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感官分析与实验完整版课件.pptx
《食品感官分析与实验完整版课件.ppt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食品感官分析与实验完整版课件.pptx(343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食品感官分析与实验第一章 概 述章前导入章前导入为什么要学习食品感官分析为什么要学习食品感官分析 感官似人人皆知却无人皆知。本章将打开感官之门,引导读者进入这个熟悉而又陌生的领域,揭开其在食品工程及其他应用领域的神秘面纱。“感官”一词由来已久,在古代人们只能依靠感官来判断食物的可食性及安全性。既使到检测手段和方法如此发达的今天,感官分析依然在产品研发、生产生活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章前导入章前导入什么什么是是食品感官分析食品感官分析 食品感官分析是在食品理化分析的基础上,集心理学、生理学、统计学等学科知识发展起来的一门学科。该学科不仅实用性强、操作简便、结果可靠,而且解决了一般理化分析所不能解
2、决的复杂生理感受问题。随着该学科的不断完善和发展,它在食品试验研究、开发、生产、质检、销售、流通、市场调查等很多相关领域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因此,对于学习食品相关专业的学生及从事食品相关行业的技术人员来讲,学习食品感官分析是十分必要的。第一章 概 述 食品感官分析的意义与特点 食品感官分析的适用范围与标准依据 食品感官分析与其他分析方法的关系 04 04 食品感官分析的发展现状及发展趋势目 录01 食品感官分析的意义与特点 食品感官分析是在食品理化分析的基础上,集心理学、生理学、统计学的知识发展起来的一门学科。该学科不仅实用性强、操作简便、结果可靠,而且解决了一般理化分析所不 能解决的复杂
3、生理感受问题。01 食品感官分析的意义与特点 食品感官分析是通过评价员的视觉、嗅觉、味觉、听觉和触觉而引起反应的一种科学方法。常包括四种活动:组织、测量、分析和结论。02 食品感官分析的适用范围与依据 食品感官分析所采用的方法和技术,也适用于产品质量标准中的感官指标检查。 我国自1988年开始,相继制定和颁布了一系列感官分析方法的国家标准,包括感官分析方法总论(GB/T 10220-2012)、感官分析术语(GB10221.1-10221.4)、感官分析的各种方法(GB12310GB12316)以及感官分析评价员的培训与考核(GB/T 16291.1-2012)和建立感官分析实验室的一般导则(
4、GB/T13868-2009)等。这些标准一般都是参照采用或等效采用相关的国际标准(ISO),具有较高的权威性和可比性,对推进和规范我国的感官分析方法起了重要作用,也是执行感官分析的标准依据。03 食品感官分析与其他分析方法的关系质量标准感官指标理化指标卫生指标食品感官通常具有否决性的;更多的在于该产品在人的感受中的细微差别和好恶程度食品感官主要涉及产品质量的优劣和档次、安全性等问题、由质检部门和卫生监督部门督查不能代替感官分析只是在产品性质和人的感知之间建立起一种合理的、特定的联系03 食品感官分析与其他分析方法的关系理化分析还无法代替感官分析 (1)理化分析方法操作复杂,费时费钱,不及感官
