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中国国民储蓄实证.docx
《论中国国民储蓄实证.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论中国国民储蓄实证.docx(15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论中国国民储蓄实证一、引论高储蓄(储蓄占国民总收入即GNI的比重,可以用GNP表示GNI,文中所说的储蓄均是指储蓄占GNP比重)是中国宏观经济的一个典型特征。近年来,中国国民储蓄有增加的趋势,从结构上看,国民储蓄包括居民储蓄、企业储蓄、政府储蓄。深化分析三者在国民储蓄中比例及动态关系,有利于深化对中国高储蓄现象的相识,并且为国民储蓄的调整供应依据。关于这个问题,有一些代表性探讨,李扬、殷剑峰(2022)通过资金流量表探讨得出主要结论:居民部门的储蓄率仍旧显着高于企业部门和政府部门,但呈现长期下降趋势;企业部门的储蓄率总体是上升的;政府部门的储蓄率经过20世纪的低位徘徊之后,21世纪起先快速增长
2、。Louis Kuijs(2022)也运用资金流量表得出主要结论:中国的高储蓄率更多靠企业和政府来推动。何新华、曹永福(2022)也有类似的分析,得出结论:消费不足的主要缘由在于居民可支配收入在国民可支配收入中所占的比重持续下降。这些探讨,主要存在如下不足:(1)从探讨数据来源看,更多依据资金流量表,但资金流量表中的数据存在显着不足(下面将详细分析),从数据来源看,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最早的资金流量表数据是11012年,因此很难依据资金流量表的数据探讨改革开放以来的整体储蓄状况。(2)当前的探讨没有将两个问题明显区分开:一是高储蓄的主要缘由,二是国民储蓄率呈现上升趋势的缘由。上面列举的探讨中对上述
3、问题看法不完全一样,例如究竟是居民储蓄高还是企业储蓄高。(3)事实上统计数据中反映的高储蓄是干脆从GDP(GNP)核算数据中得到的,从数据的一样性看最好从核算数据来推算国民储蓄的结构。笔者认为,资金流量不适合用于测算中国的国民储蓄,本文运用支出法对GDP核算数据进行探讨代写论文。二、国民储蓄(居民储蓄、企业储蓄、政府储蓄)与宏观收入安排的测算及内涵(一)为了说明问题,笔者首先对根据GDP核算数据与根据资金流量表得出的相关数据进行比较(以191012022年数据为例),为了表达便利,笔者将之称为方法一与方法二:(1)方法一的数据是依据2004年全国第一次经济普查数据进行系统修正以后的数据,因此数
4、据口径比较一样,而方法二(即资金流量表)的数据是依据不同年份的中国统计年鉴中的数据得到,在2004年之前与之后的数据不具有可比性。从表1中的数据笔者发觉,方法二中政府消费数据在2004年之前远远小于方法一中的数据,由于政府消费数据变小,因此方法二可能高估了政府储蓄,两者的差距在2004年后突然消逝,同时2004年之后的企业储蓄大幅度上升,进一步说明笔者的观点,反过来证明白资金流量表仅仅在2004年之后的数据才能满意探讨问题的要求,(2)从探讨问题看,通常我们所说的高储蓄现象主要来源于从GDP核算数据中消费比重低、投资比重高,为了使探讨中数据具有一样性,应当运用GDP核算中的政府消费数据。(3)
5、2004年之前固定资产折旧占GDP比重数据小于依据资金流量表得到的企业储蓄占GNP比例,这说明2004年之前资金流量表中关于企业储蓄的统计存在不足,因为企业储蓄应当大于折旧,笔者留意到2004年企业储蓄占GNP比例大幅度上升,说明关于资金流量表中企业储蓄的统计更接近实际。综上所述,依据资金流量表来测算储蓄是不合适的。下面笔者依据GDP核算数据与财政支出数据来对政府储蓄、居民储蓄、企业储蓄进行重新测算。首先笔者对计算居民储蓄、政府储蓄、企业储蓄(均是占GNP比重)的方法做一说明:选择GNP的缘由在于GNP是一个收入概念,包括了国外净要素所得。国民收入安排包括初次安排和再安排,这里测算的是居民、政
