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高校教师师德师风建设.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浅谈高校教师师德师风建设.docx(12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浅谈高校教师师德师风建设 浅谈高校老师师德师风建设 师者,传道授业解惑者也。自古以来对老师的定义有着明确而精准的诠释,老师通过对学问较深的驾驭,对道德和法律较高的理解,并且以传播学问和塑造道德理念为己任,从而对社会输送人才和传承文明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高校是培育造就社会主义建设高级人才的基地,老师肩负着培育有志向、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建设人才的重任。老师是先进文化的提倡者和传播者,人们把老师誉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老师的职业道德比任何职业道德的要求都要高,要建设一支高素养的老师队伍,离不开对青年老师的培育,这也已成为高校面临的一项紧迫任务。但是随着经济化大浪潮的冲击,在老师队伍
2、中也出现了许多不良现象,如个别青年老师道德失范,是非、善恶、美丑界限混淆,拜金主义、享乐主义、极端个人主义严峻、极大损害了老师队伍的整体形象,也危害了学生的身心健康,造成了极坏的影响,严峻影响了高校的建设与发展。因此,加强青年老师师德建设,大力提高青年老师的道德水平,是新形势下高等学校精神文明建设的一项紧迫性的任务。 一、高校青年师德师风存在的问题 从目前我国的教化现状和大量的教化实践来看,大多数青年老师的师德师风总体上是好的。都能够忠诚于党的教化事业,酷爱学生,教书育人,为人师表,严谨治学,受到社会各界和人民群众的普遍赞誉。但不行否认在青年老师队伍中的确存在一些问题。主要表现在以 1 下几个
3、方面: (一)学术不够严谨,学术风气不够端正 自古以来人们视老师为圣人,将学术领域尊为纯净的圣土,容不得学术作品有半点瑕疵。但是现实状况是,媒体报道的关于高校老师剽窃,抄袭,照搬他人学术成果的现象尚存在,高校少数青年老师做学术时敷衍了事,看法不求严谨,将学术探讨功利化,这样的学术风气扩散了学术探讨的歪风,玷污了学术殿堂。 (二)敬业精神不足,功利思想深厚 老师的职责是教书育人,培育各行各业的人才。但是在市场经济的冲击下,拜金主义,功利主义越来越深厚,部分老师敬业精神下滑,在高校扩招的状况下,老师的课时增多,在课时津贴等项目的驱使下,部分青年老师担当过重的教学任务,为完成繁重的教学任务,疲于应付
4、工作量,忽视教学质量,导致学生接收的学问含金量降低。另有一部分高校青年老师利用自身专业优势发展副业,将精力主要放在经营副业上,而将教学放于次要地位。 (三)理论学问积累较多,实践阅历缺乏 高校大部分青年老师的学历都在硕士以上,具有较丰富的理论学问,专业基础扎实。但是由于缺乏实践阅历,课堂讲课内容集中于理论学问的传授,导致学生对学问的理解缺乏深度和宽度。培育的学生动手实践实力较弱,不利于学生在今后工作岗位上的才能发挥。 二、从老师职业道德规范上看,我认为老师应留意从以下几个方面加强师德师风学习和自身修养,才能担负起社会给予我们的重任。 (一)老师得从心里去爱学生、爱事业。师爱是师德的灵魂。师爱是
5、学生成长的力气之源,是激发学生向上的动力;老师的关爱不仅是对心灵的呵护,更是一种激励和引导。在教化实践活动中得知,假如老师不酷爱学生、就会使学生产生心理上的逆反,情感上裂痕、意识上障碍、品德上滑坡,才智上压抑。对于后进生来说老师之爱,是他们的甘露、源泉,是动力,是发动机,有激励、感化、调整的功能。老师之爱,能激发他们对美妙事物的追求能帮助他们克服自身的不足,能促使他们产生奋勉向上的力气,对受挫的心灵产生蔚籍。这种爱是老师教化学生的感情基础,学生一旦体会到这种感情,就会亲其师,从而信其道,也正是在这个过程中,教化实现了其根本的功能。 酷爱学生就是酷爱教化事业,师爱就是师魂。在学生心目中,老师是社
