有结构的烷烃; 新:一般指碳链一端具有结构的烷烃。 3系统命名法 系统命名法是有机化合物命名的重点,必需娴熟驾驭各类化合物的命名原则。其中烃类的命名是基础,几何异构体、光学异构体和
26、多官能团化合物的命名是难点,应引起重视。要牢记命名中所遵循的“次序规则”。 1烷烃的命名: 烷烃的命名是全部开链烃及其衍生物命名的基础。 命名的步骤及原则: (1)选主链 选择最长的碳链为主链,有几条相同的碳链时,应选择含取代基多的碳链为主链。 (2)编号 给主链编号时,从离取代基最近的一端起先。若有几种可能的状况,应使各取代基都有尽可能小的编号或取代基位次数之和最小。 (3)书写名称 用阿拉伯数字表示取代基的位次,先写出取代基的位次及名称,再写烷烃的名称;有多个取代基时,简洁的在前,困难的在后,相同的取代基合并写出,用汉字数字表示相同取代基的个数;阿拉伯数字与汉字之间用半字线隔开。 一各类化
27、合物的鉴别方法 1.烯烃、二烯、炔烃: (1)溴的四氯化碳溶液,红色腿去 (2)高锰酸钾溶液,紫色腿去。 4卤代烃:硝酸银的醇溶液,生成卤化银沉淀;不同结构的卤代烃生成沉淀的速度不同,叔卤代烃和烯丙式卤代烃最快,仲卤代烃次之,伯卤代烃需加热才出现沉淀。 5醇: (1)与金属钠反应放出氢气(鉴别6个碳原子以下的醇); (2)用卢卡斯试剂鉴别伯、仲、叔醇,叔醇立即变浑浊,仲醇放置后变浑浊,伯醇放置后也无改变。 6酚或烯醇类化合物: (1)用三氯化铁溶液产生颜色(苯酚产生兰紫色)。 (2)苯酚与溴水生成三溴苯酚白色沉淀。 10糖: (1)单糖都能与托伦试剂和斐林试剂作用,产生银镜或砖红色沉淀; (2
28、)葡萄糖与果糖:用溴水可区分葡萄糖与果糖,葡萄糖能使溴水褪色,而果糖不能。 (3)麦芽糖与蔗糖:用托伦试剂或斐林试剂,麦芽糖可生成银镜或砖红色沉淀,而蔗糖不能。 1、甲烷(自然气) 分子式为:ch4 特点:最简洁的有机物 2、乙烯 分子式为:c2h4 特点:最简洁的烯烃(有碳碳双键) 3、乙醇(酒精) 分子式为:ch3ch2oh 特点:最常见的有机物之一 4、乙酸(醋酸) 分子式为:ch3cooh 特点:同上 5、苯 分子式为:c6h6 特点:环状结构 2 质上的特点 物理性质方面特点 1) 挥发性大,熔点、沸点低 2) 水溶性差 (大多不容或难溶于水,易溶于有机溶剂) 化学性质方面的特性 1
29、) 可燃性 2) 熔点低(一般不超过400) 3) 溶解性(易溶于有机溶剂,如:酒精、汽油、四氯化碳、乙醚、苯) 4) 稳定性差(有机化合物常会因为温度、细菌、空气或光照的影响分解变质) 5)反应速率比较慢 6)反应产物困难 【回来课本】 1常见有机物之间的转化关系篇四:高一_必修二化学教学安排 高一化学必修二教学安排 理综组 本学期我校高一年级化学学科的学习采纳了人民教化出版社、课程教材探讨所 和化学课程教材探讨开发中心编著的一般中学课程标准试验教科书化学2(必修)及其老师用书开展教学活动。为了让教学活动更好的进行,现制定教学安排如下: 一、教学思路 本册教科书是中学化学教学中的其次个模块,
30、本册教科书的内容分为:物质结构 元素周期表、化学反应与能量、有机化合物、化学与自然资源的开发利用四个章节。这些内容的学习可以让学生驾驭从个别物质到一般的化学元素周期律的理论学习,把学习从单一走向系统和规律化。在相识上提高一个档次。另外,化学反应的能量改变,热能,电能之间的相互转化,及反应速率的简洁介绍,可以为选修四打下基础;对简洁的有机物如甲烷,乙烯,苯,乙醇等的性质及用途的学习,可以为选修五打下基础。所以本册书的重要性是自不待言的,老师在传授的过程中对重点内容的把握肯定要精确。因为本册书的内容相对必修一来说内容较为抽象,试验较少,因为内容的趣味性有所下降,学习会有肯定的难度。这就要求老师肯定
31、要重视教法,尽量把困难的内容简洁化,让学生学习起来简单驾驭。 二、学生分析 今年我所教的班级是高一(1)、(2)两个班,这两个班的学生基础比较差,大多数学生学习习惯不好、学习看法不端正。 三、备课 花多点时间去备课,尽量做到把困难的内容简洁化,多设问,引导学生学会思索,学会做题。课堂上我应当多给机会让学生自己练习和回答问题或者上黑板做题。 四、上课 探讨新授课、习题课、章节复习课等不同课型的教学方法, 每种课都要细心设计问题。新授课要引领学生理解、驾驭原理和概念;习题课要引导学生经过练习和思索探讨,对概念和原理加深理解,熟识解题思路和方法;复习课要指导学生归纳和整理重要学问点,在课堂上给学生一
