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统工程导论教学课件(全).ppt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05.gif)
《系统工程导论教学课件(全).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系统工程导论教学课件(全).ppt(362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第一章 引言 教学要求:教学要求:通过对社会发展、经济发展中遇到的实际问题的讲解和归纳提炼、以及系统工程相关基础理论和计算机技术发展等方面的介绍,了解系统工程的产生背景;其次通过讲解国内外系统工程案例,了解系统工程的发展简史、以及我国系统工程的发展状况;熟悉系统工程在社会经济系统和现代企业管理中的应用。 第一章 引言 1.1系统工程产生的背景 1.2系统工程发展简史 1.3 我国系统工程的发展 1.4 系统工程在我国社会经济发展中的作用1.1系统工程产生的背景 必要性 社会发展产生的问题 经济发展产生的问题 技术发展产生的问题 案例讲解:山江湖开发治理系统;地区社会经济发展问题; 可能性 运筹
2、学 控制论 一般系统理论 信息论 耗散结构理论 协同论 突变论1.2系统工程发展简史 不同年代重要事件(曼哈顿计划 ,北极星导弹、核潜艇计划和阿波罗登月计划) 国际应用系统分析研究所 圣塔菲研究所(复杂、非线性系统研究以及人机系统研究) 复杂适应系统的提出 (提出对于人们认识、理解、控制、管理复杂系统提供了新的思路)1.3 1.3 我国系统工程的发展我国系统工程的发展 古代朴素系统观点的自发应用: 孙子兵法(道、天、地、将、法 ) 都江堰水利工程 (鱼嘴”、 “飞沙堰”“宝瓶口” ) 皇宫修复工程(一举三得 ) 优化冶炼方法 (元素的合理配比) 都江堰水利工程1.3 1.3 我国系统工程的发展
3、我国系统工程的发展 钱学森对我国系统工程发展的贡献 把运筹学的“种子”从它的发源地美国带回了中国 创建了我国第一个军事运筹研究机构“作战研究处” 积极建议我国军事部门将系统工程原理和方法,作为我军不断向现代化迈进的重要手段 倡导开展复杂系统的研究 倡导建立国民经济总体设计部1.3 1.3 我国系统工程的发展我国系统工程的发展 我国系统工程发展的几个阶段 50年代中期,中科院成立了“运筹”、“优选”、“统筹”研究小组 7080年代,人口研究领域、能源与经济协调发展和社会经济发展规划研究 90年代初期和中期 ,企业活力研究和可持续发展研究 90年代后期和21世纪初,系统工程研究主要是复杂巨系统研究
4、 ,如复杂系统理论,系统论、定性到定量综合集成系统、大成智慧系统的研究。1.4 1.4 系统工程在我国社会经济发展中的作用系统工程在我国社会经济发展中的作用 存在着很多急待解决的宏观、中观、微观层次的问题 : 发展现状与和谐发展、可持续发展、循环利用、清洁生产 之间的矛盾 城市人口出生率低与人口老化问题,城市经济结构提升与城市普通居民就业难的问题,农业生产效率提高与农村富有劳动力增加的问题,人与自然和谐等问题 1.4 1.4 系统工程在我国社会经济发展中的作用系统工程在我国社会经济发展中的作用 系统工程在宏观研究和微观研究中的作用。 定量分析是社会经济发展研究的需要 现代仿真可代替部分社会试验
5、 提升管理机构执行公务的能力 第二章 系统与系统工程系统与系统工程 教学要求:教学要求: 在熟悉国内外专家不同定义和系统构成条件的基础上,掌握系统的含义和系统的构成条件;了解系统和要素之间的辩证关系以及系统的基本性质;熟知系统分类的方法和系统研究的内容。 掌握系统工程的概念;深刻理解系统工程的内涵,了解系统工程的理论基础和系统工程的四类基本问题(排序、组集、适度、联接)。 了解社会经济系统的复杂性和掌握社会经济系统的一些基本特点。第二章 系统与系统工程系统与系统工程 2.1 系统的概念 2.2 系统工程的概念 2.3 系统工程的重点研究对象社会经济系统2.1.1、关于系统的定义 从学习、生活和
