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宏观经济形势定位及宏观经济政策问题.docx
《我国宏观经济形势定位及宏观经济政策问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我国宏观经济形势定位及宏观经济政策问题.docx(15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我国宏观经济形势定位及宏观经济政策问题 针对我国宏观经济政策问题的几点思索 内容提要:我国当前宏观经济形势较为困难,本文从各项宏观经济指标分析了宏观经济调控政策的作用,我国目前宏观政策的特点和效用,以及实施过程中的一些建议。 关键词:通货紧缩需求宏观经济政策 正文: 一、我国当前宏观经济形势的定位 自1998年起,中国政府实行了持续五年的扩张性财政政策抵挡了亚洲金融危机的影响,保持了经济的快速增长,GDP年增幅在78之间的高速平台上运行。但是,从1998年4月以来长达24个月的消费价格持续负增长,到2000年5月由负转正并实现16个月的正增长后,从2001年9月起先又重新陷入了负增长状态,同时
2、工业品出厂价格指数和社会商品零售价格指数也始终处于负增长状态。面对这种情形,众多的专家提出了“过剩经济”、“有效需求不足”、“通货紧缩”、“劳动与资本双重过剩”等概念来定位我国当前的宏观经济形势,并对此进行了有益的探究和探讨。就我国目前困难的宏观经济形势的定位来说,笔者主见将其定位为“劳动力剩余条件下的有效需求不足和通货紧缩相交织的状况,同时还面临着潜在的通货膨胀压力”。这个定位包含以下四层涵义。 (一)我国是一个典型的劳动力过剩的国家 我国的劳动力首先滞留在农业部门。根据王诚1996年估算,中国农业剩余劳动力为1.38亿人。此外,我国每年新增劳动力1600万人,国企下岗职工1500万人。当前
3、,增加农夫收入、加快农村城市化进程都是围围着如何创建更多的 二、三产业就业岗位来容纳农业和其它部门剩余劳动力的工作进行的。 (二)有效需求不足是制约经济发展的关键因素 当前正是有效需求不足引致了我国生产实力过剩、失业增加、价格水平持续下降及国民经济增速下滑的趋势。然而,“有效需求不足”问题一般是与发达国家相联的。“对于中国这样一个发展中国家,其与西方发达国家的最大不同之处唯恐是劳动力过剩特别严峻。”(王俭贵,2002)。因此,我国的“有效需求不足问题”是“劳动力剩余条件下的有效需求不足问题”。 (三)劳动力剩余条件下的有效需求不足与通货紧缩相交织 2002年我国接着执行主动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
4、币政策,使GDP增长率达7.9。但是,值得关注的是,各项主要经济指标的增幅出现了近几年少有的下滑态势。(1)GDP增长7.9,与2001年同期相比回落0.2个百分点。(2)2002年第一季度,在投资增长19.6、较上年同期上升7.2个百分点的基础上体现居民最终消费需求的社会消费品零售额增长 3.4,同比回落1.9个百分点。(3)2002年12月份工业企业实现利润同比下降11.3。这反映出我国经济增长质量不高的问题。(4)财政支出和财政赤字大幅度上升。2002年一季度中心财政收入比上年同期削减163.6亿元,下降7.3,而支出增长23.9。(5)物价指数全面回落,“通货紧缩”阴影挥之不去。200
5、2年居民消费价格和社会商品零售价格接着下降,分别比2001年下降1.9和0.7。(6)高速度与高失业并存。2002年GDP7.9的 增长率,由于经济增长的就业弹性系数仅为0.1左右(张本波,2002)且有随经济增长质量的提高而接着下滑之势,因而未带来降低失业率和增加就业率的预期效应。以上状况,进一步折射出我国目前宏观经济形势的总体特征劳动力剩余条件下的有效需求不足与通货紧缩相交织。 (四)我国面临着较大的通货膨胀压力 应当醒悟看到,我国经济被“有效需求不足和通货紧缩”阴影困扰的同时,还面临着潜在的通货膨胀压力。这个压力之所以没有释放出来,主要是由于政府现在出台的各项政策措施“锁住”了这只“笼中
6、的虎”。(于祖尧,2002)。其中,中国政府坚持人民币不贬值的稳健货币政策是主要缘由之一。但人民币不贬值政策正遭遇最近日元大幅度贬值和美元贬值的打压。值得强调的是,由于人民币从1994年起先同美元紧密挂钩,因而2003年初它同欧元和其它外汇的比价跟着美元下跌。同时,中国居民非自愿性储蓄还阻拦了十几万亿元购买力的实现。所以,一旦财政或金融爆发危机,人民币贬值和挤兑风潮就很难避开。 二、中国当前宏观经济政策存在的问题 (一)扩张性的财政政策的正面效应在递减 自1998年起先,中国政府实行扩张性财政政策抵挡了亚洲金融危机的影响,保持了78经济增长。但是,目前此项政策的正面效应已经在递减,它的负面影响
