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影响评价报告书撰写.docx
《环境影响评价报告书撰写.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环境影响评价报告书撰写.docx(33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环境影响评价报告书撰写 1.总论 总论的目的是对建设项目的有关背景状况、项目和环境影响评价的进展工作,基本的编制依据、评价标准、环境敏感点进行归纳和总结的一个章节,对整个报告书起到提纲携领的作用。 1.1 项目由来 表明项目的由来和建设的必要性,项目的前期工作状况,并说明项目开展环境影响评价的目的和要求。 (1)建设项目的建设背景以及由来 依据建设项目的可行性探讨报告摘取其部分关键内容,或者查阅相关资料后进行此段内容的编写,字数不应当太多,表述要简洁、流畅,经过提炼后用一小段文字说明问题即可。 (2)建设项目的基本状况简介 依据建设项目的可行性探讨报告,将其主要产品、产量、采纳工艺状况进行简洁
2、介绍,字数不应当超过50 字。 (3)建设项目的前期进展状况 对建设项目的前期进展状况进行极简洁的说明,对建设项目的环境影响评价工作(一般化工类项目须要编写环评工作大纲)进行简洁回顾,对环评大纲的批复和执行状况进行说明,并标注文件批号与时间。 (4)开展环评的目的和要求 可参考标准范本,对此段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的目的和意义进行说明。 1.2 编制依据 一、法律法规环境影响评价是相关法律法规、政策和标准的体现,必需依据于相关法律法规、政策和标准。其中,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爱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建设项目环境爱护管理条例、省建设项目环境爱护管理方法是四个必需遵守的法律法规,其他法律法
3、规视项目详细内容选定。 二、技术规范工业项目的技术规范为: 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一总纲(HY/T 2.1-93),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一大气环境(HJ/T22-1993)、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一地面水环境(HJ/T231993)、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一声环境(HY/T 2.4-1995) 。非工业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一非污染生态影响(HJ/T19-1997)。海洋工程类项目海洋环评技术导则,其它有关行业的环评技术规范视项目内容确定(如公众参加导则、规划环评导则、区域环评导则、人体健康导则、石油自然气导则、化工规划环评导则、建设项目环境风险评价技术导则等)。 三、项目技术文件指项目的建议书
4、、可研报告或设计文本及其有关部门的立项依据等。假如是技改、扩建项目,还应包含过去项目有过的环评报告及其批复文件等内容;含大纲的报告书应包括大纲专家评审看法及技术评估单位对大纲的评估看法,对于该项目的环评标准的确认函和总量指标函。 四、其他依据包括项目涉及的各类规划和爱护条例,以及建设单位要求开展环评工作的托付书或双方签订的技术询问协议等。须要强调的是有关规划及土地方面的预审看法。 五、建设项目的环评托付书。 1.3 评价标准 评价标准应当采纳项目所在地环保部门确定的标准,评价标准主要包括环境质量标准和污染物排放标准二大类,在明确环境功能的基础上,确定采纳的标准。 评价时依据区域水、气、声环境功
