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带一路战略的科学内涵与科学问题刘卫东.docx
《一带一路战略的科学内涵与科学问题刘卫东.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一带一路战略的科学内涵与科学问题刘卫东.docx(7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 第 34卷第 5期 2015年 5月 地理科学进展 Progress in Geography Vol.34, No.5 May 2015 “ 一带一路 ” 战略的科学内涵与科学问题 刘卫东 u (1.中国科学院区域可持续发展分析与模拟重点实验室,北京 100101; 2.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北京 100101) 摘要 : “ 一带一路 ” 指 “ 丝绸之路经济带 ” 和 “21 世纪海上丝绸之路 ” ,是中国为推动经济全球化深人发展而提出的 国际区域经济合作新模式。其核心目标是促进经济要素有序自由流动,资源高效配置和市场深度融合,推动开展 更大范围、更高水平、更深层次的区域合作
2、 ,共同打造开放、包容、均衡、普惠的区域经济合作架构。 “ 一带一路 ”框架 包含了与以往经济全球化完全不同的理念, B卩 “ 和平合作、开放包容、互学互鉴、互利共赢 ”, 这正是丝绸之路文化内 涵的体现。本文分析了 “ 一带一路 ” 战略与经济全球化及世界格局变化的关系;剖析了其空间内涵 ,认为 “ 一带一 路 ” 具有多重空间内涵和跨尺度特征,是统筹中国全面对外开放的国家战略。最后,提出了推进 “ 一带一路 ” 建设为 地理学提出的几个重要议题 ,包括地缘政治、国别地理、对外直接外资理论、交通运输优化组织等。 关键词 :一带一路 ;丝绸之路 ;经济全球化 ;地缘政治 1 引言 2015年
3、3月 27日在海南博鳌亚洲论坛上,中国 国家发展改革委、外交部和商务部联合发布了推 动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 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 愿景与行动 (以下简称愿景与行动 )(国家发展改 革委等 ,2015)。这标志着对中国发展将产生历史 性影响的 “ 一带一路 ” 战略进入全面推进建设阶 段。如果说改革开放前 30多年中国以积极 “ 引进 来 ” 的方式深人参与了经济全球化的进程,那么共 建 “ 一带一路 ” 则标志着以中国 “ 走出去 ” 为鲜明特 征的全球化新阶段的到来。自习近平主席 2013年 9月 7日在哈萨克斯坦提出共建 “ 丝绸之路经济带 ” 以及同年 10月 3日在印度尼西亚提出共同
4、打造 “21 世纪海上丝绸之路 ” 以来,国内外各界,包括学术界 一直十分关注 “ 一带一路 ” 这个战略。但是,由于中 国政府一直没有出台官方文件来具体阐述这个战 略,社会各界对于 “ 一带一路 ” 的理解或多或少带有 猜想的色彩。愿景与行动的公布使 “ 一带一路 ”战 收稿日期: 2015-04;修订日期 : 2015-05。 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 (71441034)。 作者简介 :刘卫东 (1967-), 男,河北隆化人,研究员,主要从事经济地理与区域发展研究, E-mail: 。 引用格式:刘卫东 .2015. ” 一带一路 ” 战略的科学内涵与科学问题 J.地理科学进展
5、,34(5): 538-544. Liu WD. 2015. Scientific understanding of the Belt and Road Initiative of China and related research themesJ. Progress in Geography, 34(5): 538-544. DOI: 10.11820/ dlkxjz.2015.05.001 略变得公开、透明。同时,这也让科学解读这个战 略以及认识其带来的科学问题成为可能。 根据愿景与行动, “ 一带一路 ” 旨在促进经济 要素有序自由流动、资源高效配置和市场深度融 合,推动开展更大范围、
