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高计划”背景下高等职业教育专业群课程建设研究.docx
《“双高计划”背景下高等职业教育专业群课程建设研究.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双高计划”背景下高等职业教育专业群课程建设研究.docx(16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双高计划”背景下高等职业教育专业群课程建设研究张俊义宋莹薛新巧摘要在“双高安排”背景下,高等职业教化专业群课程建设要以群为单位,运用产业化、模块化和全局化的思维,明确课程产教融合的产业特征、应用特征和职业特征,课程模块建设的共享特征、方向特征和拓展特征,课程全局设计的育人特征、定制特征和动态特征,促进专业群课程建设方向定位精确,建设水平领先,为专业群技术技能人才培育质量实现质的提升供应保障。关键词“双高安排”;高等职业教化;专业群;课程建设;产业化融合作者简介张俊义(11013- ),男,山西繁峙人,宁夏工商职业技术学院,讲师,硕士;宋莹(1964- ),女,山西芮城人,宁夏工商职业技术学院
2、,教授;薛新巧(11012- ),男,宁夏银川人,宁夏工商职业技术学院,教授。(宁夏 银川 750021)中图分类号G712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14-31015(2022)05-0102-052022年12月,教化部和财政部正式公布了“中国特色高水平高职学校和专业建设安排”(简称“双高安排”)建设单位名单,标记着建设单位正式进入“双高安排”实质性建设阶段。“双高安排”是新时代推动高等职业教化由示范、优质向引领发展转变的国家战略决策,旨在以专业群建设为载体,打造中国特色高水平高等职业教化品牌,形成引领高等职业教化发展的中国模式。课程建设是专业群建设的核心,是各建设单位面临的首要问题。从推动
3、专业群建设的全局角度考虑,重构后的课程体系是落实专业群人才培育模式的重要支撑,是推动专业群内各类课程与教学资源建设的关键依据,是实施专业群老师、教材、教法“三教”改革的先决前提。建设单位要在遵循国家职业教化改革实施方案(以下简称实施方案)、教化部 财政部关于实施中国特色高水平高职学校和专业建设安排的看法(以下简称实施看法)及教化部关于职业院校专业人才培育方案制订与实施工作的指导看法(教职成202213号)(以下简称指导看法)等文件要求的基础上,有效实施课程建设,促进专业群沿着区域差异化的方向实现特色高水平发展。一、产业化思维下的专业群课程建设面对市场、服务产业是职业教化发展的基本策略,也是职业
4、教化的基本功能。专业群是高等职业教化干脆服务产业发展所需技术技能人才培育的实施主体,专业群以对接区域核心产业的重点特色专业为核心专业,以延长产业链对应的关联职业结构选定相关专业,联系紧密的职业学问和技能促使多个专业构成了稳定且有机融合的专业群整体。以产业化思维推动专业群课程产业化融合建设,是实现特色高水平专业群“形相像质不同”课程建设的必定选择。围绕区域核心产业及延长产业链,专业群课程建设应突出所面对产业在课程建设中的关键作用,实施供应侧改革。1.专业群课程建设的产业特征。第一,课程建设与面对产业的匹配性。高素养技术技能人才培育目标实现的关键之一是校企合作构建与产业发展人才培育需求相匹配的专业
5、群课程体系。“双高安排”立项建设多个同名称高水平专业群,并非要进行同质化专业群建设,而是围绕区域核心产业进行多方向的差异化建设,力求“一校一品牌”。这一目标的实现要求专业群精准聚焦服务地方区域核心产业发展,主动开展深度的产教融合,着力“当地离不开”的高水平特色化课程。对应区域核心产业在整个产业链分工中的位置和特点,从构成核心产业的基础单位,即企业的生产全过程动身,在同一核心产业概念下,对不同企业从原料到产品的生产流程、作业规范、技术设施、工艺标准等生产要素进行梳理,归纳提取与其相对应职业岗位群中所蕴含的学问、技能,形成专业群课程建设内容元素群,为课程建设奠定基础。这些学问和技能是专业群课程建设
6、的核心内涵,而沿着核心产业上下延长或由此核心向外围辐射,对核心产业相关联技术技能人才所需的学问和技能,则构成了专业群课程建设核心之外的扩展内涵。只有学问群、技能群对接岗位群,高职课程群设置才能更好地支撑专业群建設,进而更有效地对接产业群。在专业群课程建设中,融入区域核心产业基因的课程建设是实现专业群特色高水平内涵建设的须要。专业群只有完全依托区域核心产业人才培育实际需求开展课程建设,才能避开学问和技能供应与专业群所面对产业对技术技能人才学问和技能需求出现“两张皮”的现象。推动专业群课程学问和技能群的产业化融合建设,是专业群的人才培育质量与区域核心产业发展人才培育需求高度匹配与连接的基础。其次,