6、工作所在的学校、地区和单位,城市、国家、地球,或者从身体、身体内不同的子系统来说明系统的普遍性; 剖析一个学校、一个家庭,从系统的组成、关系等掌握系统一下基本概念。2.1.1、关于系统的定义 日本JIS(工业标准)认为系统是许多要素保持有机的秩系统是许多要素保持有机的秩序,向着同一目的行动的东西序,向着同一目的行动的东西。 美国学者阿柯夫教授认为系统是有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相互系统是有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相互联系的任何类的要素所构成的集合联系的任何类的要素所构成的集合。 生物学家冯贝塔朗菲认为系统是由相互作用着的诸要素系统是由相互作用着的诸要素的综合体的综合体。 汪应洛教授 “系统是有特定功能的、相互
7、间具有联系的系统是有特定功能的、相互间具有联系的许多要素所构成的一个整体许多要素所构成的一个整体”。 王众托教授“所谓系统就是由相互作用和相互依赖的若干所谓系统就是由相互作用和相互依赖的若干组成部分结合而成的具有特定功能的有机整体组成部分结合而成的具有特定功能的有机整体”。2.1.1、关于系统的定义 1、系统包含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元素,这些元素可以称为要素(主要元素)、部分、或者子系统 ; 2、系统的元素之间存在着各种简单或复杂的关系或联系; 3、系统是其所有元素与全部关系综合而成的有机整体,或称为有机统一体。)2.1.1、关于系统的定义 案例讲解(从系统的定义和三要素角度): 能源系统 地区社
8、会经济系统 或选择一个大家熟悉的系统2.1.2、要素与系统的关系 剖析系统的角度不同,可以认为系统由不同的要素所组成,但这并不意味着能随意划分系统要素 。 系统与要素之间的关系是非常密切 。 要素与系统是对立统一的。 系统和要素存在着功能的转化。 系统和要素是相对的 。 用案例说明上述关系,如情报系统、军队系统、球队系统等2.1.3、系统的基本性质 整体性整体性。虽然每一个要素都有其各自不同的特征和功能,但通过要素之间的各种关系的相互影响,对外总是以系统的综合特性与功能显示出来。人们很容易观察到这样的事实:即使不全是完善的要素也可以构成性能良好的系统,反之即全是性能良好的要素也不一定能构成一个
9、完善的系统,这说明系统的功能不等于子系统功能之和,而系统功能大于、等于或小于各子系统功能之和与系统结构安排、系统法则设计密切相关。 案例:球队系统2.1.3、系统的基本性质 涌现性涌现性。系统的整体性反映系统要素与系统整体功能数量上的差异,而系统的涌现性则表现在质的差异,即系统各个部分组成一个整体后,就会产生整体具有而各个部分原来没有的某些东西(性质、功能、要素),系统的涌现性还包括系统层次的涌现性,即当低层次的几个部分组成上一层次时,一些新的性质、功能和要素就会涌现出来 。 案例:“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 ”,飞机等2.1.3、系统的基本性质 相关性相关性。系统的相关性是指构成系统的要素之间,