5、能类别划分,也包括固废和危急固废,以及当地有要求的其它标准(如中水回用、绿化标准等)。 按环境功能区分别列出相应的环境质量标准和污染物排放标准(包括浓度限值、排放速率、无组织排放厂界浓度限值等)。确定评价标准时应驾驭下列三个原则: 一、有地方标准的首先应执行地方标准,无地方标准的执行国家标准,无国内标准可参照国外标准或普遍公认的阅历限制值。 二、报告书须要附有当地环保部门对环评执行标准的确认件。 三、评价标准宜用表格表示,明确标准出处及其详细的标准值。 四、留意在引用标准的时候,肯定查阅原标准的适用范围和适用时限。在充 分了解其标准的应用范围的基础上进行标准的确定。 1.4 评价因子及评价等级
6、的确定 在工程和环境初步分析基础上确定主要评价因子。现状常规监测因子结合当地上一年年报所列项目,年报未列项目不作为现状常规监测因子;现状特别监测因子结合工程分析及四周环境同类污染因子状况选定13 项。 对于没有当地公告或者公报的项目,原则上应当进行污染源评价因子的监测工作。 水质常规预料因子应包括pH、DO、CODMn,BOD 5、氨氮、总磷、石油类、SS。水质特别预料因子结合项目及当地实际状况依据等标污染负荷确定13 项。空气常规预料因子,涉及燃料燃烧时,应包括SO2,NO2,另外TSP、PM10可依据排放特征选12 项(可依据污染产生状况和除尘状况详细确定)。污染源排放以PM10为主或PM
7、10列入当地考核要求的应选PM10。 空气特别预料因子依据等标污染负荷确定13 项。 噪声评价因子选用等效A 声级。 固体废物鉴别因子应涉及项目区域内土壤现状(特殊调查分析此前土地利用和受污染状况),工艺过程产生废物的种类、数量和性质,原料、副产品、产品的损益和废弃后的污染特性。 生态环境因子主要从资源爱护、生态功能爱护和特别生态爱护进行考虑,包括土地、土壤、水、森林、景观、矿藏、生物物种、河流、湖泊、湿地、水源涵养地、生态林、生物多样性爱护,类似洄游通道、索饵场等。 对于可能污染地下水和土壤的项目,还应当充分考虑地下水、土壤的现状监测、调查工作。 评价等级应根据导则要求确定,并说明确定的理由
8、。评价工作等级的确定特别重要,它确定了报告书的现状调查范围和影响预料范围,对项目的实际工作量有很大的作用,所以肯定要确定无误。 1.5 评价范围 评价范围通过综合污染物扩散距离和主要环境敏感对象的位置加以确定。导则有明确要求的,按导则执行。导则没有明确规定的,大气以最大落地浓度距离的15 倍考虑;水以污染物浓度稀释到接近背景浓度的距离为界,如遇敏感对象应适当延长。流域涉及省市(县)际敏感区域的应扩大到交界限制断面;噪声以达标为界;生态环境影响的评价范围应视详细状况放大。 1.6 评价重点 依据项目的特征和环境调查分析确定评价重点。一般工业项目的评价重点以工程分析、主要环境影响因素预料和污染防治
9、措施为主,非工业项目的评价重点以在施工期和运行期对生态环境有重大影响的内容为主。 1.7 环境爱护目标 针对评价区域内居住区、学校,医院、自然爱护区、风景名胜区、饮用水源爱护区、水源取水口、重要资源和重要生态功能爱护区、文物古迹、古树名目、重要湿地和敏感生境等状况,并应当有环境敏感点分布图。 2 四周环境概况 2.1 地理位置 用文字结合图示表示。图示应包含整个评价范围,图示中应附有风玫瑰图、比例尺和指北标记,图示比例以150000100000 为宜。图示中标明项目所在位置,交通干线、主要河流、湖泊、水库、湿地、城镇、厂矿企业,自然人文景观及居住集中区等内容。特殊应描述项目所在的区域地理位置、
10、项目选址周边(评价范围内)的自然环境概况及相关的自然、人造物、敏感对象、爱护目标,生态环境影响评价应附地形及植被状况图。 2.2 水文 水文主要指受项目建设影响的河流、湖泊、水库、河口、近岸海疆等水域的主要水文特征、运用功能,重要水工设施和运行规律,水域环境功能区划分,饮用水源爱护区等级、范围及取水口位置,水产养殖区等敏感内容。 2.3 气象 主要是表述项目建设地常规的气象条件及气候特征(以近五年数据为准),给出常年风向、风速玫瑰图。为大气预料专用的污染气象不在此列。 2.4 社会环境 主要描述项目建设地的工业、农业及社会发展状况,对主要的产业结构状况应加以说明。 2.5 环境背景质量状况 概