6、更高水平、更深层次的区域 合作,共同打造开放、包容、均衡、普惠的区域经济 合作架构 (国家发展改革委等 ,2015)。这表明,中国 期望在符合当前世界发展机制和趋势的前提下更 深地融入全球经济体系,并在引领世界经济发展中 发挥更积极的作用。但是 , “一 带一路 ” 框架包含了 与以往经济全球化完全不同的理念,即 “ 和平合作、 开放包容、互学互鉴、互利共赢 ” ,而且强调了 “ 共 商、共建、共享 ” 的原则。总体上 ,“ 一带一路 ” 战略可 以简单地用 “ 一个核心理念 ”( 和平、合作、发展、共 赢 )、“ 五个合作重点 ”( 政策沟通、设施联通、贸易畅 通、资金融通、民心相通 )和
7、“ 三个共同体 ”( 利益共同 体、命运共同体、责 任共同体 )来表达。 “ 一带一路 ” 战略并非偶然之举,而是世界经济格局变化和经济 全球化深入发展的必然结果。其中所包含的科学 538-544页 第 5期 刘卫东: “ 一带一路 ” 战略的科学内涵与科学问题 539 内涵和所涉及的科学问题 ,亟需学术界来回答。 2丝绸之路的文化内涵 “ 丝绸之路经济带 ” 和 “21 世纪海上丝绸之路 ” 都使用了 “ 丝绸之路 ” 这个词汇。但是, “ 一带一路 ” 并不是要重建历史时期的国际贸易路线。显然, “ 一带一路 ” 使用的是 “ 丝绸之路 ” 的文化内涵,即和 平、友谊、交往、繁荣 ;这就是
8、愿景与行动倡导的 核心理念。 当今世界经济的突出特征是各国间经济的深 度融合和发达的贸易体系;可以说,世界各国的经 济活动以及人民的生活都已离不开贸易交流。人 们如此熟悉当今的贸易,以至于经常忘记古代时期 曾经存在着相当发达的贸易。事实上,远在春秋战 国时期 (甚至是商周时期 ),古代中国就与欧亚大陆 其他国家存在贸易活动 (南宇, 2012)。自汉之后,这 种贸易活动逐步变成由官方主导、甚至垄断,贸易 规模和范围不断扩大,鼎盛时期遍及欧亚大陆,甚 至包括北非和东非。历史上,这些跨国 长途贸易交 流并无一个专有名词来描述,直到德国地理学家李 希霍芬 1877年在中国 :我的旅行成果一书中将其
9、称为 “ 丝绸之路 ” (Waugh, 2007)。李氏所用 “ 丝绸之 路 ”仅指自中原经河西走廊和塔里木盆地到中亚和 地中海的贸易路线。因自汉至唐这条贸易路线上 交易的大宗商品是丝绸,故命名为 “ 丝绸之路 ” 。此 后,这个具有强烈的历史文化内涵的名词得到了广 泛的认可和拓展应用。历史悠久的 “ 南方茶路 ”( 朱 昌利 ,1991)和北方草原贸易路线 (刘迎胜 ,1995),以 及自宋、元开始的海上贸易路线 (韩湖初等, 2004), 很多时候也被称为 “ 丝绸之路 ” 。当然,贸易产品并 非丝绸一种,不同历史时期主导贸易产品不同。例 如,宋、元、明时期,海上丝绸之路贸易产品以丝绸、
10、瓷器、茶叶和香料为主。另外, “ 丝绸之路 ” 不仅仅 是古代贸易的代名词 ,而益也是历史上中国与欧亚 大陆各国文化交流的 “ 符号 ”( 陈炎 , 1997)。伴随商 品贸易和人员交流,丝绸之路沿线各国的文化相互 借鉴,产生了灿烂的文明。 过去,对于 “ 丝绸之路 ” 的讨论和关注主要局限 于史学界、文物学界等,不具有功利色彩。但是,自 “ 一带一路 ” 战略提出以来,各地兴起了挖掘 “ 丝绸 之 路 ” 历史和文化遗迹的热潮,以期确立自己在 “ 一 带一路 ” 中的地位。尽管不能完全否认这种 “ 借古 谋今 ” 做法的意义,但这显然误解了 “ 一带一路 ” 战 略使用 “ 丝绸之路 ” 的
11、内在涵义。历史上,丝绸之路 的具体线路和空间走向随着地理环境变化、经济发 展状态以及政治和宗教演变而不断发生变化。今 天人们试图勾勒的 “ 丝绸之路 ” 是将数千年历史置 于当前一刻观察而产生的图景,因而从语意上讲 “ 丝绸之路 ” 不能被理解为具有固定线路的空间现 象。也就是说, “ 丝绸之路 ” 对于当今社会而言更多 的是一种抽象意义的文化符号,而非一种带有强烈 具象的空间现象。另外,历史上 “ 丝绸之路 ” 主要存 在于和平时期 (战乱时往往中断 ),而且商品和文化 的交流带来了共同繁荣,因而这个文化符号的内涵 可以归结为和平、友谊、交往和繁荣。从这个角度 看,中国政府借用 “ 丝绸之路