5、分析方法简便、实用 (2)一般理化分析方法还达不到感官方法的灵敏度 (3)用感官感知的产品性状,其理化性能尚不明了 (4)还没有开发出能够完全替代感官分析的合适的理化分析方法 (5)测试仪器一般价格昂贵,且仪器测试具有较强的专一性,仅限于有限指标的测试,很难获得感官分析的综合评价结果 (6)食品感官测试仪器设备尚处于发展阶段,其准确度、数据库等尚需不断完善和提高 对于嗜好型的感官分析,用理化方法或仪器测试代替感官测定更是不可能,最多只能是感官分析的补充。04 食品感官分析的发展现状及发展趋势 近年来,食品感官分析得到了迅速发展,在感官分析技术方法(标准)、感官仪器设备(软件)、科学研究及应用领
6、域等诸多方面都得到了长足的进步和发展,呈现出如下几个方面的发展趋势: 1、学科交叉不断深入 食品感官科学是在食品感官鉴评及食品感官分析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门新兴学科,是食品科学、心理学、生理医学、仿生学等交叉学科在食品工程领域的应用。随着该学科的不断发展,呈现出多学科深度交叉融合的发展趋势,如物理学、化学、机械学、神经科学、大数据、生物传感器及计算机信息技术等在食品感官领域相继得以应用,多学科交叉及现代信息技术在该领域的应用,使食品感官科学得到了进一步的完善和发展。04 食品感官分析的发展现状及发展趋势 2、应用领域不断拓宽 随着感官分析技术的不断发展,其应用已不仅局限于食品领域。近年来,感观分
7、析应用领域呈不断拓展的发展趋势,成为化妆品、轻工纺织、机械制造、环境保护等诸多领域,产品质量管理、新产品开发、市场预测、市场营销、顾客心理研究等许多方面的重要手段。04 食品感官分析的发展现状及发展趋势 3、研究不断深入细化 近年来,食品感官研究异常活跃,呈现出不断深入细化的发展趋势。如食品口腔加工与感官的食品物理学和口腔生理学原理研究、食品感官在能量选择饮食行为和食物摄入的相关性研究、大数据分析与食品消费、感官宣传证实、消费者测试新维度、真实场景下过胖或过瘦人群眼部运动和食物选择行为差异比较研究、食物气味可视化检测研究、仿生嗅觉与味觉传感技术研究等,使食品感官科学得到了极大的丰富和完善。04
8、 食品感官分析的发展现状及发展趋势 4、标准规范不断完善 近年来,感观分析相关组织机构及技术委员会相继成立,如ISO/TC34/SC12国际标准化组织/食品技术委员会/感官分析技术委员会、ASTM/E18美国材料与试验协会感官分析技术委员会、SAC/TC 566全国感官分析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等,是感官分析国际与我国标准化的主要组织机构。另一方面,特色食品及食品原料的感官评价体系已经或正在构建,如食品感官特色与控制标准体系、重庆麻辣火锅底料标准化、川菜调味标准化、茶叶的感官质量分级及标准化等,为现代食品感官科学发展提供了重要依据和保障。04 食品感官分析的发展现状及发展趋势 4、标准规范不断完善
9、近年来,感观分析相关组织机构及技术委员会相继成立,如ISO/TC34/SC12国际标准化组织/食品技术委员会/感官分析技术委员会、ASTM/E18美国材料与试验协会感官分析技术委员会、SAC/TC 566全国感官分析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等,是感官分析国际与我国标准化的主要组织机构。另一方面,特色食品及食品原料的感官评价体系已经或正在构建,如食品感官特色与控制标准体系、重庆麻辣火锅底料标准化、川菜调味标准化、茶叶的感官质量分级及标准化等,为现代食品感官科学发展提供了重要依据和保障。章章后总结后总结 通过本章的学习,读者可总体了解感官分析的概念特点、学科体系、标准依据、应用领域及发展趋势。并充分认识到
