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事行政检察监督制度.docx
《民事行政检察监督制度.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民事行政检察监督制度.docx(51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民事行政检察监督制度 民事行政检察监督制度 第一部分 民事行政检察概述 一、民事行政检察的概念及特征 (一)民事行政检察的概念 民事行政检察是民事行政检察监督的简称,是指人民检察院依据民事诉讼法、行政诉讼法以及其他有关法律的规定,依法对民事诉讼和行政诉讼进行法律监督、维护司法公正和司法权威,保障国家法律的统一正的确施。它包括民事检察监督和行政检察监督两个方面的内容,从诉讼法理论来说,民事诉讼和行政诉讼是两种不同的诉讼,但检察机关监督两大诉讼的裁判结果时在监督方式、审查程序等方面具有一样性,且行政诉讼法正在进行修订,因此,今日讲课,许多地方我仅从民事审判监督的角度来讲,假如不明白之处可课后提出来
2、,我们一起探讨。 (二) 民事行政检察的特征 1.民事行政检察的法律依据是民事诉讼法、行政诉讼法和其他有关法律的规定 民事行政检察主要体现为诉讼监督,其法律依据主要来源于诉讼法的规定,民事诉讼法第14条规定:“人民检察院有权对民事诉讼实行法律监督。”行政诉讼法第10条规定:“人民检察院有权对行政诉讼实行法律监督。”上述条文均规定于法律的总则部分,体现 1 出人民检察院对诉讼活动实行法律监督是诉讼法的基本原则之一,人民检察院有权对人民法院的民事诉讼、行政诉讼的全部过程实施法律监督。在这两部诉讼法的相关部分规定了民事行政检察的详细方式、标准和程序,诸如此类的规定均属民事行政检察的法律依据。 其他有
3、关法律规定主要体现为民事实体法、行政实体法、行政程序法以及人民检察院组织法、检察官法等民事行政检察应当依照和适用的详细规定。 2.民事行政检察的根本目标是维护司法公正和司法权威 司法公正是司法工作的首要目标,是实体公正和程序公正的统一。民事行政检察对诉讼活动的监督,一是维护实体公正。人民检察院监督民事、行政司法裁判建立在精确认定案件事实和正确适用法律的基础之上,认定当事人之间的实体权利义务关系与实体法的规定一样,与人民法院裁判权形成良性制约;二是维护程序公正。人民检察院监督民事、行政司法程序遵守程序公正的客观性和确定性的标准,严格遵守公允原则与诉讼规律绽开,促使诉讼参加人在整个司法过程中得到同
4、等对待、敬重和保障,约束程序主体的诉讼活动,实现诉权与审判权的相互制衡。 司法权威是司法公信力的基础。司法权威在民事、行政诉讼中体现为审判权与检察权的正确行使而形成的社会公众对司法权的敬畏和敬重。维护司法权威既包括支持人民法院正确裁判,对审判权的干脆维护,也包括通过法律监督订正存在错误的司法裁判,维护由检察权和审判权共同形成的司法权威。 2 3.民事行政检察的根本任务是保障国家法律的统一正的确施 在民事、行政诉讼中,司法机关将法律运用到详细的冲突纠纷处理和评判中,由于受到法律的概括性、社会价值的多元化、裁判者的认知实力和价值倾向等因素的影响,法律的统一正确适用和实施在司法实践中可能会出现偏差。
5、民事行政检察在人民法院的法律适用环节对民事、行政实体法和程序法中出现的标准不统 一、程序不规范实施法律监督,充分保证了法律实施的权威性、至上性和连续性。在保证国家法律统 一、正的确施的前提下,民事行政检察进一步维护自然人、法人和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维护司法利益和社会公共利益,充分发挥法律在规范经济秩序、规范公权力运行方面的重要作用。 二、民事行政检察的性质 民事行政检察作为检察制度和检察工作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其最重要的属性就是法律监督属性。民事行政检察工作是检察机关为保障民事行政法律统一正的确施而进行的法律监督,其性质是对公权力的监督。检察机关代表国家行使法律监督权、监督对象是人民法院确有错