12、 ” 这个文化符号向世界 传递了一种理念,这就是 “ 和平、合作、发展、共赢 3 “ 一带一路 ” 与经济全球化 从愿景与行动可以看出,共建 “ 一带一路 ”并 非是 “ 另起炉灶 ” ,而是 “ 致力于维护全球自由贸易 体系和开放型世界经济 ” ( 国家发展改革委等 , 2015)。也就是说, “ 一带一路 ” 战略是在世界格局 大调整和经济全 球化大背景下产生的,是推动经济 全球化深人发展的一个重要框架。但是,它也不是 简单地延续以往的经济全球化,而是全球化的一种 新的表现形式,其最突出的特征是融人了 “ 丝绸之 路 ”的文化内涵。简单地讲, “ 一带一路 ” 是包容性 全球化的表现,没有
13、脱离经济全球化的基本机制, 即投资和贸易自由化。 众所周知,经济全球化的出现和发展与新自由 主义的流行密不可分。以 20世纪 70年代的两次世 界石油危机为标志,西方发达国家结束了 “ 二战 ” 后 长达 20多年的繁荣期,陷人了严重的 “ 滞涨 ” 。为了 摆脱困境 ,一 方面英、美等国纷纷放弃 “ 凯 恩斯国家 福利主义 ” 政策,转向减少政府干预及全面私有化 的新自由主义 “ 药方 ”; 另一方面开始大规模输出资 本和向海外转移产业,进人资本主义全球扩张阶 段。为了满足资本输出的需要,新自由主义被奉为 推行投资和贸易自由化的理论依据。其典型事件 是美国主导的、为拉美国家和东欧转型国家开出
14、的 “ 药方 ” ,即 “ 华盛顿共识 ” 。其中核心是贸易经济自 由化、完全的市场机制和全盘私有化。从结果看, 被 “ 华盛顿共识 ” 治疗的国家中几乎没有成功摆脱 540 地 理 科 学 进 展 第 34卷 增长困境的,而将政府干预同市场有机结合的中国 实现了经济的腾飞。可以说,以新自由主义思潮为 基础的经济全球化塑造了过去 30年的世界格局,而 金融市场的新自由主义管制方式则导致了 2008年 的全球金融危机。因此,在新自由主义经济全球化 下,资本是最大的赢家,而社会付出了巨大代价。 在此背景下,无论是美、英等发达国家还是以中国 为代表的发展中国家 ,都在思考推动经济全球化进 一步发展的
15、治理模式改革。在这方面, “ 一带一路 ” 是一个有益的尝试。 20世纪 80年代以来,中国通过渐进式的改革 开放不断深人地参与了经济全 球化的进程。一方 面,通过引进资本、技术和管理经验等推动了自身 经济的腾飞 ;另一方面,也逐步建立起了适应经济 全球化的治理机制。应该承认,中国的经济高速发 展得益于经济全球化,但同时中国也对世界经济增 长也作出了巨大贡献,改变了世界经济格局。改革 开放之初,中国国内生产总值 (GDP)占世界的份额 只有 5%左右;出口额占世界的比重不到 1.5%。到 2013年,中国 GDP占世界的份额已上升到 12.3%, 出口额所占比重上升到 12%。相应地 ,201
16、0年中国 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 2013年成为世界第一大货 物贸易国。而且,自 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以来,中 国对世界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一直保持在 30%左右 (2014年为 27.8%)。尽管目前中国的经济仍然大而 不强 ,但如此巨大的经济体 (2014年已达到 10万亿 美元 )足以成为世界格局的主要塑造力量之一。而 且,在世界各国经济联系愈来愈紧密的趋势下,这 么大经济体的发展和变化必然会对其他相关国家 产生重大影响。在这个背景下, “ 一带一 路 ” 就是中 国为推动经济全球化深人发展提供的承诺,也是维 护经济全球化成果和机制的努力。 从更长的历史时期来看,过去 30多年中国经济 的
17、崛起是近 100年以来世界经济格局的最大变化, 也是 300年来世界格局变化中屈指可数的重大事 件。根据经济史学家安格斯 麦迪逊的估算, 18世 纪中叶,中国 GDP占全球的比重接近 1/3,而彼时美 国在全球的份额还微不足道 (Maddison, 2007; Dick- enJOlO)。 但是, 200 年后在新 中国成立之时 ,这个 比重已下降为 1/20,而美国则上升到 27%(图 1)。一 直到改革开放之初,中国 GDP占全球的比重仍然只 有 1/20左右(图 2)。经过改革开放 30多年的高速增 长,目前中国GDP占世界的份额恢复到接近 1/8。 相应地,美国 GDP占世界的比重下降