10、,感官分析并非简单的感觉表述,而是一门具有严谨体系和标准依据的科学,在食品工程及相关应用领域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主要介绍了如下内容: 1、食品感官分析的意义与特点; 2、食品感官分析的适用范围与标准依据; 3、食品感官分析与其他分析方法的关系; 4、食品感官分析的发展现状及发展趋势;工程实践 1、结合本章内容并查阅相关资料,了解食品感官相关标准的内容。 2、结合本章内容并查阅相关资料,了解食品感官分析的相关应用。 3、结合本章内容并查阅相关资料,谈谈食品感官分析的未来发展趋势。 4、你对感官分析重要性的认识是怎么样的?举一个你日常生活中通过食品感官分析评价食品质量及安全性的例子,比如牛奶、
11、畜肉、果蔬等。食品感官分析与实验第二章 感觉的基础章前导入为什么要学习感觉的基础 感觉是生物(包括人类)认识客观世界的本能,是外部世界通过机械能、辐射能或化学能刺激到生物体的受体部位后,在生物体中产生的映象和(或)反应。感觉是食品感官分析的重要基础,要解决食品感官分析与评价这一工程实践问题,就要学习感觉的形成原理、特点、影响因素等基础知识;了解感觉与生理学、心理学、机械学、物理学、化学等学科的相互关系。重点掌握食品感官分析中视觉、听觉、嗅觉、味觉、触觉这五种主要感觉的形成原理、相互关系及其应用。第二章 感觉的基础 感觉概述 影响感觉的因素 食品感官分析中的主要感觉 目 录第一节 感觉概述一、感
12、觉的定义和分类 定义:感觉是生物(包括人类)认识客观世界的本能,是外部世界通过机械能、辐射能或化学能刺激到生物体的受体部位后,在生物体中产生的映象和(或)反应。第一节 感觉概述感觉分类五种基本感觉其他的感觉:温度觉、痛觉、疲劳觉 等视觉、听觉、触觉(物理感觉)嗅觉、味觉(化学感觉)第一节 感觉概述二、感觉定理 韦伯定律 19世纪40年代,德国生理学家韦伯(EHWeber)在研究重量感觉的变化时发现,100g质量至少需要增减3g,200g的质量至少需要增减6g,300g则至少需要增减9g,才能觉察出质量的变化,由此导出了韦伯定律公式: 式中 物理刺激恰好能被感知差别所需的能量; 刺激的初始水平;
13、 韦伯常数。IIK/IIK第一节 感觉概述是指从刚能引起感觉至刚好不能引起感觉刺激强度的一个范围。依照测量技术和目的的不同,可以将各种感觉的感觉阈分为两种:(1) 指刚刚能引起感觉的最小刺激量和刚刚导致感觉消失的最大刺激量,称为绝对感觉的两个阈限。低于该下限值的刺激称为阈下刺激,高于该上限值的刺激称为阈上刺激,而刚刚能引起感觉的刺激称为刺激阈或察觉阈。阈下刺激或阈上刺激都不能产生相应的感觉。第一节 感觉概述(2) 指感官所能感受到的刺激的最小变化量,或者是最小可察觉差别水平(JND)。差别阈不是一个恒定值,它会随一些因素的变化而变化。第二节 影响感觉的因素一、影响感觉的几种现象(一)疲劳现象
14、疲劳现象是经常发生在感官上的一种现象。当一种刺激长时间施加在一种感官上后,该感官就会产生疲劳现象。疲劳的结果是感官对刺激感受的灵敏度急剧下降。 一般情况下,感觉疲劳产生越快,感官灵敏度恢复就越快。第二节 影响感觉的因素(二)对比现象:当两个刺激同时或连续作用于同一个感受器官时,由于一个刺激的存在造成另一个刺激增强的现象称为对比增强现象。:若一种刺激的存在减弱了另一种刺激,称为对比减弱现象。第二节 影响感觉的因素(三)变调现象 当两个刺激先后施加时,一个刺激造成另一个刺激的感觉发生本质变化时的现象,称为变调现象。(四)相乘作用 当两种或两种以上的刺激同时施加时,感觉水平超出每种刺激单独作用效果叠
15、加的现象,称为相乘作用。(五)阻碍作用 由于某种刺激的存在,导致另一种刺激的减弱或消失,称为阻碍作用或拮抗作用。第二节 影响感觉的因素二、温度对感觉的影响(食物温度) 食物可分为热吃食物、冷吃食物和常温食用食物。理想的食物温度因食品的不同而异,以体温为中心,一般在(2530)的范围内。热菜的温度最好在6065,冷菜肴最好在1015。适宜于室温下食用的食物不太多,一般只有饼干、糖果、西点等。第二节 影响感觉的因素三、年龄与生理 随着人的年龄增长,各种感觉阈值都在升高,敏感程度下降,对食物的嗜好也有很大的变化。 人的生理周期对食物的嗜好也有很大的影响,平时觉得很好吃的食物,在特殊时期(如妇女的妊娠
