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八年级物理上册期中复习资料.docx





《2022八年级物理上册期中复习资料.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2八年级物理上册期中复习资料.docx(27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2022八年级物理上册期中复习资料篇一:八年级物理上册期中复习资料 八年级物理上册期中复习资料 1)声现象 1物理学是研究声、光、热、电、力等的物理现象。 2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真空不能传递声音。 3声音的三大特性: 音调:由物体振动的频率决定,频率越快,音调越高。 响度:由物体振动的幅度决定,振幅越大,响度越大。 音色:由物体的材料和结构决定,不同物体的音色不同。 4人们听到声音的基本过程: 鼓膜的振动 听小骨及其他组织 听觉神经 大脑 颌骨、头骨 听觉神经 大脑 5声音的作用:传递信息和传递能量(能举例说明) 6凡是影响人们正常的学习和生活的声音都是噪声。为了保护
2、听力,声音不能超过90dB;为了保证工作和学习,声音不能超过70dB;为了保证休息和睡眠,声音不能超过50 dB。 (3)光现象 1 光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 c = 3 10 8 m/s 2声音在空气中传播速度: v = 340 m/s 3元电荷: e = 1.6 10 19 C 二要点知识 1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如:激光引导掘进隧道、日食、月食的形成、影子的形成、瞄准时用到的“三点一线”、小孔成像等都是运用光的直线传播原理得到的。) 2光源: 1自然光源:如水母、太阳、萤火虫等。 2人造光源:如电灯、手电筒、蜡烛等。(注意:不月亮是光源) 3光的三原色:红、绿、蓝。 4光在任何物
3、体的表面都会发生反射。 5光的反射定律: 入射光线、法线、反射光线在同一平面内(三线同面) 入射光线、反射光线分居法线两侧。 反射角i=入射角r 光的折射规律: 光从空气进入其他介质时,折射光线向法线偏折。 光从其他介质进入空气时,折射光线远离法线。平面镜成像特点: 像与物体的大小相等(等大) 像到平面镜的距离等于物到平面镜的距离(等距) 像与物体的连线与平面镜垂直。(垂直) 平面镜成的像是虚像。(虚像) 6在光的反射现象和折射现象中,光路都是可逆的。 7反射有两种:镜面反射和漫反射(能举例说明) 8红外线的作用 紫外线的作用。 红外线摇控 杀菌作用 红外线夜视仪 使荧光物质发光来判断物质的真
4、假 探测病人的健康情况 促进维生素D的合成,帮助钙的吸收 9光谱太阳光分解成为:红、橙、黄、绿、蓝、靛、紫。 (4)透镜及其应用 1凸透镜:中间厚,边缘薄。 2凹透镜:中间薄,边缘厚。 3凸透镜对光有会聚作用,凹透镜对光有发散作用。 4能找出主光轴、焦点、焦距。 5物距(u)物体到凸透镜的距离。像距(v)像到凸透镜的距离。凸透镜成像规律:物距与焦距关系 像距与焦距关系 像的正、倒 像的大、小 像的虚、实 u>2f f<v<2f 倒立 缩小 实像 u=2f v=2f 倒立 等大 实像 f<u<2f v>2f 倒立 放大 实像 u=2f 不 成 像 u<f
5、 无限远 正立 放大 虚像结论: 一焦分虚实,二焦分大小。物近像远像变大,物远像近像变小。实像都是倒立的,虚像都是正立的。 6照相机: u > f 成倒立、缩小的实像。 幻灯机:f < u < 2f 成倒立、放大的实像。 放大镜: u f 成正立、放大的虚像。 显微镜: 目镜:起放大作用;物镜:f < u < 2f 成倒立、放大的实像 望远镜:目镜: 起放大作用;物镜:u > 2f , 成倒立、放大的实像。 7知道近视眼和远视眼形成的原因。 矫正:近视眼用凸透镜矫正(凸透镜为负);远视眼用凹透镜矫正(凹透镜为正)。 8透镜焦度:=1 / f ( f 焦距 篇