7、在扩大。它在支撑经济高速增长的同时,也给财政乃至经济危机埋下了隐患。(1)财政赤字成倍增加,财政收入对债务的依存度居高不下。2001年度财政赤字是1997年的4.24倍,财政对债务的依存度为31.6。(2)近几年税收以超出GDP增幅一倍以上的速度增长,使其得以接着实行,但2002年前三季度,我国税收收入同比增长10.9,增幅回落10.8个百分点。(3)县、乡两级基层政府财力枯竭。(4)随着改革深化,政府各种名目的隐性债务居高不下。例如,我国存在着国有商业银行和国有企业的不良资产、社会保障金欠帐、农村义务教化经费缺口等隐性债务。虽然2001年中国的财政赤字占GDP的比重为2.7,债务余额为160
8、00亿元,2002年财政赤字为3098亿元,未超过国际公认的警戒线,但据世界银行估计,中国隐性债务的积累已达GDP的100。(5)有些国债投资的效益低下。 (二)中心银行面临两难的选择 按相机选择机制,政府实施宏观调控时需将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协作运用。因此,为了协作扩张性的财政政策,中心银行应实行适度从松的货币政策。从1996年5月起先到2002年底央行共进行了10次降息,并且加收20利息税。然而,中国却出现了“货币失灵”的反常现象。降息不仅没有达到刺激人们削减储蓄增加消费的目的,相反中国居民储蓄存款余额却逐年攀升,1997年底达到50000亿元,2003年2月底已达100300亿元。由此,可
9、见货币当局防范风险有余,刺激经济景气不足。据统计资料表明,目前央行的货币供应量偏紧,这不利于缓解“通货紧缩”和遏制经济增长下滑。实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与扩张性的财政政策相匹配,是当前经济发展的须要。但是,潜藏的金融危机却限制了银根放松的空间。2001年底,国有商业银行的不良贷款比率为25.4,远高于5的国际公认警戒线。这表明金融领域潜藏着严峻的风险。在这种状况下,推行扩张性的货币政策,势必火上浇油,对货币当局来说是两难选择。 三、宏观经济政策存在的思索 (一)关于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协作运用的思索 1.二者的松紧搭配。在当前,二者的松紧搭配明显应当采纳松的货币政策协作扩张性的财政政策。货币供应
10、量偏紧不利于遏制经济增幅的下滑和刺激需求增长。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与适度扩张性的财政政策相匹配,是当前经济发展的须要。 2.二者的契合机制。二者的契合机制应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1)扩张性的财政政策应当为货币政策发挥作用拓展空间,供应条件。在宏观经济政策中财政政策是一种相对中短期的政策,货币政策则是一种相对长期的政策,而且随着市场化改革的深化,货币政策将成为宏观经济调控的主要手段。至于目前我国出现的“货币失灵”,是由于货币政策传导机制不畅引起,归根结底是由于央行没有超然独立性、市场化利率机制尚未建成及货币政策体系不健全造成的。因此,我国当前必需从强化货币政策职能、保证央行超然独立性和健全货币政策
11、体系等方面改革货币政策,目前财政政策支持货币政策发挥作用可以实行如下举措。如适当增加财政贴息资金的规模,扩大贴息政策运用范围:用财政资金支持建立中小企业贷款担保基金,为中小企业融资创建条件等。(2)货币政策为财政政策创建宽松的市场环境,使财政政策适应、促进以市场为基础的资源配置机制的形成。其措施主要包括以下四点:1)把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建立在经济稳定发展的基础上,金融通过自身经营机制转变、中资商业银行现代企业制度改造、管理水平的提高、盈利实力的增加,避开和化解金融风险。2)金融体制改革应尽快拓宽中小企业、民营企业融资渠道。3)加快利率市场化步伐,使利率真正成为引导企业投资的信号。4)加快发展股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我国 宏观经济 形势 定位 宏观 经济政策 问题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