11、要描述项目建设地四周评价范围内的大气、水体及噪声的环境背景状况,假如有背景监测资料,可引用近二年内数据加以说明。对引用的现有资料,应对资料的有效性和与本项目的适用性加以说明。生态环境状况应包括土地,水、森林、景观、矿藏、生物物种、河流、湖泊,湿地、水源涵养、生态林、生物多样性爱护、类似洄游通道、索饵场等。 2.6 主要污染源和影响生态环境的工程行为 应调查并列出评价区域内主要的大气污染源和水污染源状况。重点反映与本项目有关的污染源状况(例如)。 对生态环境造成危害的主要工程行为是指造成重要资源,重要生态功能和重要生境严峻影响的行为。 2.7 相关发展规划 主要描述项目所在市(县)土地利用规划、
12、城市发展总体规划、城乡一体化规划和环境爱护规划等内容,并说明污水集中处理、集中供热和固废集中处置等环保基础设施建设和规划状况,规划如有明显缺陷或问题应予于阐述。建设项目在开发区(工业小区)内建设,需附当地环保主管部门对开发区(工业小区)环保规划的批复看法。对有中水回用要求的地区,了解清晰污水处理厂的中水回用状况和去向。 用水量大的大中型项目还须要增加当地水资源的消耗状况和供水状况说明。 2.8 生态环境状况 包括自然爱护区、风景名胜区、饮用水源爱护区、水源取水口、重要资源和重要生态功能、文物古迹、重要湿地和敏感生境状况说明。 上述环境背景监测点、主要污染源位置、有关规划内容及主要环境敏感点可用
13、图示的应标在图上,一般要求选用15000110000 的图纸,重点是表达项目建设地与主要环境敏感对象的地理关系。 线型工程要求绘制万分之一图册。非线型工程可按比例采纳手绘图。 3 工程及污染源强分析 3.1 拟建项目工程概况 主要包括项目名称、建设性质(新建、技改扩建)、建设地点、工程内容(主体工程、公用及协助工程、环保工程、依托工程)、投资总额、环保投资、产品方案、主要技术经济指标,职工人数、年工作小时等。技改扩工程应说明技改前后产品方案的改变。 3.2 技改扩建项目老污染源状况 对技改扩建项目应首先对老项目作回顾性工程分析及污染源和生态环境影响的调查分析,并说明与新建项目的关系。 老污染源
14、分析应以实测为主,可用物料平衡法进行核实和调整。实测数据可引用环境监测部门近年监督性的实测数据(验收报告中的数据或者实际例行监测数据),对数据的代表性应作说明,缺项应进行补测。企业自测值可依据详细状况参照运用。实测数据应取二个生产周期的平均值,并与生产负荷相对应。老污染源回顾性评价内容应包括工程内容,污染物发生量、主要环保设施及其运行效率、污染物排放量、环评批复内容、目前运转状况及存在的主要环境问题内容。这部分内容最好做特地的小节进行叙述,并且需叙述清晰,尤其是污染物达标状况和总量排放状况。 由于客观缘由实际生产量低于设计规模或设备实力的,应同时分析满负荷时污染物的发生量、排放量。 3.3 拟
15、建项目的工程分析 拟建项目的工程分析应以物料平衡估算为主,协作同类污染源的类比调查或实测进行核实和调整。 工程分析的目的是获得二组数据:一是主要污染因子的年发生量数据(t/a);二是主要污染因子的小时或日最大发生量数据(kg/h、kg/d)。其中年发生量数据用生产规模及产品方案结合设备实力加以确定,小时或日最大发生量数据用生产设备开足时产污状况加以确定。 工程分析应包括如下几个方面内容: 一、项目平面布置图图示比例为1100015000,图中应含指北标记及比例尺。技改项目标明已建、在建和拟建项目区。 二、物料及能源消耗表原辅材料及能源消耗(包括名称、种类、形态、规格、理论和实际单耗和年耗等),
16、以表格形式表达。 三,主要原辅材料的理化性质及毒性毒理,状况。 四、主要生产设备、公用及贮运设备清单。技改扩项目应说明设备改变(淘汰、新增、扩容)状况。 五、带有污染物排放标记的工艺流程图化工项目还应列出化学反应式。流程图以装置(单元)为单位,以工艺过程为基础进行绘制。流程图上应对废气、废水、固废选用分类代号,并按排放部位和污染物排放类别依次编号(包括无组织排放源)。 六、主要物料的平衡图及水平衡图按生产工序和操作方式作好分步的和总过程的物料衡算和水平衡,并以框图形式表示物料去向和安排。关注关键物料和元素的单独平衡及去向安排。对有毒有害化学品、重金属等特征物质作单独平衡。技改扩项目应分别绘制技