6、二:2022最新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物理复习提纲 八年级上册物理复习提纲 第一章 机械运动 一、长度和时间的测量 1刻度尺的使用方法:注意刻度标尺的零刻度线、最小分度值和量程;测量时刻度尺的刻度线要紧贴被测物体,位置要放正,不得歪斜,零刻度线应对准所测物体的一端;读数时视线要垂直于尺面,并且对正观测点,不能仰视或者俯视。 21h=60min 1min=60s。 3产生与测量仪器、测量方法、测量的人有关。减少误差方法:多次测量求平均值、选用精密测量工具、改进测量方法。误差与错误区别:误差不是错误,错误不该发生能够避免,误差永远存在不能避免。 二、运动的描述 1 2照物,应根据需要选择合适的参照物(不
7、能选被研究的物体作参照物)。研究地面上物体的运动情况时,通常选地面为参照物。选择不同的参照物来观察同一个物体结论可能不同。同一个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取决于所选的参照物,这就是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 三、运动的快慢 1物体经过相同的路程,所花的时间越短,速度越快。在匀速直线运动中,速度等于运动物体在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在物理学中,为了比较物体运动的快慢,采用“相同时间比较路程”的方法,也就是将物体运动的路程除以所用时间。这样,在比较不同运动物体的快慢时,可以保证时间相同。 s 计算公式: t 其中:s路程米(m);t时间秒(s);v速度米/秒(m/s) 国际单位制中,速度的单位是米每秒,符号为m/
8、s或ms-1,交通运输中常用千米每小时ss做速度的单位,符号为km/h或kmh-1,1m/s=3.6km/h。v= ,变形可得:s=vt,t= 。 tv 2的机械运动。运动速度变化的运动叫变速运动,变速运动的快慢用平均速度来表示,粗略研究时,也可用速度的公式来计算,平均速度=总路程/总时间。 四、测量平均速度 1、停表的使用:第一次按下时,表针开始转动(启动);第二次按下时,表 针停止转动(停止);第三次按下时,表针弹回零点(回表)。读数:表中小圆圈的数字单位为min,大圆圈的数字单位为s。 s 2、测量原理:平均速度计算公式 t 第二章 声现象 一、声音的产生与传播 1声也停止。听觉频率在2
9、0-20000次/秒之间。 2达人耳,引起鼓膜振动,人就听到声音。气体、液体、固体都能发声,空气能传播声音。 3、声音在介质中的传播速度简称声速。一般情况下,固液气声音在15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是340m/s合1224km/h,在真空中不能传声。 4声晚0.1s以上人耳能把回声跟原声区分开来,此时障碍物到听者的距离至少为17m。利用:利用回声可以测定海底深度、冰山距离、敌方潜水艇的远近测量中要先知道声音在海水中的传播速度,测量方法是:测出发出声音到受到反射回来的声音讯号的时间t,查出声音在介质中的传播速度v,则发声点距物体S=vt/2。 二、声音的特性 1 2、音调:人感觉到的声音的高低。用硬纸片
10、在梳子齿上快划和慢划时可以发现:划的快音调高,用同样大的力拨动粗细不同的橡皮筋时可以发现:橡皮筋振动快发声音调高。综合两个实验现象你得到的共同结论是:音调跟发声体振动频率有关系,频率越高音调越高;频率越低音调越低。物体在1s振动的次数叫频率,物体振动越快 频率越高。频率单位次/秒又记作Hz 。 3、响度:人耳感受到的声音的大小。响度跟发生体的振幅和距发声距离的远近有关。物体在振动时,偏离原来位置的最大距离叫振幅。振幅越大响度越大。增大响度的主要方法是:减小声音的发散。 (1)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2)声音的大小跟发声体的振幅有关。 4 5、区分乐音三要素:闻声知人依据不同人的音色来判定;