16、期)会有很大变化。第三节 食品感官分析中的主要感觉一、视觉 视觉是认识周围环境,建立客观事物第一印象的最直接和最简捷的途径。(一)视觉的生理特征及视觉形成(二)视觉的感觉特征 1闪烁效应 2颜色与色彩视觉 3暗适应和亮适应第三节 食品感官分析中的主要感觉(三)视觉与食品感官鉴评颜色对分析评价食品具有下列作用: (1)便于挑选食品和判断食品的质量。 (2)食品的颜色和接触食品时坏境的颜色显著增加或降低对食品的食欲。 (3)食品的颜色也决定其是否受人欢迎。 (4)通过各种经验的积累,可以掌握不同食品应该具有的颜色,并据此判断食品所应具有的色泽特性。第三节 食品感官分析中的主要感觉二、听觉 听觉在食
17、品感官分析中主要用于某些特定食品(如膨化谷物食品)和食品的某些特性(如质构)的评析上。 听觉是接受声波刺激后而产生的一种感觉。 声波的振幅和频率是影响听觉的两个主要因素。 正常人只能感受频率为3015000 Hz的声波。第三节 食品感官分析中的主要感觉三、嗅觉 挥发性物质刺激鼻腔嗅觉神经,并在中枢神经引起的感觉就是嗅觉。(一)嗅感器官的特征 嗅黏膜是人的鼻腔前庭部分的一块嗅感上皮区,面积有两张邮票大小(5 cm2)。这一位置对防止伤害有一定的保护作用。第三节 食品感官分析中的主要感觉(二)嗅觉的特征 人的嗅觉相当敏锐可感觉到一些浓度很低的嗅感物质,这超过化学分析中仪器方法测量的灵敏度。 嗅觉在
18、人所能体验和了解的性质范围上相当广泛。 不同的人嗅觉差别很大,即使嗅觉敏锐的人也会因气味而异。第三节 食品感官分析中的主要感觉 持续的刺激易使嗅觉细胞产生疲劳而处于不灵敏状态。 嗅感物质的阈值受身体状况、心理状态、实际经验等人的主观因素的影响尤为明显。第三节 食品感官分析中的主要感觉(三)嗅觉机理 目前对嗅感学的研究多集中于嗅感物质与鼻黏膜之间的对应变化方面。而对嗅感过程的解释则分为、和。第三节 食品感官分析中的主要感觉(四)食品的嗅觉识别1嗅技术 嗅觉受体位于鼻腔最上端的嗅上皮内,在正常的呼吸中,吸入的空气多通过下鼻道和中鼻道。带有气味物质的空气只能极少量且缓慢地通入鼻腔嗅区,所以只能感受到
19、轻微的气味。要获得一个明显的嗅觉,就必须作适当用力的吸气(收缩鼻孔)或煽动鼻翼作急促的呼吸。并且把头部稍微低下对准被嗅物质使气味自下而上地通入鼻腔,使空气易形成急驶的祸流。气体分子较多地接触嗅上皮,从而引起嗅觉的增强效应。这样一个嗅过程就是所谓的嗅技术(或闻)。第三节 食品感官分析中的主要感觉2范氏试验 一种气体物质不送入口中而在舌上被感觉出的技术。3啜食技术 因吞咽样品不卫生,品茗和鉴评专家发明了一项专门技术啜食技术,代替吞咽的感觉动作,使香气和空气一起流过后鼻部被压入嗅味区域。第三节 食品感官分析中的主要感觉四、味觉 味觉一直是人类对食物进行辨别、挑选和决定是否予以接受的主要因素之一。(一
20、)味觉的生理与机理 1味觉器官特征 (1)味感受体 人对味的感觉体主要依靠口腔内的味蕾,以及自由神经末梢。第三节 食品感官分析中的主要感觉 (2)味觉神经 无髓神经纤维的棒状尾部与味细胞相连。 (3)口腔唾液腺 唾液对味感关系极大。2味觉机理 关于味觉机理的研究尚处于探索阶段。当前已有定味基和助味基理论、生物酶理论、物理吸附理论、化学反应理论等,多数依据化学感觉这一方面。第三节 食品感官分析中的主要感觉(二)食品的味觉识别 1四种基本味的识别 制备甜(蔗糖)、咸(氯化钠)、酸(柠檬酸)和苦(咖啡碱)四种呈味物质的两个或三个不同浓度的水溶液。按规定号码排列顺序。然后,依次品尝各样品的味道。第三节