17、改前后全厂水平衡图(需图示水回用路途)。叙述节水的详细措施并给出量化指标。 七、工程项目运行时排放的污染物(化学的、物理的)影响生态环境的可能方面。 八、生产原理、操作方式和产污环节、排放方式及工艺设备说明 (包括物料贮运方式、路途,物料及试剂回收,废弃物料堆存、运输,公用协助工程) 。 3.4 污染源强分析 原则上采纳“三本帐”模式逐项分析计算(包括正常工况和非正常工况),并结合同类污染源的类比监测、调查分析结果。技扩改项目给出“以新带老”削减量。 一、说明资料收集、类比调查及污染源现场调查监测等信息数据得出的依据,数据的科学性、牢靠性、适用性(包括数据内容、来源、获得方法、类比工艺企业的可
18、类比性、污染源现场监测方案与生产实际的相关性、符合性及理论测算公式的通用性、权威性等方面的说明)。 二、结合工程分析,按废水、废气、固废(残液)、噪声、放射源等分别论述项目污染源的来源、名称、类别、性质、发生量、组成(主要污染物)、浓度、排放方式(有组织、无组织、连续、间歇、稳定、波动)、排放高度、排放去向(回收利用、排入环境、进处理系统等),及季节性生产差异。 三、说明产生的污染源经治理后(或按达标排放的要求),污染源和污染物排放量及排放速率。对特定的污染物提出治理效率和最终排放去向的要求和建议。 四、通过对治理工艺及技术水平分析,论述污染物的达标可行性 五、编制污染源强汇总表。表明污染物发
19、生量、达标排放量、削减量三组数据 3.5 拟建项目征地及拆迁状况 一、征地 征地数量,土地类别 基本农田和征地数量,农田占补状况 二、拆迁 拆迁房屋数量,涉及人数、户数;拆迁企业数量。 4 环境质量与生态现状评价 4.1 环境质量现状评价 环境质量现状评价应分析项目建设地是否符合环境功能要求,为项目选址的环境可行性供应依据。 现状评价可以引用资料并加以说明,在当地环保部门常规监测有效范围内可干脆引用当地监测数据,在资料不充分时应通过现状实测进行分析。引用资料时原则上应驾驭资料有效期限制在近二年之内,并说明取得数据时至今周边污染源改变状况,在预料分析时应综合考虑这些改变。当四周污染源排放改变较大
20、时,必需用最近的实测数据或者支配质量现状监测。 实测的时间频次按有关技术规范要求进行。 报告书应分别绘制空气环境,水环境、声环境等监测布点(断面)图。空气环境监测布点图应标明评价范围、主要空气环境爱护目标,并附风玫瑰图及比例尺。水质监测断面拟在水系图上标明,并注明水源爱护区范围及取水口、排放口位置。厂界噪声监测布点图应标明主要噪声源,声环境爱护目标。依据监测结果,采纳单因子指数法评价区域环境质量,并详细分析区域是否符合环境功能要求,如存在超标现象必需分析超标缘由。产生沉积性污染物的项目和开发受污染土地项目,应增加土壤、地下水、河道(江、湖)底泥的监测评价。必要时还要增加生物采样监测。 4.2
21、生态环境现状评价 以生态环境影响为主的建设项目,应考虑项目建设地的生态环境现状评价内容,主要从资源爱护、生态功能爱护和特别生境爱护进行考虑,包括土地,土壤、水、森林、景观、矿藏、生物物种、河流、湖泊、湿地、水源涵养、生态林、古树名木和生物多样性爱护等。对于生态爱护级别高的地区或者重要生态敏感点,须要专章进行论述。 5 环境质量与生态环境影响预料评价 环境质量预料评价可以采纳理论模式预料和类比实测预料二种方法。理论预料的关键是选择合理的预料模式和参数,对于特别规性的理论预料须要验证其模式的适用性。类比预料的关键是选定合理的类比对象,并进行可比性分析,须要时应作类比结果的修正(对于报告书项目一般不
22、举荐采纳类比分析法)。 预料评价应包含如下内容: 5.1 受影响环境的基本参数 如水文、污染气象预料参数等。 5.2 预料模式及参数 明确预料计算所采纳的预料模式、预料参数及修正方法,预料参数应给出详细数值,以便进行验算。 大气预料对二级评价以上的,日均浓度预料应采纳典型日计算(依据新的大气环评导则,典型日的预料应当改成逐时预料)。 水环境预料应说明排污口选择优化方案,并作方案比较。 噪声预料应详细列出噪声源位置及距厂界和敏感点的距离,厂界预料时,应选择距噪声源最近的厂界中的一点作为预料点。 5.3 污染源强参数确定 污染源强参数应列表说明,便于验算。对于一次浓度和日均浓度预料应给出最大小时排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环境影响评价 报告书 撰写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