10、系统内各层次之间都是以一定的规律相互联系,相互作用,它们既相互存在、又相互制约。要素之间关系既存在正相关关系,也存在负相关关系,即系统要素对系统的作用和对其他要素的作用既存在正作用也可能存在负作用。 案例:球队系统,政策。 2.1.3、系统的基本性质 层次性层次性。任何一个系统都可以在空间或时间上进行初步分解,分成次级、次次级等分系统、子系统,直至元素。形成一系列的排列次序。一般而言,系统的层次性表现为系统具有树状结构或金字塔结构。但随着英特网技术发展,管理系统层次在向扁平化发展,当网络化程度很高时,系统层次性会下降。 案例:行政系统、问题系统2.1.3、系统的基本性质 目的性目的性。任何一个
11、人造系统或人为系统都具有特定的目的,为了总的目的,各子系统(要素)直至元素都具有各自的中小目的。只有了解不同层次的目的,才能更好的对系统进行管理。只有了解系统中不同层次各自要素的目的,才能合理的制定各项管理制度和章程,才能有效的管理好系统。 案例:公司目标系统2.1.3、系统的基本性质 成长性成长性。任何系统都是从无到有,从小到大,经历孕育期、诞生期、发展期 、成熟期、衰老和更新期。在系统上升时期,要素在增长,层次性更分明,系统结构稳定性加强,系统与环境的联系紧密,且适应性好,反之在系统衰老期,要素在萎缩,层次性模糊,系统结构稳定性减弱,系统与环境的联系松散,且适应性差。其次,系统的生长曲线为
12、S型,如果系统发展到一定高度,如果不进行及时地更新改造,就将进入衰退期,系统很难再上一个层次。 案例:企业发展2.1.3、系统的基本性质 环境适应性环境适应性。任何一个系统都处于一定的环境之中,或者说它是一个更大系统的子系统;它的形成与发展在不同程度上会受到环境的制约。同时,任何一个系统与同处一个类似环境的系统之间存在着竞争,只有适应环境的系统才能在竞争中取胜。一般来讲,一个系统在诞生之后,它会主动地适应环境的需要,调整自己,使自己适应环境,从而更加有利于自身的生长、发展、壮大。 案例:企业发展2.1.4、系统的数学表示 如果定义系统内所有元素为 , ;定义所有元素存在关联,即存在 ;且系统有
13、 层;则系统可以表示为 ,其中, 为元素集, 关联集, 为层次集。 ixixXijnnRrm, ,SfX R C,1iXx in ijn nRr jmCc2.1.5、系统的分类 自然系统与人造系统 实体系统与概念系统 静态系统与动态系统 开放系统与封闭系统 开环系统与闭环系统 从实际存在性和研究需要角度讲解系统分类2.1.6、系统研究的内容 对于一个人造系统来讲,人们最关心的是系统功能,系统行为、系统结构、系统环境、系统运行规则以及系统的目标 。 所以在很多场合,人们研究系统的目的是要使系统功能、系统行为达到人们所期望的状态,系统结构与系统运行法则应如何设计的问题。2.1.6、系统研究的内容
14、系统目标是多样的 ,方方面面的目标组成了系统的目标体系 ,各子目标的权重不一样 ,随着时间的推移、领域的变化、各子目标的权重也是变化的 ,系统近期、中期和远期的系统目标不仅权重是变化的,有时目标体系也会变化的 。 案例:建设方案2.1.6、系统研究的内容 系统功能指的是系统在环境中所起的作用,或系统完成任务以及完成任务的能力,系统功能是相对环境来说的,环境是系统功能作用的舞台 。 案例:计算机系统,某个职工2.1.6、系统研究的内容 系统行为指的是一个系统输入作用于系统所引起的输出,反映系统对系统输入的响应程度。系统响应时间的快慢和强度的大小是系统的重要性质,系统行为是系统结构和系统输入的函数
15、,或者说系统行为是系统自身特性的表现,但与环境有关。 案例:能源对企业的影响2.1.6、系统研究的内容 系统结构指系统内部各组成要素(组分)之间在空间、时间的联系、作用方式与顺序,系统要素在空间的排列或配置方式成为系统的空间结构,系统要素在时间流程中的关联方式称作系统的时间结构,有些系统主要呈现空间结构,有些系统主要呈现时间结构,有些系统兼而有之 。 案例:地区经济结构2.1.6、系统研究的内容 系统法则指支配系统各要素,以及要素之间相互支持、联系、制约的一些规律。系统法则包含自然法则和人为法则。 案例:产业政策 2.1.6、系统研究的内容 系统环境是指系统之外的一切与它相关联的事物构成的集合
