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语文月考考试试卷及答案.docx
《高三语文月考考试试卷及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三语文月考考试试卷及答案.docx(12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高三语文月考考试试卷及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二十四节气 二十四节气起源于黄河流域,也反映了典型北方气候特点。远在春秋时期,中国就已经能用土圭来测量正午太阳影子的长短,以确定冬至、夏至、春分、秋分四个节气。一年中,土圭在正午时分影子最短的一天为夏至,最长的一天为冬至,影子长度适中的为春分或秋分。春秋时期的著作尚书中就已经对节气有所记述, 西汉刘安著的淮南子一书里就有完整的二十四节气记载了。 我国古代用农历记时,用阳历划分春夏秋冬二十四节气。我们祖先把5天叫一候,3候为一气,称节气,全年分为73候24节气,以后不断地改进和完善。公元前104年,由邓同等制订的太初历正式把二十四节气定
2、于历法,明确了二十四节气的天文位置。二十四节气是我国劳动人民独创的文化遗产,与中国古代哲学体系有亲密关系,它能反映季节的改变,指导农事活动,影响着千家万户的衣食住行。 太阳从黄经零度起,沿黄经每运行15度所经验的时日称为一个节气。每年运行360度,共经验24个节气,每月2个。其中,每月第一个节气为节气,它们是:立春、惊蛰、清明、立夏、芒种、小暑、立秋、白露、寒露、立冬、大雪和小寒12个节气;每月的其次个节气为中气,它们是:雨水、春分、谷雨、小满、夏至、大暑、处暑、秋分、霜降、小雪、冬至、大寒。节气和中气交替出现,各历时15天,现在人们已经把节气和中气统称为节气。 从二十四节气的命名可以看出,节
3、气的划分充分考虑了季节、气候、物候等自然现象的改变。其中,立春、立夏、立秋、立冬是用来反映季节的,将一年划分为春、夏、秋、冬四个季节,反映了四季的起先。春分、秋分、夏至、冬至是从天文角度来划分的,反映了太阳高度改变的转折点。小暑、大暑、处暑、小寒、大寒等五个节气反映气温的改变,用来表示一年中不同时期寒热程度;雨水、谷雨、小雪、大雪四个节气反映了降水现象,表明降雨、降雪的时间和强度;白露、寒露、霜降三个节气表面上反映的是水汽凝聚、凝华现象,但实质上反映出了气温渐渐下降的过程和程度;气温下降到肯定程度,水汽出现凝露现象;气温接着下降,不仅凝露增多,而且越来越凉;当温度降至摄氏零度以下,水汽凝华为霜
4、。小满、芒种则反映有关作物的成熟和收成状况;惊蛰、清明反映的是自然物候现象,尤其是惊蛰,它用天上初雷和地下蛰虫的复苏,来预示春天的回来。 二十四节气为中国大众所普遍接受,日常生活中随处可见二十四节气的影响,一些节气和民间文化相结合,已经成为人们的固定节日。最闻名的清明、立春、立夏、冬至都融入了节日的氛围, 夏至、暑伏也与日常生活紧密相连,以致民间有冬至饺子夏至面头伏饺子二伏面,三伏烙饼摊鸡蛋冬练三九,夏练三伏的说法。在这些节令中,往往伴有丰富多彩的民俗活动。 春雨惊春清谷天,夏满芒夏暑相连,秋处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是大家耳熟能详的谚语。二十四节气内涵非常丰富,其中既包括相关的谚语、歇谣、
5、传闻等,又有传统生产工具、生活器具、工艺品、书画等艺术作品,还包括与节令关系亲密的节日文化、生产仪式和民间风俗。二十四节气是中国古代农业文明的详细表现,具有很高的农业历史文化的探讨价值,因而成为中国一项重要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1.下列对二十四节气的阐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二十四节气起源于黄河流域。春秋时期,人们已经能用土圭来测量正午太阳影子的长短,并确定了冬至、夏至、春分、秋分四个节气。 B.我国古代把5天叫一候,3候为一气,称节气,全年分73候24节气,这种用农历 划分的二十四节气,早在淮南子中就有完整记载。 C.二十四节气由我国劳动人民独创,不仅反映了季节的改变,还具有指导农事活动的功能
6、,对人民生活有广泛的影响,是重要的文化遗产。 D.从二十四节气的命名可知,节气的划分充分考虑了季节、气候、物候等自然现象的改变。如立春、立夏、立秋、立冬反映了四季的起先。 2.下列关于文章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太阳沿黄经每运行15度所经验的时日称为一个节气,一年共经验24个节气,节气中气交替出现,现在人们把它们统称为节气。 B.二十四节气的制订经验了不断改进和完善的过程。公元前104年,邓同等人在太初历中正式将二十四节气定于历法,并明确了其天文位置。 C.春分、秋分、夏至、冬至等节气反映了太阳高度改变的转折点,而小暑、大暑、处暑、小寒、大寒、小雪、大雪等节气反映气温在一年中的升降改变
7、。 D.春雨惊春清谷天,夏满芒夏暑相连,秋处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的谚语讲解并描述的是一年的二十四个节气的依次,民众对此耳热能详。 3.依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二十四节气为中国大众所普遍接受,日常生活中随处可见它的影响,这些节气和民间文化结合紧密,已经成为人们的固定节日。 B.民间冬至饺子夏至面头伏饺子二伏面,三伏烙饼摊鸡蛋冬练三九,夏练三伏等说法说明夏至、暑伏与日常生活紧密相连,很多民俗活动也在这些节令里开展。 C.惊蛰用天上初现惊雷和地下蛰伏的虫子的复苏来预示春天的回来,而在我国南方虫子根本不蛰伏,所以 无法有惊蛰一说。 D.二十四节气是中国一项重要的非物质文化遗
8、产,所以是中国古代农业文明的详细表现,内涵丰富,具有很高的农业历史文化的探讨价值。 二、古代诗文阅读 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 田弘正,本名兴.少习儒书,颇通兵法,善骑射,勇而有礼。当季安之世,为衙内兵马使。季安惟务侈靡,不恤军务,屡行杀罚;弘正每从容规讽,军中甚赖之。季安以人情归附,乃出为临清镇将,欲捃摭其过害之。弘正假以风痹请告,灸灼满身,季安谓其无能为。及季安病笃,其子怀谏幼呆,乃召弘正署其旧职。弘正乐闻前代忠孝立功之事,视事之隙,与宾佐讲论古今言行可否。魏州自承嗣已来馆宇服玩有逾常制者悉命彻毁之以正厅大侈不居乃视事于采访使厅。宾僚参佐,请之于朝。颇好儒书,尤能史书,
9、左传、国史,知其大略。自弘正归国,幽、恒、郓、蔡有齿寒之惧,屡遣客间说,多方诱阻,而弘正终始不移其操。元和十年,朝廷用兵讨吴元济,弘正遣子布率兵三千进讨,屡战有功。李师道以弘正效忠,又胁其后,不敢显助元济,故绝其掎角之援,王师得致讨焉。十五年十月,镇州王承宗卒,穆宗以弘正为镇州大都督府长史。弘正以新与镇人战伐,有父兄之怨,乃以魏兵二千为卫从。十一月二十六日,至镇州,时赐镇州三军赏钱一一百零一零一万贯,时常至,军众喧腾以为言。弘正亲自抚喻,人情稍安。仍表请留魏兵为纪纲之仆,以持众心,其粮赐请给于有司。时度支使崔倰不知大体,固阻其请,凡四上表不报。明年七月,归卒于魏州,是月二十八日夜军乱,弘正并家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语文 月考 考试 试卷 答案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