11、高声大叫指响度;高音歌唱家指音调。 三、声的利用 可以利用声来传播信息和传递能量。 四、噪声的危害和控制 1度噪声是指妨碍人们正常休息、学习和工作的声音,以及对人们要听的声音起干扰作用的声音。 2、人们用分贝(dB)来划分声音等级;听觉下限为保护听力应控制噪声不超过;为保证工作学习,应控制噪声不超过70dB;为保证休息和睡眠应控制噪声不超过50dB。 3 第三章 物态变化 一、温度 1 2、单位: 国际单位制中采用摄氏温度。 常用单位是摄氏度() 规定:在一个标准大气压下冰水混合物的温度为0度,沸水的温度为101度,它们之间分成101等份,每一等份叫1摄氏度 某地气温-3读做:零下3摄氏度或负
12、3摄氏度 3、 测量温度计(常用液体温度计) 温度计的原理:利用液体的热胀冷缩进行工作。 常用温度计的使用方法: 使用前:观察它的量程,判断是否适合待测物体的温度;并认清温度计的分度值,以便准确读数。使用时:温度计的玻璃泡全部浸入被测液体中,不要碰到容器底或容器壁;温度计玻璃泡浸入被测液体中稍候一会儿,待温度计的示数稳定后再读数;读数时玻璃泡要继续留在被测液体中,视线与温度计中液柱的上表面相平。 二、熔化和凝固 熔化: 定义:物体从固态变成液态叫熔化。 晶体物质:海波、冰、石英水晶、非晶体物质:松香、石蜡玻璃、沥青、蜂蜡 食盐、明矾、奈、各种金属 熔化图象: 熔化特点:固液共存,吸热,温度不变
13、 熔化特点:吸热,先变软变稀,最后变为液态温度不断上升。 熔点:晶体熔化时的温度。熔化的条件:(1)达到熔点。(2)继续吸热。 凝固: 定义:物质从液态变成固态叫凝固。 凝固图象: 凝固特点:固液共存,放热,温度不变 不断降低。 凝固点:晶体熔化时的温度凝固的条件: 达到凝固点。 继续放热。 同种物质的熔点凝固点相同。 三、汽化和液化 汽化: 定义:物质从液态变为气态叫汽化。 蒸定义:液体在任何温度下都能发生的,并且只在液体表面发生的汽化现象 叫蒸发。 发影响因素:(1)液体的温度;(2)液体的表面积;(3)液体表面空气的流动。 作用:蒸发吸热(吸外界或自身的热量),具有制冷作用。 定义:在一
14、定温度下,在液体内部和表面同时发生的剧烈的汽化现象。 沸 沸点:液体沸腾时的温度。 腾 沸腾条件:(1)达到沸点。(2)继续吸热 沸点与气压的关系:一切液体的沸点都是气压减小时降低,气压增大时升高 叫液化。 方法:(1)降低温度;(2)压缩体积。 好处:体积缩小便于运输。 作用:液化放热 四、升华和凝华 升华:定义:物质从固态直接变成气态的过程,吸热,易升华的物质有:碘、冰、干冰、樟脑、钨。 凝华:定义:物质从气态直接变成固态的过程,放热 第四章 光现象 一、光的直线传播 1、光源 亮本身不会发光,它不是光源。 2 3、光线是由一小束光抽象而建立的理想物理模型,建立理想物理模型是研究物理的常用
15、方法之一。早晨,看到刚从地平线升起的太阳的位置比实际位置高,该现象说明:光在非均匀介质中不是沿直线传播的。 4、应用及现象: 激光准直。 影子的形成:光在传播过程中,遇到不透明的物体,在物体的后面形成黑色区域即影子。 日食月食的形成:当地球 在中间时可形成月食。如 图:在月球后1的位置可看到日全食,在2的位置 看到日偏食,在3的位置看到日环食。 小孔成像:小孔成像实验早在墨经中就有记载 小孔成像成倒立的实像,其像的形状与孔的形状无关。 5、光速: 光在真空中速度C=310858真空中光速的3/4,在玻璃中速度为真空中速度的2/3 。 二、光的反射 1反射。 2、反射定律:三线同面,法线居中,两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22 年级 物理 上册 期中 复习资料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