16、,由于不同研究目的和不同研究者对于相关联事物理解的差异,系统环境只能在相对的意义上确定。 案例:企业或学校环境2.1.6、系统研究的内容 系统结构与功能的关系:构成系统结构的要素不同,系统的功能不同;构成系统的要素相同,但连接方式、排列次序不同,系统的功能不同 ,但在某些特定场合,构成系统的要素与结构不同,也可获得相同的功能 ,同一结构的系统,可以由不同的功能 。 用熟悉的案例说明系统结构与功能的关系2.2.1、关于系统工程的定义 不同专家站在不同的层次,不同专家来自不同的学科,从自己工作和熟悉的专业术语对系统工程进行定义,由此产生对系统工程定义描述相差较大的现象 钱学森:系统工程是关于组织、
17、管理、规划、研究、设计、制造、试验、和使用系统的科学方法,是一种对所有系统都具有普通意义的科学方法。 “系统工程是一门组织管理的技术”。 2.2.1、关于系统工程的定义 日本寺野寿郎:系统工程就是使从无到有的创造合理化的系统工程就是使从无到有的创造合理化的科学,就是合理进行开发、设计、运用系统而采用的思想、科学,就是合理进行开发、设计、运用系统而采用的思想、程序、组织和方法的总称程序、组织和方法的总称。 日本学者三浦武雄:为了制造系统,需要实现其目标和功为了制造系统,需要实现其目标和功能的必要硬件、软件、子系统、要素等适当地组织起来并能的必要硬件、软件、子系统、要素等适当地组织起来并进行统一,
18、系统研究不仅涉及到工程学领域,而且涉及到进行统一,系统研究不仅涉及到工程学领域,而且涉及到社会、经济和政治等领域,为了适当地解决这些领域的问社会、经济和政治等领域,为了适当地解决这些领域的问题,除了需要各种纵向技术之外,还必须有横向技术,而题,除了需要各种纵向技术之外,还必须有横向技术,而系统工程就属于这种技术,可以理解为制造系统所必须的系统工程就属于这种技术,可以理解为制造系统所必须的许多思想、技术、方法和理论等构成体系化的总称许多思想、技术、方法和理论等构成体系化的总称。 2.2.1、关于系统工程的定义 汪应洛:系统工程是一门以大系统为研究对象的系统工程是一门以大系统为研究对象的多学科、跨
19、行业的边缘学科,它结合自然科学、多学科、跨行业的边缘学科,它结合自然科学、工程技术和社会科学的思想、理论和方法,把系工程技术和社会科学的思想、理论和方法,把系统内人类的生产、科研或经营组织起来,应用现统内人类的生产、科研或经营组织起来,应用现代数学和电子计算机技术为工具或手段,对系统代数学和电子计算机技术为工具或手段,对系统构成的要素、组织结构、信息交流和反馈控制等构成的要素、组织结构、信息交流和反馈控制等功能进行分析、设计、制造和运行、从而达到系功能进行分析、设计、制造和运行、从而达到系统的最优设计、最优控制、最优管理统的最优设计、最优控制、最优管理2.2.2、系统工程的学科性质与特点 无论
20、用哪一种系统工程方法去处理问题,其基本原则都是把要研究对象作为一个系统,从整体性角度去分析、组织和管理 。 从系统工程的研究对象来说,可以是具有普遍意义的系统,尤其是大规模复杂系统,复杂系统的研究更能体现出系统工程的优势。 2.2.2、系统工程的学科性质与特点 从系统工程要解决问题的手段来看,要以软为主,软硬结合。 从系统工程研究要达到目的来说,无非是使系统达到“最优的开发、最优的设计、最优的管理和最优的运行”。 2.2.2、系统工程的学科性质与特点 广义系统工程是指开发和改造系统的规划、计划、设计、研制、生产、安装、运行等阶段所涉及的思想、程序、方法等的总和。而狭义系统工程是指对系统进行分析