6、误的生效判决、裁定,损害国家利益、社会公共利益的调解书,审判监督程序以外的其他审判程序中审判人员的违法行为,法院在执行活动中的违法情形以及行政机关的行政执法活动等,而不是任何一方当事人的诉讼活动。检察机关在当事人之间保持客观、公正立场,对当事人在诉讼中的违法行为不干脆进行监督,必要时通过监督人民法院的审判和执行活动予以订正。 3 其次部分 我国民事行政检察制度的历史沿革 自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民事行政检察制度在立法上及实践中都经验了较长的、曲折的过程。 一、建国初期,我国检察机关初步开展参加民事、行政诉讼活动 1949年12月中心人民政府最高人民检察署试行组织条例第3条规定,检察机关的职权之一
7、是“对于全国社会与劳动人民利益有关之民事案件及一切行政诉讼,均代表国家公益参加之”;第10条规定:最高人民检察署第三处的掌管之一“关于全国社会与劳动人民利益有关之民事案件参加事项”。 1951年9月中心人民政府最高人民检察署暂行组织条例第3条和各级地方人民检察署组织通则第2条规定:最高人民检察署、各级地方人民检察署“代表国家公益参加有关全国社会和劳动人民利益之重要民事案件及行政诉讼”。 1954年9月,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检察院组织法第4条规定:地方各级人民检察院的职权之一是“对于有关国家和人民利益的重要民事案件有权提起诉讼或参与诉讼”。从当时各地的实践来看,检察机关参加民事诉讼活动有两个显著特
8、点:一是在参加民事诉讼的方式上,既提起诉讼,也参与诉讼;二是参加民事诉讼案件的范围比较广泛,大多是涉及国家公共利益的案件。 二、20世纪80年头初期,检察机关基本未开展民事行政检察监督业务 4 1978年检察机关复原重建后,1979年起先起草的民事诉讼法,从起草到颁布试行,历时两年多。在此过程中,就人民检察院参加民事诉讼问题,立法机关组织了多次探讨。从民事诉讼法初稿到全国人大颁布试行,共有7稿,其中前6稿都有检察机关参加民事诉讼活动的条款,以第6稿规定得最为详细、全面,共有15个条款,内容主要有:人民检察院有权代表国家提起或参与涉及国家和人民重大利益的民事诉讼;人民检察院有权对人民法院的民事审
9、判活动实行法律监督;人民检察院提起民事诉讼,参与诉讼的检察人员有权申请回避,供应证据,参与辩论,变更、撤销诉讼;人民检察院提起或者参与民事诉讼,参与诉讼的检察人员,有权查阅案件材料,进行调查,对诉讼活动实行监督;人民检察院参与诉讼的,由检察人员发表看法;最高人民检察院对各级人民法院已经发生法律效力的判决、裁定,上级人民检察院对下级人民法院已经发生法律效力的判决、裁定,发觉确有错误,有权根据审判监督程序提起抗诉等等。在第6稿征求看法时,各方面的看法基本一样,但检察机关内部的观点却不统一,主导性的看法是不同意检察机关对民事诉讼实行法律监督,其主要理由有:检察机关人力不足,忙于打击刑事犯罪,无暇顾及
10、民事监督,以及检察机关从来没有参与过民事诉讼等。结果造成草案定稿时删掉了有关条款,只留下了一条原则性规定,即1982年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试行)第12条规定:“人民检察院有权对人民法院的民事审判活动实行法律监督。”以及第3条其次款规定:“法律规定由人民法院审理的行政案件,适用本法规定。”由于上述规定只是原则 5 性的,没有详细规定,加之检察机关忙于“严打”刑事犯罪,思想重视不够,执法水平也有肯定的限制,因而在80年头初期,检察机关基本上没有开展对民事、行政检察监督业务。 三、20世纪80年头末90年头初,我国现行民事行政检察监督制度的总体模式初步形成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化,检
11、察机关为适应经济发展的须要,切实发挥检察机关为改革开放保驾护航的作用,在1986年下半年以后的两年多时间里,最高人民检察院和一些地方人民检察院着手对检察机关参加民事、行政诉讼活动及实行法律监督问题进行调研,并在一些地方开展了试点工作。1990年9月3日,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联合发出关于开展民事、经济、行政诉讼法律监督试点工作的通知,在四川、河南、天津、吉林、广东、湖北六个省(市)进行民事、经济、行政诉讼法律监督试点工作,并对检察长列席同级法院审委会和检察院对法院的执行活动实施监督作出了规定。1989年4月4日第七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其次次会议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第10条、第64