7、课程建设与生产过程的对应性。生产过程的连续性确定了面对区域核心产业所构建的专业群课程体系在学问和技能的前后承接上也是连续的。区域核心产业从原料到产品的生产过程所包含的学问和技能,应以浅融合、半融合和完全融合的方式将产业基因融入专业群课程建设。全面实施具备工学结合性质学问和技能结构属性的课程内涵建设,可以保证以课程为载体的学习过程与生产过程相适应。课程建设实现了学习过程和生产过程两个系统之间的互通互融,不同性质的课程既建立在专业学问逻辑递进关系基础之上,同时又与面对产业的生产环节一一对应。学习与生产的连续对应,有助于学生明确所学专业的职业指向性。学生在已知的学问学习和技能训练中预先感知生产实践,
8、使其由学到岗的转变适应性和快速成长实力得到强化。2.专业群课程建设的应用特征。课程建设应突出职业实力应用属性,重点强化面对产业的学问应用和实践技能培育。专业群课程建设应用特征愈加突出,专业群愈加专业,专业群的特色愈加显明。缺少产业实践导向的漫灌式学问和技能结构课程建设,其联系生产实际的学问应用针对性自然比较差,学生学习效率也比较低。无论是基础课程,还是专业课程,课程建设的应用特征都必需始终贯穿其中。专业群课程建设学问和技能的落脚点不能是宽泛的,而应是专一的,即专业群所干脆服务的产业需求。面对产业进行学问和技能结构课程设计,既目标明确,同时又符合生产过程的逻辑属性,每一个学问点都能找到产业应用,
9、每一个技能点都能找到产业实践。学生的专业职业实力实现了精准培育,学生的职业认知和体验才会增加。课程建设应用特征既体现在以产业确定设计上,即被动满意已有产业技术技能人才的学问和技能需求,也要关注产业发展动态,用课程建设设计引领产业发展,主动服务产业将来发展培育所需技术技能人才。3.专业群课程建设的职业特征。仅有学问和技能培育的高等职业教化不能全面凸显职业教化“职业性”的本质特征。任何一个职业人,都要具备肯定的职业道德和职业素养,这是职业教化的前提和目标之一。要立足职业教化实际,依据学生在职业领域的发展规律和需求,从专业群面对区域核心产业所涉及的专业学问和技能动身,深度挖掘其中所蕴含的责任、奉献和
10、敬业等职业基本素养元素,并将技术技能人才在详细工作实践中的职业成长规律和职业适应实力有效融入专业群课程体系,对专业群课程体系进行职业性整体设计。专业群课程建设的职业特征要求注意学生的职业性综合品质培育和提升,最终使学生形成仔细负责、一丝不苟的工作作风,逐步养成学习、工作和生活上的优秀品质。二、模块化思维下的专业群课程建设专业群因产业而生,因产业而建,干脆服务所对接产业。专业群课程建设可以从产业所需技术技能人才必需具备的职业基础实力、职业核心实力和职业发展实力三个方面进行模块化建设。职业基础实力是产业内全领域职业岗位对技术技能人才所需学问和技能的基本要求,专业群内各专业对职业基础实力课程进行共享
11、性建设。职业核心实力是产业内细分领域职业岗位对技术技能人才所需学问和技能的定向要求,专业群内各专业突出职业核心实力课程方向性建设。职业发展实力是产业内跨领域职业岗位对技术技能人才所需学问和技能的提升要求,专业群内各专业注意职业发展实力课程拓展性建设。1.专业群课程建设的共享特征。职业基础实力是专业群面对产业培育技术技能人才的职业门槛,这一门槛不是针对专业群内的某一个专业,而是产业对专业群所培育人才综合实力的基本要求。职业基础实力课程既不能以专业群内核心专业为中心进行构建,也不能用专业群内各专业职业基础课程简洁叠加的方式来构建。以专业群内核心专业为主构建职业基础实力课程,不仅弱化了专业群建设对各
12、专业的集聚效应,也弱化了非核心专业的归属感。以简洁叠加的方式来构建职业基础实力课程,更是对专业群课程建设需求等于群内各专业课程建设需求之和的错误假定,课程建设的系统性和专业针对性大大降低,课程建设质量也就无从谈起。职业基础实力课程应紧密对接产业,对接职业岗位群,突出产业对专业群所培育复合型人才的基本职业实力需求。校企应共同分析专业与产业之间的对应关系,充分提取其中的对应元素并使之有效融合,从中梳理出专业群内各专业之间相互支撑、协同发展和共同依靠的学问和技能基础,站在专业群的角度进行课程设计,以形成面对产业职业岗位群的整体性职业基础实力课程。专业群课程建设的共享特征体现在对职业基础实力课程的整体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计划 背景 高等职业教育 专业 课程 建设 研究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