21、 食品感官分析中的主要感觉样 品基本味觉呈味物质实验溶液(g/100mL) 样 品 基本味觉呈味物质实验溶液(g/100mL)A酸柠檬酸0.02 F甜蔗糖0.60B甜蔗糖0.40 G苦咖啡碱0.03C酸柠檬酸0.03 H水 D苦咖啡碱0.02 J咸NaCl0.15E咸NaCl0.08 K酸柠檬酸0.40第三节 食品感官分析中的主要感觉 品尝时应注意品味技巧:样品应一点一点地啜入口内,并使其滑动时接触舌的各个部位(尤其应注意使样品能达到感觉酸味的舌边缘部位)。样品不得吞咽,在品尝两个样品的中间应用35的温水漱口去沫。第三节 食品感官分析中的主要感觉2 . 四种基本味的察觉阈试验 味觉识别是味觉的
22、定性认识,阈值试验才是味觉的定量认识。 制备一种呈味物质(蔗糖、氯化钠、柠檬酸或咖排碱)的一系列浓度的水溶液。然后,按浓度增加的顺序依次品尝,以确定这种味道的察觉阈。第三节 食品感官分析中的主要感觉五、触觉 食品的触觉是口部或手部与食品接触时产生的感觉,通过对食品的形变所施加力产生刺激的反应表现出来。表现为咬断、咀嚼、品味、吞咽的反应。(一)触觉感官特性1大小和形状 口腔能够感受到食品组成的大小和形状。第三节 食品感官分析中的主要感觉2口感 口感特征表现为触觉,通常其动态变化要比大多数其他口部触觉的质地特征更少。3口腔中的相变化(溶化)4手感 纤维或纸张的质地评价经常包括用手指对材料的触摸。这
23、个领域中的许多工作都来自于纺织品艺术。第三节 食品感官分析中的主要感觉(二)触觉识别阈 对于食品质地的判断,主要靠口腔的触觉进行感觉。 口腔触觉皮肤触觉:以舌头、口唇为主皮肤触觉识别阈主要有两点识别阈:、牙齿触觉:对食品质地的判断是通过牙齿咀嚼过程感知的第三节 食品感官分析中的主要感觉六、感官的相互作用 各种感官感觉不仅受直接刺激该感官所引起的反应,而且感官感觉之间还有互相作用。 食品整体风味感觉中味觉与嗅觉相互影响较为复杂。第三节 食品感官分析中的主要感觉 口味和风味间的相互影响会随它们的不同组合而改变。这种相互影响可能取决于特定的风味物质和口味物质的结合,该模式由于这种情况而具有潜在的复杂
24、性。 另两类相互影响的形式在食品中很重要。 化学刺激与风味的相互影响; 视觉外观的变化对风味评分的影响。章后总结 通过通过本章的阅读,读者总体了解了感觉的概念、特点、形成机理,以及感觉与生理学、心理学、机械学、物理学、化学等相关学科的关系及影响因素。搞清楚了视觉、听觉、嗅觉、味觉、触觉这五种主要感觉的形成原理,认识到了他们在食品感官分析中的重要作用。奠定了食品感官分析的重要基础。工程实践 1、自己动手配制不同浓度白糖水,测试一下自己的味觉识别度(可参考本书第十二章实验一)。 2、试用感觉的影响因素解释为什么第一口咖啡最苦,久处香气环境中为什么会感觉不到香气的浓郁。 3、人们常说“淡而无味”,试
25、用感觉的相乘作用加以解释说明。 4、视觉、听觉、嗅觉、味觉、触觉这五觉之间有主次分工和协同作用,试结合分析食用麻辣火锅、酥脆薯片时的主要感觉及协同作用加以说明。食品感官分析与实验第三章 食品感官分析的环境条件章前导入为什么要学习食品感官分析的环境条件 食品感官分析的环境条件包括感官分析实验室的硬件环境和运行环境。环境条件对食品感官分析有很大影响,这种影响体现在两个方面:即对品评人员心理和生理上的影响以及对样品品质的影响。学习了解食品感官分析的环境条件,并在建立食品感官分析实验室时,尽量创造有利于感官检验顺利进行和评价员正常评价的良好环境,尽量减少评价员的精力分散以及可能引起的身体不适或心理因素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食品 感官 分析 实验 完整版 课件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