12、条和1991年4月9日第七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14条、185条明确规定,人民检察院有权对民事审判活动和行政诉讼实行法律监督,对已经发生法律效力的民事、行政判决、裁定应当根据审判监督程序提出抗诉,形成了我国现行民事行政检察监督的总体模式。 四、当前民事行政检察多元化监督格局初步形成 6 在20余年的民事行政检察实践中,检察机关依法通过抗诉方式实施法律监督,并主动实践,不断探究,创设了再审检察建议、订正违法通知、检察建议、改进工作检察建议、建议更换承办人、移送违法犯罪线索等多种监督方式。伴随着民事诉讼法2007年的第一次修订,在完善监督、强化监督的实践和立法
13、需求的推动下,2022年全国其次次民事行政检察工作会议首次提出了民事行政检察多元化监督格局的概念。最高人民检察院随后出台的关于加强和改进民事行政检察工作的确定对构建民事行政检察多元化监督格局提出了基本要求,即“坚持把抓好抗诉作为民事行政检察监督的中心任务,充分运用抗诉手段监督订正错误裁判。同时,留意抗诉与其他监督手段的综合运用和有效连接,留意发挥各种监督手段的整体效能。把抗诉与再审检察建议有机结合起来,敏捷运用这两种监督手段,进一步规范适用范围、标准和程序,加强跟踪监督,促使错误裁判依法得到订正。把订正错误裁判与订正违法行为有机结合起来,既要依法提出抗诉,又要通过发出订正违法通知书、更换办案人
14、建议书,刚好监督订正法院和法官在诉讼中的违法行为。把办理民事行政申诉案件与发觉、移送司法不公背后的职务犯罪线索有机结合起来,建立民事行政检察与职务犯罪侦查部门的案件线索双向移送、处理结果双向反馈机制,充分发挥检察机关整体监督的优势、合力与实效”。 2022年8月31日全国人大常委会再次对民事诉讼法修改,进一步明确了检察机关法律监督的地位和作用,规定人民检察院有权对民事诉讼实行法律监督,并在执行程序中进一步规定人民检察院有 7 权对民事执行活动实行法律监督。在多个方面曾设检察监督的详细制度和程序,扩大了监督范围,增加监督方式,强化了监督手段,解决了一些长期以来民事检察工作发展中的突出问题。主要体
15、现在以下几点:一是增加了检察机关对执行活动、损害两益的调解书及审判人员违法行为进行监督的规定,从过去主要对民事裁判进行监督发展为对诉讼结果、诉讼程序、执行活动的全面监督;二是新增了检察建议、调查核实等监督方式和手段;三是,确定了检察机关申诉案件的审查处理期限为三个月;四是规范了当事人向检察机关申请监督的条件即民诉法第209条。全国检察机关依照修改后民事诉讼法关于检察监督的规定,依法全面履行民事诉讼监督职责,综合运用抗诉、再审检察建议、检察建议等多种监督方式,对包括裁判结果、审判程序和执行活动在内的全部民事诉讼活动实行法律监督,初步形成了多元化监督格局。同时,行政诉讼法的修订工作也正在进行,这为
16、民事行政检察工作增加了新的活力,也提出更大的挑战。 第三部分 民事行政检察监督实务 在这一部分我主要结合重庆市民事行政检察工作自民诉法修改以来的实际工作状况,来介绍民事行政检察监督的主要职能和审查程序等详细内容。 重庆市检察机关(共45个单位,包括市检察院、5个分院、38个基层院、铁路运输检察院)中独立设置民事行政检察部门的有40 8 个单位,占总数的88.9%;渝中、渝北、大渡口、南川和铁路运输检察院等5个单位是合署办公,占总数的11.1%。 截止今年6月,重庆市检察机关共有民行检察人员185人。详细的配备状况是:市检察院12人,分院共31人,基层院和铁路运输检察院共142人。 2008年至
17、2022年,全市检察机关受理不服法院生效裁判民行申请监督案件数分别是20 33、27 53、30 37、26 48、247 7、2681件。 民事行政检察监督的基本职责是对民事、行政诉讼活动进行法律监督。通过依法监督诉讼违法和裁判不公、审判人员违法行为等问题,启动相应的法律程序、提出相应的司法建议或看法,促使人民法院启动再审程序和订正违法情形;对正确裁判则要做息诉服判工作,维护司法公正和权威、维护社会主义法制的统 一、尊严和权威。 一、民事行政检察监督的主要职能介绍 (一)办理抗诉和再审检察建议案件对诉讼结果的监督 检察机关发觉人民法院已经生效的民事行政判决、裁定确有错误或者发觉民事调解书损害