6、府、企业在国民收入安排中的最终状况,即各部门最终的可支配收入。(1)居民储蓄:依据国民经济核算表的居民消费数据以及住户调查得到的居民消费倾向,测算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与农村居民可支配收入,得到居民总的可支配总收入,从而得到居民在国民收入中最终安排的份额,相应就计算出居民储蓄占GNP的比重。(2)政府储蓄:政府预算内收入+预算外收入-社会保障支出=政府收入;政府收入-政府消费=政府储蓄。(3)企业储蓄:GNP-居民收入-政府收入=企业收入=企业储蓄,企业储蓄包括国有企业储蓄。详细结果见表2。依据表3的数据可知,中国的高国民储蓄首要缘由是企业储蓄,11016年企业储蓄就上升到第一位,其次是居民储蓄,
7、最终才是政府储蓄。企业储蓄比重高,好像与我们的阅历不符,但人们通常看待企业储蓄,很可能忽视了企业固定资产折旧部分,如将折旧扣除,应当是净储蓄,但我们通常所说的中国的高储蓄是总储蓄意义上的现象。数据还表明,固定资产折旧占GNP比重(与折旧占GDP比重数据相近)相对较高,一般发达国家折旧占GNP比重在10%左右,而中国在20世纪90年头以来数据明显高于10%(尽管有周期性因素影响)(见表4),这说明在中国较高固定资产投资中有相当比例用于弥补固定资产的损耗,这实质上是中国粗放型经济增长方式的反映:即投资大,但创建的增加值小,固定资产投资折旧在产出中的比重相对较大。上述测算的居民储蓄、企业储蓄、政府储
8、蓄从现实来看,政府储蓄的内涵非常清晰,值得留意的是这里笔者计算出的政府储蓄高于通常的测算,因为笔者将政府性基金也加入到预算外资金中,依据国务院关于加强预算外资金管理的确定要求,从11016年起,将数额较大的政府性基金纳入财政预算管理,政府性基金包括车辆购置附加费、铁路建设基金、电力建设基金、三峡工程建设基金、马路建设基金、民航基础设施建设基金等13项。居民储蓄和企业储蓄之间的边界则不完全清楚。在西方国家一般将居民储蓄和企业储蓄总和叫做私人储蓄,在一个纯理论框架中,假定企业被家庭所拥有,假定消费者根据生命周期理论所描述的消费行为支配一生的消费,明显消费行为取决于一生的收入与财宝总量,企业的红利究
9、竟安排多少给家庭对消费者消费选择并没有影响,其隐含的意义是企业储蓄与家庭储蓄具有完全的可替代性,企业储蓄增加会被家庭储蓄的削减完全抵消,私人储蓄保持稳定,这被一些国家的数据所证明,例如,二战后美国的私人储蓄保持了稳定。从中国实际看,企业储蓄的状况较为困难。首先,中国存在大量国有企业,尽管从数量上看,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不占优势,但国有企业多分布在一些自然垄断产业,利润量在企业储蓄中占据较高比重,明显,居民在进行消费决策时一般不会将国有企业视为自己的财产,因此,中国居民储蓄与企业储蓄的可替代性大大减弱。中国国有企业储蓄可以从国有工业企业利润状况得到一些信息(见表4),明显从11016年以来国有企业
10、储蓄呈现上升趋势,说明国有企业改革已经取得显着成效,国有企业储蓄已经成为企业储蓄的重要组成部分,但国有企业储蓄还是远远小于私有企业储蓄。从中国现行统计数据中无法干脆找到居民储蓄与企业储蓄,因为直到当前,官方公布的统计数据既没有全部企业的未安排利润数据,也没有完善的居民收入总量数据。相比之下,笔者可以依据国家统计局公布的居民收入调查数据和消费数据来推算消费倾向,又通过国民经济核算中的居民消费数据反过来推算居民储蓄、企业储蓄,但这里推算出的储蓄存在如下问题:少数极高收入家庭(拥有私有企业产权的家庭为主)在住户调查时会怎样回答家庭收入?一般来说,高收入者存在隐瞒自己收入的动机,因此可以设想该群体在回
11、答自己的收入状况时并没有反映真实状况。从国家统计局公布的住户调查数据看,以2022年数据为例,最高10%家庭的收入平均每人每年可支配收入为36 784.51元,明显不能反映真实状况,这为笔者说明刚才测算出的居民储蓄的精确意义带来了难度。但国家统计局公布的城乡居民人均收入,从现实状况看,还是能够基本反映出占人口绝大多数的状况,笔者认为这个数据是真实的。假如将居民区分为一般居民以及拥有私有企业产权的少数高收入者,依据居民的消费推算出的收入只能反映出一般居民的收入和储蓄状况,但这里的问题在于必需将少数高收入者的消费去除,而从定量的角度看这些少数高收入者的消费究竟占居民消费多大比例没有统计数据,因此从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中国 国民 储蓄 实证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