6、会的规范、道德的化身、人类的楷模、父母的替身。他们都把师德高尚的老师作为学习的榜样,仿照其看法、情趣、品德、乃至行为举止、音容笑貌、板书笔迹等。 (二)老师应当勤于学习、不断充电,不断开拓和创新自我。老师担负着教书育人的重担,面对当今时代的发展、社会的进步、科技的飞跃,以及学生成长对“学高为师,身正为范”的挑战,老师假如不强化“自育”意识,自律自爱,持之以恒力学苦练,做到“闻道在先”,“术业有功”,“要为人师表”,恐非易事。因此作为一名老师必需不断进取。科技的迅猛发展,要投身更新教学方式方法,切实转变教学方法,还自主给学生,营造宽松和谐的教学氛围,让学生在合作、探讨、轻松愉悦之中获得新知,行之
7、有效的教学方式,提高教学效益。 (三)调整心态,乐于奉献 。老师的主动心情、主动心态是身心健康的一种内驱力,能促使我们主动向上,不断进取。老师的良好心态还能给学生带来很大影响,促进他们健康欢乐成长。如今,由于社会对老师更高的要求,老师自身工作任务的繁重,工作压力的加大,使少数老师产生了对工作的厌烦心情,工作热忱不高,这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教学质量,不利于学生的发展与成长。作为老师,要学会克服自己工作中的困难,以主动乐观的看法看待自己的工作,努力去完成自己的教化教学任务,实现老师价值与学生健康成长的双赢。 (四)以身作则,为人师表。 以身作则,为人师表是我国老师的传统美德。我国春秋战国时代的大教化
8、家孔子把“为人师表”作为老师职业的最基本的要求。他说:“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我国唐代的韩愈明确提出“以身立教”,认为这样的老师才会“其身亡而其教存。”就是说,老师在教化学生的过程中,要以自己的模范品德作榜样,来教化和影响学生,即“以身立教,为人师表。”这也是老师职业道德区分于其它职业的一个显著特点。它是受塑造人的心灵的特别规律所确定。 宏大的人民教化家陶行知是老师以身立教的杰出典范。他提倡“老师以身作则”。我们老师“以身作则,为人师表”首先突出在老师的行为表现方面。老师应从自身的行为规范做起,到处严以律己,当学生的表率。凡是老师提倡做的,自己首先做到,凡是禁止做的,自己更不
9、能做。以身作则还要求老师要有高尚的人格。在社会主义社会的学校中,老师的仪表风度是人民老师文明行为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学校生活中起着很重要的作用。在教化 4 工作中有一句出名的格言,“即在学生面前,老师的所作所为没有一桩是细小的,无关紧要的。”老师的仪表风度,言行举止都无不对学生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 “学高为师,身正为范”。 爱因斯坦说:“使学生对老师敬重的惟一源泉在于老师的德与才。”为人师表要求老师树立“清廉从教”的观念,时时到处留意自己的一言一行,以高尚的德行为学生做表率,自觉抵制社会上存在的一些不良风气,做一个廉洁奉公的教化工作者。只有这样才能以一个高尚美妙的人民老师的形象去影响、熏陶学
10、生,正所谓“身教胜于言传”。 (五)坚决反对学术腐败,维护学术尊严 当前,学术浮躁异化之风盛行,各种教化腐败与学术不端现象越来越受到社会舆论的关注和指责。我们必需从我做起,并把它作为师德师风建设的一项刻不待时的任务来抓。其一,要加强学术道德和法制教化,引导老师弘扬科学精神,坚持真理、探求真知,通过诚恳劳动,不断提高自身的业务素养和学术水平。在学术探讨中自觉维护科学尊严,遵守学术道德,反对急功近利、投机取巧、沽名钓誉、粗制滥造的浮躁作风;其二,进行正确的德才取舍观教化。使老师明确:才者,德之资也;德者,才之帅也;德驾驭统帅才,才充溢丰富德。德才兼备为之圣人,才德兼亡为之愚人;德胜才为之君子,才胜
11、德为之小人。自觉以良好的师德师风,抵挡弄虚作假的学术歪风;其三,建立必要的约束机制。通过制定科学合理的人事安排制度、人才评价标准和成果评估体系,形成有利于净化学术空气的制度环境。 5 总之,高校师德师风建设是一项长期而又艰难的系统工程,抓好高校老师的师风师德建设有助于增加老师自身的免疫力,抵制物质诱惑,心无旁骛,坚守教化岗位,酷爱祖国的教化事业;抓好高校老师的师德建设,有助于使他们将自己的聪慧才智全部投入到教学中去,从而提高教学质量,为国家培育合格人才,这项工作任重而道远。如今面对高校科学发展的新形势、新任务,我们肯定要立足长远,从我做起,持之以恒,努力营造良好的师德师风氛围,形成良好的师德师
