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官职务犯罪特点原因及对策.docx
《村官职务犯罪特点原因及对策.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村官职务犯罪特点原因及对策.docx(8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村官职务犯罪特点原因及对策 “村官”职务犯罪的思索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是当前我们国家一项重大的历史任务,是一个浩大的系统工程。推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是贯彻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举措,惠及广阔农村群众,关系国家长治久安。当前,农村基层组织工作人员职务犯罪时有发生,成为侵扰农村群众民主权利、损害农夫合法利益,破坏农村经济发展秩序,影响农村稳定的重要因素。为推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供应良好的政务村务环境,检察机关充分发挥职能作用,加强涉农职务犯罪预防工作就成了一项当前重要任务。 一、农村职务犯罪基本状况 通过对相关部门走访、调查了解,实行座谈、查阅相关资料方式,对农村职务犯罪的现状、特
2、点等状况有了比较详尽的了解和驾驭。2009年以来,全县各乡镇纪委及县纪委受理涉农职务犯罪案件线索15余件;县检察院两年来共受理涉农案件举报线索6件,占受理职务犯罪举报线索的 30%;检察机关2009年以来立案查办的农村职务犯罪案件3件3人,涉案金额达5万余元。在此类案件中,被告人受到刑事惩罚的3件,其余案件当事人也得到了相应的党纪政纪惩罚。从以上数据表明,我县涉农职务犯罪案件比例较大,状况不容忽视。 二、农村基层干部职务犯罪的特点 通过对农村基层干部职务犯罪特殊是对“村官” 违法犯罪案件调查探讨和综合分析,发觉当前“村官”违法犯罪案件具有以下特点: (一)“村官”职务犯罪涉及人员较为固定。主要
3、集中在村主任、村支书和财务人员等村干部,并且是两人以上共同作案。过去县检察院查办的一起某村支书李某因贪污、挪用公款案被判刑,财务人员同样存在经济问题受到相应的处理。 (二)职务犯罪案件大多是贪污、挪用公款等类型,作案手段不断翻新。从调查材料分析看,其作案手段:一是实行收款不入帐、虚 1 报冒领等手段,公然贪污公款;二是以吃喝等名义少支多报、虚支重报侵吞公款;三是利用假发票报帐频频作案;四是挪用公款案件时有发生。 (三)农村财务管理不善。在调查中发觉,经过近年来在全县推行“村帐乡管”制度后,大部分村级财务管理较为规范,但是部分村级财务管理仍旧有些混乱,财务管理制度形同虚设,执行监督不力,从而引发
4、职务犯罪。 三、农村基层干部经济违法犯罪的成因 农村基层干部特殊是“村官”违法经济问题不同程度存在,究其缘由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有的“村官”自身素养不高,忽视世界观改造。少数村干部把当“官”与发财等同起来,为了当上村干部不惜拉关系托熟人送礼,一旦目的达到便想方设法捞回“失去”的钱财,造成很坏影响。同时少数村干部平常放松学习,经不起市场经济的考验而走上违纪违法道路。 (二)法制观念淡薄,私欲膨胀。基层村干部皆来自于农村,这些人接受教化的程度普遍较低,自身素养较差,基本没有接受过专业的财务学问培训。加之不懂法,不依法办事,思想观念一旦发生改变,过分追求物质利益,由于法律意识淡薄,难免会做出
5、违纪违法的事情。 (三)财务管理混乱,财务制度还不非常健全,财会人员不专业。近年来,一些农村的财务管理比较混乱,无帐、片帐、现象虽然已逐步歼灭,包帐、白条入帐等在村级财务帐目中相当严峻。一是村干部利用白条自批自支的现象存在;二是财务状况公开程度不够,收支缺乏透亮度,理财小组把关不严格;三是财会人员不专业,缺乏执行财务制度的自觉性和原则性,对村干部言听计从,成为村干部贪污、挪用公款犯罪的帮手,有的与村干部共同作案。 (四)制约机制不健全,监督乏力。一是农村基层管理和监督职能组织没有很好地发挥其内部监督作用,上级职能部门监督无力。如白条入帐现象在村组帐目中依旧存在,审查人员对此无可奈何。二是 纵向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村官 职务犯罪 特点 原因 对策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