18、国家利益、社会公共利益的,应当提出抗诉或再审检察建议;不宜提出抗诉或再审检察建议以及不适用再审程序的,可以通过检察建议等方式进行监督。 1提出抗诉及发出再审检察建议的法律依据 民事诉讼法第208条规定:“最高人民检察院对各级人民法院已经发生法律效力的判决、裁定,上级人民检察院对下级人民法院已经发生法律效力的判决、裁定,发觉有本法其次百条规定情形之一 9 的,或者发觉调解书损害国家利益、社会公共利益的,应当提出抗诉。地方各级人民检察院对同级人民法院已经发生法律效力的判决、裁定,发觉有本法其次百条规定情形之一的,或者发觉调解书损害国家利益、社会公共利益的,可以向同级人民法院提出检察建议,并报上级人
19、民检察院备案;也可以提请上级人民检察院向同级人民法院提出抗诉。” 行政诉讼法第64条规定:“人民检察院对人民法院已经发生法律效力的判决、裁定,发觉违反法律、法规规定的,有权根据审判监督程序提出抗诉。”最高人民法院关于贯彻执行若干问题的看法(试行)第114条中规定,人民法院审理行政案件,除依照行政诉讼法的规定外,对本规定没有规定的,可以参照民事诉讼法的有关规定。在现有行政诉讼法规定的情形下,行政申诉案件的抗诉条件主要参照民事申诉案件的抗诉条件。 2.提起抗诉或发出再审检察建议的法定情形 (1)抗诉情形: 依据民事诉讼法第200条、第208条及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审判监督程序若干问题的说明的相关规
20、定,检察机关办理民事行政申诉案件抗诉条件是:有新的证据,足以推翻原判决、裁定的;原判决、裁定认定的基本领实缺乏证据证明的;原判决、裁定认定事实的主要证据是伪造的;原判决、裁定认定事实的主要证据未经质证的;对审理案件须要的主要证据,当事人因客观缘由不能自行收集,书面申请人民法院调查收集, 10 人民法院未调查收集的;原判决、裁定适用法律确有错误的;审判组织的组成不合法或者依法应当回避的审判人员没有回避的;无诉讼行为实力人未经法定代理人代为诉讼或者应当参与诉讼的当事人,因不能归责于本人或者其诉讼代理人的事由,未参与诉讼的;违反法律规定,剥夺当事人辩论权利的;未经传票传唤,缺席判决的;原判决、裁定遗
21、漏或者超出诉讼恳求的;据以作出原判决、裁定的法律文书被撤销或者变更的;审判人员审理该案件时有贪污受贿,徇私舞弊,枉法裁判行为的;发生法律效力的民事调解损害国家利益、社会公共利益的。 留意:人民检察院民事诉讼监督规则(试行)第85条规定,下面两种情形只能提出抗诉不能发出再审检察建议:原判决、裁定适用法律确有错误的;审判人员审理该案件时有贪污受贿,徇私舞弊,枉法裁判行为的。 (2)发出再审检察建议的情形 一般状况下,除了前面强调的两种情形必需抗诉外,生效的民事判决、裁定符合民诉法第200条规定的其他情形,地方各级人民检察院可以向同级人民法院提出再审检察建议。但是依据人民检察院民事诉讼监督规则(试行
22、)第84条规定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当提请向上一级人民检察院抗诉,而非发出再审检察建议:一是判决、裁定是经同级人民法院再审后作出的;二是判决、裁定是经同级人民法院审判委员会探讨作出的;三是其他不相宜由同级人民法院再审订正的。 11 重庆市检察机关办理抗诉案件状况:2008年至2022年,全市检察机关提出民行抗诉案件数分别是18 4、2 21、2 55、29 8、 418、286件;抗诉案件变更数分别是10 9、1 44、190、20 2、30 1、312件(含往年积案)。抗诉工作逐步呈现出符合诉讼规律、监督结构合理的格局。 重庆市检察机关办理再审检察建议状况:2008年至2022年,全市检察机关
23、提出再审检察建议案件数分别是18 5、27 3、36 9、16 7、20 5、371件;再审检察建议接受数分别是1 38、26 9、 310、1 46、17 5、358件.下面举一个详细的抗诉案件: 唐某诉程某房屋买卖合同纠纷抗诉案 【基本案情】 申诉人:唐某。 其他当事人:程某。 1998年,唐某与重庆渝兴房地产综合开发公司签订房地产买卖合同以12万余元的总价购买位于谢家湾正街房屋一套,并在该合同上加盖了私章, 但无唐某手写签名。双方办理权属登记之后,唐某取得了该房屋的权属证书。 2000年11月7日,重庆市九龙坡区房地产交易中心(现为重庆市九龙坡区土地房屋权属登记中心)收到以唐某为卖方、程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民事 行政 检察 监督制度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