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粮食产业十四五发展规划.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粮食产业十四五发展规划.doc(7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粮食产业十四五发展规划我市为粮食生产大市,粮食产业在经济中占据重要地位。为加快我市粮食产业发展,根据粮食流通管理条例、关于建立健全粮食安全省长责任制的若干意见和省关于抓好2025年全省粮食生产工作的意见等精神,根据实际,特制定本发展规划。(一)粮食安全问题的长期性为粮食产业发展提供了良好的生存环境。粮食是关系民生重要策略物资,是人民群众最基本的生活资料,近几年来由于受农业种值结构调整、耕地资源和水资源减少、城市化进程加快以及人为等因素影响,粮食安全问题日益突出。从长期来看,人口不断增长势必引起粮食的长期短缺。因此,粮食产业的发展目前以及未来很长的一段时间里都将得到高度重视,这为粮食产业发展提供
2、了良好的生存环境。(二)一系列涉粮政策为粮食产业发展提供了合适的政策空间。出台一系列扶持粮食产业发展的政策,特别是关于实施粮油深加工及物流千亿产业工程的意见,明确提出加大力度发展粮油深加工及物流建设,并作为新型工业化的主要内容,为我市粮食产业的发展提供了合适的政策空间和强大动力。(三)城乡居民消费观念改变为粮食产业发展提供了新的要求。随着经济社会的迅速发展,城乡居民的生活水平逐渐提高和生活质量的提升,国内市场对粮食加工制成品的需求,不仅在数量上将持续增加,而且在质量上要求更高,品种上要求更丰富。因此,面对不断变化、不断扩张的新的粮食市场需求,我市粮食产业还有很大的市场空间可以拓展。(四)食品质
3、量安全市场准入制度将引导粮食产业走向整合提供了机遇。首批实行食品质量安全市场准入制度的小麦粉、大米、食用植物油、酱油和食醋等五类食品没有QS标志的将不得在市场上销售。根据这一规定,这给了大型粮食加工企业一个市场治理机会和产业整合机会。以大规模粮食加工企业为龙头,以中小型粮食加工厂和家庭作坊式粮食加工小业主为依托的粮食产业链将形成。(一)总体思路以市场为导向,以体制创新和技术创新为动力,大力实施粮食产业化、集团化经营,突出龙头带动作用,做大做强龙头企业;依托优势资源,突出整合重组,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壮大产业规模;优化产业结构,完善产业链条,突出精深加工和副产品深度开发,提高规模效益,实现粮食产业
4、绿色、高效、协调、可持续发展。(二)发展目标1、总体目标全市粮油加工及物流总产值突破150亿元,培育形成年产值过50亿元的企业1-2家,过5亿元的企业5家,过1亿元的企业30家,争取1-2家企业实现上市。粮油加工企业进入国家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4家以上,省级10家以上。力争培育一家挂面企业成为世界品牌,一家稻米精深加工企业成为全国稻米知名品牌。粮食加工转化率达60%,副产品综合利用率达60%。2、分项目标稻谷加工业:年稻谷实际处理能力达220万吨,加工总产值70亿元。挂面加工业:年挂面实际处理能力达50万吨,加工总产值50亿元。饲料加工业:年饲料实际处理能力达50万吨,加工总产值20亿元。油脂
5、加工业:油料实际处理能力达15万吨,加工总产值15亿元。杂粮加工业:各种杂粮实际处理能力达3万吨,加工总产值10亿元。现代粮食物流业:培育和发展2个以上物流骨干企业,实际全市物流总产值10亿元以上,物流流量200万吨以上。围绕我市粮食产业资源优势,按照“强基础、调结构、扩规模、提质量、增效益”的要求,对接全省粮食“千亿工程”,重点打造粮食产业园、食品工业城、特色产业基地,以及带动三大产业,组建粮食产业集团公司,着力推进全市粮食产业发展方式转变。1、粮食产业园。依托现有资源优势和产业政策优势,高起点、大手笔、高标准建设产业园,“十四五”期内将粮食产业园打造为以稻米精深加工、副产品综合利用和粮食物
6、流为主导,集粮食烘干整理、收购储存、加工转化、物流配送、交易交割、检测检验、生物制品、产品研发以及商务会展于一体,服务本地、辐射全省、连接国内外市场,在全国粮食行业具有重要影响力的粮食循环经济产业园区。重点引进有能力的大型粮食集团企业,整体布局谋划扶持生产活性碳、三氧化硅循环利用项目,以米糠综合利用项目,力争规模以上大米加工企业,实现米糠预榨80%以上,副产品综合利用60%以上。2-3年基本完成园区内“一纵、两横”主干道建设,力争建好4万吨标准仓,2-4条日处理能力大米加工线,粒粒晶油脂公司2万吨精炼米糠油生产线年内开工;2020年基本建成,初具规模;用2-3年时间,园区实现仓储能力25万吨,
