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课教学设计.docx
《第四课教学设计.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四课教学设计.docx(12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第四课教学设计 4、古诗两首 一、教材分析 这是两首经典的爱国诗篇。闻官军收河南河北被前人称为杜甫“生平第一首快诗”。唐代宗广德元年(763年)正月,叛军首领史朝义兵败自杀,部将田承嗣、李怀仙相继倒戈,河南河北先后被官军收复,持续了七年多的“安史之乱”才得以彻底平复。当时诗人杜甫正携着妻儿流落在四川梓州,听到这一喜讯不禁大喜若狂,在极度兴奋之中,以一气贯注、轻愉快泼、爽朗奔放的语言,写下了这首喜闻乐见的七言名作。示儿是南宋爱国诗人陆游的绝笔,诗中的作者以遗嘱的口吻,表达了对收复失地、洗雪国耻、重新统一祖国的无比渴望。全诗字句发自肺腑,悲愤交集,真挚感人。 二、教学要求: 1了解诗的内容,体会诗
2、中抒发的剧烈的爱国之情。 2理解诗句。 3学习本课生字新词。 4背诵这两首诗。 三、教学重点 1弄懂陆游临终前最牵挂的事和杜甫听到成功喜讯后心情特别欢快的缘由。 2理解诗句。学重难点:体会诗中表达的剧烈爱国情感。 教学过程 (一)课前延长 1、正确、娴熟、有感情地朗读两首古诗。 2、搜集有关爱国的诗句及名言。(整理在读书笔记上) 3、搜集有关杜甫及陆游的资料以及以前学过的这两位诗人的诗。 (二)课内探究 学习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一、激情导入 前段时间我们学习了一首杜甫写于战乱时期的诗,春望还记得吗?背一背(生背) 背得真有感情,仿佛使我望见了诗人在八年的安史战乱中,过着流离失所的生活,感时与恨别
3、交织着满腔愁情,作为一个酷爱祖国而又饱经忧患的诗人,当他听到“安史之乱”接近平静的消息,诗人惊喜若狂,冲口唱出了他生平第一首快诗。 1.出示课题(指名读,解题) 2.齐读课题(课题读得真好,我信任这首诗你们肯定能学好,读好) 二、检查预习 1.正确朗读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在预习时老师要求同学们能正确朗读这首诗,做到了吗?请一位同学读一读。 生评价。 指导读“妻子(z)”生读,师读,比较 齐读(可以读慢点,要读正确) 三。重点探究 1.查资料或联系语境弄懂下列词语:忽传、初闻、涕泪、却看、愁何在、漫卷、青春) 2.用自己的话说说诗句 3.这首是抒发了诗人怎样的心情?诗中诗人有哪些表现,哪些诗句,哪
4、些词能让你体会到诗人当时的心情呢? 四反馈沟通 1.沟通诗句理解: (1)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剑外”,剑门关以外,指四川。“蓟北”,河北北部,安、史叛军的巢穴。“初闻”,刚刚听到。“涕泪”,指因特殊兴奋而流泪。这句诗讲了什么?(收复蓟北的消息,突然从剑外传来,刚刚听到这个消息,涕泪就流满了衣裳。) (2)、“却看妻子愁何在,慢卷诗书喜欲狂。”“却看”,再看。“漫卷”,胡乱卷起。唐代一般没有装订成册的书籍文字大都写在纸卷上,所以整理书籍,就要卷起。这句诗是什么意思?(再看看妻子和孩子,哪还有一丝的悲伤?胡乱地粑诗书一卷,兴奋得简直要发狂。) (3)、“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
5、。“放歌”,放声歌颂;“纵酒”尽情饮酒;“青春”,指春光,春天的景物。这句话讲了什么?(白天放声歌颂,畅饮美酒。趁着这春光的陪伴,我正好回到我的家乡。) (4)“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即”,就。这句诗讲了什么?(放舟从巴峡东下,穿越那巫峡的叠峰。顺流而下把襄阳一过;便始终奔向了洛阳。) 2.师生探讨 这首是表达了诗人怎样的心情(板书:喜欲狂) 3.过渡:是的,忽传的佳音,使诗人惊喜欲狂,心情也在不断的改变,诗中诗人有哪些表现,哪些诗句,哪些词能让你体会到诗人当时的喜悦之情呢?我们怎样才能在诗中体会到一边读一边闭着眼睛去想像去体会诗人的喜悦之情? 4.学生自由体会 5.学生自由表达
6、 6.出示画面,想象最终两句的情境 小结:全诗连用六个地名,因为他始终贯穿着诗人喜悦心情,并不感到丝毫累赘,相反使人读来感到特别真实、真实,诗人爱国、思乡之情也自然流露出来,也是诗人高超之处。 7.过渡:通过同学们刚才的体会,诗人的喜悦之情跃然纸上,怎样把你体会的情感读出来?(自由有感情朗读) 8.指名读 9.背诵(师引背齐背) 学习示儿 一、导入新课 1、同学们,在我国历代的很多诗歌作品中,有一首诗深深的打动了我的心。这首诗就是我国宋代爱国诗人陆游在临终时留给儿子的遗言。让我们一起来学习这首示儿。 2、质疑 (一)、轻声的读这首诗,想想你有什么问题要你要提的吗? 学生可能提的问题有: 1.这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第四 教学 设计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