21、、综合、仿真、优化等比较理性的技术 2.2.3、系统工程的理论基础 系统工程的产生与发展除了在哲学、系统科学等方面获得思想方法的源泉以外,同时也因为分析和处理各类系统的相关理论和技术的诞生和成熟,如运筹学、控制论、信息论、计算机科学和信息技术等学科的理论支持 。2.2.3、系统工程的理论基础 系统工程理论基础主要由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和工程技术所组成。自然科学中的数学、运筹学、统计学、概率论是系统工程最重要的理论基础;社会科学中的经济学、社会学、行为科学是研究与人、社会密切相关的系统工程问题必须掌握的理论基础;而工程技术中的控制理论、计算机科学以及信息技术和各种工程技术是实现系统工程最优设计、最
22、优控制和最优管理的理论基础和技术工具,尤其是信息技术,它是系统工程解决问题最基础的工具 2.2.4、常见的四类系统工程问题 排序排序。“序”指要素在系统某特定广义空间排列的次序 。如技术改造方案的选择,创新构思的筛选,技术创新能力的评估,创新战略方案选择等,如何科学合理的解决这类排序问题,系统工程最常用的方法系统评价是解决这类问题的最好方法。它运用合理地分解方法,将评价的目标和对象属性共同构成评价指标体系,以及利用专家经验和评价方法确定各指标的权重,最后运用效用原理将系统各个属性的价值组合成为系统的价值,作为排序的依据。 案例案例:地区市场秩序评价,企业新业务开发2.2.4、常见的四类系统工程
23、问题 组集组集。组集是寻求集合的合理匹配,以实现系统的预定目标和特定功能与行为。前提是对系统各种要素进行详细、全面地分析,和要素的相关分析。组集常用的技术为多元相关分析与聚类分析。组集有两种类型,互补性组集是对性质互补的要素进行合理的匹配,形成一个能相互取长补短、合乎客观规律、适应外部环境与实现系统整体功能的集合 ;同类性组集是把性质相近的要素聚合在一起,形成一个特定功能与行为的系统 。 案例:地区科技重点行业的选择2.2.4、常见的四类系统工程问题 适度适度。适度就是掌握事物的质和量的分寸,“恰到好处”。解决这类问题常用“优化”技术,一般来讲“运筹学”是寻求“适度”最重要的方法。但在很多社会
24、经济系统的研究中,为了保证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建设和谐社会,合理的分配资源,合适的发展速度,社会经济系统各子系统的协调发展是重要的议题,由于系统的复杂性,难以写出优化的数学表达式,所以采用系统仿真方法能够较有效的确定系统各要素的量和质的关系。 案例:开发治理资金的匹配,企业研发项目计划安排2.2.4、常见的四类系统工程问题 联接联接。联接包含两重含义,一重是系统内各要素如何衔接,支配关系如何选定,要素比重如何确定,才能使系统的功能达到最佳 。第二重含义是,一旦系统目标确定之后,系统以何种策略,从现在过渡到目标点,或者系统的近期目标、中期目标、远期目标如何衔接问题,才能使达到目标所花费的时间或投
25、入最少 。 案例:地区社会经济发展问题,2.3.1、社会经济系统遵循因果律、社会经济系统遵循因果律 因果律是社会经济系统的基本规律,是系统工程分析问题的基本点。对系统实施任何一个影响都会产生一定的效果(正面的或负面的影响);反过来,系统中任何结果的产生都会找到原因。 系统工程工作者在分析社会经济系统问题时,要分清什么是原因,什么是结果,还更要清楚某项原因产生的正作用和负作用。在现实中,不仅大量存在着一因多果和一果多因,而且一个原因可能产生短期与长期的不同效果,或者直接和间接的不同效果。 案例:“分田到户,责任承包”政策 。2.3.2、社会经济系统具有多重反馈、社会经济系统具有多重反馈 反馈是指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系统工程 导论 教学 课件
![提示](https://www.taowenge.com/images/bang_tan.gif)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