12、风传统,从而真正成为推动高校发展的重要思想动力。 百年大计,教化为本;教化大计,老师为本;老师修养,立德为本。身为一名教化工作者,应当常思为师之道,常存育人之责,常怀爱生之心,在教书中育人,在育人中体现价值。老师职业有其苦,但更多的是乐,看到学生的成长、成就,就是老师最大的欢乐,这种华蜜感是许多其他职业不能比拟的。 单位:试验中心 姓名:王瑾 电话:15293125389 邮箱:549737727 6 老师必需有高尚的品德。老师职业的最大特点是培育、塑造新一代,自己的道德品质将干脆影响下一代的成长。在教化活动过程中,老师既要把丰富的科学文化学问传授给学生,又要用自己的高尚人格影响学生、感化学生
13、,使学生的身心健康地成长发展。因而老师必需要有高尚的思想境界,纯净美妙的心灵。在工作中,老师要安贫乐教,甘于奉献。必需耐得住孤独,受得住挫折,将自己的全部精力全身心地投入到教学实践中去,正如闻名教化家陶 行知所说的“捧得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 俄国闻名教化家乌申斯基说过:“老师的人格,就是教化工作的一切。” 老师,是享有君、父、师“三尊”并列的一种崇高的称谓。(白虎通封公侯:“人有三尊,君、父、师。”)我国自古就有“尊师重道”的传统,封建社会,“天地国亲师”位列其五,享有明桂高台供人朝拜的殊荣。老师法则规定“全社会都应当敬重老师。” 老师,负责的是缔造人类灵魂的神圣职业,肩负着“传道、授业
14、、解惑”的重任,肩负着教书育人,培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提高民族素养的使命。我们在三尺讲台之上,开发着人类最珍贵的才智资源,传播着学问的福音,塑造着人类的灵魂,引导着社会的进步,假如不具备崇高的志向信念,高尚的道德情操,宏大的人格魅力,又如何去站在国家民族的高度,胸怀天下,培育出顺应时代发展要求的莘莘学子呢?又谈何实现国家强盛、民族振兴! 古往今来,品德教化始终位居教化的首位,所谓成“人”第一,成“才”次之。老师岗位的特别性和重要性,使得我们无论何时何地都只能以奉献而不是索取的品德去拥有人生、赢得敬重。 老师要以身立教,为人师表,以模范的品德来教化和影响学生。古人云:“高山仰止,景行行
15、止。”为人师表集中反映老师的“人格魅力”,是一种极为重要的教化因素。我们提倡老师职业道德建设,强化师德师风修养,重视的是为人师者自身形象的塑造,强调的是老师以高尚的思想品德,良好的职业道德,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坦荡的胸怀,高尚的言行等对学生进行 “寓教于无形”的教化。孔子曰:“其身正,不令而从;其身不正,虽令不从。”老师以身示范的人格力气更简单使学生“亲其师”,“信其道”。师德的协调性,要求老师要在传授学问的同时,培育、发展学生良好的品德和人格,达到既要教书又要育人的目的。教书与育人是一个有机的整体,教书应当以育人为目标,而育人又是以教书为基础的。这就要求全部的老师都要通过业务教学,
16、把育人寓于教学的过程中。老师形象应是德、才、学、识、性格等多种因素的集合体。老师形象的核心是老师的人格。老师的人格对于学生来说,是任何东西都不能替代的“有益于发展的阳光”。老师的一举一动、一言一行时时呈现在学生面前,给学生潜移默化的影响。正如车尔尼雪夫斯基所说:“老师把学生造就成什么人,自己应当就是这种人。”老师的人格力气应是心灵美和仪表美的和谐统一。可以这么说:“世界上没有比老师受到更严格的监督”。卢梭说,“做老师的只要有一次向学生撒谎撒漏了底,就可能使他的全部教化成果从今为之毁灭。”因此,老师必需非常留意自身的修养,严格要求自己,把做人与育人统一起来,时时到处做学生的良好榜样,以高尚的道德
17、情操,大方得体的仪表,稳重端庄的举止,亲切亲善的看法,文明礼貌的语言和严谨持重的行为等,形成一种无声无形的教化动力,去感召学生,启迪学生,最终达到为人师表,教书育人的目的。 老师是学问的象征、道德的化身, “学高为师,身正为范” 。因此,仅仅拥有北高校位的范美忠是不足以胜任老师的光荣职业的。 7 浅谈高校老师师德师风建设 浅谈高校老师师德师风建设 高校老师师德师风个人总结 高校老师师德师风学习心得 高校老师师德师风演讲稿 高校老师师德总结 高校老师师德修养 高校老师师德师风培训心得(秦志敏) 高校师德师风建设 论高校师德师风建设 本文来源:网络收集与整理,如有侵权,请联系作者删除,谢谢!第12页 共12页第 12 页 共 12 页第 12 页 共 12 页第 12 页 共 12 页第 12 页 共 12 页第 12 页 共 12 页第 12 页 共 12 页第 12 页 共 12 页第 12 页 共 12 页第 12 页 共 12 页第 12 页 共 12 页
限制150内