18、到 22%左右。 随着中国的崛起,目前东亚地区经济总量占世界的 比重已经超过美国。这意味着 “ 亚洲世纪 ” 已经来 临。如何更好地带动亚洲乃至世界的经济增长,是 中国作为一个大国不得不担负的责任。但是,目前 中国在多个国际金融机构中所占份额都很低,例如 在世界银行、国际货币基金 组织和亚洲开发银行中 图 1 1700-1950年世界经济格局的变化 (Dicken, 2010) Fig. 1 Economic patterns of the world, 1700-1950(Dicken, 2010) 第 5期 刘卫东: “ 一带一路 ” 战略的科学内涵与科学问题 541 年份 年份 图 3欧
19、美主要发达国家 (a)和中国 (b)的出口与对外投资增长过程 (数据来源 :UNCTAD 数据库, www.unctad.org) Fig.3 Growth of export and foreign investment of major developed countries (a) and China (b) (Data source: UNCTAD, www.unctad.org) 1750 1840 1860 1913 1950 1976 2013 年份 图 2 1750-2013年中国经济总量 (GDP)占世界比重的变化 (Maddison, 2007) Fig.2 GDP of
20、China as percentage of GDP of the world, 1750-2013(Maddison, 2007) 仅分别占 5.17%、 3.81%和 6.47%的投票权,无法在 推动世界经济增长方面发挥与自身经济体量相适 应的作用。因此 ,共建 “ 一带一路 ” 是改变这种不合 理局面的重要途径。 从自身的发展阶段看,中国经济增长正在步人 “ 新常态 ” 。一 方面 ,持续了 30多年的 “ 人口红利 ”逐 渐消失,劳动力成本迅速上升,导致部分劳动密集 型产业正在失去竞争优势。这符合经济全球化的 基本周期律,即每三、四十年发生一轮大规模的产 业转移。另一方面,由于过去十多
21、年过于乐观的能 力扩张,中国部分原材料产业随经济增长放缓出现 了严重的产能过剩。这部分产能技术上并不落后, 只是供大于求 ,需要向外转移。此外,中国巨大的 消费市场也孕育了一批大企业,正在成为具有跨国 投资和全球运营能力的跨国公司。这些因素叠加 促使中国正在进入大规模 “ 走出去 ” 的时期。从图 3b可以看出,自 2004年开始,特别是 2008年之后, 中国对外直接投资出现了井喷式增长。 2004年中 国对外直接投资额只有 55亿美元, 2008年就达到 了 559亿美元 ,2014年上升到 1400亿美元, 10年间 增长了 25倍。这个增长趋势与欧美发达国家在 20 世纪 80和 90
22、年代的对外直接投资态势存在相像之 处(图 3a)。 因此,中国采用什么机制 “ 走出去 ” ,是新 自由主义的全球化机制还是包容性全球化机制,将 影响一大批国家。通过共建 “ 一带一路 ” 来完善经 济全球化的机制,尽可能避免其带来的负面影响, 既符合中国 “ 走出去 ” 的需要,也是让全球化惠及更 多国家和地区的需要。 因此,总的来看,共建 “ 一带一路 ” 是中国版的 经济全球化模式,是探索推进全球化健康发展的尝 试。它并不是中国的 “ 特立独行 ” ,也不是中国版的 “ 马歇尔 ” 援助计划,而是在经济全球化机制下促进 区域共赢发展的一个国际合作平台。 4 “ 一带一路 ” 的空间内涵
23、从表面看, “ 一带一路 ” 是一个具有高度空间选 择性的战略概念。 “ 带 ” 与 “ 路 ” 都是指条带状的经济 体,在空间上是排他的。这种单纯字面意义上的理 解已经引起了不少对 “ 一带一路 ” 战略的误解。例 如 ,某些省份认为自己在 “ 一带一路 ” 上具有某种特 殊的、排他性的地位,而另一些省份认为自己与 “ 一 带一路 ” 建设没有什么关系。事实上, “ 一带一路 ” 具有多重空间内涵,是一个跨尺度的概念。 首先, “ 一带一路 ” 不是一个封闭的体系,没有 一个绝对的边界。也就是说,没有办法在地图上准 确表达其空间范围。 “ 一带一路 ” 从根本上是一个开 放、包容的国际区域经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一带 一路 战略 科学内涵 科学 问题 刘卫东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