7、粮食周转能力200万吨,年加工量100万吨,产值100亿元以上。2、以食品工业城的建设,探素粮食深加工的转化,带来观念的更新,技术的更新,思维的更新,为粮食大市向粮食强市的转化带来有力的保障。3、以城南为中心的挂面产业基地。全力打造以核心的挂面产业基地,实现挂面年加工量50万吨,产值50亿元。重点抓好面业年产40万吨等项目的建设,积极开发调味品和配料生产企业,培育面业物流企业,发展面产品包装业。4、以城东为中心的粮食仓储基地。以米业等企业为依托,全力建设以城东为中心的粮食仓储基地,力争粮食仓储能力达到60万吨,确保国家粮食安全。5、以城西为中心的粮油深加工和物流基地。充分发挥市场在配置资源和基
8、础性作用,着力引导本地企业,实现强强联手、探索技术、产能、品牌等多种形式的整合。同时,积极引导优势产品向优势企业集中,优势企业向优势区域聚集,整治粮食市场高能耗、高污染、低效益的落后产能。大力引进大型民营企业,带动本地企业的产业结构调整和有机整合,培育产业创新体系,形成以市场为导向,以企业为主体,产、学、研相结合的产业创新体系。大力支持面业与相关科研院所合作,建立挂面省级技术研发中心,加大粮食加工技术研究,推动科技成果转化与应用。形成粮油深加工和物流基地。6、大力发展饲料加工产业。重点培育核心的饲料产业,实现饲料加工量50万吨,产值20亿元,指导支持饲料企业向品种系列化,结构多样化方向发展向绿
9、色饲料、专用饲料、特种饲料发展,鼓励有条件的粮油加工龙头企业利用仓储物流优势,建立和培育区域性饲料批发市场,实现与饲料加工企业的对接。7、以城东为中心的杂粮加工产业。重点支持企业发展杂粮加工,加工苦荞麦1500吨,红薯系列产品1万吨,各种杂粮炒货2万吨,实现杂粮加工产值10亿元。8、培育油脂加工产业。重点引导和扶持龙头的油脂加工产业,在稳健发展茶籽油的前提下,重点推进以三农油脂公司为主的茶油生产,抓好2万吨茶籽油生产线扩建和年产8万吨高标准植物油等项目建设,切实抓住以省粮食局大力发展稻米油预榨为契机,重点抓好油脂公司2万吨稻米油精炼生产线。9、组建粮食产业集团。以粮食产业园为依托,以市直粮食购
10、销企业和本地民营企业为主体,或引进策略投资者,按照市场化运作模式,组建粮食产业集团,集团公司通过兼并、联合、股份等形式,建立一个收储基地,形成覆盖全市的收储网络,确保产业园稳定的粮源。拓展区域布局,构建物流网络体系的机遇,靠大靠强,切实推进粮食企业的兼并、整合、优化、重组。(一)加强组织领导。市政府调整对接粮油深加工及物流千亿产业工程(升级版)和粮食产业园建设协调领导小组,形成强有力的协作机制。对接省千亿工程(升级版)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市粮食局,各区、县(市)也要成立相应机构,建设要有专门组织,加强对粮食产业发展的组织领导。(二)加大政策扶持力度。每年从新增产粮大县奖励资金、农业综合开发资金、
11、新型工业化引导资金、产学研结合专项资金、农业产业化专项资金,中小企业发展资金等有关财政专项资金中安排一定的资金,设立专门的粮食加工产业发展资金,同时,每年安排不少于3000万元的调度资金,用于加快粮食产业的发展、国家粮食篇的安全体系建设与正常运转和粮食产业园及天下洞庭食品城建设,并督促各相关部门和区、县(市)政府分解落实中央、省市已出台的扶持粮食产业的相关优惠政策,配套支持所在区域的粮安工程体系建设。(三)大力招商引资和立项争资。积极开展粮食产业招商引资工作,创新招商引资方法,突出引进策略投资者和大型粮食副产品加工企业,加大对粮食产业相关项目申报力度,在新型工业化引导资金、粮食仓库改扩建和物流
12、建设扶持资金、技术改造资金、农业产业化引导资金、粮食仓储网点建设资金、放心粮油供粮及应急保障体系和粮食安全监督体系等领域力争国家、省政府的重点支持。(四)做大做强特色产业。以资源整合为抓手,着力推动企业策略合作与重组,拉动行业整体发展,形成规模大、实力强,有核心力的稻米、挂面、油脂、饲料和杂粮等特色产业。积极支持帮助企业上市。(五)拓宽融资渠道。积极引导企业采取银行贷款、民间融资、合伙集资、引进外资、发行债券、上市融资、产权交易、私募权融资等多渠道融资,建立多元化投融资机制,建立和完善银企洽谈对接机制和担保机制。(六)推进粮油生产基地标准化建设。积极引导龙头企业,建立自己标准化优质粮油基地,全
13、市确保优质稻基地200万亩,重点培育具有原产地标识的绿色、有机、无公害的优质粮油品种,鼓励和支持企业积极探索公司+中介+基地+农户+标准+质量监督的产业化模式,积极支持企业和合作社合作,建立种子培育、种子供应、田间管理、技术培训、质量检测的全程监管体系。(七)实施品牌策略。积极引导企业发展品牌建设,认真做好名牌、驰名商标和名牌、著名商标等品牌的培育发展工作;积极挖掘打造和申报以地理为标志的粮食品牌,继续加大政府对品牌的奖励支持。通过政府引导、市场运作、企业自愿的方式,推进品牌整合,提升品牌知名度,增强竞争力,发挥品牌对消费的引导作用,通过合适的营销方式,进行有针对性的宣传,提高消费者对粮油品牌产品的知晓度和认可度,激发消费者的使用度。支持粮食加工企业大力发展粮食精深加工和副产品结合利用,开发适合城乡居民消费需求的营养米、米糠油、饴糖、稻壳发电、稻壳纤维板等产品,接长产业链,鼓励优势企业以品牌为核心,实行统一品牌、统一质量、统一包装、统一经营,打造强势品牌、知名品牌,品牌建设永远在路上。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