32、个完整的学问体系,对重点难点要精讲,通过习题归纳规律,强化非智力因素(信念、细心、方法)在答题中的重要性。 五、教学进度支配表 2022/3/1篇五:中学化学必修二方程式总结 中学化学(人教版)必修二相关化学方程式汇总 第一章 物质结构 元素周期律 1、li与o2反应(点燃): 4li + o2 2li2 o na与o2反应(点燃): 2na+o2na2o2 2、卤素单质f2 、cl2 、br2 、i2与氢气反应: f2 + h2 = 2hf cl2 + h2 = 2hcl br2 + h2 = 2hbr i2 + h2 = 2hi 3、卤素单质间的置换反应: (1)氯水与饱和溴化钠、氯水与饱
33、和碘化钠溶液反应: cl2+2nabr=br2+2nacl cl2+2nai=i2+2nacl (2)溴水与碘化钠溶液反应: br2+2nai=i2+2nabr 4、mg与h2o反应:mg+2h2o = mg(oh)2+h2 al与hcl反应: 2al+6hcl=2alcl3+3h2 mg与hcl反应: mg+2 hcl = mgcl2+ h2 5、na与cl2反应(点燃): 6、用电子式表示氯化氢的形成过程: 其次章 化学反应与能量 1、ba(oh)2?8h2o与nh4cl的反应 : ba(oh)28h2o+2nh4cl=bacl2+2nh3+10h2o 2、原电池原理 典型的原电池(zn-
34、cu原电池) 负极(锌):zn-2e-=zn2+(氧化反应) 正极(铜):2h+2e-=h2(还原反应) 电子流淌方向:由锌经过外电路流向铜。 总反应离子方程式:zn+2h+=zn2+h2 催化剂 3、h2o2在催化剂作用下受热分解: 2h2o2 2h2o+o2 4、na2so4与cacl2反应:na2so4+cacl2=caso4+na2co3 5、高炉炼铁:2c + o2 = 2co fe2o3 + 3co =2fe + 3co2 第三章 有机化合物 1、甲烷的主要化学性质 (1)氧化反应(与o2的反应): 点燃 ? co2(g)+2h2o(l) ch4(g)+2o2(g)? (2)取代反
35、应(与cl2在光照条件下反应生成四种不同的取代物): 2、乙烯的主要化学性质 ? 2co2+2h2o (1)氧化反应(与o2的反应):c2h4+3o2 ?点燃 (2)加成反应(与br2的反应): (3)乙烯还可以和氢气、氯化氢、水等发生加成反应: ch2=ch2 + h2 ch2=ch2+hclch2=ch2+h2 o(4)聚合反应: ch3ch3 ch3ch2cl(一氯乙烷) ch3ch2oh(乙醇) (乙烯制聚乙烯) (氯乙烯制聚氯乙烯) 3、苯的主要化学性质: ? 12co2+6h2o (1)氧化反应(与o2的反应):2c6h6+15o2 ?点燃 (2)取代反应: febr3 ? 与br
36、的反应 ? 2 2 苯与硝酸(用ho-no2表示)发生取代反应,生成无色、不溶于水、有苦杏仁气味、密度大于水的油状液体硝基苯。反应方程式: 2 浓硫酸 no2 2o (3 )加成反应用镍做催化剂,苯与氢发生加成反应: ? ? 4、乙醇的重要化学性质 (1)乙醇与钠的反应:2ch3ch2oh+2na2ch3ch2ona+h2 (2)乙醇的氧化反应 点燃 ? 2co2+3h2o 乙醇的燃烧: ch3ch2oh+3o2 ? 乙醇的催化氧化反应: cu或ag 2ch3ch2oh+o2 2ch3cho+2h2o 乙醇在常温下的氧化反应: 酸性kmno4或酸性重铬酸钾溶液 ?ch3cooh ch3ch2o
37、h 5、乙酸的重要化学性质 (1)乙酸的酸性 乙酸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 乙酸能与碳酸盐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气体 利用乙酸的酸性,可以用乙酸来除去水垢(成分是caco3): 2ch3cooh+caco3(ch3coo)2ca+h2o+co2 乙酸还可以与碳酸钠反应,也能生成二氧化碳气体: 2ch3cooh+na2co32ch3coona+h2o+co2 上述两个反应都可以证明乙酸的酸性比碳酸的酸性强。 (2)乙酸的酯化反应 反应原理(与乙醇的反应): 催化剂 乙酸与乙醇反应的主要产物乙酸乙酯是一种无色、有香味、密度比水的小、不溶于水的油状液体。 必修二化学教学工作总结 高二化学教学工作总结 高二化学教学工作总结 高二化学教学工作总结 高二化学教学工作总结 高二化学教学工作总结 高二化学教学工作总结 高二化学教学工作总结 高二化学教学工作总结 高二化学教学工作总结 本文来源:网络收集与整理,如有侵权,请联系作者删除,谢谢!第26页 共26页第 26 页 共 26 页第 26 页 共 26 页第 26 页 共 26 页第 26 页 共 26 页第 26 页 共 26 页第 26 页 共 26 页第 26 页 共 26 页第 26 页 共 26 页第 26 页 共 26 页第 26 页 共 26 页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